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破乞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贏得倉皇北顧。”熟悉辛棄疾這首《永遇樂》的朋友,多少都會知道這首詞背後的故事,這說的就是——開禧北伐。

    一、起因與條件

    咱們說凡事都有個動機,尤其開禧北伐這樣的大戰,總得有個原因。

    其實,原因也很簡單,就三個字——受不了。

    從上層來說,宋高宗時代要向金國皇帝稱臣,即便是有骨氣的宋孝宗也要管金國皇帝叫叔,早就習慣了“老子天下第一”的中原皇帝什麼時候受過這種窩囊氣?這種屈辱一代代累計,到了宋寧宗這一代,他不想忍了。

    從民間來說,每年幾十萬真金白銀的歲幣,就是那個時代的一座無形大山,它近乎窒息地壓迫著南宋子民——今年的賦稅咋又重了?

    這場戰事的主觀原因有了,那客觀條件具備嗎?還真差不多!

    首先此時的金國皇帝是金章宗完顏璟,這個“璟”字大家看著眼熟不?對,就是南唐皇帝李璟的“璟”。完顏璟和李璟,他倆不光名字一樣,就連性格、作為,也幾乎一樣。

    不信的話,看他的這首《蝶戀花》,全詩如下:

    幾股湘江龍骨瘦,巧樣翻騰,疊作湘波皺。

    金縷小鈿花草鬥,翠條更結同心扣。

    金殿珠簾閒永晝,一握清風,暫喜懷中透。

    忽聽傳宣頒急奏,輕輕褪入香羅袖。

    就這風格與調調,不但像李璟,甚至像李煜,反正跟那些嗜殺成性的女真先祖們,那是截然不同。選這樣的皇帝當對手,那真是不要更理想。

    其次這會兒金國的環境確實不妙。簡單概括就是“天災”+“人禍”:天災,是這幾年黃河水患不斷,當然這事與當年杜充決開黃河有關。人禍,則是草原上的蒙古人開始崛起搞事情。用內憂外患形容金國此時的境遇,那是再合適不過。而相比之下,南宋這幾年倒積攢了一些實力,自認為完全可以和金國掰掰腕子、爭個高低!

    此外,南宋還認為一旦北伐,北方的漢人就會揭竿響應,像當年的辛棄疾一樣迎接王師“北定”中原。陸游等人不但希望“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而且認為“遺民淚盡胡塵裡,南望王師又一年”。

    不得不說,如果這些條件,開禧北伐的主事者——韓侂冑都能利用好的話,開禧北伐或許還是有勝算的。

    二、北伐部署

    公元1206年,北伐開始。這場北伐的戰略部署是三路出擊、協同作戰,分別是:西路以吳曦為主將,出漢中攻陝西,擊金兵後背;中路,以薛叔似為主將,出襄漢,目標指向洛陽;東路,則以鄧友龍為主將,以兩淮兵出山東。

    這個部署怎麼說呢,如果換成是吳玠或者吳璘指揮西路,岳飛指揮中路,韓世忠指揮東路,老韓想要實現戰略目標,那還真沒問題。

    可問題是,那個將星雲集的時代,距離1206年已經遠去了六十多年,當年的熱血青年,早已是“廉頗老矣”,而又經歷四十多年的承平歲月,當年善戰宋朝士兵,也已經嚴重退化了。

    儘管如此,還是必須說,這場北伐,在初期還是有些突然效果的,因為韓侂冑玩的是不宣而戰,也就是突襲。

    三、東路軍大戰

    這場大戰最大的亮點,是東路軍的畢再遇,他先聲奪人,拿下了泗州。

    但可惜,這次北伐的好運,卻到此為止。因為接下來負責攻擊宿州的,是郭倬、李汝翼、田俊邁。

    必須說一下田俊邁,無論敵友,都給他貼了一個標籤:驍勇善戰。他一路勢如破竹,連續攻克虹縣、靈璧等地,只用7天,兵峰便直指重鎮宿州。

    如果這次帶隊出擊的三個名字縮減為一個田俊邁,那該多好啊!但偏偏,所向披靡的田俊邁,卻必須接受郭倬、李汝翼的節制。

    再來說一下郭倬、李汝翼這兩個活寶。郭倬是東路副帥郭倪的弟弟,哥哥郭倪後人戲稱之為“帶汁孔明”,是個草包,而弟弟郭倬則是草包中的草包。至於李汝翼,他跟郭倬半斤八兩。

