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第一軍情

    由於三國演義對我們的影響,大多數人一直以為曹操是一個只會挾天子以令諸侯的梟雄、只會在自己家的一畝三分地上東征西討。豈不知我們的魏武帝也是一位保護中原地區漢名族的英雄。他在打敗袁紹後遠征烏桓,一舉解除了北方遊牧民族對中原地區的威脅。那他在天下尚未統一的情況下是如何一舉消滅烏桓的呢?

    第一,曹操後方政治經濟穩定。自黃巾起義後經過多年征戰,尤其是消滅了四世三公的河北袁紹集團之後,曹操基本統一了北方中原地區。人們需要穩定的社會環境來發展生產力,故而曹操的統治得到了廣大人民和地主階級的認可與支援,為曹操遠征烏桓創造了基本條件。

    第二,曹操統一北方後,騎兵部隊得到了根本性改善,可以說兵多將廣。在中國歷史上,但凡有農業民族打擊遊牧民族的情況,均是有了充足的騎兵,並且和遊牧民族處在了相同的平臺上,具有對稱性。而且曹操經過多年征戰,手底下有一大批英勇善戰的良將,兵源充足。

    第三,國內敵對勢力的不成氣候。在曹操準備遠征烏桓的時候,威脅比較大的就是南方的東吳政權,但東吳由於缺乏一統天下的實力,思想保守,進攻不足,導致了東吳政權的先天畸形。而劉備雖然深得曹操“器重”,但也屬於無根之木,本身就寄託於荊州劉表門下,如同被拔了牙的老虎,心有餘而力不足。而其他小打小鬧的勢力就更不足為慮,隨便派一員大將就可以保證後方的安全。

    第四,對袁紹集團殘餘勢力的打擊。由於袁紹集團地處河北地區,與烏桓部落緊密相連,曹操在官渡之戰消滅袁紹集團的主力部隊後,一部分人逃到了烏桓部落,而袁紹集團在河北也比較深得民心,曹操擔心袁紹集團的死灰復燃,更加大了對烏桓部落的打擊決心。

  • 2 # 思悟心蕾

    北方境內已經平定,勞師南下千里還不如趁兵勢之威先解決眼前的隱患更好,早打晚打都是打,勞師遠征一次就要籌備數年,既然知道可打而且萬事俱備就一鼓作氣拿下眼前的戰事,起碼可以保北方安定數十年,然後再利用這數十年專心南下征戰,不會在腹背受敵。

  • 3 # 龍鎮

    烏桓亦作烏丸,原為東胡部落聯盟中的—員,與鮮卑同為東胡部落之一。在秦漢之際被匈奴的冒頓單于征服之後,遷至烏桓山(又曰烏丸山),遂以山名為族號,大約活動於今西拉木倫河兩岸及歸喇裡河西南地區烏桓都不曾有過統一的組織。傳說,霍去病打下了匈奴的東部屬地的時候,把烏桓的各個部落強迫遷移到了沿邊的幾個郡的長城左右。事實上,這些部落原本就住在長城之外。反而非常可能是向南移動了,甚至搬到了長城以內。

    光武帝劉秀其人

    建武二十五年,漢光武帝劉秀乃以金、帛賄賂烏桓大人。 遼西烏桓大人郝旦等九百二十二人來到洛陽朝覲,表示願意歸化,並貢奴婢、牛馬及虎豹、貂皮等。光武帝心軟封了他們之中的八十一名為王為侯,讓他們與他們的部眾搬到長城以南,與漢人雜居,藉此也利用他們來抵抗不是侵擾的匈奴人,或者蒐集有關匈奴內部的情報。他們也深感光武帝的恩德,與漢人和諧相處了明帝、章帝、和帝三朝,一直都不曾鬧事。

    到了安帝的時候,漢朝內部混亂,邊疆的文武官員控制不了外族部落,烏桓便時而恭順,時而叛亂,到了靈帝的時候,烏桓的力量已經足以威脅漢朝沿邊各郡的安全。

    當時在上谷郡的烏桓領袖名叫難樓,有九千多個部落聽從他的指揮。在右北平郡的領袖叫烏延,有八百多個部落。遼西郡的領袖叫丘力居,有五千多個部落。在遼東郡的領袖叫蘇僕延,有一千多個部落。

    蹋頓其人

    獻帝初平年間,丘力居的侄兒蹋頓成為遼西、遼東、右北平郡三個郡的領袖,幫助袁紹打公孫瓚,袁紹“承製”以獻帝的名義把他和蘇僕延及烏延都封為單于,同師也把上谷郡的難樓也封為單于了。

    袁紹其人

    所以袁紹和蹋頓的交情還是不錯的,那麼袁熙和袁尚守不住幽州被叛變的部將攻擊,去投奔蹋頓也是情理之中的事情了。

    曹操這時候的重要課題就是如何政府長城以外的烏桓,解決袁熙和袁尚。

    他想進軍到柳城並不容易。那個時候從河北省到流程,沒有公路和公車,也沒有所謂驛道。進軍的唯一通道是山中小路,而且還要穿過長城。普通的商人、小販要走這些小路已經很難了,何況輜重大軍、糧草?簡直不能想象。

    曹操開動腦筋想了一陣決定開兩條水渠,用水道運送糧食,把糧食從今天的河北省中部運到河北生的東部。這兩條渠分別叫平虜渠和泉州渠。前者在今天滄縣之北,後者在寶泃縣東南部。

    曹操在建安十二年四月間到達無終縣,七月間遇到大雨,許多河流泛濫,海邊陸地的積水也很深,曹操原來想著沿海岸繞到今天遼寧省錦縣一帶,再往北轉到柳城,由於這條傍海道不通,也就辦不到了。

