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風雪無邊雨

    ​​

    殺人回憶這部南韓電影直接摒棄了眾多犯罪電影慣用的視覺衝擊場面,沒有刻意的血腥鏡頭作為噱頭,連主角顏值都沒有。

    電影不再把重點放在傳統刑事案件題材解答誰是兇手的套路,而是把眼界放寬到揭示政治博弈造成的動盪社會讓司法體系混亂。透過對警察機關在案件偵察過程中大量刑訊逼供而無人過問,在掌握先機的情況下因為大量警力被拉去鎮壓遊行而錯失抓捕兇手的大好時機等情節的描述,反思當時南韓司法體系甚至國家政治社會才是它的意義所在吧。

    一個國家如果連安定的社會環境都沒有,永遠不可能真正意義上的做到有力打擊犯罪。

  • 2 # mei了個mei

    改編一個沒有被破獲的案件,這本身就是創作者智慧的體現,影片那欲語還休的開放式結局,更是讓許多人對導演沒有揭示兇手是誰而忿忿不平。這其實是導演力圖擺脫型別片束縛的一個手段,也彰顯了影片更重要的並非闡述“誰是兇手” ,而是向觀眾逐步揭示:一件本來完全可以被偵破的案件是如何被探員自身給毀了的。這個毀滅的過程是導演最希望呈現給觀眾的,也由此帶出了南韓民眾對那個特殊時代背景的集體回憶,既有商業片的構架,又有深刻反思的野心,是影片最大的特色。作為對南韓歷史不熟悉的我們來說,也能從導演的幾處精心安排下,感受到一些氣氛。影片最後的小女孩的確看到了真兇,正如她所說,那個人只能用普普通通來形容,在此點也出電影表達的另一個主旨--其實任何一個我們身邊看似普通的人,都存在他背後所不為人所知曉的一面,做壞事的也並不都是那些看上去就面目猙獰的人,而很可能是那些“看似普普通通的人”。

  • 3 # 悅心林

    有些時候你得接受,有些事情你就是看不到真相,哪怕它就是擺在你眼前。

    邪惡不一定受到懲罰,正義不一定會得到伸張。

    懂得人力量的渺小。

    努力了,不一定就有結果。

  • 4 # 迷影生活

    《殺人回憶》這部電影的真正價值迷影覺得可以從以下幾個維度去考慮。

    對導演奉俊昊的價值

    對主演宋康昊的價值

    對南韓電影的價值

    對導演奉俊昊的價值

    奉俊昊靠著2000年的《綁架門頭狗》出名,之後便逐漸形成自己獨特的風格。他被稱為電影屆的社會學家,很多他自己對於社會學的思考都會融入到創作中,《雪國列車》《漢江怪物》《雪國列車》《殺人回憶》《母親》《海霧》等等都是他耳熟能詳的代表作。

    翻開他的作品年表我們可以看到,《殺人回憶》是早期評價最好的電影,《殺人回憶》豆瓣評分8.6分,是他所有電影中評價最高的。

    這部電影對於奉俊昊的意義就很明確了。

    《殺人回憶》奠定了奉俊昊的電影風格和美學基礎。

    《殺人回憶》讓奉俊昊進入一線著名導演的行列。

    對主演宋康昊的價值

    作為“忠武路三駕馬車”之一的宋康昊在南韓演員裡面是數一數二的人物,舞臺劇演員出身的他極具表演天賦。迷影覺得南韓電影演員裡面老一輩宋康昊,中生代河正宇,新一代劉亞仁都是此類天才型的演員。

    2000年之前,他參與拍攝了《生死諜變》和《共同警備區》,這兩部電影讓他嶄露頭角。

    2003年他主演了《殺人回憶》。我覺得《殺人回憶》和他之前幾部參演作品最大的不同是角色更加接地氣,更加真實。

    無論《生死諜變》中的特工還是《共同警備區》中計程車兵都很難讓人產生情感上的共鳴。但《殺人回憶》中缺點一大堆的警察反而更能引起反響。

    從這部電影往後,他的戲路開始極大拓展。

    《雪國列車》中的安保設計師,《辯護人》中的律師,《漢江怪物》中的普通男人,《密陽》中的汽車修理廠老闆,《蝙蝠》中的牧師……

    他總能駕輕就熟的駕馭各式各樣的角色,用一句很俗的話來講就是“演什麼是什麼”。

    所以《殺人回憶》這部電影之於宋康昊,具有重要的價值。

    《殺人回憶》讓宋康昊成為炙手可熱的名演員。

    《殺人回憶》和《辯護人》是宋康昊的代表作。

    《殺人回憶》讓他嘗試了更適合他的角色,極大拓寬了宋康昊的戲路。

    對南韓電影的價值

    《殺人回憶》對南韓電影的價值很難量化,我覺得至少在下面幾個方面起了作用。

    電影角色的不完美成為主流。宋康昊飾演的警察暴躁易怒,完全與我們印象中的警察相反。1999年上映的《薄荷糖》與2003年上映的《殺人回憶》在人物設定上都遵循了不完美的原則,正是這樣的不完美才更加接地氣,更能讓人接受。

