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不沉的經遠

    二戰時,蘇聯岸防炮最經典的戰例莫過於塞瓦斯托波爾的30 號炮臺,也就是德軍稱之為馬克西姆·高爾基一號的堡壘。這個炮臺讓德華人體驗了305毫米巨炮糊臉的感覺。

    被攻佔的二號炮塔

    塞瓦斯托波爾自沙俄時代起,就是俄國海軍在地中海最重要的海軍基地。沙俄政府在這裡修建了不少炮臺。1905年,因為塞瓦斯托波爾原有的岸防炮已經老舊,難以和新式戰列艦抗衡,俄國又決定增建一個炮臺,後來這個炮臺被命名為30號炮臺。

    30號炮臺由俄國築壘專家炮兵上將策扎爾·居伊和奈斯多·博伊尼茨基將軍負責設計,位於塞瓦斯托波爾城北的阿爾卡達爾高地上。炮臺共有兩個兩座裝甲炮塔,每個裝甲炮塔裝備兩門 305 毫米火炮,火炮的身管為 52 倍口徑,最大射程42 千米。

    炮臺的大部分設施,包括彈藥庫、發電站、士兵居住區、和指揮部的通道等都在地下,外面有8米後的鋼筋混凝土保護,而露在外面的炮塔也有406 毫米厚的裝甲,可以說堅不可摧。

    建造中的炮塔

    這兩個炮臺在1912年正式開工,後來因為一戰爆發工程不得不暫停。直到1928年才重新進行建造,到1934 年完工,配套的 6 個觀測所和指揮中心則在1936年完工。因為工程時間跨度大,因此炮臺還修改了一些設計,換裝了現代化的光學測距儀和火控裝置,炮臺的戰鬥力得到了進一步提升。

    此後蘇聯又在塞瓦斯托波爾南面修建了同樣裝備305毫米火炮的35號炮臺。30號炮臺和35號炮臺都隸屬於黑海艦隊岸防司令部,原本是防止敵艦攻擊塞瓦斯托波爾的重要屏障。不過在蘇德戰爭時,德軍是從陸上進犯,因此這兩個炮臺成為了蘇軍防禦體系中的重要一環。其中30號炮臺位於德軍主要攻擊方向,發揮的而作用尤為巨大。

    炮塔剖面

    11月1日,30號炮臺首次投入戰鬥。當時德軍132步兵師一部正在集結,試圖攻擊蘇軍海軍陸戰隊第8旅的陣地。30號炮臺共向敵軍發射了68發炮彈,具體戰果不得而知,唯一可以確認的是德軍的集結被打斷,當天再也沒能在這個方向發起進攻。

    此後30號炮臺多次向德軍開火,據蘇聯資料記載,在德軍對塞瓦斯托波爾的第一次進攻中,30號炮臺共發射了517發305毫米炮彈,在戰鬥中發揮了巨大的作用。

    現代的30號炮臺,其火炮改成了三聯裝

    其猛烈的火力讓德軍印象深刻,以至於在12月17日第二次進攻開始以後,德軍甚至調整了部署,專門派出部隊向這個他們稱之為“馬克西姆·高爾基一號”的堡壘發起進攻。

    德軍的攻勢初期比較順利,到12月28日,其先頭部隊甚至已經逼近了距離炮臺指揮中心只有300米的地方。然而戰鬥民族不是吹出來的,30號炮臺直接放平了炮管,對著逼近的敵人進行了直瞄射擊。

    在巨大的爆炸聲,德軍先頭部隊的坦克直接消失在了大家的視野中,只剩下了飄散的碎片。德軍計程車氣在這次炮擊中被打垮,很快被蘇軍的反擊擊退。

    因為發射炮彈太多,30號炮臺的炮管磨損嚴重,所以蘇軍在戰鬥間隙對炮臺的炮管進行了更換。考慮到炮管重達50噸,而德軍距離炮臺只有不到2千米,蘇軍此舉可以說非常不可思議了。

