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靈兮育兒

    為了多產奶,違背牛吃草的自然屬性,讓牛吃牛羊肉骨粉,結果導致瘋牛病。在1992-1993年冬天是瘋牛病在英國發作的高峰期,每月有4000例病例出現。從1986年開始英國共爆發了18萬例瘋牛病,為此英國政府花費數億美元試圖控制瘋牛病的蔓延,並且屠宰了370萬隻活牛,至今英國每年還會新增幾千瘋牛病病例。為什麼致病性朊病毒可以誘導更多朊病毒產生,實現朊粒的增殖,引起瘋牛病,至今仍然還是一個謎。本文引用免疫耐受機制解釋瘋牛病的成因。1. 老年痴呆症與“人瘋牛病”個體發育史是系統發展史的簡單而迅速的重演,人體出生後被封存於細胞內的遠古瘟疫朊病毒會根據其在進化歷程中出現的相應時期獲得部分表達,而這種朊病毒在胚胎時期和幼體時期都沒有出現,所以機體對於朊病毒沒有免疫耐受,這種朊病毒隱蔽抗原一旦表達,就會導致自身免疫性疾病,臨床表現為老年痴呆症,大約是從14歲開始(kuru病-“人瘋牛病”最小患者14歲),慢慢表現出老年痴呆症。韓少坤認為老年痴呆症屬於Ⅳ型變態反應,特徵性病理改變為β澱粉樣蛋白沉積形成的細胞外老年斑和tau蛋白過度磷酸化形成的神經細胞內神經原纖維纏結,以及神經元丟失伴膠質細胞增生等。老年痴呆症即阿爾茨海默病(Alzheimerdisease,AD),是一種中樞神經系統變性病,起病隱襲,病程呈慢性進行性,主要表現為漸進性記憶障礙、認知功能障礙、人格改變及語言障礙等神經精神症狀,嚴重影響社交、職業與生活功能。健康人體的朊病毒會被機體束縛禁錮,僅表現出輕微臨床症狀即老年痴呆症,而只在“人吃人”的部落才患“人瘋牛病” (庫魯病kuru病)。2. 朊病毒致病機理——Ⅳ型變態炎症反應由於朊病毒是沒有免疫原性之毒素,不能誘發產生抗體,只能啟用澱粉樣蛋白前體在β和γ蛋白酶的作用下水解形成β-澱粉樣蛋白,誘發β-澱粉樣蛋白大量堆積在患有老年痴呆(阿爾茨海默氏)症的病人腦部,造成對大腦功能的損害。韓少坤認為朊病毒與腦細胞有親和力,大量的朊病毒與β-澱粉樣蛋白的複合物透過朊病毒而結合在腦細胞上,出現胞外沉積β澱粉樣蛋白(amyloid b eta, Aβ)和胞內神經原纖維的纏結(由異常細胞骨架組成的神經元內包涵體——防禦病毒的特定結構)是典型的老年痴呆症(AD)神經病理學特徵,並誘發Ⅳ型變態炎症反應,單核細胞浸潤,結合有朊病毒的腦細胞成為被攻擊的靶點,造成腦部細胞液化空洞、神經元丟失、相應的生理功能障礙和病理效應即臨床表現為老年痴呆症。附文:耶魯大學藥學院的神經學教授Stephen Strittmatter說:“為了闡明β-澱粉樣蛋白的產生導致神經元損傷的機理,研究中發現β-澱粉樣蛋白需要朊蛋白才能干擾神經元的工作。”β-澱粉樣蛋白先被發現結合在朊蛋白轉基因細胞的細胞膜上,這說明朊蛋白很可能和β-澱粉樣蛋白結合。接下來,他們透過一系列的實驗,進一步驗證了朊蛋白和β-澱粉樣蛋白的結合部位。同時發現,朊蛋白缺失的神經元和正常神經元相比,不能有效地繫結β-澱粉樣蛋白,由此證明了朊蛋白肯定在β-澱粉樣蛋白和神經元的結合過程中扮演了一定的角色。