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裝備空間
-
2 # 自己一言
我同意您的觀點。我還能再舉一個例項--蘇俄出口給自己盟友的T-72主戰坦克和俄軍自配備(尤其是俄羅斯主辦的坦克兩項國際比賽款)就顯得不同。蘇和俄找""好心人""在前面給他們趟開道,這是他們一貫的行事風格。
-
3 # ziloger
可以這麼說,因為中國買的時候,蘇30剛出來還不是很成熟,俄羅斯告訴中國可以購買新改進的蘇30,但是中國知道蘇30改還停留在紙面上,根本就沒有成品只有試驗品。於是中國本著早買早用,就買了與俄羅斯自用版本差不多的mkk印度再買的時候,就提出必須要比中國買的要先進,於是俄羅斯就說我們可以給你們印度量身定做一中新改型就叫mki,其中i就是印度版本的意思。但是這就是紙面上的,沒有成品,俄羅斯就先弄了一個實驗版本賣給了印度,直到好幾年之後才成熟,印度但是比中國花的錢多,還充當了俄羅斯蘇30的試驗者。
-
4 # 貞觀防務
用前期試驗可能不大合適,因為這是一個自然而然的發展過程。印度蘇-30MKI和中國的蘇-30MKK可以說各自開啟了蘇-30的兩大“派系”,這兩大“派系”均以印度和中國的需求為主導。
儘管如此,但俄羅斯有應中印兩國需求的底子很大程度上還是得益於1992年開始,中國蘇-27SK採購專案注入的資金對整個蘇系戰機家族的發展產生的關鍵作用,一方面是廠商有錢維持產線維持人力,二來是讓本來要中斷的“4+”代戰機研製可以幾乎無縫接軌。
蘇-27M(即老蘇-35)就是在這種情況下於1996年定型的,俄軍沒有大量採購那是另一回事,重要的是這個4+代戰機定型,成為蘇-30MK家族的技術基礎。
在此基礎上,從1996年起,中印分別開始談各自的蘇-30MK。這些蘇-30MK的基礎技術可算是現成的,例如中國的蘇-30MKK基本上就已經成熟到技術指標定案後9個月完成原型機然後一年後服役。
印度的蘇-30MKI所用的時間略久,其中一個原因採用俄製無源相控陣雷達、向量發動機等新技術的原因,另一方面則是設計整合印度及其他國家航電的原因,眾多新技術的整合讓蘇-30MKI在前期的穩定性、可靠性有所欠缺,也摔過飛機。但並不能否定這是一款不錯的飛機,在印度之後馬來西亞、阿爾及利亞等國也相繼採購,隨著時間的不斷推進,蘇-30MKI這個支系走向成熟可靠是一個必然的過程。
到了2010年以後,俄軍大量老舊飛機需要新的高效能飛機更換,但蘇-35和T-50要麼貴、要麼進度慢,這時候就需要一款現成可用的優秀飛機。這時,在出口市場最好的飛機蘇-30MKI已經成熟可靠,又不用花太多錢研製、也不用太多時間等試驗,無疑就是上上之選。
因此,說蘇-30MKI是蘇-30SM前期試驗品沒錯,但如果說是為了搞蘇-30SM而去弄蘇-30MKI就不大合適了。
回覆列表
蘇30的原始設計是給蘇聯國土防空軍使用的,因此並不符合國際軍機貿易市場的通用需求,因此以美國F-15E和F-16 Block50/52多用途戰鬥機為參考,在現有蘇30的基礎上整合了來自蘇24M2戰鬥轟炸機的武器系統(因此後座的職責變成了武器操作員),座艙增加多功能液晶顯示器。從外觀上來看,新的飛機將進氣道兩側的雷達告警天線移動到垂尾上,在機翼內側增加了一對過載掛點,前起落架改為雙輪。這種新的多用途戰鬥機於1996年在巴黎航展上亮相,被稱為蘇30MK,即蘇30的現代化改進出口版。蘇30MK的出現引起了中國和印度這兩個蘇27系列最主要的使用者的注意。對於已經透過蘇27SK,蘇27UBK以及蘇30K緩解了重型戰鬥機彌補制空權不足的問題,現在正好需要一款多用途戰鬥機來彌補空缺,不過由於兩個國家的軍事裝備發展思路不一樣,所以說後來兩國購入的蘇30MK在技術指標上有著較大的差異。中國引進的蘇30MK被命名為蘇30MKK,而後發展出的蘇30MK2還出口到了烏干達,越南和委內瑞拉。