    開火中的30號炮臺

    由於直接攻擊失敗,1942年5月德軍再次發起進攻時,一面派出飛機轟炸30號炮臺,一面調來了攻城重炮群,對30號炮臺進行炮擊。

    德軍的空中轟炸很快以失敗告終。30號炮臺的偽裝很好,德軍飛機一直沒發現目標。加上週圍有高射炮陣地,德軍的轟炸大多偏離了目標。即使少數炸彈集中了炮臺,也因為炮臺防護力好未能造成什麼破壞。

    而德軍調集的重炮包括了800毫米超級列車炮“多拉”、兩門615毫米“卡爾”式自行迫擊炮、一個連的 280毫米列車炮、一個連的420 毫米榴彈炮、一個連的 420 毫米迫擊炮,此外還有大量的180毫米野戰炮、240毫米重型榴彈炮、 280毫米榴彈炮和305毫米以上迫擊炮。

    超級列車炮“多拉”

    “多拉”對30號炮臺的炮擊並不算成功,其遠距離射擊精度太差,而炮臺只有兩個裝甲炮塔露在外面,極難擊中。“多拉”發射的炮彈最近的一發距離炮塔都在500米之外,根本沒有造成什麼破壞。

    倒是兩門“卡爾”式自行迫擊炮可以躲在山後近距離射擊,對炮臺的威脅很大。在6月6日和6月7日,一號炮塔各被擊中一次,裝甲被打壞,一度不能轉動。此外炮臺的地下部分也有所損傷。

    “卡爾”式自行迫擊炮

    不過炮擊並未徹底讓30號炮臺失去作用,此後炮臺依然向德軍陣地不斷髮射炮彈。因此德軍只能繼續一點點蠶食炮臺周圍的陣地,慢慢逼近炮臺。

    而蘇軍也是堅持抵抗,在打完所有榴彈以後,蘇軍又將訓練用的實心彈打了出去。在此期間至少有一輛德軍坦克被305毫米實心彈直接命中而解體。打完實心彈以後,蘇軍又裝填上發射藥包向逼近的德軍射擊,利用炮口風暴殺傷敵人。

    甚至在德軍迫近對炮臺進行了爆破、灌入汽油焚燒以後,殘餘守軍繼續在炮臺之內堅守了大約一週時間。最後德軍只能衝入炮臺,一個個撬開地下室的大門,和蘇軍逐屋展開戰鬥。

    戰鬥中被徹底摧毀的兩個炮塔

    根據戰後繳獲的資料表明,德軍對30號炮臺的評價極高,認為它在塞瓦斯托波爾保衛戰中發揮了巨大的作用,很可能是前兩次攻擊失敗的主要原因。能得到對手如此高的評價,可見30號炮臺的成功。

    被攻佔的一號炮塔

  • 2 # 丹書戰史

    蘇聯在二戰時,由於海軍建設落後,加上分散的海岸線,使得蘇聯在部分地區,不得不依靠一些要塞來防禦海岸,這些要塞使用的火炮,大多是原軍艦用火炮,口徑大,威力大,其中比較有名的,當屬克里米亞半島上的塞瓦斯托波爾要塞。

    該要塞地理位置理想,控制該處,即可控制黑海。黑海是土耳其、羅馬尼亞、保加利亞幾個國家國家的共有內海,控制黑海具有相當重要的戰略價值,只要掌握了黑海的制海權,就能向沿海周邊國家施加政治壓力。所以蘇聯早就著手打造塞瓦斯托波爾要塞,併為其修建了“莫洛托夫”,“契卡”,“列寧”等十餘個要塞堡壘,在4重防禦線的最北端,也是最容易被陸軍突破的隘口,修建了當時最強的“馬克西姆-高爾基I號”聯裝炮塔要塞,它擁有1934年製造的雙聯裝305毫米巨炮,射程達到44公里。

