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不二菇涼耶

    玄學是魏晉時期的主要哲學思潮,是道家和儒家融合而出現的一種文化思潮,也可以說是道家之學以一種新的表現方式,故又有新道家之稱。

    玄字的本義是一種深赤而近黑的顏色,所以許慎《說文》引意解為:玄,幽遠也。玄字出自老子《道德經》玄之又玄,眾玄之門,言道幽深微妙。玄學之稱的由來,正是因為魏晉時期清談家稱《周易》、《老子》、《莊子》三本書為三玄,所以玄學之名由此而來。

    東漢末年至兩晉,是兩百多年的亂世,隨著東漢大一統王朝的分崩離析,統治思想界近四百年的儒家之學也開始失去了魅力,士大夫對兩漢經學的繁瑣學風、讖緯神學的怪誕淺薄,以及三綱五常的陳詞濫調普遍感到厭倦,於是轉而尋找新的安身立命之地,醉心於形而上的哲學論辯。這種論辯猶如後代的沙龍,風雅名士(以嵇康、阮籍為代表赫赫有名的竹林七賢恰是魏晉風度的化身),聚在一起,談論玄道,當時人稱之為清談或玄談。

    據清代學者趙翼《二十二史剳記》稱,清談之風始於魏齊王曹芳正始年間,何晏、王弼可以說是創始人,他們都是當時貴族名士,影響所及,便成一代風氣。《晉書》上所謂正始之音也正是指整個魏晉時期玄談風氣。

    清談家們有一種時髦,就是一邊瀟灑地揮著麈尾,一邊侃侃而談。清談的話題一般都是圍繞著《周易》、《老子》、《莊子》這三本玄妙深奧的書展開,清談的內容主要涉及有與無、生與死、動與靜、名教與自然、聖人有情或無情、聲有無哀樂、言能否盡意等形而上的問題。在正統士大夫看來,諸如此類清談都與國計生民無關,因此就有清談誤國之類的說法,如儒家學者範寧就說:何晏、王弼之罪,深於桀、紂。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大家怎樣看待現今寫詩人比讀詩人還多這一現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