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雷子Pro

    瓷器外面所呈現出的顏色,都是金屬顏色!!在不同的溫度燒製,呈現不同的顏色,紅色是高溫銅,氧氣不足時,呈現的!!低溫時銅氧化完全,銅呈現綠色!!所以燒瓷器流程:拉坯-上釉-燒造!!最主要的是釉料,和燒造溫度!!

    現在可以仿製過去名窯很簡單,就是現在科技能夠使溫度控制到零點幾度!!

  • 2 # 域鑑

    鈞瓷製作相傳有“七十二道工序”之說,可以看出其生產工藝複雜。

    一、加工工序(八道)

      選礦→原料處理→配料→裝磨→執行→放磨→過篩入池→陳腐

      1、選礦:尋找礦源、礦點,挑選合適能用的原料。

      2、原料處理:(1)用輪碾機對石質原料進行粗碎。(2)土料露天堆放,透過常年風吹、日曬、雨淋、冰凍等進行風化。(3)根據工藝需要,對有些原料事先進行預燒。

      3、配料:分別按照泥料、釉料的不同種類進行稱重配料。

      4、裝磨:把配好的泥或釉料裝入球磨機中。

      5、執行:球磨機按照泥釉不同的加工時間要求開機執行。

      6、放磨:泥漿、釉漿達到規定的細度後從球磨機中放出。

      7、過篩入池:泥漿過篩入漿池,釉漿過篩入釉池或釉缸。

      8、陳腐:泥漿、釉漿使用前存放一定的時間,以使其更加好用。

      二、造型工序(二道)

      設計→造型(旋模子兒、雕塑)

      1、設計:根據藝術構思或客戶要求畫出作品圖樣。

      2、造型:根據設計圖樣,圓器類作品用機輪旋出模子兒;人物、動物或異型類作品用可塑泥雕塑出泥子兒。

      三、制模工序(九道)

      打漆→分線→閘子兒→打油→和石膏漿→注石膏漿→修模→揭扇→制套

      1、打漆:在造好的模子兒上刷上調好的清漆,以利於翻制模型。

      2、分線:在打好漆的模子兒上合理地畫出模型分塊線。

      3、閘子兒:翻制第一扇模型時,未翻的部分須先用泥閘起來。

      4、打油:澆注模型前,在模子兒上刷一層油以利翻模。

      5、和石膏漿:在石膏桶中倒入適量的水,把石膏粉按比例加入水中,攪拌成一定稠度的漿。

      6、注石膏漿:把攪拌成的石膏漿注入閘好的模子兒待翻處。

      7、修模:待石膏漿凝固後,按照要求把石膏模外面修刮平整。

      8、揭扇:按以上步驟,逐扇把一套模型翻制完成。

      9、制套:利用翻製成的第一套模型製成外套,可大量複製同樣的模型。

      四、成形工序(二十九道)

      (一)、注漿成形(十二道)

      清模→合模→量濃度→過籮→注漿→放漿→開模→修坯→粘接→打章→乾燥→抹坯

      1、清模:把模型內外全部清掃乾淨,以免混入雜質。

      2、合模:把模型逐扇合對起來,不留縫隙並捆紮牢固。

      3、量濃度:把漿缸中的漿打均勻,並用濃度表量出所需的濃度。

      4、過籮:把合適濃度的漿起入注漿桶時過籮,保證漿中不混入雜質。

      5、注漿:把漿注入合好的模型中,並注意經常添漿。

      6、放漿:注漿到一定時間,待坯體達到所需厚度時,把模型內多餘的漿放出來(實心注漿不放漿)。

      7、開模:模型中的坯體硬化到一定程度時,把模型開啟。視具體情況取出坯體或稍頃再取出。

      8、修坯:對具有一定硬度的坯體按照形體要求進行修整。圓器一般要在機輪上旋削坯體,人物、動物及異型類則手工修整。

      9、粘接:把坯體的各部分粘接在一起,成為一個完整的坯體。

      10、打章:修好的坯體在底足部列印上窯廠或製作者的名號。也有的把名號章預先製出,然後再粘結在坯體上。

      11、乾燥:修整好的坯體放在有一定溫度的地方進行乾燥。

      12、抹坯:乾燥後的坯體用海綿蘸水把坯體表面抹光,使其符合精坯要求。

      (二)、拉坯成形(八道)

