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香堂風子
-
2 # 吳下阿蒙毋忘在莒
1、殖民地問題。納粹進攻的是法國本土(歐洲大陸),而法國是僅次於英國的殖民大國,巔峰時期領土約有一千萬平方公里,絕大部分在海外,沒有強大的海軍,難以控制海外殖民地,而海軍正是納粹的短板。如果沒有法國中央政府,無論殖民地選擇抵抗還是投降,納粹都沒有精力去逐一解決,況且,歐洲還有英國和蘇聯沒有解決。有了維希政府,海外殖民地仍然有合法的中央政府,接著“服從中央”,納粹的間接統治,成本更低。
2、抵抗組織問題。既然合法政府投降了,抵抗組織的法律地位怎麼解決?如果不服從維希政府,繼續抵抗,那麼,抵抗組織的行為是不是合法?前國防部副部長戴高樂流亡英國,但是,“自由法國”貌似只有英國承認,其他國家都承認維希政府,這讓抵抗組織和法華人民怎麼選擇?事實上,納粹基本達到目的,法國抵抗組織確實是少數,遠不如波蘭、南斯拉夫等地激烈。
3、海軍艦隊問題。法國海軍當時排名世界第四,比德軍還強大,法蘭西戰役主要在荷蘭、比利時、法國北部等地進行,除了敦刻爾克幫助撤退,海軍沒怎麼參戰,自然保留完好。法國政府投降了,海軍的選擇和殖民地類似,如果隨著政府一起投降,納粹如虎添翼,如果追隨戴高樂,後果不堪設想。有了維希政府,海軍艦隊法理上則不能投靠英國,納粹又少了一股威脅力量。
-
3 # 沈一俠1
其它原因是次要的,主要當時法國投降是有資本談條件的,其資本就是法國海軍,當時法國海軍的實力還是相當強悍的,如果德國滅了法國,法國海軍就會加入英國一方,反之則保持中立。德國投鼠忌器才會答應法國的投降條件,維持法國政府,海軍中立不受德國指揮。
-
4 # 白楊樹下談歷史
作為歐洲版圖第三大的法國,在上個世紀初和英國、德國一道引領著西方社會的發展,是當時歐洲實力最強的國家之一。然而,一戰中的法國,付出了巨大的代價,國家北部被打成了一片廢墟,人口幾乎打沒了一代人,戰後的法國可謂是百廢待興。
但“瘦死的駱駝,比馬大”,她依然是歐洲第一軍事強國,她擁有300萬的部隊、3200輛坦克、16000多架戰機。這樣的實力,不要說去進攻他國了,就是單純的防禦國土也是綽綽有餘。然而,面對德軍,只勉強支撐了38天就宣佈投降,這是為什麼呢?德軍又為什麼不佔領法國全境呢?
法軍實力的“外強中乾”。
首先,落後的建軍思想。作為一戰戰勝國,強大的法軍也十分重視先進武器的發展,部隊的機械化水平也是很高的。但是,他們並沒有重視新技術下軍事思想的必然變革,依然信奉著一戰的“成果”——塹壕戰和陣地戰。
他們花費了鉅額資金修建堅固的馬奇諾防線,並憑藉強的大兵力“以逸待勞”,阻擋入侵是沒有問題的。殊不知,前車之鑑的波蘭已經很好展示了“閃擊戰”的威力,卻被他們想當然的認為,波蘭的失敗是因為沒有馬奇諾防線。
當德軍從阿登森林沖出來,高速突擊的裝甲叢集迅速包抄了馬奇諾防線後面百萬法軍的後路,將他們的防禦縱深攔腰截斷,失去了後勤保障的部隊,不戰自亂。剩下的就和波蘭一樣,被分割、包圍、殲滅。
其次,戰術理念陳舊。以坦克為例,集中使用的德裝甲叢集,以空中力量加以配合,儼然就像一把“鋒利的戰刀”,迅速撕開戰役缺口;而數量不在少數的法軍坦克只是掩護步兵的配角,沒有系統的坦克戰術理論,完全不能發揮坦克的作用。
另外,戰術指揮的遲鈍難以抵擋對手的快速突擊。片面的追求“英雄效應”,用一戰的功臣魏剛和貝當來指揮反擊,以此帶動全民抗戰的積極性。出發點是好的,但效果適得其反。
他們都是70歲以上的古稀老人了,思想僵化,不適應新技術下的軍事革命,不相信新的武器裝備和戰法。例如:無線電在當時的部隊已經普及,但法軍依然使用騎兵和摩托傳達命令。一個幾秒鐘可以完成的事情,他們往往需要一兩個小時。
更為重要的是,一戰結束後,法軍厭戰情緒高漲,國內上下對戰爭的痛恨程度,實際上已經達到了畸形的地步。尤其是法國政府只要渲染一下和平氣氛,往往就會得到民眾的大力支援,更不要說是抗戰到底了。這種消極怠戰的情緒才是導致其徹底失敗的核心因素。
義大利的“趁火打劫”。
隨著,德軍分為A、B、C三個突擊叢集向法國卷擊,劍指巴黎。對“閃擊戰”極其不適應的英法聯軍也不得不迅速後撤,從敦刻爾克撤往英國。眼看著法國大勢已去,沒有想到的是,義大利出兵了,他們要趁機撿個便宜,分一杯羹。
原來,早在德波戰役爆發前,德意日已結盟為軸心國。但在希特勒“瘋狂”的叫囂進攻波蘭時,由於擔心國際社會的制裁和自身利益,墨索里尼宣佈不再配合行動,懊惱不已的希特勒只好“單幹”了。
但隨著德軍摧枯拉朽的攻佔波蘭、丹麥和挪威後,又橫掃法國。“眼饞”的墨索里尼迫不及待的跳了出來,他要以“戰勝國”的姿態,為自己撈取好處。於是,派出30多萬的部隊向6萬法軍發起了進攻。
意想不到的是,躊躇滿志的意軍不僅沒有攻破守軍的防線,反而遭到了猛烈反擊。造成意軍3000多人的傷亡,而法軍只傷亡200多人。最終意軍被迫撤退,直到三天後,巴黎投降,再也不敢前進一步,成為日後人們熱議的笑料。
法國投降後,德軍一改過去把佔領全境作為勝利的標誌,並沒有全部佔領其國土,而是扶持了一個傀儡政府。成為在德軍攻佔的國家中,唯一的一個,這是為什麼呢?
