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紅色收藏家姜小平

    太監是什麼時候出現的?

    據記載,中國先秦和西漢時期的宦官並非全是閹人;自東漢開始,才全部用閹人(“宦官悉用閹人,不復雜調他士”,出自《後漢書宦者列傳序》)。這是由於在皇宮內廷,上自皇太后、太妃 明朝大太監陳奕成,本朝後、妃以及宮女等,女眷較多,如果允許男侍出入,難免會發生穢亂宮帷的事。所以絕不允許有其他成年男性在宮內當差。太監(tài jiàn)也稱宦官,通常是指中國古代被閹割後失去效能力而成為不男不女的中性人,他們是專供皇帝、君主及其家族役使的官員。又稱寺人、閹(奄)人、閹官、宦者、中官、內官、內臣、內侍、內監等。“太監”這個名稱最早出現於遼,本來是政府高階職位的名稱,並不一定由宦官擔任。至明朝時,宮廷內設十二監二十四衙門,提領者被稱為掌印太監,俱由宦官出任。低階宦官名“少監”、“中監”,高階宦官是“太監”;於是“太監”變成了高階宦官的稱謂,後來成了對宦官的統稱。用閹割過的男人作為宮廷內侍並非中國獨有產物。以往北韓、越南的皇室也喜歡使用去勢的男性作為內待,埃及、波斯、印度,土耳其等古文明都曾經有相同的做法。聖經新約中亦有向來自非洲衣索比亞的太監傳福音的記述。英文中太監(eunuch)一字即由希臘文“守護床的人”轉變而成,可見宦官在中外本來都是為了保護後宮貞節、皇族血統而設。土耳其人使用的是黑人太監,名為諸女領班,也有白人太監,但黑人人數多,勢力也較大。另外,在古代並非所有的國家的皇宮內院都會有所謂的宦官,例如日本的江戶幕府時期負責將軍後宮 (即大奧)的一切事務都由女官負責,男性則除了一些特殊情況外一律禁止進入。宦官的來源有數種,第一種是用先天生理有缺陷或有發展障礙的男人,當他們生理機能恢復後就必須辭退,如《後漢書‧欒巴傳》就記載欒巴因發育障礙故充任宦官,而後“陽氣通暢,白上乞退。”  

    其次還有私自進行閹割手術而入宮的途徑,如《韓非子》提到“豎刁自宮以治內”,後來在西漢晚期至東漢時,有人甚至不以宮刑為恥。

     第三種來則是受過腐刑或是判死刑而減免為腐刑的閹人,如嫪毐即是此種,他處刑一事雖為作假,不過名義上仍是受過腐刑的宦者。  隋朝以後,宮刑被廢止作為正式的刑罰,宦官應以自願被閹割者居多。到了明朝,被閹作宦官者,除了部份是來自南方被擄的少數民族孩童(如鄭和、汪直);多是自願閹割的人,直隸河間等地出產太監較多。明朝太監的閹割本來應該是由宮廷負責,民間自行閹割是被禁止的;但這項禁令從未被認真執行。明代中葉,民間曾經出現大批自閹後入不了宮,作不了太監的人,被稱為“無名白內官”。  明朝後期,宮廷中不少本來由女官擔任的職務轉為由宦官擔任,因此太監多如蟻陣,最多時達十萬之眾。北京鄰邊的青縣、靜海、河間、滄州、任丘、南皮、棗強等縣,許多人爭相淨身入宮。當時,宦官割捨之睪丸及陰莖放於紅絨布袋內,懸掛於紫禁城一陰乾室內,紅細索懸於粱,太監位尊離溼氣地面最遠最幹,初進宮者離地面最近,名曰寶貝房。《戴鬥夜談》載“京畿民間生子,每私自閹割”,《日下舊聞考》引《白頭閒話》所記“都人生子,往往閹割,覬為中宮(太監),有非分之福”。  

    清朝太監大多是漢族人,雍正帝明確禁止旗人擔當太監。

  • 2 # 雞史

    太監

    唐甄在《潛書》中這樣描繪太監:“望之不似人身,相之不似人面,聽之不似人聲,察之不近人情。”為什麼這樣說呢?唐甄解釋道:他們長得臃腫,彎曲,好似長了癭結,鼻子裡呼呼作響,如同牛和豬一樣,因此不像人的身體;他們長著男人的頰骨卻不是男人,沒有鬍鬚卻不是女人,雖然面如美玉卻沒有一點生氣,因此不像人的面容;他們的聲音好像兒童一樣稚細卻不清脆,好像女人一樣尖細卻不柔媚,你說它嘶啞但又能成聲,你說它如猩叫但又能成人語,因此不像人的聲音;他們可以很愛人,也能下毒手害人,當他們憐憫你時流涕而語,而當他們憎惡你時,則斬殺如草,因此不像人的感情。

