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文史磚家
-
2 # 鳳凰西遊
華歆怎麼成了劉備的師叔?
眾所周知,華歆的同學是管寧,初高中常考的“割席分坐”,就是他們同學之間的故事。但很少人知道,劉備的老師盧植,也是華歆、管寧的同班同學,他和華歆有可能是前後位哦,還很可能在考試時和華歆互傳小抄呢!關於華歆、盧植的同學關係,在《太平御覽》中有相關記載:
漢太尉陳球墓有三碑,近墓一碑,記弟子盧植、鄭玄、管寧、華歆等六十人。
華歆早年拜在太尉陳球門下,這個陳球是個能人,門下弟子六十餘人,不乏出類拔萃者,其中就包括盧植、管寧、邴原、鄭玄等人!也就是說,華歆和盧植,並非勉強的同學關係,比如校友或者培訓班同學之類的,他倆是實打實的親同學。大家也都知道,不管是三國志中,還是三國演義中,盧植都有兩位最知名的弟子,一個是白馬公孫瓚,另一個就是涿郡劉備!劉備十五歲時外出遊學,與公孫瓚一同拜在盧植門下。
因此,從劉備、盧植、華歆的師承關係論起來,他們同出一門,而劉備確實應該叫華歆一聲師叔。
華歆在《三國演義》中,人品及其低劣,不忠不義,且是一個不折不扣的諂媚之徒,絕對稱得上“奸賊”,他的主要劣跡有三個方面。
1.出使而降華歆最初是豫章太守,孫策蕩平江東之際,華歆投降到孫策陣營。孫策死後,孫權上位,華歆一直不曾顯山漏水,當然也不得重用。二氣周瑜後,孫權對劉備方面軍已經力不從心了,於是企圖製造曹劉嫌隙,以坐享漁翁之利,盤算著差遣一名心腹到曹操那裡以懷柔政策行反間之計。
顧雍曰:“此間有一人,乃曹操敬慕者,可以為使。”權問何人,雍曰:“華歆在此,何不遣之?”權大喜。即遣歆齎表赴許都。歆領命起程,徑到許都來見曹操。
曹操對華歆一直比較仰慕,於是直接封華歆為大理少卿。華歆大喜過望,心安理得的留在了許都,這種待遇比在東吳強多了!華歆作為孫權的使臣,擔負著重要的使命,卻直接投降了曹操,實在讓文人士大夫所不齒。
2.壁捉皇后在“伏皇后為國捐生”那一回中,伏皇后修書一封,讓忠義宦官穆順私帶出去,準備交給國丈伏完,謀劃秘密以圖曹操,可惜事情敗露。曹操夷滅了伏氏三族,又奪取了皇后璽綬。伏皇后知道事情敗露,孤身跑到大殿後面的夾壁中藏躲。剛藏好,已經升官做到尚書令的華歆就帶著五百甲兵衝入了後殿。
歆教甲兵開啟朱戶,尋覓不見;料在壁中,便喝甲士破壁搜尋。歆親自動手揪後頭髻拖出。後曰:“望免我一命!”歆叱曰:“汝自見魏公訴去!”後披髮跣足,二甲士推擁而出。
“華歆當日逞兇謀,破壁生將母后收”,這句詩詞,言簡意賅,華歆真是個奸佞小人啊,助紂為虐,十惡不赦。
須臾華歆入,眾問其來意,歆曰:“今魏王薨逝,天下震動,何不早請世子嗣位?吾已於漢帝處索得詔命在此。”眾皆踴躍稱賀。歆於懷中取出詔命開讀。原來華歆諂事魏,故草此詔。
華歆雖然人格低劣,但卻深諳為官之道,他之所以能如此神速,是因為早料到會有此事,所以自行草詔,並威逼漢獻帝追認。果然,華歆因此大功,進位為新王曹丕的親信,被加封為相國,屬於曹魏權力的核心圈子。此後,曹丕篡漢時,華歆考慮到曹丕擔憂篡逆的罵名,於是主動扮演背鍋的角色,強行帶頭逼宮漢獻帝。
歆曰:“陛下若不從眾議,恐旦夕蕭牆禍起。非臣等不忠於陛下也。”帝曰:“誰敢弒朕耶?”歆厲聲曰:“天下之人,皆知陛下無人君之福,以致四方大亂!若非魏王在朝,弒陛下者,何止一人?”帝大驚,拂袖而起,王朗以目視華歆。歆縱步向前,扯住龍袍,變色而言曰:“許與不許,早發一言!”
