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會計天下

    一、會計高階人才是不是“緊缺”?

    1、從市場的角度來說,“緊缺”就是意味著需求量遠大於供給量,那麼市場的自平衡機制會發揮作用,其他職業人員和大學生的培養培訓會逐步轉入會計這個職業,最終會達到相對的平衡。這裡的需求當然是指各型別的企業需要並且願意提供匹配的價格,相對其他職業會存在薪酬等優勢,否則各類人員也不會傾向性地流入會計職業。而且進入會計職業幾乎是沒有“門檻”,所以“緊缺”兩個字,感覺只在部分媒體看到過這個說法,實際當中並不存在,如同很多媒體曾經說過的“精算師”職業缺口巨大,薪酬百萬,實際上全國只有100多家保險公司,精算這個職業基本上只面對保險行業,幾百名精算師就差不多夠了,現在高校還在每年培養、還有一些其他專業的也在考證,說過剩也差不多了,“準精算師”、“精算師”、“北美精算師”也就是比其他部門員工薪酬高那麼一些而已,遠遠不是緊缺。

    2、假定證書也是從一個方面相對反映了會計人員的層級,持有註冊會計師證書23萬人、高階會計師12萬人、以及會計相關專業研究生等,剔除一人持有多證人員,怎麼也得有30萬以上。

    我們先看一下全國持有會計專業技術資格(職稱)人員的人數:

    截至2016年底,累計有585.6萬人透過考試取得了各級會計資格證書,其中:初級404.4萬人,中級168.7萬人,高階12.5萬人。——《 2017年度全國會計專業技術中、高階資格考試有關問題答記者問 》

    從這個資料看,由於持有會計從業資格的人員為2100萬元,所以大約還有1500萬人是沒有會計專業技術資格的人員。人員總量非常大,理論上有一部分人是專業知識過硬、能力較強,較為“高階”的。

    再看一下中國註冊會計師協會個人會員的人數,據網載,截至2017年6月30日,中國註冊會計師協會的個人會員一共為23.2萬人,包括執業會員和非執業會員。

    截至2017年6月30日,中注協有註冊會計師(執業會員)103988人、非執業會員128070人(其中國外及港澳臺地區非執業會員581人),個人會員總數超過23萬,達到232058人。北京為個人會員總數最多的地區,會員總數為32745人。上海有非執業會員20243人,這是首次有地區非執業會員數量超過2萬人。

    3.在工作中,真沒怎麼聽領導們說過缺少“會計高階人才”,就是市場沒有那麼高的需求量。至於達到什麼標準算是“會計高階人才”,這裡沒有定義,如果定義一個標準,不管是以持有證書的數量、等級,還是擔任一定的管理支援和決策工作的人員來劃分,現在都有大把的人員。我理解的會計高階人才,應具備較為全面的財務、會計知識,熟悉或者較為精通某些行業的業務邏輯,對某些領域的財務管理有較為成熟或者獨到的管理經驗,管理建議或措施能夠最佳化企業資源使用、流程,防範財務風險,並起到提升效益、節約成本的人。如果以這個標準來看,完全還沒到“緊缺”的程度。

    如果把“會計高階人才”的標準定的過高,譬如“精通業務、善於管理、熟悉國際慣例、具有國際視野和戰略思維的高素質、複合型會計人才”(見財政部《全國會計領軍人才》培訓目標),那麼一個配置有三、五百財務會計人員的大型公司,進人標準都是本科起步的,估計也就個位數的幾個,真以這個標準來作為高階會計人才,市場上想要的這樣人的企業可能不少,但是具體到提供的人才價格等各種條件可就達不到了。至於那種把高階會計人才理解為專業知識全知曉,能夠對外籌資渠道很廣闊,各種利益關係處理很到位,對內企業資金、管理運作“指點江山”的人才,只要一出手,實現效益搜搜地提升,那是誇大會計的作用了。

    所以,會計高階人才說不上是緊缺,市場對於會計高階人才的需求是不斷增長的,這是毋庸置疑的,現在相對高階的會計人才也更多地集中在某些行業,如掙錢多的金融業,以及集中在某些企業,如:央企、跨國公司、知名會計師事務所等,市場上其他的企業提供的發展環境、薪資待遇等則沒有較高的吸引力,有個資料:中國中小企業佔全國企業總數的95%,吸納就業人數占城鎮就業人口的80%。這其中的中小企業多數是私營企業,企業內部很多崗位則是提供5萬元/年、或者10萬元/年的薪資,能吸引多少會計高階人才?更不用說讓其他崗位人員轉財務會計崗位了。拋開薪酬、環境等太差因素談缺人是“流氓”思維,而且真是讓會計高階人才在多數中小企業工作,能發揮什麼樣的作用呢?

