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風又淨

    □戴永夏

      蒲松齡的人生確是十分矛盾的。一方面,他在文學上成績巨大,被譽為“世界短篇小說之王”,他的《聊齋志異》被稱作“中國最偉大的短篇小說集”;另一方面,他在科舉道路上卻屢戰屢敗,落魄一生。他除19歲那年考中秀才外,其後數十年間又參加了十幾次相當於高考的“鄉試”,皆名落孫山,無緣仕途。他悲憤交加,痛定思痛,在晚年又寫成長詩《歷下吟》,將考試中的辛酸屈辱、錄取中的種種弊端以及考官的驕橫貪腐等,一古腦兒暴露出來,讀了讓人感動,也發人深思……

      《歷下吟》寫於康熙四十七年(1708年),那年蒲松齡已69歲。詩中,他首先揭露了監考官的兇殘和考生遭受的凌辱:

      試期聽唱名,攢弁類堵牆。黑鞭鞭人背,跋扈何飛揚。輕者絕冠纓,重者身夷傷;退後遲嗷應,逐出如群羊。貴倨喜嫚罵,俚媟甚俳倡;視士如草芥,而不齒人行……

      考生們辛辛苦苦地來到省城濟南應考,一開始就遭到監考官的打罵:考前點名時,那些監考官像堵牆一樣站在考場門前。他們飛揚跋扈,兇殘異常,稍不如意就鞭打考生。考生輕者被打斷帽帶,重者被打傷。如果點名時答應遲了,就會像豬羊般被趕出場外。這些傲慢的傢伙特別喜歡罵人,罵出的汙言穢語不堪入耳。他們視讀書人如草芥,根本不把他們當人看待。

      不僅如此,“上頭”規定的考試時間也異常苛刻:“內翰出司文,趾高氣如雲。夕發期朝至,愆期褫服巾。”那頗有來頭的學正(教育局長)趾高氣揚,武斷專橫,晚上剛發出通知,就要求考生第二天早晨趕到考場,遲到者就被取消考試資格。這多麼不近人情!

      考生考完後,仍不準回家,要留在濟南等待發榜。在這段時間內,蒲松齡跟許多考生一樣,生活發生了困難:

      羈留幾兩月,拆名尚未確。看囊無一錢,蕭然剩空橐。盎粟儲正供,竭貲悉糶卻。缶中蛇不存,皮骨盡剝削。

      羈留在濟南快兩個月了,仍然沒有發榜。這時大家帶的錢都花光了,只好賣掉口糧維持生計,一個個都成了窮光蛋。即使如此,也不準擅自離開,否則就要遭到嚴厲懲處。蒲松齡舉了這樣一個例子:

      東海有名士,旋歸失發落。遠牒追逮至,與立三章約。五日一隨場,命題試兩作。日久資斧絕,歷下猶漂泊。踵決衣帶斷,乞食在郊郭。友朋哀王孫,減餐進杯勺。自言千里人,寄通道遼闊。丐活何可長?恐將葬溝壑!

      家住東海邊的一個考生,沒等到發榜就擅自回了家鄉,“上頭”知道後,立即發信追了回來,並向他約法三章:要每隔五天隨場參加一次考試,每次考試必須作兩個題目。這樣時間長了,他的盤纏用盡,只能流落濟南街頭,以乞討為生。有時朋友可憐他,給他一點吃的。但他離家千里,有家難歸,靠乞討生活又怎能長久?恐怕不久就會葬身荒野……

      考生的境況如此,錄取情況又如何呢?蒲松齡進一步寫道:……獨自至般陽,妄聽怒嘲啁。雲此有關節,案名一筆勾。佳文受特知,反顏視若仇。黜卷久束閣,憑取任所抽。顛倒青白眼,事奇真殊尤。賢守為寬譬,拗怒無夷瘳。良士亦何辜?陷此壑谷幽!芹微亦名器,擲握如投骰!翻覆隨喜怒,吸呼為棄收。古來僅一見,聞者心駭憂……

      這次“高考”,蒲松齡又名落孫山。他心灰意冷地回到家鄉淄川,聽到鄉親們議論紛紛:有人行賄打通了門子,考官便營私舞弊,把原定錄取的人一筆勾銷,把原來賞識的文章視若寇仇,再從已被廢棄的試卷中抽出“照顧者”的卷子,作為錄取物件。他們如此顛倒黑白,委實世所罕見。當知縣前來勸慰蒲松齡時,他仍抑制不住內心的憤怒。他實在想不通,一個賢良的讀書人有何罪,受此沉重打擊?這些考官把錄取看得像擲色子般輕率隨便。他們由著自己的好惡,反覆無常,隨意決定考生的命運,真是駭人聽聞,自古少有!

      那時,對於多數考生來說,考試就意味著災難,“落榜”的打擊讓他們痛不欲生:“萬人被黜落,道路涕紛紛。旋里無顏色,志士死不存”。成千上萬的考生名落孫山,他們悲觀失望,哭聲載道,感到無臉回家見親人,有些人甚至想以死了之……這是何等的悲慘!

      寫了這些,蒲松齡意猶未盡。他把考不上的直接原因歸之為考官太貪太黑,他對他們恨之入骨:

      收錄仍棄捐,悲憫怨落拓。乃覆被拘留,旅食待敲撲。不得趙孟貴,徒苦趙孟惡。趙孟設身處,無乃太酷虐!怨毒至終身,安能遽忘卻?自謂矢清公,道路為一噱。本來可被錄取的卻終遭黜棄,這已讓人悲觀失望,可是還需羈留異鄉,遭受考官的打罵;來應考不但沒被考官提拔,反受到他們的凌辱。如果這些考官能設身處地地為考生想一想,就應感到自己太殘酷暴虐了。這些人讓人恨一輩子,哪能很快忘卻呢?他們自謂正直清白,實則又貪又黑,只能被人們唾棄!

      當然,蒲松齡“高考”不中,也有主觀原因,他有時太過自信。如他48歲那年參加鄉試時,一拿到考題他就感到太容易,於是思如泉湧,筆如有神,洋洋灑灑,一揮而就。但寫完回頭一看,忽然發現“越幅”了。所謂“越幅”就是違反了書寫規則。因為科舉考試對文字形式要求非常嚴格,一頁只能寫12行,一行只能寫25個字,而且要寫完第一頁再寫第二頁。蒲松齡寫得快,第一頁寫完,飛快一翻,就連著把第二頁也翻了過去,直接寫到了第三頁上,這就犯了“越幅”之規,不僅要取消錄取資格,還得張榜公佈。他在《大聖樂·闈中越幅被黜,蒙畢八兄關情慰藉,感而有作》一詞中寫道:“得意疾書,回頭大錯,此況何如!覺千瓢冷汗沾衣,一縷魂飛出舍,痛癢全無。”將其在考場發現自己“越幅”後的震驚狀態及頹喪心情表露無遺。就這樣,他斷送了一次考取的機會。還有一次,他考試時狀態很好,卻突然拉起了肚子,又一次失去了“飛昇”的機會……

      蒲松齡科場失敗,文學上成功,這之間並非沒有聯絡。正因他在仕途上碰得頭破血流,才轉而發奮圖強,潛心創作,寫出了《聊齋志異》這樣的不朽鉅著。可以想象,假如他在科場上春風得意,飛黃騰達,又焉能在文學上取得如此輝煌?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第三節3分32秒湖人落後19分,詹姆斯一敵二造加罰露出傲嬌表情,這麼反常是為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