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硯田劍影

    颱風級潛艇是前蘇聯和如今的俄羅斯海軍核威懾的主力,也是當前世界上噸位最大的潛艇,目前均部署在北方艦隊,換言之,劍指北約與美國。

    颱風潛艇攜帶標配的20枚洲際彈道核導彈,每個核彈都具有9個100萬當量的分導彈頭,遠端打擊8300公里,其發射間隔時間僅為15秒,可攻擊地球上任一陸基,海基軍事目標和敵對國的指揮中心,配有36枚反艦反潛導彈,在艇首部裝有兩具533毫米導彈發射管,配有36枚魚雷,四具630毫米魚雷發射管。

    如此強悍的戰爭能力,一艘颱風可滅掉美國10州及北約的部分國家,美國及北約十分忌憚颱風潛艇,輕意不敢抓鼻子上臉惹惱戰鬥民族。

    戰鬥民族真不是白叫的,針鋒相對的武器足以叫北約及美國唏噓。

    單槍匹馬的載機巡洋艦就可以叫陣一個美國航母打擊群。艦上1百多具導彈垂髮裝置,令當時的美國也恐懼三分

    當年,一艘滿載核彈的颱風級潛艇神不知,鬼不覺遊戈在美國的近海處,衛星監聽到聲納訊號,全美國拉響了一級戰備警報,全民皆慌,四軍高度戒備,三個航母群遠遠躲在公海上不敢輕易靠前,颱風一頭竄出海面,美國航母以為發射了核導彈,以30節的速度迅速撒離,其實是颱風潛艇戲耍美國航母而已,30節的航速豈能躲避導彈的打擊?

    美國軍艦擅闖人家領海,而人家則是有擔當的回禮。

    科普一下:颱風是核潛艇的稱謂,水面排水量23200噸,水下排水量26500噸,長約172米,動力裝置為兩座反應堆,總功率為73550千瓦,兩座蒸汽輪機,雙軸槳,水上19節,水下26節,下潛為400米,配員160餘人。

  • 2 # 軍器戰位

    颱風級核潛艇,是目前世界上噸位最大的潛艇沒有之一,水下的最大滿載排水量甚至高達4.6萬噸,可以說,這種龐大的噸位足以媲美一艘中型航空母艦的排水量了。甚至其所擁有的戰略威懾能力,已經完全超過了一艘中型航空母艦的實力。

    首艘於1977年開工建造的颱風級核潛艇,一直到了1989年最後一艘服役,在這幾年的時間內,“su聯”所製造的這一級別戰略核潛艇一共正式服役了6艘,讓當時“su聯”海軍的水下作戰力量,步入了一個全新的臺階,其建造的主要目的就是為了對抗美國當時所服役的俄亥俄級戰略核潛艇。

    那麼,“颱風級”戰略核潛艇各方面的效能都怎麼樣呢?

    颱風級核潛艇長172米、寬23米,擁有水上16節、水下17節的最大航速。在沒有任何補給的情況下,颱風級核潛艇可以連續百天執行戰鬥值班任務。而在體積寬度與最大滿載排水量上,颱風級核潛艇幾乎是當時美國俄亥俄級核潛艇的兩倍。

    不過值得一提的是,颱風級核潛艇雖然噸位與體積都要比美國俄亥俄級要大上將近一倍,但是在其導彈的搭載數量上,卻比美國俄亥俄級核潛艇要少。

    颱風級核潛艇與美國俄亥俄級核潛艇搭載導彈數量對比:

    颱風級核潛艇可以搭載20枚P-39型彈道導彈,每枚導彈擁有10個分導式彈頭,每枚彈頭的爆炸威力相當於10萬噸TNT當量,最大的打擊距離為1萬公里左右。

    而美國所建造的俄亥俄級戰略核潛艇,從第9艘開始就可以搭載24枚射程達到12000公里的三叉戟ll型洲際導彈,每枚導彈又擁有12個分導式彈頭,在單個彈頭的威力上與颱風級核潛艇一樣,同樣為10萬噸TNT當量。在動力系統方面,颱風級核潛艇搭載的是兩座VM-5型壓水核反應堆,為兩臺主推進系統的GT3A型汽輪機提供動力來源,兩臺主機為颱風級核潛艇所提供的動力,甚至已經超過了10萬匹馬力。

    在傳動系統上,颱風級核潛艇使用的是雙軸齒輪傳動,以及兩扇低噪音的定距螺旋槳。

    目前,世界上僅剩一艘颱風級核潛艇,還在俄羅斯海軍服役,其餘的已全部退役、或是封存或是遭到拆解,但就算是僅僅一艘颱風級核潛艇,所擁有的戰略打擊能力也不能小看,甚至只需要一輪導彈齊射,就可以對敵人造成無法挽回的致命戰略打擊。

    釋出:牧小明

    作者 : 感謝我們生在這個和平的年代,願世界沒有戰爭。

  • 3 # 狼煙火燎

    颱風級核潛艇是蘇聯建造的最大的戰略核潛艇,也是目前世界上人類建造得最大的潛艇,其水下潛航排水量達到了46000噸,這甚至超越了法國“戴高樂”核動力航母,這款戰略核潛艇極有可能會成為一款“前無古人後無來者”巨無霸核潛艇。

    蘇聯發展的“941型戰略核潛艇”是典型的冷戰產物,北約代號“颱風”,從這個名字也能體會到北約國家對這款核潛艇的重視程度。冷戰時蘇聯和美國在軍事上展開了激烈的軍備競賽,1968年美國開始研發新一代的戰略核潛艇研發計劃,並決定為其開發新的三叉戟戰略導彈,這就是後來的俄亥俄級戰略核潛艇。得到情報的蘇聯作為回敬也在1968年開始著手新一代戰略核潛艇“941工程”的研發,作為與美國正在研發的俄亥俄級PK專案,也就是後來的颱風級核潛艇。

