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狼煙火燎

    垂尾的主要作用是控制飛機飛行、機動過程的的穩定性,當然垂尾後面還有一個方向舵,可以用來控制飛機偏航轉向,或者在飛機降落有側向風的情況下保持機頭能對準跑道,還有雙發或者多發飛機,有1臺發動機停車的情況下,利用這個方向舵平衡偏航力矩!

    對於戰鬥機採用單垂尾和雙垂尾的問題,這個主要是飛行穩定性方面的考慮!之所以採取雙垂尾,主要還是考慮到戰鬥機氣動負荷大,如果做成單垂尾要保持飛機的穩定性就要做得很大,而且對材質要求還很高,當然看起來也感覺不協調了。說簡單點,就是採用雙垂尾的某些戰鬥機是避免過大的單垂尾,比如美國F15、俄羅斯的蘇27等,還有一款比較特殊的就是F22,雖然採用了雙垂尾,但考慮到飛機的超機動性穩定性,雙垂尾的個頭可是非常大的!

    當然也有強行用單垂尾的戰鬥機也不是沒有,比如下面這款歐洲狂風戰鬥機,看起來就有些不協調了!

    圖:德國狂風戰鬥機

    而對於單發的中輕型戰鬥機來說,單垂尾的負荷已經能夠滿足需求了,自然也就不用去考慮雙垂尾問題了,而且為了追求極致的機動性,單垂尾在這方面是比雙垂尾更好一些的。而像有些戰鬥機,比如中國的飛豹A採用的單垂尾,其在 大機動時應該會產生穩定性不足的的問題,因此這款戰鬥轟炸機的機動性不強,也不敢進行大機動飛行。

    另外戰鬥機的鴨翼和邊條翼產生的渦流對垂尾也是 有很大影響,會導致垂尾控制方向能力和安定性不好,甚至渦流直接撞擊在垂尾上會造成垂尾開裂,典型的美國的F-18在A~D版本的時候就被垂尾撞擊開裂了,後來美華人更是在F-18大黃蜂的垂尾根部上加強補丁來加強,直到F-18E/F超級大黃蜂才在邊條翼產生的渦流位置加了一個刀型部件引流後才解決了這個問題!因此垂尾在設計上要離這些渦流越遠越好,歐洲的陣風、颱風可能也是考慮到這樣的問題,如果採用雙垂尾,那麼渦流不可避免的要撞在垂尾上,或者讓兩片垂尾相距很遠,這樣不利於控制方向的效率,因此歐洲雙風雖然都是雙發戰機,但都不約而同的選擇了單垂尾佈局,當然歐洲雙方都是中型戰機,將單垂尾適當做大一點問題不大!

    而到了四代隱身機時代,單垂尾就必須被淘汰了,考慮到隱身性的要求,單垂尾必須做成與飛機垂直才可以,在物理學上我們都學過,任何兩個垂直的物體,光照射上去然後經過兩次折射後就會原路返回,雷達波也是一樣,因此為了達到隱身性要求,我們看到任何一款隱身飛機上要避免相互垂尾的角度,因此單垂尾顯然是不合適的!

    因此進入四代隱身飛機後,單垂尾恐怕就要變成歷史而不存在了,雙垂尾必須也要傾斜一個角度才行,避免出現90°夾角!

  • 2 # 哨兵小虎

    要回答這道題目,小虎認為只要明白三個問題即可。

    一、垂尾是幹啥用的?

    垂尾的主要作用就是保證飛機的偏轉,說白了就是控制飛機的轉彎。

    戰鬥機上飛行員腳下有左、右兩舵,飛行員踩左舵,飛機向左轉彎,相反即向右轉彎。

    而左、右舵則透過機械或者電傳與飛機垂直尾翼上面的方向舵相連。

    同理,想讓飛機偏轉的快,方向舵(的面積)必須足夠大,此時飛機的偏轉機動效能就最好,同理,方向舵(的面積)小,飛機的機動效能就差。

    所以,想讓飛機的單個方向舵(面積)不變大,而又想讓飛機更靈活,就只能透過增加數量來擴大方向舵的面積了。

    而這就是戰鬥機單垂尾和雙垂尾的區別了。

    二、垂尾和發動機數量的關係?

    我們目前主流的戰鬥機依據發動機和垂尾的數量可以分為四種。

    1、單發單垂尾。

    單發單垂尾的戰鬥機代表是非常多的,比如殲10、F-16,米格-21等等。

    他們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屬於輕型戰鬥機,發動機動力強勁,推重比高。

    2、單發雙垂尾。

    單發雙垂尾的戰鬥機,目前只有F-35,而且其是一款多用途中型隱身戰鬥機。

    3、雙發單垂尾。

    雙發單垂尾戰鬥機多是一些老舊機型,比如殲-8、殲轟七,蘇-24,F-111等。

    他們也都有一個共同特點,機動效能不佳,但載重量較大,除了殲-8是純殲擊機外,其他都是戰鬥轟炸機。當然殲-8是把動能用在了高空高速上。發動機單發動力不大,透過雙發來彌補動力。

    4、雙發雙垂尾。

    雙發雙垂尾的代表機型就更多了,可以說是現在的主流,代表機型有:蘇-27、蘇-34、F-15、F-18、F-14、J-16、J-15、J-31、J-20、F-22等等。

    他們又有一個共同特點,都是重型戰鬥機,除了蘇-27是純制空戰鬥機外,其他都是多用途戰鬥機,而且往往都是空、地雙優戰鬥機。載彈量自然也相對較大。

    而其中的J-31、J-20、F-22都屬於隱身戰鬥機。

    透過對雙垂尾戰鬥機的分析,我們可以得出一個簡單的結論,隱身戰鬥機都是雙垂尾戰鬥機。

    那麼為什麼很少有戰鬥機採用單發雙垂尾呢?