    二戰時,1941年10月,德軍進攻要塞,到次年7月,德軍耗時將近一年,才完全佔領此處,其中305毫米大炮為蘇軍提供了絕佳的火力支援,形成了一個直徑約40公里的火力區,在此區域內,德軍雖數次勇猛進攻,但在正義的口徑面前,不得不放棄。有幾次危機關頭,從要塞支援來的幾發305炮彈,直接改變了戰場態勢。這些情況,都讓德軍感到很棘手,要想攻佔此要塞,打掉305炮就成為第一目標。由於強大的堡壘建設,和蘇聯防空部隊的掩護,德軍轟炸機也沒能完成目標。於是德華人做了一個大膽的決定,是時候讓古斯塔夫露一手了。

    古斯塔夫大炮,人類目前投入實戰的威力最大的常規火炮,口徑800毫米。在數千人的伺候下,大炮終於在前線安裝到位。火炮巨大的威力,一發炮彈就引爆了蘇軍的地下彈藥庫,蘇軍不相信有如此威力的大炮,認為是有特務分子實施破壞,或其他特殊情況。但不管如何,隨著戰鬥力量的升級,塞瓦斯托波爾要塞最終失守,德軍佔領此處。

    如今的要塞,屬烏克蘭領地,俄羅斯租借此處。原本就是度假勝地的它,現在也是一個見證歷史的地方。

  • 3 # 榮華之武器堂

    當德國入侵蘇聯的時候,北方艦隊海岸炮兵有18個海岸炮兵連70門海岸炮,波羅的海艦隊有109個海岸炮兵連424門海岸炮,黑海艦隊34個海岸炮兵連124門海岸炮,太平洋艦隊則擁有138個海岸炮兵連(12個180-356毫米海岸炮兵連、77個100-152毫米海岸炮兵連和49個45-76毫米海岸炮兵連)。在一些主要受威脅地區都部署了大量的海岸炮兵部隊。

    總體來說,所有的海岸炮兵部隊都做好了充分的戰鬥準備,無論是單獨做還還是和艦艇部隊配合作戰。它可以成功的擊退敵方對於海軍重要基地和要塞的進攻,並可以成功地實施反登陸和反艦艇作戰。

    當時的蘇聯政府對於海海岸炮兵的建立工作投入了巨大精力。儘管它的建設依然存在一些缺點,一些海岸炮的口徑和數量也沒有得到滿足,但不可否認的是,海岸炮兵部隊得到了巨大的發展。按照蘇聯戰史的說法,“海岸炮兵部隊充滿著對社會主義國家的熱愛。他們擁有值得信賴的武器和優秀的指戰員,隨時準備投入作戰”。

    30年代的塞瓦斯托波爾海岸炮陣地

    在二戰期間,海岸炮兵全程參與戰爭,主要涉及以下作戰

    1.支援陸軍作戰

    例如在波羅的海艦隊主基地塔林防禦戰中,陸地防禦的步兵第10軍僅有36門火炮,為此,使用了96門海軍火炮(37門海岸炮和59門艦炮)參與作戰。

    保衛戰中,海軍炮兵主要任務就是:消滅集結的敵軍有生力量;對指定區域實施攔阻射擊和麵積射擊。在塔林,從戰爭伊始艦隊就首先實行了艦艇火力陣位卡制度。這種制度後來在對陸軍實施炮火支援被廣泛採用。火力陣位卡包括:該陣位最主要射擊扇面諸元,通訊聯絡圖、暗語訊號表、呼喚炮火與停止射擊的程式等。

    在塔林防禦戰中,所有的海軍炮兵由艦隊管理,屬於防區副司令直接領導。根據偵察情況以及下屬步兵第10、16和22師的反饋情況,步兵第10軍炮兵指揮部統一協調使用海軍炮兵實施火力支援。