    郭倬、李汝翼這一路“突擊隊”足有8萬之多,這個人數,外加田俊邁這樣的勇將,拿下宿州本來並不是太困難的事情,可是沒有任何軍事常識的郭倬居然把營壘紮在了低窪地帶。

    沒常識是吧?兩淮一帶的風雲突變天氣,立刻就不客氣地給了郭倬一個教訓:郭倬“完美”地複製了當年于禁的失敗,一夜之間,北伐的東路大軍全都被困在了泥水裡。

    這處境,東路大軍幾乎完全成了待宰羔羊,而前來增援的女真騎兵,則展開了合圍的態勢。對此,郭倬、李汝翼嚇尿了,他們選擇了最無恥的一招——出賣同袍,也就是他們選擇了出賣田俊邁,直接把田俊邁送給了金人,求得了網開一面,狼狽逃竄。

    郭倬、李汝翼狼狽奔逃,而跟在他們背後狠狠“踢屁股”的,正是剛對他們網開一面的女真騎兵。如果沒有畢再遇的勇敢阻擊,很難想象,這支部隊最後能有幾人倖存。

    怎麼說呢,其實女真人想要透過軍事合圍完全吃掉這8萬大軍,那也很難,很有可能的結果是魚死網破,頂多收穫一個慘勝。所以,如果郭倬郭倬能夠認清形勢,合理規劃、絕地反擊,還有一線生機。可是嚴重缺乏軍事常識的郭倬,卻選擇了女真人最喜歡的選項:出賣和拋棄同袍,自己逃命。

    對於郭倬來說,自己部隊的兩條腿是否能跑過女真鐵騎,這個問題早就被死亡的恐懼沖淡,或者他根本就沒考慮過這些問題。

    東路軍,敗了。

    四、中路軍的失敗

    但失敗的不僅僅是東路軍,中路軍也失敗了。中路軍失敗的背鍋俠,叫做皇甫斌,他是中路軍的副統帥。

    作為一軍統帥,皇甫斌應該做的是“運籌帷幄、決勝千里”,可是這個皇甫斌,他的日常功課是——聽戲和看戲,看了太多的傳奇故事,以至於他有了強烈的代入感,覺得自己就是戲文裡孤膽英雄。

    於是,“孤膽英雄”皇甫斌,居然帶著一千多人就去偷襲唐州。

    理想很美好,但可惜,戲文是戲文,戰場是戰場。皇甫斌,他既沒有畢再遇的勇武,也缺乏畢再遇的謀略。結果就是,皇甫斌連唐州城都沒看到,就被阻擊部隊先敗於支池河,再敗於方城,敗得他自己都懷疑人生!

    皇甫斌的黴運結束了嗎?還沒有!

    他還想逆天改命,他命令部隊集中兵力,猛攻蔡州。客觀地說,他的這個選擇沒太大問題,拿下重鎮蔡州,就可以持續向北推進。

    但是,他這個看似合理的計劃,又一次無情破滅——在溱水,河水大漲,把橋淹了。而更悲劇的是,如此極端不利的條件下,統兵的曹統制居然命令部隊強行過河!

    你懂的,對面的女真人來了個教科書式的半渡而擊!

    中路軍,也失敗了!

    五、吳曦的叛變

    東路、中路相繼失敗,怎麼說呢,他們很大程度是被氣象和地理擊敗的,但是瞭解目標戰區的地理環境,那不是最基礎的戰鬥情報嗎?而這些宋軍統帥,他們表現出來的,卻是無知無畏!

    此時,韓侂冑唯一的指望,就是吳曦的西路軍。韓侂冑萬分希望吳曦能夠打個翻身仗,為北伐挽回尊嚴。

    理想很豐滿,但現實卻很——殘酷!因為吳曦叛變了!

    韓侂冑怎麼也想不明白,吳家世代鎮守四川,已經是事實上的四川之王,吳曦為什麼還要叛亂?

