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王營評教育
-
2 # 飛翔貓網
處在長者的身份卻不能對下面的人寬厚仁慈,舉行祭祀活動的不心存敬畏,面對不好的事情而不感到悲哀,對這樣的人,我還要觀察他什麼呢
我是大家的噴友,會飛的貓
-
3 # 無知先生
子曰:“居上不寬,為禮不敬,臨喪不哀,吾何以觀之哉?”
此句作為《論語 八佾第三》這一段的最後一句是有其深刻含義的。
這句話的大概含義是:
孔子說:現在的人啊,上位者不寬以待人,下位者也不懂得對上禮敬。對待喪事也沒有了沉痛的心情(對待祭祀祭典也失去了誠摯之心)。(這樣的現狀)我怎麼看得下去呢?
孔子既然看不下去了,怎麼還能袖手旁觀呢?所以這裡與第一節“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遙相呼應!所以孔子在這裡明確了他為什麼出來周遊列國,宣揚推行仁道思想。
所以這句話背後的真正含義為:孔子說:我再也看不下去了,我要站出來!要挺身而出!身為一個仁者,不能因為這個世界是禮崩樂壞的亂世而逃避、避世隱修,仁者要承擔恢復天下正道的重任!既然這個世界沒有人出來擔這個責任,那就由我出來承擔吧!由我來當這個木鐸,由我吹響克己復禮的號角吧!
這句話出自《論語.八佾篇》,子曰:“居上不寬,為禮不敬,臨喪不哀,吾何以觀之哉?”意思是講:身居上位的人對屬下不寬宏大量,舉行儀式時態度不恭敬,參加葬禮時心情不哀傷,這樣的人讓我怎麼看他們呢?
孔子此番話,是針對春秋時期禮崩樂壞的社會風氣而說的。為了扭轉這樣的社會風氣,孔子提出了三點建議:一是為官者對待下屬要寬宏大量,二是參加各種儀式時態度要恭敬,三是參加葬禮時心情要哀傷。這些建議既有對統治者的要求,也規範了普通人的行為,其目的仍在於建立他所倡導的以“仁”和“禮”為核心的社會秩序。
為官者“居上不寬”,對屬下要求苛刻,希望屬下都是全才,不允許出現任何失誤,這樣的要求不僅理論上講不通,而且實踐上也行不通,是管理中的大忌。金無赤足,人無完人,每個人身上都有優點和不足,真正聰明的管理者,往往都具有一雙慧眼,對手下的每一個人瞭如指掌,既知道他們的長處,也瞭解他們的短處,為了實現團體的共同目標,往往用其所長,容其所短,讓屬下八仙過海,各顯其能,從而創造一個人盡其才的良好競爭環境,實現管理的優質高效。否則,如果屬下出現任何一點小小的失誤都要受到嚴厲的責罰,人人自危,乃至有被“炒魷魚”的危險,屬下就會花費大量心思,揣測領導的意圖,為了討領導歡心,他們會故意掩蓋自己的缺點,欺上瞞下,這樣的組織終有一天會土崩瓦解。
臺灣師範大學曾仕強教授在講《易經》時,說到這樣一個故事,大意是:有一傢俬人企業的老總,有一天接到日本發來的一份函件,要他去東京參加一個國際會議,他想每年這樣的會議都是他去參加,這一次就派副總去罷,給他一個學習的機會。副總聽了這個訊息,非常高興,心想不如趁此機會帶上妻子、女兒到東京遊覽一番。他們一家人如期到了東京,玩得非常盡興,這位副總竟然把開會的事忘得一乾二淨,等他趕到會場時,會議已經結束了。他只好硬著頭皮回到國內,心想如果向老總如實彙報這件事,老總肯定不會原諒他,弄不好還會被“炒魷魚”,乾脆一不做二不休,他不僅沒有如實彙報,而且偽造帳單,報銷了全部的差旅費。
紙裡抱不住火,後來這件事被老總的兒子知道了,他對父親說,副總怎麼能做這樣的事,一定要辦他!不僅要炒他的魷魚,而且要把他告上法庭。誰知父親聽了兒子的話後說:“這件事是他做得不對,但是你想過沒有,如果把他告上法庭,今後他一定不會再回到我們公司工作,到另一家公司他肯定會把我們當成競爭對手,成為我們的敵人,這對我們公司的發展很不利。況且,這位副總跟了我們十幾年,對公司的發展作出了巨大貢獻,我就是拿出這些錢來請他們全家出國旅遊一次也是應該的,今後這件事不要再提起。”老總的這番話後來傳到副總的耳朵裡,這位副總非常感動,主動找老總承認了錯誤,從此以後,工作越發盡心盡責,為公司創造了極大的利潤。
是老總的顧全大局,拯救了這位副總,也拯救了他的公司。
校長做為學校的管理者,對屬下也要做到寬宏大量,為他們發揮聰明才智創造一個寬鬆的環境。要給他們發表自己意見的機會,凡是正確的意見,校長都要積極地聽取和採納;不正確的意見,也不要當面否定,或者諷刺挖苦,而是要在私下裡與他進行個別交談,指出他錯在哪裡,讓他心悅誠服地接受正確的意見。同時,校長要容忍屬下在工作中出現的失誤,不能始終抓住屬下的小辮子不放,讓他們無地自容,只要他們已經認識到失誤,並且利用一切機會彌補失誤,校長對此就要採取理解、寬容的態度。
要求管理者“居上要寬”,有一個最低限度,並非讓他們不堅持原則,當老好人。對於屬下的失誤,當然要看是什麼性質的失誤,如果屬於殺人放火,違犯國家法律,或者故意找薦給領匯出難題,或者胳膊肘子向外拐,故意損害本單位和利益,這樣的“失誤”,即使管理者能原諒他,上天也不會原諒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