      泥漿脫水→練泥→揉泥→拉坯→旋坯→粘接→打章(刻字)→乾燥

      1、泥漿脫水:拉坯泥須先使泥漿脫去一定的水分,變成軟硬適中的泥料。

      2、練泥:把泥料練得均勻一致,不含空氣或含很少空氣。練泥有機器練和人工練兩種,機器練用真空練泥機,人工練用手工鏟泥殺練。

      3、揉泥:把練好的泥揉成大小合適的泥塊。

      4、拉坯:把泥塊放在轉動的輪子上,根據預先的設計,用手拉出各種器型,即為毛坯。

      5、旋坯:在機輪上把毛坯旋成厚度合適、造型美觀的坯體。

      6、粘接:在坯體上粘接耳、足、鼓釘等附件。有的還在坯體上進行捏塑裝飾,使其更加美觀。

      7、打章(刻字):在坯體底足內或其它部位打上作者印章,或作者刻字、落款等。

      8、乾燥:對完成的手拉精坯放在有溫度的地方進行乾燥。

      (三)、印坯成形(九道)

      清模→合模→搓泥條→印坯→開模→修坯→粘接→打章(刻字)→乾燥

      1、清模:把模型工作面清除乾淨,以防雜質進入坯體。

      2、合模:把分塊模型合對起來。在印坯的過程中,根據需要有的先合模,有的邊印邊合,有的分模印坯後再合,不一而足。

      3、搓泥條:把練好的泥拍成泥餅或搓成粗細合適的泥條。

      4、印坯:把泥餅或泥條放入模型內,用手拍打成一定厚度的坯體。

      5、開模:待坯體硬化至一定程度時,開啟模型。

      6、修坯:把坯體表面的泥紋或高低不平處修平整,圓器並要進行旋削。

      7、粘接:把耳、腿等附件粘接在坯體上。

      8、打章(刻字):在坯體底部或其它部位打上作者印章,或作者刻字、落款等。

      9、乾燥:把完成的坯放在有溫度的地方進行乾燥。

      成形工序中還有其它一些成形方法,如盤泥條、泥板圍接、徒手捏製等,這些都屬於現代陶藝創作手法,本文省卻不論。

      五、素燒工序(七道)

      驗坯→支棚板→裝窯→入窯→燒窯→冷卻→開窯

      1、驗坯:對入窯的精坯,按照精坯標準進行檢驗,合格者方可入窯。

      2、支棚板:按照所裝坯體的大小調節棚板的高低和架層,在窯車上用支柱把棚板支平支穩。

      3、裝窯:把合格的精坯按照品種不同分類裝在支好的棚板上。

      4、入窯:窯車裝好後,緩慢而勻速地推車入窯,並關閉窯門。(也有較小的氣窯,不用窯車,可直接在窯內裝窯。下釉燒入窯同)。

      5、燒窯:按照素燒的升溫曲線進行氣燒操作,達到燒成溫度時止火。

      6、冷卻:按照素燒的冷卻制度進行冷窯,以防素胎驚裂。

      7、開窯:當窯溫冷卻至規定溫度時,開啟窯門,拉出窯車,取拿燒成的素胎。

      六、上釉工序(八道)