    第一個有名姓留傳下來的宦官不是趙高,也不是嫪毐,而是齊桓公姜小白時代的豎刁!豎刁本身不是太監,但是為了拍齊桓公的馬屁,不息自宮成為太監。

    古代的性壓迫和性剝削不僅是對女子,也有對男子的,太監製度就是一個主要表現。太監又叫宦官、宦者、閹人,就是生殖器被破壞、失去了性交能力和生殖能力後留在宮中服役的男子。古人把生殖器官看得很重,從近幾十年來的考古挖掘中發現,古人在人葬時,往往頭上戴了面具,陰部則有護陰蓋片,這是因為古人認為頭和生殖器是人體的兩個最重要的部位,死後還要加以保護。在古代,殺頭是最重的刑罰,宮刑(割去生殖器)則是次重的刑罰。太監們被迫(由於貧困或被俘等原因)割去生殖器而在宮中服役,這當然是一種性壓迫。絕大部分太監都很可憐,生理殘缺,做牛做馬;但也有少數太監進入了統治階層,作威作福,魚肉百姓,而且因為他們的生理畸形影響到心理畸形,所以更為陰險可怕。為什麼要把男子閹割後送進宮去服役,一般有兩個原因:一是後宮女子成千上萬,而男子只有帝王及其子孫,絕大部分妃嬪和宮女沒有或很少有和男子接觸的機會,從而處於性苦悶和性飢渴之中,後宮如果有其他男子,無疑地會有極大的危險;可是,後宮中又有不少差使又非宮女所能勝任,所以,讓被閹割的男子進後宮服刑,這似乎就“保險”了。二是有些帝王認為宦官比較忠誠。早在公元前6世紀,塞魯士大帝就認為,閹奴和他的家庭脫離了關係,自己又不能結婚生育,沒有親情瓜葛,這種人最能效忠於他的主人,是最忠的僕人。他說:“在主人遭遇不幸時,沒有誰比閹奴表現出更大的忠誠來。”中國古代皇帝也有這樣的話:“中人(指太監)無外黨,專精可信任”據20世紀對甲骨文的研究,中國的太監從殷代就有了。甲骨文上有“”的字樣,是陰莖,則表示切斷,“羌”則是殷朝西方的少數民族。這片甲骨文是敘述殷代的武丁王將抓來的羌人閹割後成為宦者以祭神。這片甲骨文可能是迄今世界上最早的宦官記錄。在古代中國,閹割和宮刑有很大關係。後世一般認為宮刑至少在夏禹以前就已出現,其最初的作用是懲罰不正當的男女性關係,即“女子淫,執置宮中不得出;丈夫淫,割其勢也。”①《伏生書》雲:“男女不以義交者,其刑官。”由此可以推見,宮刑是在一夫一妻製出現以後的事,否則,就不存在什麼對男女不正當的性交關係的懲罰了。但是,以後在奴隸主和封建統治階級殘酷的迫害下,宮刑的範圍擴大了,成為濫施懲罰、壓迫民眾的一種嚴酷手段了。這種擴大始於何時,目前已很難查考,但至遲到周穆王時,已規定“宮罪五百”②。在《周禮》中,宦官被稱為閹、寺、豎。周朝時將受了宮刑的男子稱為“寺人”。“寺”是“士”、“寸”二字構成的,“土”是男性生殖器的象形字,史書所稱“士人”即男人;而“寸”像一隻手拿著一把小刀。“士”和“寸”合連一起就是用刀割去陰莖。