    事實上,在北伐之前,就有人提醒過韓侂冑,吳曦可能會叛亂,甚至建議徹底換掉四川的吳家。可是,韓侂冑卻對吳曦有著迷之自信,親手把吳曦送到了四川。

    吳曦,不但出賣了不破雄關——大散關,而且把階、成、和、風等關外四州也無償贈送給了金人!而這些代價,換來金人“蜀王”的冊封。

    吳曦用紮紮實實的叛國,狠狠地給了韓侂冑一記耳光!儘管吳曦的叛亂,只堅持了41天,就被自己的老部下平定,但西路軍的攻勢卻指望不上了!

    至此,開禧北伐的三路大軍,全都以失敗告終!

    六、韓侂冑的收場

    任何一場戰爭都是個艱難的系統工程,而這其中最關鍵的因素,無疑是統帥,因為他們是一支部隊的靈魂和大腦。

    但從東路軍的郭倪、郭倬,到中路軍的皇甫斌、曹統制,再到西路軍叛變的吳曦,韓侂冑的用人選人,可謂是全軍覆沒!

    不過,在北伐之中冉冉升起的將星畢再遇,終於被委以重任,負擔起東路軍的大任。北伐軍的戰力,也在激戰之中有所提升。

    同時,金軍主帥僕散揆病死了,這又是北伐的一大利好。

    可嚴峻的問題卻來了,南宋拼不動了,這場長達一年多的戰事,耗空了南宋的國力,沒有錢了,打不下去了!當然,此時的金國情況其實也差不太多。此時此刻,誰能堅持到最後,誰就可能獲勝。

    但處於劣勢的南宋,首先選擇了屈服,議和重新提上了日程。而韓侂冑的腦袋,正是和談的重要籌碼,這個條件的開出,也讓他的生命進入了倒計時。

    以自己腦袋去換和平?韓侂冑就算再傻也不會答應,大宋董事長宋寧宗也不答應。

    不過沒關係,你們不答應,有人替你們答應。不久,史彌遠、楊皇后等人就暗殺了韓侂冑,這顆血淋淋的腦袋,最終促成了後來的嘉定和議。

    南宋的這種政治生態環境,或許也早就決定了開禧北伐的結局。

  • 2 # 蘇綻

    開禧北伐總的來說就是一場鬧劇,根本目的不是為了恢復宋朝故土,而是權臣韓侂冑為了壯大自己的勢力,進行的一次冒險活動。

    南宋偏安以後,雖然有北伐的必要。但是在韓侂冑時期,時機根本不成熟。開禧北伐前,南宋沒有合適的將帥,士兵的操練水平也極低,而騎兵則完全處於聊勝於無的狀況。此外,當時的宋朝還處於內訌較為嚴重的階段,甚至連韓侂冑的上位,也是黨爭的結果。韓侂冑上位以後,南宋各方勢力依然還是處於劍拔弩張中,只是由於韓侂冑當權,爭端暫時隱藏了而已。

    此外,韓侂冑本人也並不懂軍事。北伐一開始,就分四路大軍分擊金朝。宋軍本來就不習戰,分兵以後,戰力更加低下了。而金朝一方,面對宋軍的進攻,金軍雖然凋敝,早已不復金初的兇猛,但是金軍還是輕易就戰勝了宋軍。韓侂冑的四路大軍,其中三路大敗而歸。此後,金軍對宋軍展開反擊,宋軍不僅沒有獲得金朝的土地,甚至連揚州也被金軍佔領了,宋軍由進攻一方變成了防禦的一方。

    在宋軍主力部隊失利的情況下,南宋的西面又出問題了。鎮守蜀地的吳曦投降了金朝,被金朝封為蜀王,導致南宋西面的門戶洞開。這個局面,相比高宗時期金軍南侵時已更加危險。如果金國不是受制於內部爭權奪勢,以及北方有蒙古人的攻擊的話,或許已經趁此機會大舉滅宋了。

    北伐失利以後,韓侂冑派人與金朝議和。不過,金朝同意議和的條件,就是要韓侂冑獻上首級。這個情況,韓侂冑自然是不可能答應的。不過,韓侂冑的對手,其中以史彌遠為代表的“倒韓派”,卻暗中與金朝聯絡,並暗中殺害了韓侂冑,將韓侂冑的首級獻給了金朝。

