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知秋莫名

    漢樂府詩,很多反映的都是平民生活,平民思想,不刻意去粉飾,所以看得見當中有微光一般的歡悅和揮之不去的沉重。

    如《上山採蘼蕪,下山逢故夫》介紹的是,男子是個刻板無趣的人,遇見了前妻,還真言無不盡,坦白從寬,說的盡是家長裡短的事,前妻一天能織布五丈多,新婦只能織四丈。這俗男俗得人人厭棄,卻俗得真實,歷歷在目,世上絕對不乏其人。

    這遙遠的漢代的對話,落到今天來,可以說陌生麼?在我們自己對他人的比較中,在我們聽其他人對他人的評價中,這種話是隨處可見,似曾相識,本質一致?

    因為都是類似風格的詩句,簡單而直接,質樸而真實。它們都來自於鄉間生活,井薈市民中,所以很少考慮韻律。

    而韻律產生的時代是在漢朝之後,關於詩詞歌賦和對聯平仄韻律的發端,比較權威的說法是,南朝齊時由沈約等人最早開始研究的。《南史•陸厥傳》中記載:“時盛為文章,吳興沈約,陳郡謝跳,琅琊王融,以氣類相推彀。汝南周顆善識聲韻,約等文皆用宮商,將平上去入為四聲。 以此制韻,有平頭、上尾、蜂腰、鶴膝。五字之中音韻悉異,兩句之內,角徵不同,不可增減。 世呼為永明體。”

    從內容和時間上來說,漢樂府詩是詩歌的萌芽,後期特別是唐宋詩歌的興盛,韻律的發展到一個頂峰。

  • 2 # 野狐習禪

    野狐試答

    題主好,漢樂府詩也是講究韻律的。

    我們讀樂府詩,常會感到很多樂府詩沒有韻律,這是因為我們今天的讀音和古音不同。一些字的古音現在有明確的說法,但多數字的古音已是無法考證;另外,樂府民歌大都是用方言來唱的,用方言就很和韻律,用官話就失色了,這用現代民歌就可以驗證。

    古代很重視音樂的教化功能,早在西周,朝廷就設立了專門的音樂機構,負責收集整理民歌,周王朝還要求各諸侯向周王獻詩。樂官將收集的詩歌加工整理,然後用於娛樂和教化,《詩經》就是這樣產生的。《詩經》中的詩都是可以唱的,我們現在讀起來感覺很多缺少韻律,也是因為音變和方音的問題。

    漢代繼承了周代的做法,歷朝都有音樂機構,唐代設有教坊,宋代有大晟府,都是與音樂有關的專門機構,後世的音樂機構,多少都會涉及到對民歌的收集和整理。而這些民歌,我們感到有的缺少音韻原因都一樣。

    我們受唐詩影響比較大,習慣於用唐詩精嚴的格律來看樂府詩,這樣會更感覺樂府詩不講究韻律,其實這是一種誤解。

  • 3 # 宸哲

    因為是用古語來吟唱,所以現代人讀來會缺少韻律,實際上在當時是有韻律的。就如現代詩歌和歌詞,放在古代同樣讓人覺得莫名其妙。

    目前古漢語究竟是哪種腔調還有爭議,不過肯定與現代北方系的普通話有很大區別。

  • 4 # 亦有所思

    小可覺得恰恰相反!

    能選入樂府的民歌,一定是韻律最好的民歌!是可以成為詩歌的民歌!

    樂府本身就是漢武帝時期的政府部門之一,只不過這個部門的最大功能和職責是採集,收集各種民歌,然後將之進行整理,譜曲,進行表演。

    樂府,是漢朝的文化部!

    可想而知,在這個機構裡進行具體事務的都應當是深具文化修養的人,比如作曲家,比如舞蹈家,比如詩人,當他們在看到這些蒐集上來的民歌的時候,一定會進行篩選。

    而篩選的標準只能有兩個,一是文學性,二是韻律美。

    《十五從軍行》押韻,《戰城南》押韻(平仄通押),《病婦行》押韻,還有《孤兒行》是轉韻,還有《上邪》。(古韻和今韻存在差異)

    因為漢朝還沒有成形的格律,但從現存的那些樂府來看,都幾乎是格律的雛形,比中《十五從軍徵》的“遙望是君家”、《古歌》的“遠望可以當歸”,《飲馬長城窟》的“青青河畔草”,《上山採蘼蕪》中的“上山採蘼蕪”等。

    並且在很多詩中延襲了漢代流行的駢句結構,以增加詩歌的韻律之美,如 《戰城南》的“水聲激激,蒲葦冥冥”,如《孤兒行》“淚下渫渫,清涕累累。冬無複襦,夏無單衣”,如《陌上桑》“十五府小吏,二十朝大夫,三十侍中郎,四十專城居。”

    而且在《孔雀東南飛》裡,有押韻,有轉韻,有駢排,有對話,有景物,有細節,有修辭,妥妥的是一首敘詩長詩。而且藝術上成就極高!

    漢朝的民歌和漢賦有些像兩個極端,漢賦絢麗無匹,辭藻華美。而樂府質樸深沉,語言精煉。應當是各有千秋,但是從藝術上來看,顯然樂府更勝一籌,畢竟漢賦美只是盛裝網紅,而樂府詩卻是氣質美人。

    這個氣質是由無數個流浪的詩人,遠行的旅人在無數年裡,經過無數次的修改加工潤色而成,一字易不得!

    所以樂府和《詩》有著相同的經歷,就是一些優秀的作品被人採編,成為詩歌。這些詩歌都是民間藝術的精華!

    能夠入了孔子的法眼,或者進行樂府那些藝術家的視線,一定具有詩歌的特徵。

    而詩歌最大的特證就是音律之美。

    詩者,歌也!

    詩歌,如詩之歌!

  • 5 # 卿越有幾人

      樂府詩雖然不符合近體詩的格律,顯得質樸自然,但有韻律感,是不考慮格律,而不是不考慮韻律。

      兩漢魏晉時有樂府採民歌改編譜了曲子演唱,與唐中期後的新樂府不同,算是歌詞。

      是配樂的歌詞,當然講究節奏感,要考慮韻律。格律有死板規條,韻律並不等於格律。

      以《長歌行》為例,很押韻的。

      青青園中葵,朝露待日晞。

      陽春佈德澤,萬物生光輝。

      常恐秋節至,焜黃華葉衰。

      百川東到海,何時復西歸?

      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

      其中有上平聲.四支的葵、悲,上平聲.五微的輝、歸,還有衰讀音為cui,都是平聲。

      以《上山採蘼蕪》為例,押韻時有平有仄,但也是順韻的。

      上山採蘼蕪,下山逢故夫。

      長跪問故夫,新人復何如?

      新人雖完好,未若故人姝。

      顏色類相似,手爪不相如。

      新人從門入,故人從閣去。

      新人工織縑,故人工織素。

      織縑日一匹,織素五丈餘。

      將縑來比素,新人不如故。

      蕪、夫、如、姝、如、去、素、餘、故,平仄通押,因為去、素、故是仄聲。

      雖然是平仄通押,但是到了詩末才換韻,前面幾句很押韻。就算是去、素、故三字,聲調是仄聲,韻母卻還是相同。

      樂府詩沒有格律詩嚴整,可也不是胡寫的打油詩,與現代某些全無韻律感的所謂詩歌不同。

    火花評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假面騎士空我究極形態和假面騎士ghost無限魂形態哪個厲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