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summer520516

    這也只是大家的以偏概全罷了,手錶比較小眾,更低調,卻這樣最能彰顯一個人的品味,我其實也不大懂,只知道男人很看重手錶,想送男朋友一個這個,你們覺得怎麼樣

  • 2 # 腕錶部落

    歸根結底是因為手錶太貴了。

    所謂“窮玩車富玩表”的說法,顯然不是指所有的手錶,因為最便宜的手錶也就幾塊錢,十幾塊錢,與這樣的說法風馬牛不相及。

    而所謂貴重的手錶也多是指經典奢華品牌以上的錶款,比如坊間有個說法是“勞力士以上是藝術品,勞力士以下是實用品”,既然值得玩味,就不會是實用品那麼簡單。

    雖然豪車也很貴重,但是因為畢竟豪車還具有很強的實用性,所以買豪車往往是既有面子,又實用,但是奢華手錶未必如此,因為缺乏實用性,而更多的是藝術性,所以對購買者的經濟實力和藝術品味都會有一定的要求。

    比如,一位有100萬財富的人,如果他買輛40萬的豪車應該不稀奇,畢竟見朋友也好,談生意也好,出去兜風也好,都很有面子,還能拉個順風車啥的。但是他應該不會花40萬去買塊奢華手錶戴著,因為太缺乏實用性了。

    同樣,我們再想象一下,有多少錢的人會買一塊價值40萬的手錶戴著呢?問題也就迎刃而解。

  • 3 # ctime表態網

    我覺得挺沒道理的,只是不同的興趣愛好。

    在這裡普及一個知識,“窮玩車富玩表”這句話來自於100年前的中國北京,當時說的“車”,是指腳踏車。在那個年代懷錶的確比腳踏車價格更高,但都是有錢人家子弟的玩物,久而久之,有這麼一句戲謔的話,也只是富人家孩子之間的互相調侃。到了今天被誤解成汽車和手錶的對比,是錯。對於今天的手錶愛好者,很多也是汽車玩家。都是玩具,有什麼好爭高低的呢?

    至於屌絲玩電腦,我覺得是為了押韻後加的。

  • 4 # 腕錶之家

    這是一種誇張的說法,愛好無高低。至於為什麼有這麼個說法,1是根據價格2是根據實用性來說的。

    錶王鎮樓

    電腦最實用,可能是工作的必須品,沒有什麼可替代。

    車也算是一種非常實用的產品,但是沒有車還有公用交通代替。

    表可有可無,能代替表的東西太多太多了。

    窮玩車富玩表屌絲玩電腦,按照財力來劃分,電腦最便宜,車和表的價格各有千秋。

    人都是這樣,覺得越沒實用性越貴的東西就越顯得高大上。按照這個來排序應該就是 表>車>電腦。

  • 5 # 亨利表哥

    那是過時的說法了。現在反過來,富玩車窮玩表,屌絲依然玩電腦。

    窮玩車富玩表的說法,產生在沒有電腦的計劃經濟年代。必須說明,那時候的車,指的是腳踏車而且是舊腳踏車,表也是典當行(當時叫信託商店)裡的舊手錶。

    那時候的大老爺們,沒有什麼愛好的,會跑到信託商店掏舊腳踏車,有進口的也有中國產的。舊腳踏車多有毛病,他們買來之後要麼找人修要麼自己鼓搗。鼓搗完了之後能騎了就騎幾天,然後有跑到信託商店把車待價而沽,力圖賣個好價,還美其名曰“玩”。賣了這個買那個。

    而當時的手錶,主流的其實是中國產名牌,如上海牌等,因為計劃經濟年代這些工藝品憑票供應比較稀缺,所以人們把目光投向舊錶,瑞士表居多。玩表的人也來回搗鼓,不過他們中有些人身懷絕技,可以栽尖補齒,指的是修補擺輪軸的尖端和破損的齒輪。話說回來,栽尖補齒的手錶您還敢戴嗎?

    不過我知道的玩表的人確實都富裕,因為人家同時還玩汽車。比如張又旭、梅葆玖他們,常常在一起玩汽車。如果這麼論,恐怕還是富玩車而不是窮玩車。

    現在,玩車還是富人的消遣,因為車子一旦上牌就意味著貶值,但是人家照玩不誤。而所謂玩表,主流的玩法是“買二手保值率高的”,“賣了之後可以再玩別的”。我不成熟地判斷,這是窮人思維。所以說現在的人窮玩表不算過分。那麼富人怎麼玩表呢?囤積居奇,只要聽說這表稀有就買。有人說買表的人因為低調所以富有,其實沒有那麼神秘,你問問他們,那些表有幾個是交稅帶進來的?

    所以,老年間是“窮玩車富玩表”,現如今反過來了,是“富玩車窮玩表”,屌絲依然玩電腦。

  • 6 # EVlSU

    車是面子表是裡子

    假設你有500萬你會買200萬車

    你會買200萬表嗎

    假設你有200萬你會買40多萬寶馬車

    為什麼你不買4萬的褲衩子……

    因為你錢不足以支撐你的某種消費。

  • 7 # 神秘君的手下

    因為手錶的實用價值最低,所以他的價值地位最高,這就是奢侈品的一個重要標誌。同樣2000萬,一個是超跑,炫酷吊炸天,朝街邊一停,大家繞的遠遠的,都知道你是有錢人,但也僅此而已。一塊是高檔表,巴掌大的物件,Logo又小,稍微不注意就容易被忽視過去的細節,你覺得是前者有錢還是後者?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甄嬛傳中,究竟誰才是“木薯粉事件”的幕後主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