    宮刑使用的範圍越到後世越擴大。例如到了戰國時期,《列子·說符篇》載,有人曾勸秦王以仁義治①班固:《白虎通》國,秦王說,“若用仁義治吾國,是滅亡之道。”以後,竟將這些進言者處以宮刑。《史記·秦始皇本紀》記載,秦始皇造阿房宮築驪山時竟發隱宮刑徒七十多萬人服勞役,這裡的“隱宮”是指宮刑,可見受宮刑的人有多少!宮刑在漢朝更為普通。漢武帝時就規定了某些死刑可由宮刑來代。漢武帝生性殘酷,他在位時,正史上有記載的大臣受宮刑的就有司馬遷、張賀、李延年等人。司馬遷只因漢武帝在詢問看法時說了老實話,為當時投降匈奴的李陵辯解了幾句,“上以遷為誣罔,欲詛貳帥,為陵遊說,下遷腐刑”。即處司馬遷以宮刑。張賀因幸於衛太子,太子敗,張賀也受了宮刑

    古代的一些奴隸主和君王、貴族,為了使自己的妻妾們對他保持貞節,不准她們和一般男子接觸,但後宮又需要男子服役,所以就大量地使用閹人,即中國所稱的太監。英文中的“太監”一詞是由希臘語“守護床鋪的人”而來的,由此也可知太監的作用。

    關於太監起源的時代,無法準確確定,但據傳是亞述的一位美麗賢妃所創,而東方則是在古代君主專制制度形成時期就開始了,這個時期大致都是在公元前8世紀左右。被稱為歷史學之父的希羅多德曾說過,在公元前6世紀時,波斯已有此風俗習慣,波斯人認為太監比一般人更值得信賴,同時對太監的忠誠大加讚揚。由於太監的廣泛使用,需求量很大,古希臘人就誘騙或強迫一些長得清秀的男少年,將他們閹割後加以販賣。根據希羅多德的說法、希臘人在小亞細亞的古都亞非沙斯,也就是聖經上所稱的那披索及利吉亞的首都沙魯德斯等地,將閹人高價賣給波斯人,所以沙魯德斯以出產閹人而著名。在中國的奴隸社會和封建社會,對閹人都大量使用,從甲骨文考證,中國古代對閹人的使用在殷商時代已出現了。

    閹割是十分殘忍、危險和不人道的。古埃及的閹割手術都是由僧侶執行,閹割的死亡率達60%;但據傳印度的閹割手術則較為進步,死亡率不高。古代使用閹人是為了對女性實行性壓迫和性禁錮而以摧殘一部分男性為手段,但是有時效果也適得其反,幾乎在歷代的皇宮之中,都有比平民百姓中嚴重得多的淫亂醜聞。例如在波斯,由太監監守的後宮,不僅重門緊鎖,而且連面色白皙的太監都不準與後宮接觸,能進入的只是那些特意挑選出來的又老又醜而又特別忠心的太監。但是,被監禁得比囚犯還嚴厲的妃妾們照樣能把她們的情人藏在後官,性活動更加大膽。妃妾們能從囚籠般的後宮逃出來的記載也不絕於史。從著名的阿拉伯民間故事集《一千零一夜》中,也可以曲折地看出阿拉伯各國的宮廷穢聞。在中國的史書上,對“宦寺宣淫”、“宦寺亂政”的記載也是很多的。

  • 3 # 四川達州人

    宦官大體自春秋時期就有。主要服務於君主家庭,從事內務及保衛、諮詢等工作。但先秦及西漢時期,宦官並非全部閹人,皇帝身邊有很多官員子弟擔任郎官。自東漢時期開始,宦官才全部是閹人。當時高階宦官才叫太監。明代開始,太監成為所有宦官的統稱。

    事實上並非中國才有宦官。古印度、中東、波斯、埃及等地均有去勢者服務君主。

    最顯著的就是歐洲閹伶,這是歷史傳統。戲曲從業人員進出貴族家庭,為防範醜聞,歐洲印度從來都有閹割藝人的習慣。

    16世紀開始,因閹割者聲音高亢,歐洲開始興盛閹伶,尤以義大利為最。1902年,教皇禁止閹伶在教堂唱歌,只比中國1912年袁世凱禁止閹割太監領先10年而已。

  • 4 # 楚風說歷史

    太監相信大家都很熟悉,就是在皇宮裡從事服侍皇帝和後宮嬪妃的被閹割的男性。但是並不是所有的太監都是我們想的那樣,娘娘腔、抹粉、蘭花指,甚至一想到太監還會和武林高手,葵花寶典聯想到一起。也並不是所有的太監都是奸佞之輩,像鄭和、王承恩、蔡倫都是忠心有用之臣。好了,下面我帶大家來看一看太監的發展史。

