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漫步銀河8

    看過田曉鵬的3D動畫片《大聖歸來》,也看了郭帆執導的《流浪地球》,如果把《三體》改編成真人版電影,我看未嘗不可,畢竟是中國本土的一部、在世界上很有影響力的科幻小說。

    《三體》從2015年第一部出版以來,已經五年了。期間閱讀、收聽了多次,對於無限的宇宙、深邃的太空那些恢宏場景的刻畫,極具震撼力!

    太喜歡《三體》了,因為它不只是一部科幻大作,裡面還包含著許多天文物理知識。曾不止一次的想象,如果把《三體》拍成一部電影,該是一種什麼樣的場景?是否和自己腦海裡浮現出的一致呢?

    縱觀中國的科幻電影史,起步要比國外一些國家晚三四十年,也一直沒有上好口碑的影片作品。記得上小學時,語文課老師在課堂上講述電影《珊湖島上的死光》時,繪聲繪色,我們都入神了。

    凡事總要去嘗試,一味地看著別人,不去專注於自己的努力,無從談起趕上和超越。

    看好田曉鵬,希望中國的電影事業走得更好、更遠!

  • 2 # 牛皮社

    對於十月文化官宣製作《三體》真人電影,我個人非常願意看好這次改編。

    據說之前《三體》電影其實已經拍了一版,只是拍得實在太爛,製作方連預告片都不敢放出來,更不要說上映了。這一次電影版權終於易主,也換了導演,《三體》電影終於有了第一個好訊息。個人之所以願意看好這次改編,理由如下:

    第一,《三體》的導演換成了田曉鵬

    《三體》改編成電影的第一個難點就是,要怎麼樣把這個故事講好。《三體》故事涉及到的時間非常長,空間更加廣闊。要把這麼厚的一本書改編成一部電影(姑且認為拍成電影的《三體》也是三部曲),對劇本的要求非常高,對導演的掌控能力要求也非常高。而田曉鵬應該是那個會講故事的導演。

    田曉鵬是誰?就是現象級動畫片《大聖歸來》的導演。能夠把所有人都耳熟能詳的《西遊記》故事拍出新花樣,掀起了中國產動畫片的一場革命,田曉鵬講故事的能力是完全值得信賴的。所以,我們有理由對《三體》電影的故事充滿信心。

    第二,《三體》的製作人是易巧和魏芸芸

    《三體》影視化的另一個難點是特效。三體星、三體人、三體人的飛船、“水滴”、“二向箔”、降維打擊等等,這些個文字的概念,視覺化效果要讓多數人滿意,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換作幾年前,我們對於中國產電影的特技,是完全沒有信心的。但是《流浪地球》的成功讓我們發現,中國產電影的特技也是可以達到一定水平的(儘管還存在一些不足),那麼,實現《三體》的特技效果,也是很有希望的。

    而且,製作人易巧先生是光線彩條屋的Quattroporte,魏芸芸女士是光線彩條屋專案部總經理,兩人制作出品的上一部公映作品是《哪吒:魔童降世》。這相當於給《三體》的特技效果又多了一道加持。

    第三,《三體》需要勇敢地邁出第一步

    有很多經典的改編電影,其實並不是第一版就經典的。例如,《鹿鼎記》的電視劇前後已有8個版本,最早的是1977年由文雪兒主演香港佳視版,但最經典的是1998年由陳小春和馬浚偉主演的版本。

    所以,即使這一次的《三體》電影拍攝結果並不完美,也會是一次有價值的嘗試。如果透過這一次的拍攝,能夠找出《三體》改編成電影的痛點和難點所在,那麼今後的新版本肯定可以做得更好,直到拍出一部經典的《三體》為止。

  • 3 # 爆炸頭旺仔

    五年前,田曉鵬導演的一部《大聖歸來》橫空出世,讓我們高呼一聲:中國動畫有希望!