3. 朊病毒導致瘋牛病的機制3.1 當人體多次接觸某種抗原後,再次給予高劑量的某種抗原時人體僅出現輕微的反應或不反應,這種現象叫免疫耐受(immune tolerance)或稱之為低應答(hypo-responsiveness),它被認為是機體的一種適應性反應。人體出生後細胞內封存的朊病毒會根據其在進化歷程中出現的相應時期獲得部分表達,而朊病毒在胚胎時期和幼體時期都沒有出現,機體對於朊病毒沒有免疫耐受,所以朊病毒這種隱蔽抗原一旦表達,就會導致自身免疫性疾病,大約是從14歲開始(kuru瘋牛病病人最小患者14歲),慢慢表現出老年痴呆症。3.2 “瘋牛病”發病以6歲以上牛多見,2歲以下的病牛罕見,奶牛因飼養時間比肉牛長,且肉骨粉用量大而發病率高。家貓、虎、豹、獅等貓科動物也易感。 ——這些表明牛在6歲以下自身體內沒有朊病毒表達;免疫耐受的建立與外來朊病毒的劑量有關,外來朊病毒越多誘發疾病的發病率就越高。3.3 致命性的構象變化,導致朊蛋白PrPC轉化成致病性的朊病毒PrPSc。朊蛋白PrPC稱為細胞型或正常型PrPC,在神經元外表面大量存在,朊病毒則稱為搔癢型或致病型PrPSC,兩者的主要區別在於其空間構象上的差異。朊蛋白PrPC僅存在α螺旋,而朊病毒PrPSC有多個β摺疊存在,後者溶解度低,且抗蛋白酶解。兩者的氨基酸序列一致,但二級結構差異顯著。在朊蛋白PrPCα螺旋結構轉變成朊病毒PrPSC時,主要是90~112氨基酸殘基發生構象改變,摺疊成片層結構。3.4 為什麼朊病毒PrPSc可以誘導更多朊蛋白PrPc的轉變為朊病毒PrPSc,實現朊粒的增殖,引起瘋牛病?韓少坤認為:牛羊肉骨粉中的朊蛋白PrPC經過高溫處理後,摺疊成片層結構的朊病毒PrPSC,由於朊病毒PrPSC不溶於水,且抗蛋白酶解,所以進入胃腸道後,可以持久地刺激黏膜而促進機體建立對朊蛋白的免疫耐受,降低機體對朊蛋白的敏感性,致使機體失去對朊蛋白的束縛,導致牛體內自身的朊蛋白大量釋放,啟用澱粉樣蛋白前體在β和γ蛋白酶的作用下水解形成β-澱粉樣蛋白,包裹朊蛋白,朊蛋白髮生構象變化而成朊病毒PrPSC,並誘發Ⅳ型變態炎症反應,導致單核細胞浸潤,結合有朊病毒的腦細胞成為被攻擊的靶點,造成腦部細胞液化空洞,神經元丟失,相應的生理功能障礙,併產生病理效應即瘋牛病。4. 疫苗不能防治瘋牛病韓少坤認為:疫苗只能預防外來病毒入侵,而朊病毒是自身產生的成分,一旦開啟了朊病毒的潘多拉魔盒,朊病毒就會源源不斷地產生出來。治療原則應該是如何開啟與生俱來的天然非特異性免疫功能,打破機體對朊病毒產生的免疫耐受。—— 慕尼黑大學的研究人員稱,利用疫苗,能有效地預防瘋牛病,但能否用於人類預防和治療克雅氏病還需深入研究。義大利帕多瓦大學獸醫系兩名研究人員新近發現一種能對瘋牛病產生非傳染性抗體的蛋白質,為研製新的瘋牛病疫苗創造了重要條件。這種蛋白質能夠產生識別瘋牛病症狀的抗體,研究人員目前的關注點在於檢驗動物血液對它的反應。他們表示,如果一切進展順利,準備用3至4年時間研製出新的瘋牛病疫苗。 新華網倫敦2005年3月29日就有相關報道,十年時間之後還沒有產品面市,只能證明疫苗預防瘋牛病是偽科學的東西。