    二、我們再看看會計高階人才數量為什麼沒有“噴井”?

    1.會計人才的培養重視核算會計知識,而管理會計領域的知識體系和師資都相對缺乏。在會計這個領域,會計理論的發展和實務的發展還是存在一定差距的,尤其是管理會計的領域,很少見到成型化和體系化的理論知識體系,而這恰恰是成為高階會計人才需要儲備的知識。

    大學本、專科階段的會計人才培養以掌握基礎性知識為主,會計專業也沒有成為特別熱門的專業,相對其他專業,不會吸引到佔據優勢的優秀人才加入,以2014年全國高考錄取率約為74.33%,本科錄取率38.7%為例,假設會計專業招生的本、專科科錄取人數佔比也大致在該專業總人數的4:6左右。這些人才培養都以掌握一定的會計知識,達到從事會計工作的要求為標準的。

    這些年國家也在加快實務型高階會計人才的培養,我覺得主要有兩個方面,一個是會計相關專業研究生數量不斷增加,除了學術型研究生以外,增加了大量專業學位研究生(MPAcc)錄取人數,生源質量不斷提高;

    截至到2016年,會計專業學位研究生:培養單位由初始的24所院校,增加到目前的176所院校;招生規模由最初的每年不到2000人,擴大到現在的每年1萬多人,已成為僅次於工商管理碩士的專業學位類別;報錄比穩定在7:1,是報錄比最高的專業學位之一,生源質量大幅提升,品牌效應不斷顯現。 ——會計教指委主任委員、財政部黨組成員、部長助理趙鳴驥在2016年會計教指委全體會議上的講話

    另外一個是全國、省、系統內會計領軍人才等各個工程對於會計 人才的培養。這一類的培養工程我覺得最大的問題是需要脫產培訓一段時間,有些人沒有這個時間。截至到2016年,不算各省、系統內的會計領軍人才,財政部組織的全國會計領軍人才培養人數是1400人(包括 企業類、行政事業類、註冊會計師類、學術類)。

    目前,《十年規劃》中的階段性任務已基本完成。一方面,從實施時間來看,財政部自2005年9月啟動全國會計領軍(後備)人才培養工程至今已超10年。另一方面,從培養任務來看,《十年規劃》提出培養1000名左右全國會計領軍人才的任務,截至2015年底實際招收1422人,已超額完成《十年規劃》設定的培養任務。——財政部會計司有關負責人就《全國會計領軍人才

    會計理論學習和實務培訓是高階會計人才培養的途徑,至於成為高階會計人才,還需要實務的經驗。

    2.適合培養會計高階人才的崗位少,絕大多數企業提供的崗位不具備讓會計人員透過實務操作成為會計高階人才的條件,同時,普通會計崗位不足以吸引優秀人員來從事會計工作。

    少數大型企業、機構的少量崗位,具備讓普通會計成長為高階會計人才的條件,並培養了一些高階會計人才,由於所在企業條件相對好(企業軟硬環境、薪酬福利),市場上難以有匹配的同類崗位,造成了這少數的高階會計人才很少向外流動,在一定程度上減少了透過內部學習和晉升其他人員成為高階會計人才的機會。

    3.人才的需求決定了市場需要的是基礎操作性會計人員,對高階人才的需求只是少數,並且這個“高階會計人才”達標標準會越來越高。

    總體上看,高素質、複合型、管理型、國際化也是會計高階人才的要求,市場對於會計人員的需求量必然也是“金字塔型”的,“金字塔”的頂端是需求最高階的會計人才,而底部是最基礎的會計人員,大量的基礎性崗位需求吸收了一波又一波投身會計工作的人員,往上走的路不那麼容易,在95%以上的企業,會計人員即使做到了最高位置,也不能成為會計高階人才。

    歷史在發展,原來高階的人才,從現在來看,可能不那麼“高階”了,所以如果說“金字塔”最頂端的會計人員相對缺少,我認為是對的,因為這個“金字塔”沒有定量的“頂”,它的高度是個變數,只會大於任何歷史基數的變數。

    如果需求是不斷增加的,在這個沒有特殊准入的職業中,供給一定是能夠相對匹配的,沒有理由到“緊缺”的程度,至於不能在數量級上“井噴”,則是多種因素限制的,但會計人員的總體素質是提升快速的,如同70後、80後、90後、00後受教育程度不斷提升一樣。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什麼產品可以祛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