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一棵紮了根的楊樹
-
2 # 木犢兒娃DNza
《哈利·波特》(Harry Potter)是英國作家J·K·羅琳(J. K. Rowling)於1997~2007年所著的魔幻文學系列小說,共7部。其中前六部以霍格沃茨魔法學校(Hogwarts School of Witchcraft and Wizardry)為主要舞臺,描寫的是主人公——年輕的巫師學生哈利·波特在霍格沃茨前後六年的學習生活和冒險故事;第七本描寫的是哈利·波特在第二次魔法界大戰中在外尋找魂器並消滅伏地魔的故事。
該系列小說被翻譯成75種語言[1],所有版本的總銷售量超過4.5億本(截至2015年),名列世界上最暢銷小說系列。英國版由布魯姆斯伯裡出版社(Bloomsbury)出版發行,美國引進後做過部分修正由學者出版社(Scholastic)發行,簡體中文版由華人民文學出版社發行,繁體中文版由CROWN出版社出版。[2]
美國華納兄弟電影公司把這7集小說改拍成8部電影,前6集各一部,而第七集分成上下兩部。哈利·波特電影系列是全球史上最賣座的電影系列,總票房收入達78億美元。
哈利波特》系列電影從第一部開始就受到強烈的關注度,現今已推出8部電影,該系列也終於完結。劇中的小演員們隨著電影一起成長,劇情發展的同時,小演員們也褪去青蔥模樣。該系列能大獲全勝的原因,可從內因和外因兩方面來解析。
內因:作品本身十分優秀
《哈利波特》是由J.K.羅琳創作而成的一部魔幻文學系列小說,J.K.羅琳用生動的話語展現了主人公哈利在霍格沃茲的生活與冒險。無論是劇情,還是創意,都十分吸引人。
在西方,魔幻文學小說還是較少的,要不然近期怎麼會有新聞報導外華人看了英譯的中國修真小說後就瘋狂著迷呢。這是小說本身的成功之處。
至於電影,其優秀的點在於特技表達上。人的想象是有限的,小說描述的某些魔幻情節,人的大腦是無法具體化想象的。但是電影對於魔幻世界的表現十分具像,在遵從原著的基礎上加以改造。
不可否認,電影在某些場景的表現上,要優於J.K.羅琳的文字表達。並且,電影特效十分真實,讓受眾有極強的代入感。
外因:營銷手段的高明
《哈利波特》系列電影的開拍是在J.K.羅琳寫好一部作品後再開始的。兩者之間所隔時間較近,有相互地促進作用。一部小說的完成為電影的改編增加了話題度,電影上映後又為J.K.羅琳的再創作增加關注度。全球化的營銷攻勢大獲成功,各種有關哈利波特的商品也開始出現在市場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