    太監,原指宦官中的高階官員,現指古代被閹割生殖器後失去效能力,專供古代都城皇室役使男性中的官員。

    其實在唐朝之前太監稱為宦官,唐朝時太監本為官名,唐高宗時,改殿中省為中御府,以宦官充任太監,少監,只有地位較高的內監就被稱為“太監”。後來到了明朝時期,也是隻有內廷的十二監主官才可以被稱為太監,所以不要小看太監,太監之名也不是所有閹人都可以叫的。等到清朝時期,才統稱為太監,而這時候太監也變成了貶義詞。

    太監的前身宦官曆史比較久遠了,大約在夏商朝的甲骨文上面就有記載,只是不是很詳細。商朝時的甲骨文中曾出現“凸刀”字,其義與閹字相通,可見當時已有將人閹割;但未見有將他們作宮庭內侍的記述。等到周王朝就出現了把閹人作為內侍記載,另外《詩經》、《周禮》、《禮記》中都有關於宦官的記載。秦漢以後宦官的制度就比較完善了,一開始並不是所有的宦官都是閹割之人,也有很多年幼之人充當宦官,等到東漢時期所有的宦官都變成了閹人。宦官作為皇帝貼身服侍之人,很容易成為皇帝信任之人,另外皇帝為了對付外戚和朝臣,也會出現重用宦官的情況,久而久之就會出現宦官專權。

    秦朝的嫪毐就是宦官中的佼佼者,被封為長信侯,煊赫一時。秦朝後來的還出現了趙高這樣的宦官專權,指鹿為馬,權勢比皇帝還大,東漢末年也出現過十常侍亂政。

    唐朝在安史之亂之後,也出現了宦官專權,像唐肅宗時的李輔國,第一個跳出來專權,後來又有宦官田令孜、楊復恭在唐僖宗和唐昭宗時期專權亂政。

    宋元基本沒出現大的宦官專權,明朝在初期由於朱元璋定的祖制,太監更本沒法專權。後來到了明英宗時期宦官王振開始專權,還發生了土木之變,正德皇帝時期太監劉瑾,還有後來天啟皇帝時期的魏忠賢都是專權的大太監。他們專橫跋扈,排斥異己,巧取豪奪,屢興大獄,加劇了明朝政治上的腐敗,給人民帶來無窮災難。

    等到清朝時期也是吸取了明朝太監亂政的教訓,基本上清朝的太監都很老實,只有在慈禧太后時期出現了李蓮英這樣的大太監,可是無傷大雅,基本上不能左右朝政。

    太監是封建社會皇帝自私的產物,皇帝為了保證皇家的血脈純正,皇宮中不允許其它男性的存在。宮中又需要大量的雜役,很多事情不是宮女所能完成的。所以這些長著男人身體的“特殊人”就即可以幹一些女人不能幹的活,同時又可以保證皇家的血脈純正。其實這種制度是很殘忍的,太監由於身體殘疾,常常受到人們的歧視和排斥,社會地位極其卑賤,慢慢的就會產生心理上的殘缺,所以太監大多都性格古怪狠毒。

    清朝的退位,使幾千年的封建制度轟然倒塌,太監也慢慢的退出歷史的舞臺,隨著中國最後一個太監孫耀庭去世,代表著太監將永遠成為歷史。

  • 5 # 清風無級

    太監起源於先秦時期,《詩經》、《周禮》、《禮記》都有關於宦官的記載。周王朝及各諸侯國都設定了宦官制度,最有名的要屬先秦時期的嫪毐,深受皇太后趙姬的寵幸,官勢顯赫,封為長信侯,權傾一時,後謀反失敗被秦始皇處以極刑。宦官一般有身份卑賤的人擔任,或由處以宮刑的人擔任,或由民間百姓的年幼子弟擔任。秦漢以後,宦官制度完善,宦官作為一種特殊的政治勢力,對後世許多朝代有深遠影響。比如唐朝馬元贄

    明朝王振

    明朝魏忠賢

    清朝李蓮英

  • 6 # 無關風月

    周朝開始就有了太監製度,但是沒有留下第一個做太監的人名。第一個有名有姓流傳下來的宦官是齊桓公姜小白時代的豎刁,是有史記載最早的宦官。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詹科身為球隊老大奪冠拿FMVP毫無爭議,庫裡到底為何沒資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