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8156776498399

      葉燮“才膽識力”說的具體內涵是什麼?其中識與嚴羽的識有何異同?   答:在葉燮的理論中,“才膽識力”是創作主體最有個性化的因素,是作家個性心理質素最完整的概括由此年形成的學說堪稱“心”學。

      所謂“才”,是指詩人主體的藝術才能和才華,具體包括詩人觀察、認識客觀事物的能力,以及藝術地表現“理”、“事”、“情”的能力。  所謂“膽”,是指詩人敢於突破傳統束縛的獨立思考的能力,在創作中表現為自由創作的藝術精神。  所謂“識”,是指詩人辨別事物“理、事、情”特點的辨別能力,又指對世界事物是非美醜的識別能力,更是鑑別詩歌及其藝術表現特徵的能力。  所謂“力”,是指詩人運用形象概括現實生活和客觀事物的功力和筆力,以及獨樹一幟、立一家之言的氣魄。它是詩人創作中不同於他人的獨創性的力度。  葉燮認為,四者之中,“識”處於核心和主宰的地位。葉燮認為,“才、膽、識、力”四者具有一種“交相為濟”的關係,“膽”既有依賴於“識”,又能延展深化為“才”,“惟膽能生才,但知才受於天。而抑知必待擴充於膽邪!”而“才”則必須要“力”來承載,“惟力大而才能堅,故至堅而不可摧葉。歷千百代而不朽者以此。昔人有云:„擲地須作金石聲。‟六朝人非能知此義者,而言金石,喻其堅也。此可以見文家之力”(《原詩》)。因此,沒有“力”的作用,“才”是不可能充分展現出來的。總而言之,“才、膽、識、力”四者不可分割,而且相互聯絡,相互滋潤,共同構成了創作主體的個性心理結構。詩人做詩,只有充分調動這四種心智機能,有效協作,方能寫出優秀的詩篇來。嚴羽的“識”是在《滄浪詩話·詩辨》中提出的。所謂“識”,就是識別詩的正路、高格、要義,以漢魏晉以及盛唐之詩為師法的典範和臻至的目標。這就需要詩人或者詩歌欣賞者具備一定的藝術鑑別能力,能“識”出詩歌藝術水準的高低,也就成為學詩者的首要條件。“識”是“入門正”和“立志高”的基本條件。  首先,學詩者需要辨別詩家各體。其次,學詩者還需識別詩中“第一義”。再次,“識”是學詩者主體修養最重要的因素,關係到其對詩歌的審美欣賞與判斷能力。嚴羽認為,“識”包含了“入門須正”和“立志須高”,這是學詩者必須具備的真識。在嚴羽這裡,作為審美判斷能力的“識”力,其屬於詩歌創作主體有別於客體的內在能動性,在內涵上被賦予了獨特的詩學規定性。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輸卵管傘端是什麼?為什麼會粘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