印度與俄羅斯談判引進蘇30MKI的時候,蘇霍伊設計局已經開始開發蘇27的下一代改進型號——蘇27M,這種目標是媲美F-15C的蘇27改進型的研製工作在蘇聯時期就已經開始,在蘇聯解體以後仍然斷斷續續地進行著,並且已經到了開啟生產線進行預生產的地步。根據蘇-27M的第11號原型機蘇-37的技術狀態展示表明了蘇27M的最終技術狀態:採用N011M無源相控陣雷達(實際上是在N011的基礎上換了個天線),以及AL-37U向量推進發動機(實際上是AL-31FM加了個向量噴管)。這種看起來“高大上”的配置很符合印度人的口味,因此在1996年印俄簽訂了引進蘇30MKI的合同。蘇30MKI實際上是利用蘇27M的研發成果對蘇30MK的改進版,採用了和蘇27M最終形態相同的向量發動機(型號為AL-31FP),三翼面佈局(請注意這裡新增鴨翼主要是補償N011M雷達增重帶來的中心變化),以及N011M無源相控陣雷達。這些配置也是蘇-27M在各大航展上混得風生水起時俄羅斯積極向外推銷的所謂“第四代半(俄羅斯標準)多用途戰鬥機”概念,因此以“不買對的,只買貴的”而聞名的阿三被毛子忽悠住了,不過按照這個標準生產的蘇30MKI仍然採用標準的蘇27UB/蘇30MK機體配置,這也是網上傳言蘇30MKI採用三代機體和三代半航電的由來。而且即使是毛子不太在行的數字化航電系統方面,貨路廣闊的印度人請來了西方國家的外援,如法國的泰利斯公司和以色列航空工業,後兩者提供了對蘇30MKI的座艙數字化玻璃化改進的支援,使得蘇30MKI帶上了一點西方血統。(同樣,蘇27M在一些原型機上也安裝了泰利斯公司的產品,畢竟如果用於出口,這些配置也是可以供客戶選擇的)。
不過在蘇30MKI光鮮亮麗外表的背後,是毛子設下的一個陷阱,由於蘇聯解體導致俄羅斯的科研能力萎縮,蘇-30MKI採用的這些新技術大都是剛剛從實驗室裡面走出來的,還沒有經過國家實驗就裝機服役,而且俄羅斯的系統工程整合能力也大不如前。例如AL-31FP向量發動機,其向量噴管實際上是毛子還在實驗階段的產品,第一批噴管的壽命居然只有100小時,為此俄羅斯和印度扯皮了很久,更要命的是AL-31FP的向量噴口控制和飛控系統是不交聯的,必須額外手動操作(蘇30sm的向量噴口則完全是自動控制),以至於參加紅旗軍演時,經常因為飛行員沒有掌控好而過量超機動,蘇-30MKI喪失了機動能量被“掛”在空中後被其他飛機幹掉。因此可以看出對俄羅斯來說,印度看似大主顧,實則小白鼠,再加上印度的炎熱氣候和神一般的後勤維護水平,蘇30MKI在服役之初的幾年裡面,事故不斷,趴窩不斷,基本上屬於坑爹的角色。這一點印度自己心裡面也明白,但是考慮到蘇30MKI是一款重型多用途戰鬥機,在和巴基斯坦與中國對抗時有明顯優勢,因此阿三也只好捏著鼻子忍了。不過由於後續機體生產中不斷修正問題和改善工藝,蘇30MKI的效能進入了“澡盆期”,事故率和效能都得到了改善。同時印度也對其進行了升級改造,以掛載俄印聯合研發的“布拉莫斯”超音速巡航導彈。蘇30MKI這種大載彈量大航程的重型多用途戰鬥機對於印度空軍來說是一種非常有效的威懾利器,尤其是部署在東印度(包括其非法佔有的藏南地區)時可以對中國西南部的大多數城市造成威脅。因此印度仍然在不斷製造蘇30MKI(印度斯坦航空和IAPO合作開設了一條蘇30MKI的組裝線),並且將作為未來第五代戰鬥機的重要補充。蘇30MKI的技術標準實際上也引起了其它國家的興趣,如馬來西亞和阿爾及利亞,蘇30MKI賣給這兩個國家的版本被稱為蘇30MKM和蘇30MKA,這兩種蘇30都採用了部分西方航電系統(蘇30MKM機頭上類似於F-16和F/A-18的四個條狀凸起就是泰利斯公司生產的IFF裝置)。而後俄羅斯空軍在裝備蘇35S時也需要一款可以和其搭配的同型教練戰鬥機,而老舊的蘇27UB是無法勝任這一工作的。因此俄軍將視線瞄向了已經擁有成熟技術和既有生產線的蘇30MKI,其中國產化型號被稱為蘇30SM,在IAPO生產,全部採用俄羅斯自產的裝置,用來填充俄軍新型戰鬥機的同型教練戰鬥機缺口,以及滿足俄軍現代化的多用途雙座戰鬥機的需要。由於蘇35S採用新技術跨度大,服役前實驗磨合時間長,因此俄軍先以蘇30SM作為補充,造成了現在蘇30SM訂單數量多於蘇35S的現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