    反型別影片大行其道。《殺人回憶》最讓人印象深刻的是警察的迷惘,最後一刻仍然不知道兇手是誰。而此後諸多南韓電影中都開始反型別,反大團圓結局,我們喜歡南韓電影的原因之一就是這個。

    最後總結一句,《殺人回憶》這部電影能夠代表南韓電影的最高水準,足夠經典,意義深遠。

  • 5 # 熱劇動霸tua

    17年前,在這個排水溝裡蜷著一具已經開始腐爛生蛆的女屍,沒有人知道兇手是誰。

    17年後,排水溝空無一物,但兇手仍然沒有抓到,人們對兇手的恐懼並沒有消散。。。

    是的,跟其他懸疑片不同,這部講述兇手殺人,警察追蹤破案的影片,至始至終沒有揭秘兇手是誰,這讓人感覺絕望,但卻不妨礙我們玩味影片以及向身邊的朋友安利。

    這是一部看了就很難忘的影片

    有人說它是史上最好看的南韓電影,

    也有人說,放眼中國,無一導演有實力拍出。

    影片一上來是大片金黃的稻田,悠閒耕種的農民和愉快玩耍的小孩,時不時地穿插著南韓軍政時期的遊行示威和防空演習,將觀眾一點點帶入到八十年代南韓軍政統治時期。直到鏡頭緩緩切換到排水溝的女屍,才讓人真正意識到這是一部殺人懸疑片。

    本應該是浪漫和諧的畫面卻逐步走向犯罪,本應是緩慢的節奏卻一步步走向緊迫......

    小鎮終於開始組織探員嚴查此案。而小鎮的2個探員沒有接受過系統嚴格的司法訓練,抓到嫌疑犯後只是憑直覺和暴力刑訊逼供。

    這在當時強權強政的南韓,人民群眾是不信任政府和警察的,同時也不配合探員辦案,所以即使有了犯罪證據,也因為群眾的冷漠而丟失。

    直到受過高等教育的蘇探員到來,案情才有了轉機,大學畢業的蘇探員,滿懷著自信與理想,來到小鎮就想破獲這個震驚南韓的殺人案。

    看殺人回憶電影,加薇—信—公*號kuaiya521

    可兇手沒有停下,反而更加瘋狂,探員們發現兇手做案,都是在安靜的雨夜,專盯妙齡紅衣女子,更讓人驚訝的是,每一次兇手作案,都有同一首歌在電臺播放。

    這麼多資訊,是兇手所為還是偶然聯絡?

    隨著探員們剝絲抽繭步步接近真相。所有的證據都指向那個英俊的點歌人。

    他的雙手正如唯一活著的受害人所說,那麼細柔。他面對探員們的稽核,鎮定自若。這不正是瘋狂的殺人兇手應有的素質嗎?

    這時候觀眾已經被導演控制,和劇裡的探員一樣深信一定要將這個英俊的兇殺治罪。

    而只有細節分析是不行的,必須要有證據才能抓捕兇手。 唯一的辦法就是化驗取證的DNA是否和兇手一致?

    在電影接近尾聲,觀眾的情緒能稍稍緩和一下,因為案件的真相已呼之欲出。

    但是,案情急轉直下。驗證的結果是DNA和兇手不相符。

    所有人從守得雲開見月明的希望中,又重重地跌入到沉寂的絕望之谷。

    到底誰是兇手?

    如果英俊的點歌人不是兇手?

    為什麼他一被放出去,就又發生了命案?

    最後一個受害者是一名高中少女,前不久,他還和蘇探員有說有笑,是蘇探員親手為她貼上了創口貼。可就在那個雨夜,她被兇手擄走。。。。

    調零的生命,被夜雨沖刷的身體和臉,讓人氣憤、讓人惋惜。

    所以,蘇探員崩潰了,觀眾也崩潰了。蘇探員已經不再是那個理智的高智商警員,即使沒有證據,蘇探員也要殺死那個點歌手。

    而當初靠暴力稽核的樸探員卻拉住他,阻止他說,沒有證據不能殺人!

    多麼翻轉,多麼唏噓,也許只有經歷瞭如此複雜的案情、無數次的心靈拷問,人物角色才會有這樣的顛覆。

    十七年後,昔日的樸探員已經成為商人,養兒育女,但當他再路過當年的稻田時,又經不住走到當年發現第一具屍體的排水溝前。

    他和看見兇手的小女孩對話道:

    小女孩的確看到了真兇,正如她所說,那個人只能用普普通通來形容。其實想象一下我們身邊任何一個看似普通的人,都有不為人所知的一面,做壞事的也並不都是那些看上去就面目猙獰的人,而很有可能是那些看似普普通通的人。

    這的確是一部讓人絕望的影片,這也可能是我們真實生活的世界。現實中確實有很多我們永遠無法知道的事情。

    所謂“殺人回憶”,也是一種絕望回憶,擋不住,逃不掉。回憶的其實是那個腐敗、荒謬、瘋狂的時代。

    它折射出的是南韓人在那個年代的壓抑、恐懼、憤怒和無助!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creo有哪些快捷命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