    塔林防禦戰示意圖

    反炮兵作戰

    在海軍基地的攻防戰中反炮兵作戰有著極其重要的地位。對於蘇軍來說,在進攻作戰中可以摧毀敵軍重要的防禦樞紐部,這樣可以儘快的瓦解敵軍守軍並提供合圍的機會。另外一個重要方面就是摧毀敵軍指揮中心使其部隊指揮陷入混亂。由此可見,與敵炮兵作戰的重要性。為了解決這一問題,需要動用野戰炮兵、艦艇炮兵、海岸炮兵以及航空兵。

    如果說蘇軍的野戰炮至少還是有反炮兵戰鬥的準備的話(包括有特別的情報偵察單位等),那麼對於海軍炮兵來說則是毫無概念。因為在戰前蘇軍的作戰條令中,從來沒有考慮過後者去執行這一任務甚至沒有假設。有鑑於此,海軍炮兵執行相應任務時,需要從陸軍炮兵中借鑑炮兵部署、炮兵射擊和炮兵偵察等規則。

    在這其中,最出名的就是列寧格勒反炮兵作戰。在列寧格勒地區,蘇軍與敵方炮兵進行了激烈的長期鬥爭,獲得了比其他海軍基地豐富得多的作戰經驗。在德軍試圖攻陷列寧格勒的嘗試失敗後,1941年9月底開始,德軍將城市團團圍住,利用自身的地理優勢,試圖透過炮轟瓦解城市守衛者的意志,其重點目標是城市主要建築和喀琅施塔得水上交通。

    為了反炮兵作戰,波羅的海艦隊在1941年調撥了360門海軍火炮(艦艇與海岸火炮,其中207門是海岸炮)。在這360門海軍火炮中,有101門射程在28-45千米,其餘的射程在22-25千米。此外,1941年11月-1942年2月還加緊修建新的海岸炮陣地,在此期間共建設了29個鐵道海岸炮連70門海岸炮。

    1943年蘇軍列寧格勒反炮兵作戰部署圖

    敵軍為炮擊列寧格勒使用了250門火炮,並制定了相應的戰術和炮兵部署。德軍對城市的轟擊一般持續8-10分鐘,然後停止1到3小時。根據統計,1942年1月城市遭到2696發炮彈轟擊,2月份4771發炮彈,3月份7380發炮彈。而從4到12月一共遭到301次火炮射擊,持續轟擊時間達到194小時39分鐘。

    與敵軍的反炮兵作戰在距離前線15-20千米是個挑戰。當時,列寧格勒方面軍裝備的火炮(107、122和152毫米)最大射程只有20千米,只有1935年的Бр-2型152毫米榴彈炮最大射程可以到25千米。而德軍的1939年式150毫米火炮射程為24.7千米,170毫米火炮達到28千米,240毫米加農炮則為31千米。這樣,無形中凸顯了海軍火炮的價值。因此從1942年開始到之後的幾年,反炮兵作戰的主角都是海岸炮兵。

    海岸炮兵最適合轟擊縱深的受到保護的敵軍炮兵陣地。如果使用炮兵群作戰的話,效果將會更好。與敵軍火炮相比,海岸炮射程具有較大優勢,130毫米海岸炮射程25千米,152毫米為30千米,180毫米則達到38千米,356毫米則是44千米。同時,海岸炮的射擊不僅僅侷限在透過地面觀察校正哨,還應該廣泛使用炮兵校射飛機、氣球校射等一切可行的辦法,對敵軍炮兵陣地進行全方位的監測。

    根據統計,1943年敵軍炮兵共向列寧格勒發射了約8萬發炮彈,而蘇軍艦艇炮兵和海岸炮兵反炮兵作戰消耗了12.8萬發炮彈。整個一年的作戰,蘇軍共摧毀敵軍28個炮兵連另69門單獨火炮,先後壓制敵軍火炮69642次,敵軍炮兵被迫停止了對城市的轟擊。