在華歆為首的奸佞之徒的威逼之下,漢獻帝只好含淚三次禪位給曹丕,而曹丕在一番假惺惺的謙讓後,終於篡逆成功。
歷史上的華歆是什麼樣的?在《三國志》的記載中,華歆的人生歷程,與演義中基本相符。華歆在曹丕即魏王位時,被封為相國;在曹丕登基後,被封為司徒;一直到魏明帝曹叡即位時,69歲的華歆又被封為太尉,並晉封博平侯。在曹叡時期,年邁的華歆受到了三公待遇,可以乘車坐轎,由衛士抬著上殿就坐,絕對是無上榮耀。
但,華歆在曹魏代漢的演變過程中,到底扮演了怎樣的角色,《三國志》幾乎惜字如金,根本不提那一茬。不過有一點,應該比較真實,那就是華歆不計“管寧割席”的前嫌,在曹丕面前舉薦了管寧,而曹丕則派車專門去迎接管寧。
回覆列表
漢末三國是一個超級大亂世,與局勢動盪不安相伴而生的,是層出不窮的奇人異士,他們宛如流星,在歷史的天空中劃出一道道耀眼的光輝。在這些奇人異士當中,劉備的師叔、爭議性堪比曹操的大名士華歆,可謂典型代表。
華歆,字子魚,平原郡高唐縣人,早年間跟隨太尉陳球學習法律,又拜大儒馬融為師鑽研經學,經過多年的勤學苦讀,終於學有大成。陳球、馬融一生廣收門徒,其中學識淵博、名滿天下者,除華歆之外,還有鄭玄、盧植、管寧等人,而盧植正是蜀漢昭烈帝劉備的授業恩師。盧植年長華歆近20歲,是後者的師兄,所以按照輩分而論,自然也就是劉備的師叔。
由於華歆品德高尚、學識淵博,加之老師陳球、馬融都是名震寰宇的大人物,所以在他結束學業後不久,便被郡守推薦為孝廉,在朝中擔任郎中,但不久便因病辭職回家。但在此後數年間,華歆的名望非但沒有隨著他辭職而變弱,反而知名度越來越高,以至於大將軍何進秉政後,還特意徵拜他為尚書郎,同時被徵召入朝為官的,還有大名士荀攸、鄭泰等人。
何進執政時與宦官集團勢如水火,華歆曾提醒他早做防備,但沒能引起足夠的重視,結果最終發生大宦官張讓誅殺何進,以及隨後的董卓趁亂篡權事件。董卓掌權後各種倒行逆施,華歆因為不願替“國賊”效力,於是在漢獻帝被劫持到長安後不久,便與好友鄭泰、王朗等人偷偷地逃出武關,投奔割據南陽的大軍閥袁術。
在逃難的路上,鄭泰、王朗等人遇到一位老者請求隨行,大部分人都同意,只有華歆表示反對,認為貿然接納一位不知底細的人,以後若再將他拋棄,恐將有違仁德。但礙於大家的一再堅持,華歆也只好表示同意。果不其然,老人在途中不慎失足落井,鄭泰、王朗等人都想拋棄他,只有華歆堅決要求施以援手。最終,老人成功獲救,而華歆也因仁德深厚備受大家的讚揚。
華歆逃出武關後,起初替袁術做事,不久又被奉命安撫關東的太傅馬日磾(音同密滴)任命為掾屬。馬日磾被袁術扣押後,華歆逃往徐州避難,旋即被漢獻帝任命為豫章太守,任內頗有政績,深受百姓的愛戴。孫策平定江東時,派謀士虞翻勸說華歆投降,後者為保全一郡百姓的生命考慮,只好獻城歸順。華歆投降後,深受孫策的敬重,經常被待以上賓之禮。
曹操因為敬慕華歆的品德、才學,所以在孫策死後不久,便遣使江東征召他入朝。此時,孫權已經接替兄長的位子,因為擔心華歆會把江東的虛實告知曹操,所以遲遲不肯放人。華歆明白其中緣由,所以便對孫權曉以利害,並許諾幫助他跟曹操締結友誼,由此才說服孫權。華歆入朝後受到重用,歷任議郎兼司空軍事、尚書、侍中、尚書令等職,在曹操稱魏王后,又出任魏國的御史大夫。
在侍奉曹操之前,華歆因品德高尚、廉潔奉公而深受天下士人的敬仰,儼然成為讀書人的“道德楷模”。然而,華歆在依附曹操後卻形象大變,作為後者篡奪權力、排斥異己的幫兇,做出過不少備受時人指摘的事情,其中性質最為惡劣者,莫過於奉曹操之命抓捕伏皇后。也正因如此,後世史家對華歆多有指責,而羅貫中更是借《三國演義》痛罵他為“亂臣賊子”。
曹操薨逝後,世子曹丕繼承魏王之位後,華歆因有功於魏國,被進拜為相國,封安樂鄉侯。同年底(220年),曹丕接受漢獻帝的“禪讓”,正式代漢建魏。在受禪儀式上,由華歆登壇主持儀式,並向曹丕獻上皇帝璽綬。儀式結束後,曹丕進拜華歆為司徒,地位相當於西漢的丞相。
華歆雖然身居高位,但並不追求財富,凡是朝廷頒發的祿米、賞賜,除應付必要的家庭開支外,全部用來賑濟親友。除此之外,每當朝廷把罰沒為奴的少女賞賜給華歆時,他都會免除這些少女的奴籍,將她們嫁給清白人家為妻。當時,司徒華歆、太尉鍾繇、司空王朗都因德高望重、品行端正而受到朝廷內外的尊重,而曹丕也由衷地稱讚他們為“一代偉人”。
文帝即王位,復為大理。及踐阼,改為廷尉,進封崇高鄉侯。遷太尉,轉封平陽鄉侯。時司徒華歆、司空王朗,並先世名臣。文帝罷朝,謂左右曰:“此三公者,乃一代之偉人也,後世殆難繼矣!”見《三國志·卷十三》。
明帝曹叡登基後,華歆進拜為太尉,成為三公之首,並進封為博平侯,官職、爵位達到頂點,可謂位極人臣。太和五年底(232年初),華歆在侍奉明帝6年時間後壽終正寢,享年75歲,諡號為敬。華歆的子孫眾多,有不少人在魏晉兩朝擔任清要的官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