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6555429585074

    清代姚鼐的《登泰山記》

    原文:道中迷霧冰滑,磴幾不可登。及既上,蒼山負雪,明燭天南。望晚日照城郭,汶水、徂徠如畫,而半山居霧若帶然。

    釋義:

    一路上大霧瀰漫、冰凍溜滑,石階幾乎無法攀登。等到已經登上山頂,只見青山上覆蓋著白雪,雪光照亮了南面的天空。

    遠望夕陽映照著泰安城,汶水、徂徠山就像是一幅美麗的山水畫,停留在半山腰處的雲霧,又像是一條舞動的飄帶似的。

    《登泰山記》

    1、緊扣題目,結構嚴謹。

    作者從始至終緊扣“登”這個“目”,本文開始介紹泰山的山水形勢,為“登”字作鋪墊,寥寥幾十字收筆。作為散文,“形散而神不散”是其共同特點。

    但用這個標準來衡量本文卻發現,本文的“形散”是有限度的,無非在取材上較為自由罷了。而本文所取材料一沒有離開泰山,二沒有離開“登”山,故取材上的散是有限度的。

    2、語言精簡,用詞生動。

    如寫登山的情形,用“道中迷霧冰滑,磴幾不可登”,不僅簡潔,而且生動形象。最後一段介紹泰山的自然景觀最能體現這個特點,七句話就描繪了七個畫面,就把它的多石、多松、冰雪覆蓋的景色描寫出來了。

    3、修辭巧妙,手法得當。

    這篇文章有多處使用比喻和擬人手法,各具特點。比如“蒼山負雪,明燭天南。”這是初登山頂時剎那間的感受。

    作者不言冰雪覆蓋青山,卻說青山揹負著雪,賦予靜態的青山以人的動態,用語新穎、傳神。進而說蒼山上的雪像蠟燭一樣照著天南,形象、生動地繪出了積雪的光彩。

  • 2 # 小人物之十三

    這篇文章有多處使用比喻和擬人手法,各具特點。比如“蒼山負雪,明燭天南。”這是初登山頂時剎那間的感受。

    作者不言冰雪覆蓋青山,卻說青山揹負著雪,賦予靜態的青山以人的動態,用語新穎、傳神。進而說蒼山上的雪像蠟燭一樣照著天南,形象、生動地繪出了積雪的光彩。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如果你是曾格林沁!你覺得八里橋之戰該怎麼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