    多用途戰鬥機是未來發展的一個趨勢,而為了滿足多用途的平臺,載重量是一個很大的指標,為了滿足這個指標,要求發動機的功率和推重比必須非常大。

    (雙發大掛載量的F-18)

    而對於那些航空工業不發達的國家,能造發動機已屬不易,要想造出推重比十分優異的發動機則是難上加難。所以大多數國家都只能透過兩臺發動機來解決推力問題。

    而雙垂尾就是為了更好的機動性,所以單發雙垂尾的戰鬥機,也就只有美國這樣的航空強國才可以!

    當然,一些國家不採用這樣的氣動佈局,也是因為雙發重型戰鬥轟炸機也能滿足其作戰需求,所以,沒有必要去研發這樣的一款單發雙垂尾戰鬥機。

    最後,雙垂尾戰鬥機應該是隱身飛機的標配,因為單垂尾飛機必須與機身垂直,而雙垂尾卻可以有一定的傾斜角度,這樣就可以防止雷達回波的反射,從而更好的達到隱身效果。

  • 3 # 五嶽掩赤城

    雙垂尾阻力大,操控更加複雜,如果不是為了隱身,單發戰鬥機沒人會用雙垂尾

    垂尾的作用是為了確保航向穩定,當飛機出現傾斜和偏航時產生復原的力,原理和作用類似於箭矢的尾羽。當飛機體型越大,飛行速度越快時,對於垂尾的穩定性要求也就越高,就需要增加垂尾面積,或者增加垂尾數量以增強穩定性。

    這也是最早採用雙垂尾佈局的噴氣式戰鬥機是前蘇聯的米格-25,因為不鏽鋼戰士當年是追求3馬赫的極限速度,對於航向穩定性要求實在是太高了,單垂尾的話要造的非常大非常誇張。

    但是給戰鬥機設計雙垂尾從技術上並沒有那麼簡單,這意味著要兩套垂尾尾翼控制系統,而且要互相協作。在米格-25之前,美國設計A-5民團戰士時就考慮過雙垂尾設計,作為一種大型艦載核攻擊機,A-5民團戰士的單垂尾也非常誇張,不方便塞進航母機庫裡面。但最後考慮到艦載機起降的複雜性而不了了之,A-5民團戰士最後採用垂尾摺疊的方式解決。

    對於單發戰鬥機來說,其往往是輕型戰鬥機,單垂尾已經可以滿足飛行穩定性需求,這種情況下強行上雙垂尾,增加自身結構重量,並且雙垂尾也導致飛機後體飛行阻力大增,而單發戰鬥機普遍推力和推重比上要吃虧不少,等於是放大自身弱項。

    從空氣動力學上講,採用雙垂尾,飛機後部中間留出空氣涵道,可以改善飛機的大仰角效能。美國當初在設計F-16的時候,就考慮過多種雙垂尾設計方案。但最終他們發現有個更加好的辦法就是採用機身邊條翼,利用邊條翼產生的渦流來提升大仰角效能,代價更小,收益更大。

    而現在單發戰鬥機開始採用雙垂尾設計,根本原因是為了隱身。單垂尾的垂直安置對於側面照射雷達波完全沒有抵抗力。而雙垂尾傾斜佈置則可以進行一定程度上的削弱。

  • 4 # 東龍45

    單發戰鬥機都是輕中型戰鬥機,一個垂尾控制方向足矣,不必裝雙垂尾,多餘而重複,還增加了控制系統的重量,輕中型戰鬥機本來就地方小,設計必須要緊湊,斤斤斤計較,按克算計,儘量不要多餘的重量,省的地方裝油裝彈。

  • 5 # 李曉偉

    單發戰機也有雙垂尾,但是從未來來看由於戰鬥機越來越注意隱身,所以會越來越多的出現單發戰機採用雙傾斜垂尾。

    戰鬥機的垂尾主要用來控制飛機的航向,是飛行控制系統中的一部分,單垂尾肯定比雙垂尾簡單,而且單發戰機它的推力是有限的,你增加一個垂尾好處沒增加多少到是增加了不少重量。

    而雙發戰鬥機用雙垂尾的還是很多的,雙垂尾的情況下轉向更為靈活一點點,但是單發戰鬥機在推力有限的情況下搞雙垂尾,那麼增加的一點點靈活性又會被增加的重量抵消一點點,而且本身單發戰鬥機一般最多也就是中型戰鬥機,本身靈活性很高所以提升那麼一丟丟沒什麼用。

    再者就是我要糾正一樓的說法,雙垂尾不是用來提高隱身性的,只有雙傾斜式垂尾才能提高隱身效能,任何呈現直角或者直線的東西,都會提高雷達反射面積。

    單發戰鬥機本身靈活,然後可以採用向量推力發動機就可以實現最大化靈活性,這時候不需要太高的氣動設計就能實現足夠靈活,所以更要求簡化氣動設計,更不會去搞什麼雙垂尾了。

    F35就是單發雙傾斜垂尾,因為保證隱身性的話垂尾必須傾斜,否則呈現直線反射雷達波增加RCS,單個傾斜垂尾設計是違背氣動設計的,所以只要傾斜就必須對稱設計,從未來戰機追求隱身設計的要求來看,無論單發雙發都會採用雙傾斜式垂尾,否則會增加不必要的RCS。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喪盡天良!男子活埋79歲母親引公憤,談談你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