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剛剛好i33

    口味,即病人口中的異常味覺。因脾開竅於口,其他臟腑之氣亦可循經脈上至於口,口中的異常味覺,常是脾胃功能失常或其他臟腑病變的反映,故詢問病人口味的異常變化,亦可診察內在臟腑的疾病。

    ①口淡乏味:因脾胃腐熟運化功能低下,病人食少納呆,故感口淡乏味 ,屬脾胃氣虛。

    ②口甜或粘膩:因甜味入脾,溼熱蘊結脾胃,濁氣上泛於口,故感口甜或粘膩 ,屬脾胃溼熱。

    ④口中酸餿:因暴飲暴食,損傷脾胃,食停胃中不化,胃中濁氣上泛,故感口中酸餿 ,屬傷食。

    ⑤口苦:因苦味入心,心屬火,又膽液味苦,故火邪炎上或膽氣上泛,皆可使口中味苦 ,屬熱證。可見於火邪為病和膽熱之證。

    ⑥口鹹:因鹹味入腎,腎主水,腎病及寒水上泛皆可使口中味鹹 ,屬腎病及寒證。

    此外,由於不同地域,生活習慣不同,病人可有飲食嗜味之異;不同臟腑的疾病也可產生不同的飲食嗜味,如肝病嗜酸、心病嗜苦、脾病嗜甜、肺病嗜辛、腎病嗜鹹等,可作臨床參考

    西醫方面

    一,口苦

    多見於膽汁返流性胃炎,膽囊炎,擔結石,及上述合併食管賁門失弛緩症等等

    二,口酸

    多見於慢性咽炎,食管炎,功能性消化不良,高酸性胃炎,卓艾綜合證,食管賁門失弛緩症等等

    另外,神經系統病變,傳染性疾病的康復期,發熱病人,貧血病人,缺乏維生素和微量元素的病人都可能會出現味覺異常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大家穿連帽外套好,還是不連帽外套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