    蘇軍反炮兵作戰的炮兵觀察哨

    支援進攻作戰中

    1943-1945年,在一系列蘇聯陸海軍協同作戰中,海軍炮兵包括海岸炮兵成為其中一個重要的角色。在所有的行動中,波羅的海艦隊炮兵1943-1945年的行動最為出彩。它從列寧格勒城下戰鬥到波羅的海沿岸,最終到東普魯士。同樣,北方艦隊艦艇炮兵和海岸炮兵在1944年的佩特薩莫-基爾克內斯戰役中的行動也令人感興趣。所有波羅的海艦隊與列寧格勒方面軍在列寧格勒地區的作戰都需要打破對方火炮、迫擊炮和步兵火器構築的多層次大縱深防禦體系。當然,進攻作戰中投入的炮兵與航空兵更為重要。

    在1943年1月突破列寧格勒封鎖的作戰中海軍炮兵共有11個固定海岸炮兵連(34門100-406毫米海岸炮)、16個海軍鐵道炮兵連(32門100-356毫米鐵道海岸炮)以及3艘驅逐艦和3艘炮艦(6艘軍艦一共有22門130毫米艦炮)參加。

    1943年1月準備作戰的波羅的海艦隊海岸炮兵

    從1月12日至1月18月海軍炮兵共進行了1205次射擊,消耗100-406毫米炮彈29101發。共壓制敵軍炮兵陣地759次,消滅敵軍8個炮兵連和2門單獨火炮,摧毀敵軍14個防禦樞紐部,包括在什利謝利堡區域。此外,還摧毀了敵軍2個彈藥庫以及鐵路線等,造成敵軍人員和裝備的巨大損失。

    登陸炮火支援

    蘇軍在偉大衛國戰爭中先後實施了113次規模不同的登陸作戰,其中主要有1941年12月的刻赤-費奧多西亞登陸戰役、1943年2月的南奧澤列伊卡和斯塔尼奇卡戰役、1943年9月的新羅西斯克戰役、1944年7月的維堡灣戰役和1944年10月的蒙海峽群島戰役

    讓我們分析一下海岸炮兵在1943年2月這場登陸作戰中的運用。在主要登陸方向南奧澤列伊卡提供火力支援的有近衛巡洋艦“紅色高加索”和“紅色克里木”號,驅逐領艦“哈爾科夫”號,5艘驅逐艦和3艘炮艦,以及一些魚雷艇和獵潛艇。 為了確保在輔助方向斯塔列奇卡登陸成功,由新羅西斯克海軍基地海岸炮兵組成了炮兵群提供火力支援,共有29門身管火炮和5門迫擊炮。炮兵群包括機動海岸炮兵第251營(4門152毫米火炮)、獨立海岸炮兵第147營(4門100毫米火炮)以及新羅西斯克海軍基地的獨立炮兵群(6門45-76毫米火炮和5門120毫米迫擊炮)。

    2月4日夜晚,黑海艦隊艦艇運載登陸部隊在南奧澤列卡南部登陸,遭到敵軍炮兵的猛烈射擊。儘管蘇軍艦炮發射了2292發130-180毫米炮彈,卻依然無法壓制對方火力,原因在於敵軍許多反斜面工事事先沒有查明而且也無法進行校正射擊。由於敵軍的激烈抵抗,蘇軍登陸部隊無法上岸。不過,一小隊海軍步兵設法登上了岸。上岸後,他們與敵軍進行了激烈的戰鬥,吸引了對方注意力,掩護了在斯塔尼奇卡的登陸行動。

    凌晨1時,當登陸部隊靠近斯塔尼奇卡海岸時,新羅西斯克海軍基地的海岸炮兵對預設目標進行了目視射擊。與此同時,魚雷艇也關閉煙幕,緊隨登陸部隊行動。1時10分,海岸炮兵部隊開始對敵軍縱深目標進行轟擊,而艦艇則在煙幕掩護下開始運載登陸部隊上岸。

