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口論》內容精要:我們翻開這本薄薄的但又分量十足的《新人口論》,便會驚訝於書中的思想與價值竟然與我們的現實貼得這麼近。
到21世紀中葉為止,人口問題將一直影響著我們社會的發展,當我們談到中國國情時,第一句就是:人口眾多,由於帶來的人多地少的矛盾、能源短缺和水資源不足、人口壓力產生就業難問題,以及產生了妨礙生活水平和教育程度提高、住宅緊張、青少年犯罪等問題,使我們認識到,解決人口問題是關係到能否早日實現現代化的不可忽視的問題。
馬寅初正確地估量了當時人口的發展狀況,並以此為立足點和出發點,闡述了“新人口論”的中心論點:控制人口的數量和提高人口的質量。
這個中心論點解決了這樣一個矛盾:先進的社會主義制度和落後的社會生產力之間的矛盾。
馬寅初用具體數字說明華人口增加的速度。他說,1953年,國家曾經對全華人口進行過一次深入的普查,並且得出華人口的增加率平均每年22‰。建國以來,國家在各方面都有很大的變化,如就業的人多了,組織家庭比過去容易了;婦女在產前產後都有休假,加上保健事業的發展,嬰兒和母親的死亡率大大下降;內戰消滅了,人口大量死亡的現象已經沒有了;還有社會環境改變了,許多尼姑、和尚也結了婚。這些條件都是人口增加得快的原因。因此,他認為中國的人口這樣增長下去,50年後就是26億,因此他主張在實行計劃經濟的同時,必須實行計劃生育。
遺憾的是,馬寅初提出的“計劃生育”直到20世紀70年代後期才真正實施起來。
當我們國家確定“計劃生育”這條國策時,西方許多國家都在抓我們的辮子,說我們的“計劃生育”是侵犯人權,這種論調,首先沒有認真分析我們的政策,其次帶有某些不可告人的目的。
按照馬寅初的觀點,我們的“計劃生育”政策正是尊重人權的一個重要措施。
“人權首先是讓所有的人都能吃飽飯”,如果我們不控制人口,任人口肆意增長,讓更多的人餓死、凍死,那才叫侵犯人權呢!
另外,馬寅初還提出了“普遍宣傳避孕,切忌人工流產”的觀點。
他認為人工流產是應該堅決反對的,要說侵犯人權,人工流產是有點這個意思,但我們要杜絕人工流產,馬寅初說,既然已經懷孕,“人”形成了,“他”就應該有生的權利,把他殺掉,就是犯罪。父母殺子女,這成什麼話!同時,人工流產對母親的健康也會帶來不好的影響。他還認為,如果贊成人工墮胎,就會把避孕意識沖淡了。
為了有效地控制人口增長,馬寅初當時提出了他的主張,這些主張在那時是從實際出發,切實可行的,是科學的。
第一步要依靠普遍宣傳,要破除宗嗣繼承觀念,破除“早生貴子”、“不孝有三,無後為大”等封建殘餘思想。第二步,“待到宣傳工作收到一定的效果以後,再行修改婚姻法”,實行晚婚,“大概男子25歲,女子23歲結婚是比較適當的”。第三步,如果“婚姻法修改之後,控制人口的力量還不夠大,自應輔之以更嚴厲更有效的行政力量。”
《新人口論》中還提到了“提高人口質量”的問題,原理大家都明白了,但實際上又如何呢?
