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鐵面人解讀歷史人物

    楊飛飛老師,滬劇“楊派”藝術創始人,楊派宗師、滬劇名家、泰斗,有名滬劇演員、表演藝術家。

    在群星璀璨的上海戲曲舞臺上,她以那寬厚略帶沙啞的音色,如訴似泣的行腔,創立了自承一派的“楊八曲”,豐富發展了滬劇唱腔藝術,人們用不著太多的辨別,也不必多久的諦聽,只要耳聞幾句韻味醇厚的楊八曲,就會認定她就是楊飛飛。另外,寶山滬劇團就是楊飛飛創立舉辦的,而華雯也是她發掘的。

    滬劇是上海特有的劇種,它起源於上海郊縣的田頭山歌,後來受到蘇州灘簧的影響,至19世紀80年代,進入上海城區及租界後,改成灘簧,20世紀20年代時有申曲之稱。1945年,抗戰勝利後,通稱滬劇。悠悠百年,歷史如大浪淘沙,一代又一代的變幻更替,不知顯現了多少優秀的滬劇名伶。因為楊飛飛的父母和大姐都喜歡戲曲,那個時候帶她到大世界,到大世界去看戲,她看戲看得入迷了,當時她京劇也喜歡看,那時大世界的戲很多,但是她當時蠻喜歡京劇,歡喜南方歌劇,看看很入迷的。

    回到家裡,六月裡在乘涼的時候, 她拿張凳子,擺在門口,許多人都在乘涼,圍了一圈,她就做起來了,她還唱大花臉,他們說這個小囡倒蠻聰明的。因為家裡環境不好,每次去看戲要買票的,當時2角錢,她父母沒有錢,不讓去看,不讓看,她要哭要吵,她父母把她領到大世界門口,去等看,等一個高大些的男人,那時都穿皮袍子,胯開得很大,她小時候人很矮小,她就躲在皮袍子裡,跟他一起進去,就這樣看戲。

    大世界在小姑娘的眼裡五光十色,戲曲更給了楊飛飛一個色彩紛呈的世界,她與戲曲就這樣結下了不解之緣。可是一開始,她學的並不是滬劇,對門有一個喜娘,從前是結婚時有個喜娘,認識她媽媽,她說,你女兒蠻聰明的,你們既然環境不大好,就讓她去學戲吧,她就介紹楊飛飛到樓上去學文明戲,就是現在講叫方言話劇,她領她去拜老師,老師名字叫吳鐵魂,唱老生的,師母叫吳素琴。她拜師後,只有十幾天的時間她就上臺了,當時大世界樓下共舞廳,就是後來開碰碰車的地方,來了一班兒童申曲,兒童申曲就是現在講的滬劇。她去看他們的戲,看的著迷了,上面她在做的戲就是王文與刁劉氏,刁劉氏把刁南樓的大爺謀殺後,公堂上要叫惠蘭小丫頭上來做見證,但她在下面,看戲看的忘記了,上面公堂上要帶惠來上堂,人找不到了,他們後臺的師傅都急得來不得了,她那時梳了五隻小辮子,因為惠來的角色有點憨頭憨腦,鼻涕一塌糊塗,她在下面看戲,他們的編劇叫朱炎,他知道她喜歡在下面,跑到下面,把她一把辮子拖上去,託上去他說,這下你該死,幕也閉下來開不出,臺下已在喝倒彩,她當時嚇得躲在角落裡,抖得不得了。她想這下好了,老闆會打自己嗎,還是停生意,不知道如何處理,她急得不得了,結果他們看她還是小孩,歡喜戲,就批評她兩聲,倒也不停生意,也不打她,就講她兩句,你怎麼這樣的,這事情就過去了。編劇朱炎他講,你既然如此喜歡兒童申曲,自己來給你介紹,你就去學兒童申曲。