    田疇其人

    所幸當地有位名人叫田疇,聚集了若干家老百姓,移居到山裡避亂。他原本是一種“我惹不起還躲不起”的想法,這時候卻漢族的民族自尊心爆棚,覺得這是漢族的自衛問題,義不容辭。於是自己向曹操請纓,作為曹軍的嚮導,領著曹軍走了一條叫“盧龍道”的小路,由薊縣之東,穿過喜峰口經過喀喇沁左旗,直抵柳城之西。

    在這位當地人的指引下,曹操攻了烏桓一個不備,八月間在柳城附近的白狼山與蹋頓的兵做遭遇戰,殺了蹋頓,收降了其部下胡人、漢人二十幾萬。

    這就是曹獲勝的全部,關鍵就在於田疇的自告奮勇,幫他節省了時間,打了一個出其不意。

  • 4 # 潯陽鹹魚

    首先,曹操並沒有完全消滅烏桓,他只是擊敗了親近袁氏的烏桓部落。

    烏桓人在漢末分佈在幽州遼西、遼東、右北平三個郡,故俗稱“三郡烏桓”,其中各個部落又有好多,真正強大的只有幾支而已。

    按照《後漢書·烏桓列傳》的記載,在靈帝初(168年之後),以上谷郡的難樓,遼西郡的丘力居,遼東郡的蘇僕延三個部落人數為多。

    《後漢書·烏桓傳》:靈帝初,烏桓大人上谷有難樓者,眾九千餘落,遼西有丘力居者,眾五千餘落,皆自稱王;又遼東蘇僕延,眾千餘落,自稱峭王;右北平烏延,眾八百餘落,自稱汗魯王:並勇建而多計策。

    【丘力居遊戲形象】

    到了建安年間(196年之後),丘力居已死,烏桓幾個部落擁護丘力居的兒子樓班當單于,從子蹋頓當王。

    而在另外一方面,廣陽人閻柔靠著自身關係,籠絡了不少鮮卑、烏桓人投奔曹操。

    《三國志·烏丸傳》:會太祖(曹操)平河北,(閻)柔帥鮮卑、烏丸歸附,遂因以柔為校尉,猶持漢使節,治廣寧如舊。

    所以說,曹操在建安十二年(207年),北伐烏桓時,只是針對與袁尚合作的,蹋頓的這一部落。

    後來,曹操不顧大多數人的反對,採納謀士郭嘉的建議,決定北伐烏桓。

    這場戰役從籌備到成行,結果抵達幽州無終縣時,遭遇了連綿暴雨,道路泥濘,無法行軍,曹操一度產生撤軍的想法。

    就在此時,本地人田疇前來投奔曹操,替曹操指了一條小路出塞,從白狼山抵達柳城。

    【田疇畫像】

    蹋頓和袁尚和曹操的遠征軍在柳城決戰,最終,曹軍大勝,蹋頓戰死,袁尚投奔遼東公孫康,反被殺害。

    至此,公孫康也在表面上與曹操示好,曹操徹底沒有了北方的顧慮,次年,就開始南征劉表。

    烏桓再亂

    如前文所說,柳城之戰,只是曹操消滅蹋頓這一支烏桓部落,並不是消滅所有的烏桓人,烏桓部落中還是有歸附曹操的。

    到了建安二十三年(218年),代郡、上谷的烏桓部落反叛,曹操是派兒子曹彰率軍出征討伐的。

    曹彰以侯相田豫為謀士,連戰連勝,平定了這次叛亂。

    由此可見,烏桓人並沒有在曹操時期徹底退出歷史舞臺。

    曹丕、曹叡時期

    這裡說一個掌故,因為曹丕字子桓,所以《三國志》中,就不再寫作“烏桓”,而是避諱改作“烏丸”。

    在曹丕執政時期,烏桓人仍然存在曹魏帝國東北邊郡,曹魏帝國還給這些歸附部落頒發了不少印綬。

    【曹魏帝國頒發給歸附的烏丸部落長官的印綬】

    按《魏略》記載,景初元年(237年)秋,毌丘儉率軍討伐遼東公孫淵時,就有一些當初追隨袁尚的烏桓部落後人前來投奔毌丘儉,隨後前往洛陽覲見魏明帝曹叡。

  • 5 # 大先生的故紙堆

    如果光看《三國演義》,我們肯定覺得郭嘉在曹操征討烏丸的決策中起到了很大的推動作用,正所謂“郭嘉遺計定遼東”,正是郭嘉的審時度勢,才讓曹操做出這樣的抉擇,因為當時曹操還是收到南方劉表的威脅,如果劉表乘虛而入,那麼曹操將腹背受敵。還好,劉表並沒有那麼大的魄力,他只是安於現狀的庸才罷了。以至於當曹操平定了北患之後,非常從容淡定地把劉表給收拾了。

    但要是論實力來講,曹操在官渡之戰後,實力大增,擴張自己的勢力範圍肯定是趨勢。況且,還有一個直接原因,就是烏丸三郡跟袁紹的關係非常鐵,袁家的兩個兒子都是在兵敗後,逃往烏丸尋求庇護的。這一點,估計曹操也是非常在意的,斬草必除根啊,一定要把袁家徹底消滅乾淨,不留任何隱患才行。

    而且,確實是天助曹操,在當曹軍遇到烏丸的堅守時,一個叫田疇的人又跳了出來,助了曹操一臂之力。正是在田疇的引導下,曹軍走了一條不為人知的險路,繞過了重兵把守的關卡,直抵烏丸的老巢,殺死了他們的頭領。而袁家的兩個兒子只能再次落荒而逃,下場是被遼東的公孫康砍了頭。這個三國中的赫赫有名的家族從此消失在了歷史長河之中。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有哪些學習粵語的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