    敵軍由於遭到蘇軍強大火力的突然打擊,顯得手足無措。個別對蘇軍登陸部隊射擊的炮兵陣地也迅速被反炮兵火力所摧毀。同時登陸部隊迅速向斯塔尼奇卡西面推進,對敵軍陣地形成合圍。在採梅斯灣西岸的固定海岸炮兵連成功的壓制了敵軍的火炮和迫擊炮火力。它們給敵軍人員和裝備予以重大殺傷,並協助登陸部隊在對岸登陸。在斯塔尼奇卡輔助方向的登陸由於其突然性以及新羅西斯克海軍基地海岸炮兵的支援獲得了成功,這樣輔助的方向成為了主要方向。

    1943年2月蘇軍準備在南奧澤列伊卡登陸

    海軍基地防禦

    這方面戰例很多,諸如漢科、塔林、新羅西斯克等,最著名的就是塞瓦斯托波爾保衛戰。保衛戰中,最出名的就是裝備305毫米海岸炮的海岸炮兵第30連和35連,也就是被德軍稱之為馬克西姆-高爾基I和II號堡壘的。

    黑海艦隊參謀部作戰訓練處編寫的檔案關於海岸炮兵第30連在塞瓦斯托波爾防禦戰7個月(1941年10月30日-1942年5月31日)的報告中指出,“該連在此期間共進行了161次射擊,其中18次針對坦克部隊、12次針對摩托化部隊、34次針對敵方炮兵連、22次針對步兵部隊、16次針對火力點以及59次其他任務。一共消耗了1034發炮彈,最多一次是針對巴赫奇薩賴地區的射擊,一次消耗41發炮彈;最少的一次射擊則只消耗1發炮彈”。

    大多數的射擊距離只有60-80鏈(11.11-14.82千米),只有22%的射擊距離在100鏈(18.52千米)以上。所有射擊次數中,3次直接瞄準射擊,71次校正射擊,還有87次即54%是非校正射擊。

    整個這些射擊的戰果是擊毀敵軍17輛坦克、1輛機車、2輛小汽車和300輛卡車,摧毀敵軍8個炮兵連與迫擊炮連、15個集結點、7個火力點以及殲敵約0.3萬人。此外,該炮兵連的射擊還給敵軍造成了巨大的精神恐慌。不過最大的缺點就是54%的射擊沒有進行校正,從而造成炮彈浪費和戰果的未知。

    被摧毀的海岸炮兵第30連陣地

    海岸炮兵第30連教堂

    海岸炮兵第35連在7個月作戰中共進行了59次射擊消耗炮彈458發。這些總射擊次數中只有11次是校正射擊,其餘48次射擊(佔總射擊次數比例81%)沒有經過校正。射擊次數中2次射擊距離不到100鏈(為87鏈即16.11千米),其餘都在100鏈以上(130-144鏈即24.08千米到26.67千米)。這些射擊的戰果是擊毀敵軍10輛汽車、摧毀敵軍6個炮兵連與迫擊炮連,斃敵800人。作戰最大的缺點是多為遠距離射擊而且81%射擊沒有經過校正導致射擊效率有限。

    海岸炮兵第35連連長列什科

    海岸炮兵第35連在敵軍對塞瓦斯托波爾的第三次攻勢中,繼續用密集火力對敵軍實施猛烈打擊。僅在6月7日到6月11日5天中,就進行了31次射擊消耗炮彈211發。該連火力主要支援了第4扇區別爾別克村地區和麥肯齊亞山莊進行防禦作戰的陸軍部隊。6月16日該連發射了20發高爆彈、21發殺爆彈和21發穿甲彈。火炮的射擊部分經過了校正射擊,一些炮彈直接命中了敵軍的部隊和壕溝。6月18-19日該連擊毀敵軍1輛坦克、8門火炮並殲敵1個步兵營,此外連的高射機槍擊落1架容克-88轟炸機。

    6月23日,做為近衛海岸炮兵第1營下屬的該連繼續英勇作戰。第1炮塔儘管人員有限,但全體人員表示,會全力保證炮塔運轉正常,堅決打擊敵軍。這一天,該連擊毀3輛坦克、擊中1輛坦克,擊潰敵軍2個步兵團,不過連的測距儀被敵軍炮火毀壞。6月23日至6月27日,該連消滅敵軍步兵2個排,有效壓制了敵方火力,共發射100多發炮彈。