“維希政府”
一是,作為西歐最大的國家,國土面積較大,如果全部佔領,將會牽制大量的德軍。而德國下一步的目標是蘇聯,需要足夠的兵源;因此,扶持一個親德的維希政府,既可以為將來的戰事提供補充,又能減少對德軍的需求。何樂而不為呢?
二是,德軍短短38天攻克色當、巴黎等城市,迫使法國投降。確實將法軍打蒙了,但是在其南部還有大半的領土和數百萬部隊,還是有抵抗能力的,如果給其造成“困獸之鬥”,其戰鬥力還是不容小噓的。
現在好了,法國主動投降,解決了這個大問題。正如《孫子兵法》中有一句話叫做“圍師必闕”,就是說包圍敵人的時候,為了防止他們拼死抵抗,一定要留出一個缺口,給一個生還的希望。說白了,就是不能逼人太甚,否則,兔子急了還要人,就是這個道理。
當然,成立維繫政府的最大好處就是,它可以幫助德國管理法國過去的海外殖民地。要知道,在其鼎盛時期,擁有大量的海外殖民地,僅在非洲,他們就有1097萬平方公里的土地,這可是一筆不小的財富。
現在,透過維希政府控制這些海外殖民地,就相當於控制了1/3的非洲。這對擴大德國海外勢力有很大的幫助,並以此來對抗同盟國是極為有利的。如果完全佔領它,這些殖民地國家一定會倒向併成為對抗德國的力量。
所以建立一個傀儡政府,遠比完全佔領它為更有利。
1940年的歐洲,隨著最後一批英法聯軍士兵撤退到英倫三島後,除了東歐,其他地區幾乎都籠罩在納粹的陰影之下,這也是歐洲人最灰暗的時期。此時,高傲的日耳曼人實現了他們的強國夢,大多數人都以為戰爭可以結束了。
-
5 # 韭菜之音
完全佔領法國付出的代價太高,特別是民間反抗組織,要分兵圍剿駐守。只割去法國一部分土地。給法華人保留點顏面,抵抗會輕一些。何況如果完全滅掉法國,那麼流亡海外的法華人的政府就是合法政府而受到全部法華人支援,搞一個傀儡法國也分散了對流亡法國的民間支援
回覆列表
畢竟法國是一個大國,法國戰敗後主動向德國投降。如果德國佔領法國全境那麼法國一定會與德國死磕到底。這對德國沒有什麼好處。所以德國沒有完全佔領法國。
1.1940年5月德國吞併波蘭後開始進攻西歐地區。荷蘭、比利時、盧森堡等國先後被德軍佔領。法國號稱歐洲大陸第一強國,也僅僅支撐了38天就向德國戰敗投降了。
2.其實當時德國完全有能力吞併整個法國。但是法國畢竟是一個大國,當時法國還有100萬軍隊。如果德華人不給法華人尊嚴的話。那麼法華人將與德國死磕到底,這對德國非常不利。
3.德國在打敗法國後佔領了整個法國北部地區。為了防止法國與英國聯絡,德國又佔領了大西洋沿岸地區。對於德國來說這已經完成了自己的戰略目標。因此德國留給法國一條生路和一點尊嚴。
4.法國雖然戰敗,但是法國是歐洲地區的工業大國,希特勒透過在法國成立傀儡政權,讓法國的傀儡政權給德國軍隊生產戰略物資。希特勒還從法國招募了幾十萬法國青年,穿上德國軍服奔赴戰場為德國打仗。
5.法國還向德國進行了戰爭賠款,並割讓了很多法國土地給德國。總之希特勒留下法國的半壁江山,比佔領整個法國對德國來說更有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