    開禧北伐草草結束了。

  • 3 # 蘇之羊

    開禧年北伐為什麼會失敗?這個就要從北伐的源頭說起了,自從經歷過靖康之變後,南宋一直處於一個尷尬的境地,有著宏圖大志收復國土,一洗前恥的願望。

    期間,陸陸續續的大將諸如岳飛,韓世忠,張浚等名將北伐,卻因為朝廷內部鬥爭太過激烈,矛盾重重,一個一個被貶和殺害,北伐進入了停滯階段。一直到60年後,有一個叫韓侂冑的人上臺了,北伐又重新提上了議程。

    韓侂冑何許人也,他是北宋名將韓琦的後人,曾孫,按照北宋管制,功臣之後可不用經過科舉制度直接步入仕途,韓侂冑順利的當上了官員,但一直都是默默無聞的小官,他想像他祖上一樣能夠名垂青史,萬事流放,因此他一直在等待著出人頭地的機會。

    機會就這樣來了,紹熙五年太上皇趙昚駕崩,他兒子即現任皇帝宋光宗拒絕出席葬禮,因此激起軒然大波,朝野震盪,在古代對於孝看得尤其重要,一個不孝順的兒子是沒有資格繼承皇位的,因此在此關頭韓侂冑出場了,他擁立宋光宗之子趙擴登基逼迫聲名狼藉的宋光宗退位,在經歷一系列操作後,趙擴順利登基,也就是後來的宋寧宗,韓侂冑也順利上位,當上了一國宰相。

    因為韓侂冑的資歷和聲望不夠,朝野中對他也是鬥爭不休,為了快速的提升自己的威望,他為此豪賭一把,提出北伐。

    於是,開禧二年北伐開始了,北伐並沒有像韓侂冑想的一樣,能夠順風順水,剛一開始就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難。江淮路線遭遇金兵強力阻擊,寸步難行。前線主帥,畏敵怯戰,暗中和談。四川主帥吳曦更是臨陣叛逃,竟然將四川拱手相讓。戰局一敗塗地。因為北伐的失敗,對他憎恨的人越來越多,開禧三年,韓侂冑上班途中被人殺死。北伐徹底宣告結束。

    北伐失敗的原因有哪些呢,一南宋王朝常年積貧積弱,國力太弱,不夠強大。二韓侂冑審時度勢失敗,個人動機明顯,以此來鞏固自身地位。三朝廷內部矛盾重重,意見不統一。四將帥無能,臨陣倒戈。五戰術漏洞太多,在軍事才能上面韓侂冑選拔人才失敗。

    開禧年的北伐失敗,某種程度上來說也加速了南宋朝廷的衰落和滅亡。

  • 4 # 小哲愛籃球

    開禧北伐——一開始就註定失敗的北伐

    千古江山,英雄無覓,孫仲謀處。……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贏得倉皇北顧。四十三年,望中猶記,烽火揚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鴉社鼓。憑誰問:廉頗老矣,尚能飯否?

    為何韓侂冑要進行北伐?

    宋寧宗時,韓侂冑漸掌大權,力主抗金,得到著名的抗戰派辛棄疾、陸游、葉適等人的支援。宋寧宗對南宋的屈辱地位不滿,也支援韓侂冑的抗金政策。加之北方人民自1127年“靖康之變”以來,一直深受金壓迫,可謂民不聊生,迫切希望有一股正義之師幫他們脫離苦海,南方民眾也希望收復失地、統一國土。在這些條件下,便開始,內有主戰派支援,外有民意,宋寧宗和韓侂冑一拍即合,北伐!

    出師時浩浩蕩蕩,慘敗時棄甲曳兵

    敗因一:北伐目的不純,其實是韓侂冑為撈取政治資本而進行的一次軍事冒險行動

    由於黨禁的實施,導致趙汝愚的出走,在政治上韓侂冑已經失去了人心,恰逢此時金朝已非前日之盛,統治者身迷酒色,朝政荒廢,內訌迭起,北方部族又屢次侵擾。韓侂冑迫切希望做出成績來證明自己,挽回人心。於是就把恢復疆土,報仇雪恥作為建功立業的途徑。其實質只是為了爭取人心提高威望。其目的不純,思想不正,其為敗因一。