    2007年,在塞瓦斯托波爾建立了海岸炮兵第35連博物館作為紀念。

    海岸炮兵第35連博物館大門

    保護沿海交通線

    海岸炮兵的每天任務就是保護蘇軍的護航運輸船隊和單獨航行艦船免遭敵軍水面艦只和潛艇的襲擊,在一些情況下是防止敵軍炮兵的襲擊。由於海岸地理位置的緣故,敵軍的攻擊往往具有突然型與快速性。

    當時在蘇聯北極西部、白海和科拉灣之間有一系列的港口,它們對於蘇聯有重要的軍事和經濟意義,透過它們可以及時向蘇軍和北方艦隊提供給養供應。另外,沿巴倫支海、白海和科拉海海岸分佈著眾多的工業企業、極地考察站等。對於蘇軍來說,主要的海上交通線是阿爾漢格爾斯克-約坎加-白海的科拉灣與巴倫支海東南部。對北方艦隊重要基地的斯列德尼半島、雷巴奇半島和約坎加的補給也需要透過海上進行。

    北方艦隊的海岸炮兵對於破壞德軍海上交通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如同在沙漠中作戰”,德國海軍上將魯格寫道:“這完全依賴於海上運輸的能力”。在芬蘭北部和挪威北部沒有和挪威南部相連的鐵路。佩琴加灣距離斯列德尼半島6.2千米,距離利納哈馬里港12-13千米。這種情況下在半島的蘇軍海岸炮兵受命對於德軍沿海海上交通進行封鎖。

    使用炮兵對佩特薩莫港進行封鎖,破壞德軍在北方的海上交通,一般採取下列方法:敵艦艇或運輸船駛離港口時;對在海上的或駛入港灣的敵護航運輸隊進行打擊;封鎖利納哈馬裡峽灣最終與航空兵和魚雷艇部隊共同協同作戰。當然,由於魚雷艇部隊的使用,增加了協同的複雜性。

    就德軍來說,要在人煙稀少的佩特薩莫地去進行大規模作戰,需要大量補給物資和運輸工具。補給方式一是陸上運輸,但鐵路陸基不穩、橋樑被破壞、冬季隧道積雪,而且鐵路有半年不能使用。另一方式是海上,不過挪威近岸交通線長達2000海里,而且北部主要港口只有棧橋碼頭,裝卸裝置尚未修復,吞吐量有限。

    1944年6月28日佩特薩莫炮戰示意圖

    蘇軍4年炮戰發射的炮彈35568發中18738發是獨立海岸炮兵第113營發射,其中11200發用於打擊海上目標。該營遭到了德軍25000發炮彈的還擊,其中8550發來自德軍岸炮陣地。蘇軍聲稱4年炮戰共擊沉17艘運輸船(34086噸)和15艘艦艇,不過德國資料是隻有4艘運輸船被擊沉(12986噸,其中2艘還是觸雷受傷被擊沉)。

    1944年10月北方艦隊海軍步兵在利納哈馬里港繳獲的德軍210毫米火炮陣地

    整個二戰,蘇聯海軍海岸炮兵一共擊沉敵方戰鬥和輔助艦艇43艘,擊沉戰鬥艦艇18艘(1艘潛艇、6艘護衛艇、2艘掃雷艦艇、4艘登陸艇船、1艘拖船和4艘浮動器材)和擊傷戰鬥艦艇25艘(1艘輔助巡洋艦、2艘驅逐艦、6艘護衛艇、2艘掃雷艦艇、11艘登陸艇船、1艘特種輔助船隻和2艘拖船)。擊沉運輸船27艘(4.8萬噸)-內部統計為14艘(28646噸),另內部統計擊傷運輸船23艘(6.18萬噸)

    如今紅山炮臺的TM-3-12型305毫米鐵道海岸炮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為什麼很多人都說“多去旅行,少去旅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