      檢素胎→上水→量濃度→撈釉→上釉→乾燥→刷釉→清足

      1、檢素胎:把素胎逐個進行檢驗,剔除不合格素胎。

      2、上水:合格素胎逐個清灰上水,以使釉在素胎上結合緊密。

      3、量濃度:把釉缸中的釉漿攪拌均勻,並用濃度表量出合適的濃度。

      4、撈釉:用籮撈取混入釉缸釉漿中的雜質,以保證釉面質量。

      5、上釉:採用涮釉、浸釉等方法上釉,使素胎內外皆有釉。

      6、乾燥:上好釉的釉坯,放至有一定溫度的地方進行乾燥。

      7、刷釉:為達到要求的釉層厚度,乾燥後的釉坯上再塗刷上一層釉。

      8、清足:把釉坯足子上及其它地方多餘的釉子清除掉。

      七、釉燒工序(八道)

      支棚板→清棚板→灑砂→裝窯→入窯→燒窯→冷卻→開窯

      1、支棚板:按照所裝釉坯的種類,支平支穩合適的棚板架層。

      2、清棚板:棚板支好後,把棚板上面磨平,下面清淨。

      3、灑砂:在棚板上灑一層薄而均勻的耐火粉砂,以防止產品燒後粘足。

      4、裝窯:把釉坯按照不同品種裝在合適的棚板上。

      5、入窯:把裝好釉坯的窯車緩慢而勻速地推入窯內,並關閉窯門。

      6、燒窯:按照氣窯釉燒工藝制度進行燒成操作,到最高溫度時止火。

      7、冷卻:按照釉燒窯的冷卻制度進行冷窯。

      8、開窯:當窯溫冷卻至規定的溫度時,開啟窯門,拉出窯車,取拿成品。

      八、檢驗工序(一道)

      檢選分級:把成品逐個進行檢驗,按照鈞瓷標準進行分級,對於正品以上的登記入庫,對於殘次品進行缺陷分析後進行處理。

  • 3 # 禹州鈞瓷

    · 有點枯燥,看我娓娓道來,鈞瓷生產自古有“七十二道工序”之說,從選料到燒成產品,其間要經過諸多工序,無論哪道工序稍有不慎,就會造成前功盡棄,這也是鈞瓷珍品率極低的原因。以現代生產工序劃分,一般需要經過如下幾道大的工序:

    · (1)加工:首先,將瓷土堆放於露天料場,進行長期迴圈不斷的風吹、日曬、雨淋、冰凍,使其風化潤酥,改善效能。其次,將礦石料置入輪碾機進行粉碎,加工成砂粒狀或粉狀。有的需遮陰、防雨、防塵等。然後,把各種原料按配比裝入球磨機中轉動,打磨成符合質量要求的泥料或釉料。

    · (2)造型:根據設計意圖造出一定形狀的模子兒。模子兒一般用石膏或泥料等做成,用來翻制模型,然後再用模型製坯,坯出來後和模子兒呈一樣的形狀。

    · (3)制模:把造好型的模子兒翻製成模型。模型材料古代用泥,翻製成後素燒成模,可用於脫坯成型。現代普遍用石膏粉加水調製成漿,然後按照一定的原理使其凝固而成模。

    · (4)成型:根據產品的種類和不同需要,一般成型有注漿成型、拉坯成型、脫坯成型成型等幾種方法。

    · (5)素燒:把經過修整後的成型坯體,不上釉先燒一次,溫度在900℃~950℃,時間大約10小時。

    · (6)上釉:經過素燒後的素胎,採用涮釉、浸釉、澆釉、刷釉、噴釉等方法進行上釉,使素胎表面附著一層具有合適厚度的釉漿。

    · (7)釉燒:經過上釉的釉坯,入窯進行燒成。溫度一般在1280℃~1300℃之間,用時16小時左右。釉燒是“土變黃金”的過程,也是鈞瓷生產的一道關鍵工序。

    · (8)檢選:對燒成後的產品進行檢選和分級。合格品一般有正品、精品、珍品等幾個級別。以上就是當今鈞瓷生產的八大主要工序。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冬季如何醃鹹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