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彥姊情感觀
-
2 # 心靈小語
母以子貴,子以母貴,這話出自《公羊傳》。最早指的是子以母貴,而非是母以子貴。魯惠公死後,他年幼的嫡子魯桓公繼承了君位,魯國實權則由魯惠公庶長子魯隱公來掌控。當人們問何為魯桓公要比他的哥哥顯貴。禮官的答案是因為魯桓公的母親是魯惠公正室,她是宋國的公主,而是魯隱公的母親只是一個小妾。母親的出身名分決定了兒子的命運。
-
3 # Dora11117107586
子憑母貴一般指的是生母受寵或是地位高,兒子能夠繼承大統或者撈到各種好待遇。
清朝母系社會遺風,子憑母貴,海蘭珠應該運算元憑母貴。
崇德二年,海蘭珠誕育皇子,這是皇太極的第八個兒子。因愛宸妃而寵皇八子,也算是“愛屋及烏”吧。 皇八子誕生之慶典,八方朝賀。蒙古各部落的首領均來供奉大量賀禮,北韓國王在元旦日上皇帝皇后賀表、敬獻方物的同時,還上了皇太子賀表,並進獻皇太子禮品,一時間,盛京(今瀋陽)城內熱鬧無比。皇太極為表慶賀數次大宴賓客於崇政殿、清寧宮,著實盛況空前。
此時的皇太極,開疆拓土,稱雄於東北,加之嬌妻產子,諸事順遂,可謂春風得意,躊躇滿志。宸妃更是看在眼裡,美在心頭,喜上眉梢.可真應了“好景不長”這句俗語,倍受嬌寵的皇八子不到1歲便夭折了。
-
4 # 原來三條溪
西漢——戚夫人與劉如意
戚夫人(?-前194年),又稱戚姬,漢高祖劉邦最寵愛的女人。秦末定陶(今山東省菏澤市定陶區)人,劉邦做漢王時得到她,很是寵愛,生下劉邦的第三子趙隱王劉如意。
劉邦因寵幸戚夫人,才繼而認為呂后之子劉盈為人仁弱,不像自己的個性作風,戚姬得到寵幸,常跟隨劉邦到關東,她日夜啼泣,要讓劉邦下定決心廢黜呂后之子劉盈的太子之位,改立自己的兒子劉如意為太子。
劉如意在取代呂后女婿張敖的趙王之位後,一直未去封地而留在長安,好幾次險些眼看取代劉盈成為太子。所幸大臣們認為劉邦因愛廢立,故不支援劉邦易儲。在這種高壓情形下,劉邦不得不停止這起因愛廢立太子。
-
5 # 婉寶寶是老大
如果題主的表述沒有問題,問的是子以母貴的例子。那麼大概有這麼幾個如果題主的表述沒有問題,問的是子以母貴的例子。我認為的子憑母貴是真正因為母親的緣故而獲得富貴人生,夭折的(海蘭珠之子和董鄂妃之子)就不算是了。
那麼大概有這麼幾個:
1.秦始皇的父親秦莊襄王
也就是成語“奇貨可居”中的男主角。秦莊襄王本名子楚,年輕的時候在趙國邯鄲當質子。因為秦國屢次攻打趙國,子楚的處境非常艱難。而此時,處境艱難的子楚正好被當時的衛國商人呂不韋看中,認為此人“奇貨可居”,決定幫助他,也為自己的前程賭一把。
當時秦國的國君是子楚的祖父秦昭襄王,子楚的父親是被立為太子的安國君。安國君非常寵愛自己的夫人——華陽夫人,只可惜膝下無子。
於是呂不韋又想辦法說服華陽夫人幫助子楚成為華陽夫人的樣子,並讓安國君刻下玉符,立子楚為繼承人。
隨後,昭襄王去世,安國君即位,是為秦孝文王,封子楚為太子。但即位一年,便匆忙暴薨。於是子楚即位為王,即秦莊襄王。
華陽夫人雖然不是子楚的親生母親,但子楚確實是因為安國君對華陽夫人的寵愛才得以成為秦國的繼承人,從處境艱難的質子成為一國之君,也是一種子憑母貴。
2.漢元帝劉奭
漢元帝劉奭的父親是漢宣帝劉詢(劉病已),母親是許平君。
劉詢即位成為皇帝之前,就娶了許平君並生有一子,即劉奭。許平君和劉詢感情極好,劉病已被立為皇帝之後,封許平君為婕妤。這時,大將軍霍光的小女兒霍成君沒有出嫁,又和上官太后是親戚。大臣們提議冊立皇后,都傾向於霍光的女兒,因此沒有人請立許氏。漢宣帝就下詔說要尋求自己貧賤時的一口舊寶劍,大臣們明白了漢宣帝的心思,就奏請冊立許婕妤為皇后。
可惜好景不長,霍成君在生第二胎的時候,被霍成君的母親霍顯買通產婆毒殺了許平君。
許平君死後,劉奭被立為太子,不知道是否因為失去母親的緣故,劉奭本人比較優柔寡斷,性子軟糯。
當他還是皇太子時,看到漢宣帝愛用用刑罰懲治下屬,一些大臣等僅僅因為“刺譏辭語”就被殺害,很不以為然。一天乘著陪父親用餐時,委婉地說:“陛下使用刑罰略有點過分了,應該多多重用儒生。”漢宣帝劉詢頓時變了臉色,厲聲說:“漢朝自有漢朝的制度,本來就是‘王道’、‘霸道’兼而用之,怎能像周代那樣單純地使用所謂的‘德政’呢?更何況那班俗儒不能洞察世事變化,最喜好厚古薄今,連‘名’與‘實’之間的區別都分不清,怎能交給他們以治理國家的重任!”說完了這番話,漢宣帝又長嘆一聲道:“亂我家者,太子也!”