5. 吃人胎盤不會患“瘋人病”人體胎盤中只有朊病毒基因,而沒有朊病毒蛋白,吃人體胎盤不會誘發人體對朊病毒的免疫耐受而啟用自身朊病毒的爆發,所以吃人體胎盤沒有患老年痴呆症的風險。成年人喝鮮人奶不會有問題,而如果人奶加熱後被人飲用就可能患瘋人病。健康人體的朊病毒會被機體束縛禁錮,僅表現出輕微臨床症狀即老年痴呆症,除非“牛吃牛、羊吃羊”才患“瘋牛病”,或者是在“人吃人”的部落患庫魯病(kuru病-人瘋牛病)。人體出生後細胞內封存的朊病毒會根據其在進化歷程中出現的相應時期獲得部分表達,大約是從14歲開始(kuru瘋牛病病人最小患者14歲),慢慢表現出老年痴呆症。“瘋牛病”染病奶牛的年齡為6歲半,而非以前報道的4歲半。奶牛因飼養時間比肉牛長,且肉骨粉用量大而發病率高。家貓、虎、豹、獅等貓科動物也易感。 ——這些表明牛在6歲以前自身體內沒有朊病毒表達;免疫耐受的建立與外來朊病毒的劑量有關,外來朊病毒越多誘發疾病的發病率就越高。附文:瘋牛病是一種在牛身上發作的傳染病,如果牛吃了用被瘋牛病病原體感染的動物的肉和骨髓製成的飼料,該瘋牛病病原體首先牛的腸胃等器官,然後隨血液進入牛的大腦,使牛腦組織變成海棉狀,失去功能,從而牛也發瘋。WHO於1992年制定了SBO禁令(即特殊牛內臟禁令),規定6歲以上牛的腦、脊髓等內臟禁止作為牛及人類食品,也禁止將這些內臟用以製造包括激素在內的藥品原材料。6. 人吃“瘋牛病”牛肉不會患人“瘋牛病”經過高溫處理的健康牛羊肉,朊蛋白摺疊成片層結構的致病性朊病毒。由於朊病毒不溶於水,且抗蛋白酶解,所以進入胃腸道後,可以持久地刺激黏膜而促進機體建立對朊蛋白的免疫耐受,啟用牛自身朊病毒的爆發,從而犯瘋牛病。已經證明不同的動物之間,朊病毒病的傳染是與朊病毒蛋白氨基酸差別程度有關的。 牛和羊的朊病毒蛋白有7個氨基酸的差別,而倉鼠與小鼠有16個氨基酸的不同,致使小鼠難於被倉鼠朊病毒感染。牛和人之間的朊病毒有30多個氨基酸的差別,遠遠大於倉鼠與小鼠之間的差別,似乎瘋牛病不可能傳染給人。朊病毒誘導產生的免疫耐受,只能促使分子結構基本相同的朊病毒釋放,所以吃“瘋牛病”牛肉不會患人“瘋牛病”。健康牛羊肉經過高溫處理後,朊蛋白就轉化為致病性朊病毒了,可人類吃牛羊肉喝牛羊奶的歷史悠久且一直相安無事,據此有力地駁斥了“朊病毒蛋白錯摺疊理論”,(這是一種生物物理觀)“未知病毒理論”。提出朊病毒蛋白錯摺疊“理論”的科學家1997年獲得諾貝爾醫學獎。據路透社2003年12月23日報道,美國患上瘋牛病的病牛肉可能已經進入食物鏈,被人食用。華盛頓州農業局副局長比爾·布魯克森23日宣佈了這一訊息。他說,這種帶瘋牛病病毒的牛肉可能做成了漢堡包,被人食用。可不見其後續有關人患“瘋牛病”的報道,也證明此論點——吃瘋牛病肉不會患人“瘋牛病”。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女明星機場尬拍氾濫的年代,有哪些女星的街拍真心簡約又好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