    颱風級核潛艇由聖彼得堡“紅寶石”中央設計局設計,全長達到了173米,寬25米,總高度43米,這個高度相當於14層的高樓,其水上漂浮排水量高達24500噸左右,水下排水量更是達到了46000噸,由於採用了大量的自動化裝置,因此颱風級潛艇人員配置僅僅160人。如此龐大的核潛艇,其動力系統也是相當驚人的,採用2臺OK-650型壓水核反應堆,總功率達到了380兆瓦,核反應堆產生的熱量加熱產生高壓水汽,推動齒輪傳動式汽輪機組,從而帶動10萬馬力的4臺自主式透平發動機產生電流,帶動外部的雙螺旋旋轉推進潛艇,其水上航行最大速度為16節,水下潛航時最大速度高達27節左右。

    武器上這款核潛艇能夠一次攜帶20枚SS-N-20(R39)彈道導彈,沒一枚導彈可以攜帶最多10枚核彈頭,也就是說一艘戰備值班的颱風級一次性可以攜帶200枚核彈對目標實施攻擊,他擁有毀天滅地的實力,這個威懾力是相當恐怖的。另外就算是“颱風級”不裝戰略核導彈,僅自身攜帶的戰術武器裝備就超過了一般的攻擊型核潛艇,自保實力不容小覷。

    另外在自持力方面,蘇聯稱颱風級核潛艇出海自持力達到了120天,如果在海上完成一次補給更是可以維持到180天,如此長的時間對潛艇倒是沒有任何影響,就是不知道艇員的意志力是否能在水下堅持這麼久。可能正是因為如此,颱風級為每個艇員配置了平均3㎡的休息空間,艇上還配置有游泳池、健身房等,這算是相當豪華的享受了。

    但是颱風級核潛艇雖然是世界上最大的戰略核潛艇,卻與同期的美國研發的俄亥俄級核潛艇有一些差距。首先從設計建造技術上就差了很多,颱風級採用的是落後工藝的變通疊加,蘇聯當年沒有掌握11米以上耐壓殼技術,而DⅣ級潛艇的大“龜背”導致的水下阻力大、噪音大等問題,蘇聯高層無法接受,最終紅寶石設計局變通的採用給了3個耐壓殼體艙呈“品”字型佈置解決了這個問題。

    這就是建造中的“颱風級”,可以明顯看到左右兩側並列佈置的耐壓殼體,中間部分的圓孔便是預留的20枚R39導彈發射筒的位置,至於另一個耐壓殼則是指揮塔部位的一個較短的耐壓殼。這樣佈置成功解決了16米高度的R39導彈裝入潛艇中不出現任何龜背,但卻也讓潛艇變得無比肥碩。更何況蘇聯潛艇都是採用雙層耐壓殼體技術,內外殼體之間還有至少1.8米間隔,雖然這種設計讓潛艇更耐揍,在北極部署頂破2~3米冰層更容易一些,但同時也讓潛艇達到了史無前例的4.6萬噸的體量,這樣的體量是被逼無奈的選擇。

    第二就是導彈數量上同樣有差距,美國的俄亥俄級以不到19000噸排水量一次性攜帶24枚三叉戟洲際導彈,但46000噸的颱風級卻只能攜帶20枚,這便是直觀的差距。而且在導彈的質量上同樣不如美國,三叉戟II型洲際導彈更小、更輕,射程更遠,這是最直觀的差距;另外R39在命中目標的精確度方面誤差達到了500米,而三叉戟II僅僅只有90~150米,可能有些人會說核彈這麼在乎誤差幹嘛呢?這也許代表同樣條件下R39導彈攜帶的核彈頭無法擊毀“加固型導彈發射井”這樣的“硬目標”,而美國彈由於精度高可以摧毀。

    第三就是在噪音水平、聲納系統探測能力方面,這些本來就是美國的強項確實蘇聯的弱項,顯然颱風級也是全面落後的。

    總體來說,“颱風級”反映了當時蘇聯的工業水平,能夠造出4.6萬噸的核潛艇這本身就是一種了不起的成就,尤其是颱風級還在主耐壓艇體、耐壓中央艙段和魚雷艙都使用了鈦合金材料,這些都是美國無法達到的。至於核潛艇攜帶導彈數量多幾枚少幾枚也只是數量上的差距,一旦核大戰打響影響很小。至於噪音和聲納系統方面的差距,颱風級戰略核潛艇都是部署在北極的堡壘區,天上的反潛機探不到,水面潛艇無法進入北極,至於美國攻擊核潛艇,堡壘區都有各國重點打造,想要偷偷進入非常困難,因此這些差距也就不是那麼的重要了。圖:“颱風級”拆解的拆解,退役的退役,這樣的盛況已經看不到了

    蘇聯時期一共建造了7艘颱風級核潛艇,其中第7艘才建造了40%的時候,美蘇便達成核軍備裁剪協議,因此第7艘還沒有建成就被拆解掉了。至於其他6艘,蘇聯解體後,俄羅斯經濟發生斷崖式崩塌,軍費大幅度縮水,經濟困難的俄羅斯擔負不起每年每艘約2700萬元的維護費用,不得已使其中三艘TK-202號,TK-12號和TK-13號陸續提前退役,送入拆船廠。另外有2艘也在2013年退役封存,如今僅僅留下一艘作為導彈試驗平臺扔在服役!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倒茶時犯錯誤不小心倒滿了,別人開玩笑說茶滿欺人,下次不會倒滿了,這時候怎麼回覆才能顯情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