話雖如此,可能出於對已故許皇后的思念與愧疚之心,還有感恩與報答,他最終沒有更換太子,最後即位成漢元帝。
漢元帝作為一個繼承人,明顯不符合漢宣帝的期望和標準的,而漢宣帝將漢朝交予他手上,不得不說,顧念亡妻佔了很大一部分。而漢元帝即位後,因為寵信宦官,導致朝政混亂,西漢政權衰落的起點。
-
6 # 唉呀喲喂
《甄嬛傳》裡的四阿哥,後來的乾隆皇帝,還有《還珠格格》裡的令妃娘娘的兒子,十五阿哥,後來的什麼皇帝,忘記了
-
7 # 一夕一晨
若說子憑母貴,漢武帝劉徹當屬其一。漢武帝之母王娡,乃漢景帝劉啟第二任皇后。這王皇后也是一代傳奇,本乃已嫁之人。只因有相士言“王娡是大貴之人,會生下皇帝”,便被母親相機以二婚之身送進太子宮。王娡也有幸,得到了太子劉啟的喜愛,共為劉啟生下三女一子。就在王娡懷著劉徹時,做了一個胎夢,夢到一輪太陽撲入腹中,劉啟認為:“此貴徵也。”
劉徹,原名劉彘。三歲時,劉啟抱於膝上,試問:“樂為天子否?”對曰:“由天不由兒。願每日居宮垣,在陛下前戲弄。”後“訟伏羲以來群聖,所錄陰陽診候龍圖龜冊數萬言,無一字遺落。至七歲,聖徹過人”,劉啟大感其智慧,遂將其改名為“徹”。
前元四年,劉啟封長子劉榮為太子,劉徹為膠東王。館陶公主意欲將陳阿嬌嫁予太子,可太子之母慄姬不肯。也是慄姬蠢笨,不懂得大姑之交的重要性。恰王娡與館陶示好,劉徹更是言曰:“若得阿嬌作婦,當作金屋貯之。”前元六年,薄皇后被廢。第二年,劉榮被廢,王娡被立為皇后,劉徹被立為太子。他成為太子與其母王皇后和姑母館陶公主有很大關係。
回覆列表
我們在歷史題材的電視劇中基本看到的都是母憑子貴的例子,不過據記載還是可以找到一些子憑母貴的案例,其中比較有名的是大名鼎鼎的長孫皇后的例子。
長孫皇后先後為李世民生了三子四女:恆山王李承乾、濮恭王李泰、唐高宗李治、長樂公主李麗質、城陽公主、晉陽公主李明達、新城公主。他們都是“子憑母貴”,而不是“母憑子貴”。
長子李承乾謀反之後,事情敗露,但在後來重新選立太子時,太宗卻仍然念著他的安危,竭力保全。
次子李泰,聰敏絕倫,太宗登基後改封越王,獲封地多達二十二州,其他同時受封者卻只有八州。
兒子李泰,因為體胖,未免兒子上朝辛苦,太宗特意賜給他小輦,後來李泰奪嫡被貶,太宗卻仍然認為“朕之愛子,實所鍾心”,後來又對大臣表示自己“鍾心念泰”只是為了社稷不能不忍痛割愛,沒過多久,便又重新進封了李泰。
幼子李治,太宗對他十分鐘愛,為慶賀李治出生,太宗下令賜天下是日生者粟。長孫皇后去世後便親自撫養李治。
長孫皇后的仁德品質讓李世民萬分的懷念,在她世後多年後,仍然對幾個兒子萬分寵愛,對幾個女兒也是萬般關心。
長孫皇后出殯,李世民親自為她撰寫碑文,足見其對長孫皇后的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