    敗因二:準備不足,倉促出兵,金人已得到訊息早已準備

    開戰初期,宋軍的的確確收復了泗州等地,但是由於金朝提前得到訊息,覺察到南宋“將謀北侵”,除去鎮江副都統制畢再遇連戰皆捷,其各路都統制進攻皆以失敗告終。如此聲勢浩大的一次軍事行動,本應該早做準備,做完全之策,此次戰爭甚至關乎南宋國運,可嘆可悲,竟然演變為了一次無腦軍事行動,其失敗帶來的後果,估計也是統治者萬萬沒有想到的吧。

    敗因三:用人不當,無良將精兵

    中路軍統帥之一皇甫斌率軍攻打唐州時被金軍擊潰,接著在攻打蔡州時大敗於溱水,韓侂冑急忙把他撤了。北伐主戰場兩淮統帥鄧友龍等也因兵敗而被撤職。 繼而久之後,金軍從三個方向向宋軍發起進攻,宋軍全線潰退,金州揚州被佔領,西南軍事重鎮和尚原與蜀川的門戶大散關也被金軍所佔,掐斷了這條戰略要道,大散關的失手是致命的,自古大散關被稱之為“川陝咽喉”,在這裡發生過大大小小的戰爭無數次,透過大散關進可攻三秦退可守川蜀,次關隘一丟,無疑被人掐斷了脖子。侂胄想透過吳曦在四川戰場挽回敗局,但陝西河東招討使吳曦卻早已在四川暗通金兵,叛變稱王。大勢已去,於是宋軍慘敗。

    此以上三點,足以導致此次軍事行動的失敗,可哀可嘆,一次為了個人私慾而進行的軍事冒進行動也好,還是真的為了血靖康恥收失地而進行的復仇運動也罷,此一敗,南宋僅存的有機軍事力量被消耗殆盡,也為南宋的滅亡埋下一個小伏筆。我們再來評價下韓侂冑。

    有人韓侂冑是位奸賊但他為了收復故土江山付出了畢生的心血時應當肯定的,由於宋朝官員、士大夫、文人墨客、文學鴻儒個個都貪生怕死、賣國求榮所以汙衊韓侂冑為鉅奸,把他和秦檜相提並論,使之蒙冤千年,也許生不逢時,身居高位,為國家和民族,哪有那麼輕鬆!

  • 5 # 流年往史

    自從靖康之恥之後,宋朝偏安於一隅,在金朝的淫威之下開啟了瑟瑟發抖的南宋生涯。題主所說的開禧北伐,大好形勢卻戰敗,對於此論點不敢苟同。所謂的大好形勢,只是在皇權淫威之下的輿論風向而已,戰爭打的是綜合國力是經濟實力,尊嚴是靠拳頭打出來的,顯然南宋的花拳繡腿並不行。

    在南宋寧宗時期,宰相韓侂冑漸掌大權,力主抗金,得到著名的抗戰派辛棄疾、陸游、葉適等人的支援。宋寧宗對一直以來南宋的屈辱地位不滿,想要幹件光宗耀祖的大事兒,於是也強烈的支援韓侂冑的抗金政策。開戰之前,就有一些有識之士在分析形勢之後,提出此時進行戰爭對宋朝不利,認為這場戰爭幾無勝算。然而反對的聲音立即被韓侂冑鎮壓下去。

    開禧二年,身兼軍機大臣的韓侂冑未作充分準備,便貿然發動北伐。宋軍全面出擊,多點開花然而金兵事先收到了訊息,做好了應對之策,宋軍的進攻皆以失敗告終,只有鎮江副都統制畢再遇連戰皆捷,但也無法逆轉敗局。韓侂冑想透過吳曦在四川戰場挽回敗局,但陝西河東招討使吳曦卻早已在四川暗通金兵,叛變稱王。這場戰爭於第二年以宋朝戰敗而結束。

    開禧三年(1207年),吳曦叛亂被平定,淮南形勢也漸平穩,金大將僕散揆又病死軍中,形勢對南宋有利。看到良機的到來,韓侂冑想提兵再戰,一舉推到金朝這個作威作福的小崽子。但宋廷內主和派開始陰謀活動,禮部侍郎史彌遠與楊皇后、楊次山等勾結,殺死韓侂冑,宋、金罷兵議和。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獨一味膠囊有消炎作用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