    多年沉寂,突然在今年公佈兩個重磅動畫作品:《西遊記之大聖鬧天宮》和《深海》。

    外加一部真人版電影《三體》。

    其實對於前兩部動畫,我反倒更期待一些。前者據說與《大聖歸來》毫無情節上的關係,完全是獨立展開。

    “大鬧天宮”的故事,已經拍過很多次了,這是原著中最經典的一個段落。只要保持骨幹精神,怎麼重拍都會有戲。重要的就是把打鬥場面做好,相信田曉鵬在這方面不會差。

    《深海》我就更期待了。

    我曾經在現場也聽到易巧連連主推這個專案。看來是對這個作品有著相當的認可。

    故事是田曉鵬自己醞釀多年的,恐怕是要打破現在3D動畫全都取材於中國神話的套路。

    特效看點主要是水。

    做動畫的都知道水有多難做,田曉鵬看來也是想死磕國內動畫的薄弱環節。

    做成什麼樣,拭目以待。

    再回到《三體》。

    別說什麼“不要拍攝”“不要拍攝”的了。

    國內科幻題材就大劉這麼一個大IP,《三體》又是其作品的重中之重,總要拍的。

    大體來說,我覺得交到田曉鵬手裡,還是比較放心。至少,不會爛。

    中國這些做動畫的,有一點好,不會膨脹。

    最怕是交給那些拍過一兩部成功真人電影的,肯定就是往爛的去了。比如去年那部《上海堡壘》。

    交給田曉鵬,相信也是商酌許久。有經驗也不只他,為啥不交給餃子或者郭帆?當然也可能後兩位手頭有專案,抽不開身。

    更有可能的是,《深海》雖然還未最終完成,但應該是看過的都被驚豔到了。十月文化作為國內最早出成果的動畫公司,在《大聖歸來》五年後,其水準只會高不會低。

    所以,從這一點來看,找十月文化和田曉鵬,是最合適的選擇。

    不過,科幻電影找動畫導演來拍,其實有利有弊。

    利在於,可以保證特效鏡頭部分的質量,這方面田曉鵬的確在國內是佼佼者。

    而弊在於,對於真人表演的指導,恐怕是缺乏經驗的。

    因為動畫演出和真人表演雖然目的相同,但需要的技巧並不相通。

    我記得《三體》第一部,能展示視效部分的也不多。主要都集中在“三體”網路遊戲裡了。

    所以,在改編時,最好是大段刪掉現實的故事線。削去田曉鵬比較弱項的部分。

    如果能把“三體”網路遊戲裡的虛擬世界做好,其實也就算是一種成功了。

    除此之外,我主要擔心一點。

    那就是作品的基調,會不會大動。

    從《大聖歸來》來看,田曉鵬追求,或者說擅長的調性,恐怕與《三體》有點遠。

    大劉寫的小說總體來說,都挺壓抑的,一方面注重懸念的營造,一方面暗含著一股冷酷的意味。

    但動畫導演其實往往更偏愛走“燃”的路線。

    去年的《哪吒》也是主打燃的調性。

    《三體》咋燃?

    第二部好像還可以這麼走。第一部我記得看到最後,真是沉痛一擊:太殘酷了。

    這種調性,的確也不太適合做成大眾喜聞樂見的電影。

    但是你想收回高額成本,電影就必須做的大眾化。

    所以,我很懷疑這部《三體》的劇情最後是不是也會被改得面目全非。

    就像同樣是大劉的《流浪地球》,小說也是殘酷冷血得要死。而電影版基本只留下一個設定,其他全盤推翻改編,最後要的就一個字:燃。

    改得好吧,也行。

    我對電影改編,一向看得開。只要拍得好看,管他忠不忠實原著。

    但是,看過《三體》的讀者太多了,就怕到時候不買賬。

    要是改失敗了,那就更糟了。

    所以說,這個專案真的是太難了,挑戰性極高。

    彩條屋兩位大佬跳到十月文化,尤其是易巧擔任《三體》製片。應該也是為了在資金、資源、前期籌備、技術聯合等方面提供最大力的支援。

    易巧掌舵彩條屋那麼多年,應該是國內動畫業資源最豐富、成績最好的製片人了。

    他有一句話說的挺好。

    原來是想用5年做產品,5年帶動產業,5年形成產業鏈。

    現在看來這個想法太理想了。

    核心還是得靠產品為支撐。

    沒有產品,就不會有產業。

    加上這半年疫情,整個電影行業都快垮了。原本鋪了一小部分的鏈條,全都中斷。

    這回光線的人事大變動,既有無奈的成分,也有轉型的意願。

    就像王長田所說,未來由光線往各大製片公司調動人事,會變成常態。

    也就是說,要向製作前線輸送人才。

    我還是挺認可這種做法的。

    大佬不能都坐在後方,發命令,看成果,收賬。

    要頂到一線去,為製作團隊保航護駕。

    不過,一定要避免一件事:不要內訌!

    製片人和導演話語權都很重的時候,並不是好事。

    希望好好合作,好好拍攝。

    大家嘴上說不願意,心裡可都盼著好結果呢!

    最後總結:

    肯定得拍的。拿大IP發展科幻電影水準,是最穩妥的做法。應該不會爛。平庸的可能性比較大,但話題依舊會很熱。對國內視效技術的推動和產業的聯動,一定會非常顯著。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和其他驍龍888機型相比,iQOO 7優勢在哪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