    15歲那年,楊飛飛拜申曲名伶丁婉娥為師,轉學滬劇,嚴師手裡的敲板敲響了她苦練的生涯,夏練三伏、冬練三九,楊飛飛幾乎每天天矇矇亮起床吊嗓子、練唱功。當時,學藝的艱辛,又怎是這幾十多年後能夠講得清道得明的。她那時學戲蠻苦的,她和丁是娥兩人住在小閣樓裡,閣樓裡晚上不能睡覺,臭蟲咬得厲害,老師家法板全都放好,一個老師坐著,自己老師也坐著,丁是娥和她兩個人站著,一個拉胡琴,一個敲板,叫丁是娥教她,這齣戲叫“摘石榴”,很難唱的,她們一段一段,一段臺詞十幾句,教一遍、學一遍,教一遍`學一遍,一天要把一齣戲學完,當年的學戲可謂真不容易,楊飛飛曾經想過放棄學習瀘劇。有一次,在年三十前幾天她們要放寒假,放假夜回家去過年蠻開心,年初一要報報道的,到南翔。她們老師關照年初一去,她年夜裡吃年夜飯,油水太多了,拉肚子了,所以她沒回去,年初二去的,那時到鄉下去,很滑稽的,不像現在有公共汽車,那是小車子,一個輪子,嗚嗚嗚,推到鄉下,她蠻開心的到了鄉下,老師看見她,就兩記耳光,對肚子一腳,為什麼呢,因為他年初一開場,那時要點戲的,點一齣戲10元、5元,這些錢都是老師進賬的。老師年紀大,就靠她們年紀輕的人去唱,人家歡迎。那麼她一天不去,他要損失很多錢,晚上點點三隻、四隻,總歸二十元,三十元,是給他的,她們一分也拿不到的。所以他光火,打她了,她那時蠻傷心的,想死的心都有。他媽媽腳有毛病,一蹺一蹺,蹺過封鎖線,拿著一包小手絹,小手絹裡包兩隻小雞蛋,兩隻小橘子。拿著到南翔來看她,她拼著命的,這封鎖線上東洋人不講道理,等會把你一腳一拳,打死了也不曉得。

    她媽媽冒生命危險來看她的。媽媽的身影在硝煙裡遠去,小雞蛋和小橘子攥緊在她的手心裡,生活的點滴片刻像風乾的梧桐葉加進了她記憶的相簿裡,十幾歲時這個小女孩就知道了肩頭的沉甸,因為她小時候家裡很苦的。她大姐三歲時,她父親就失業了,失業了,她媽媽要養她們姐妹六人,一個爸爸,共八個人,楊飛飛她記得有一次,她很傷心的, 她家沒錢買米,她媽媽說,叫她到菜場裡去看看你阿爸,她們寧波人叫父親叫阿爸的,拿點錢來買米。那時舊社會魚攤頭要有照會的,她們沒錢捐照會,她阿爸就拎一隻籃子,賣貓魚的,紅頭阿三手裡拿一根棍子的你照會有嗎,沒照會,“啪”一棍子打她阿爸,打得她阿爸鼻子裡鮮血直流,她正好去拿錢,錢沒拿到,看到她阿爸被人如此毒打,她傷心得跪在地上,抱著她阿爸的大腿,她說,阿爸,你別去賣貓魚,我去賺,我來養活你。從今後,你別做,我來做。從這句話鏗鏘落地的那刻起,楊飛飛就放棄了少女洋娃娃的美夢,扛起了生活的重擔,她吃過苦,受過累,她更知道有種先苦後甜的滋味叫做堅強。她和幾個小姐妹一起,天朦朦亮時去找工作了,到人家廠裡去敲門,老伯伯,你們要用人嗎,自己到你們這裡來做好嗎,他們說,這麼小的小孩不要的,跑了幾家工廠都不要她,那麼她在學戲,她在那時就想,一家人要靠她養家餬口,自己一定要好好唱戲,要好好學、好好研究,自己總歸要出師。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用vivo X60 Pro玩主流手遊流暢嗎,效能怎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