中國實行計劃生育已經二十年了,人口增長得到了緩解,但不能不看到,真正得到緩解的是城市,因為城市居民文化素質高,觀念上、行政上都容易轉變和實施,而往往在貧窮的農村地區,“愈是貧窮——人口生產愈多——無法接受教育——愈是貧窮”的惡性迴圈還在延續。
馬寅初強調一定要把質與量配得適當,這一點上對於我們現在的“計劃生育”國策不能不說有強調的必要。
《新人口論》中的所有這些觀點曾經被說成“地地道道的馬爾薩斯主義”,理由是他把人看成了消費者,沒有首先想到人是生產者,是“見口不見手。”而實際上,馬寅初可比馬爾薩斯高明多了,他還對馬爾薩斯人口論作了批判。他指出“馬爾薩斯寫人口的本意,就在於從理論上維護資本主義制度及政府”;另一個根本不同之所在,馬爾薩斯鼓吹用戰爭、瘟疫和飢餓等手段來消滅現有人口,而馬寅初主張從人性出發,科學地引導,使人口漸漸地減少。
《新人口論》內容精要:我們翻開這本薄薄的但又分量十足的《新人口論》,便會驚訝於書中的思想與價值竟然與我們的現實貼得這麼近。
到21世紀中葉為止,人口問題將一直影響著我們社會的發展,當我們談到中國國情時,第一句就是:人口眾多,由於帶來的人多地少的矛盾、能源短缺和水資源不足、人口壓力產生就業難問題,以及產生了妨礙生活水平和教育程度提高、住宅緊張、青少年犯罪等問題,使我們認識到,解決人口問題是關係到能否早日實現現代化的不可忽視的問題。
馬寅初正確地估量了當時人口的發展狀況,並以此為立足點和出發點,闡述了“新人口論”的中心論點:控制人口的數量和提高人口的質量。
這個中心論點解決了這樣一個矛盾:先進的社會主義制度和落後的社會生產力之間的矛盾。
馬寅初用具體數字說明華人口增加的速度。他說,1953年,國家曾經對全華人口進行過一次深入的普查,並且得出華人口的增加率平均每年22‰。建國以來,國家在各方面都有很大的變化,如就業的人多了,組織家庭比過去容易了;婦女在產前產後都有休假,加上保健事業的發展,嬰兒和母親的死亡率大大下降;內戰消滅了,人口大量死亡的現象已經沒有了;還有社會環境改變了,許多尼姑、和尚也結了婚。這些條件都是人口增加得快的原因。因此,他認為中國的人口這樣增長下去,50年後就是26億,因此他主張在實行計劃經濟的同時,必須實行計劃生育。
遺憾的是,馬寅初提出的“計劃生育”直到20世紀70年代後期才真正實施起來。
當我們國家確定“計劃生育”這條國策時,西方許多國家都在抓我們的辮子,說我們的“計劃生育”是侵犯人權,這種論調,首先沒有認真分析我們的政策,其次帶有某些不可告人的目的。
按照馬寅初的觀點,我們的“計劃生育”政策正是尊重人權的一個重要措施。
“人權首先是讓所有的人都能吃飽飯”,如果我們不控制人口,任人口肆意增長,讓更多的人餓死、凍死,那才叫侵犯人權呢!
另外,馬寅初還提出了“普遍宣傳避孕,切忌人工流產”的觀點。
他認為人工流產是應該堅決反對的,要說侵犯人權,人工流產是有點這個意思,但我們要杜絕人工流產,馬寅初說,既然已經懷孕,“人”形成了,“他”就應該有生的權利,把他殺掉,就是犯罪。父母殺子女,這成什麼話!同時,人工流產對母親的健康也會帶來不好的影響。他還認為,如果贊成人工墮胎,就會把避孕意識沖淡了。
為了有效地控制人口增長,馬寅初當時提出了他的主張,這些主張在那時是從實際出發,切實可行的,是科學的。
第一步要依靠普遍宣傳,要破除宗嗣繼承觀念,破除“早生貴子”、“不孝有三,無後為大”等封建殘餘思想。第二步,“待到宣傳工作收到一定的效果以後,再行修改婚姻法”,實行晚婚,“大概男子25歲,女子23歲結婚是比較適當的”。第三步,如果“婚姻法修改之後,控制人口的力量還不夠大,自應輔之以更嚴厲更有效的行政力量。”
《新人口論》中還提到了“提高人口質量”的問題,原理大家都明白了,但實際上又如何呢?
中國實行計劃生育已經二十年了,人口增長得到了緩解,但不能不看到,真正得到緩解的是城市,因為城市居民文化素質高,觀念上、行政上都容易轉變和實施,而往往在貧窮的農村地區,“愈是貧窮——人口生產愈多——無法接受教育——愈是貧窮”的惡性迴圈還在延續。
馬寅初強調一定要把質與量配得適當,這一點上對於我們現在的“計劃生育”國策不能不說有強調的必要。
《新人口論》中的所有這些觀點曾經被說成“地地道道的馬爾薩斯主義”,理由是他把人看成了消費者,沒有首先想到人是生產者,是“見口不見手。”而實際上,馬寅初可比馬爾薩斯高明多了,他還對馬爾薩斯人口論作了批判。他指出“馬爾薩斯寫人口的本意,就在於從理論上維護資本主義制度及政府”;另一個根本不同之所在,馬爾薩斯鼓吹用戰爭、瘟疫和飢餓等手段來消滅現有人口,而馬寅初主張從人性出發,科學地引導,使人口漸漸地減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