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楚澤平
-
2 # 弈語
嘉靖六年,李贄在泉州出生,字宏甫,號卓吾。李贄一直致力於王陽明心學的研究,獲得了泰州學派的真傳。
李贄以“異端”自居,專心治學20多年。他的講學不限儒、釋、道某一門類,多方面的講學讓李贄成為當時社會的明星講師。但是李贄的著作大多離經叛道,有意思的是他的著作名稱就叫《焚書》、《藏書》,可能連他自己都認為這些書就該藏起來或者需要禁燬。
公元1602年,禮科給事中張問達秉承首輔沈一貫的旨意,疏劾李贄。神宗大怒,派遣錦衣衛抓了李贄,關在了北京鎮撫司獄中,最終李贄絕食死在了獄中。此後幾百年間,每位統治者都對李贄深惡痛絕,稍有風吹草動就頒佈禁查李贄書籍的命令。
李贄壯歲為官,晚年削髮,……惑亂人心,以呂不韋、李園為智謀,以李斯為才力,以馮道為吏隱,……以司馬光論桑弘羊欺武帝為可笑,以秦始皇為千古一帝,以孔子之是非為不足據,狂誕悖戾,未易列舉,大都刺謬不經,不可不毀者也!
李贄敢倡亂道,惑世誣民,便令廠衛五城嚴拿治罪。其書籍已刊未刊者,令所在官司盡搜燒燬,不許存留。如有黨徒曲庇私藏,該科及各有司訪參奏來,並治罪。
“贄逮至,懼罪,不食死。”
在封建君主專制的大一統文化背景之下,李贄提出“言二不言一”以二為本的理論,對傳統文化與理學進行了否定。這種強烈懷疑萬物統一的宇宙觀,提出了世界是由兩個對立面組成的,這對當時的封建皇權有極大的挑戰。
《焚書•夫婦論》謂:“夫厥初生人,唯是陰陽二氣,男女二命,初無所謂一與理也,而何太極之有?”“極而言之,天地一夫婦也,是故有天地,然後有萬物。”“然則天下萬物皆生於兩,不生於一,明矣。”
李贄信奉王陽明心學,認為世上一切物質與精神都只存在於人的“真心”之中,萬事萬物都只是“真心”的顯現物。在《續焚書•三教歸儒說》中指斥儒學家欺世盜名目的只為高官厚祿。
“陽為道學,陰為富貴,被服儒雅,行若狗彘。”
李贄還把矛頭對準了孔子“仲尼雖聖,效之則顰,學之則為步,醜婦之賤態”,認為千百年來人民以孔子儒學為權威,只會盲目背誦教條,造成人們逐漸愚昧,文化為統治者壟斷的可悲局面。李贄高舉“以吾心之是非為是非”來勸誡世人,解放人性,尊重社會的多樣性發展,李贄認為要“各遂其生、各獲所願”。
《藏書•世紀列傳總目前論》:“鹹以孔子之是非為是非,故未嘗有是非耳。”“孔夫子亦庸眾人類也。”
李贄離經叛道的自我懷疑批判精神,及以自我為中心的思維模式給了中國思想文化界一記驚雷。但是李贄的言論常招致統治階層的不滿,最後也落得悲劇收場。清代紀昀稱李贄為中國“第一思想犯”。
《四庫全書總目提要》“名教之罪人,誣民之邪說”
-
3 # 靜裡水聲1
李贄,大聖人也!一生批判封建思想,提倡女人男人平等,公開招女弟子,大明王朝難得出現的一個最正直的文人!他演說時,聽者人山人海,後面的人聽不清,就有人聽一句學一句傳達,使人人聽到,紛紛讚美,皆雲:聽過他的演講,沒白活 知道了那些是壞人了!一生遭歹儒毒儒迫害,晚年死於獄中!
-
4 # 史海撲通
李贄是個個性鮮明的思想狂人。
他的很多思想不僅在當時社會驚世駭俗,且他並不吝嗇表達自己的觀點。李敖說他有”表現鋒利的激情”。李贄也因此招來了殺身之禍。
“驚世駭俗”的根源
一方面是李贄從小個性倔強,不願意受傳統觀念的束縛,另一方面是李贄在京城為官時,經朋友介紹接觸了王陽明的心學思想,後來調任南京時,又聽了王陽明弟子的講學,對他影響頗深。所以李贄是一個堅定的心學支持者。
在此基礎上,他又形成了自己的核心思想——“童心說”。他認為人的智慧可以深邃高遠,知識可以豐富廣博,但心中的良知要像小孩子一樣,純淨透明。
基於此形成了很多驚世駭俗的言論,有很多現代化的觀點,與當時社會的主流思想相悖。
“驚世駭俗”的言論
首先,是號召思想解放。他認為一個人應該有自己的政治見解和思想,不應盲目地隨人俯仰。尤其應該打破當時社會信奉的孔孟之道和程朱理學,不能教條應用。為此他還特意用自己的是否評判標準評價了一番歷史人物,編寫成書,以示帶頭示範作用。
為了號召時人衝破思想禁錮,李贄拉踩孔孟學說也比較狠。不僅對儒家經典的《六經》《論語》《孟子》進行抨擊,還強調孔子並不是什麼聖人,沒必要以孔子的行為為導向。也是過於激進了。
其次,是宣揚人人平等,尊重婦女。他認為人不應該存在高低貴賤之分,普通草民也有值得尊敬的地方,貴族也並不高貴到哪兒去。反對歧視女性,對封建禮教壓迫的婦女,表示同情。所以他講學時,有不少女學生來聽。
第三,是提倡婚姻自由。卓文君與司馬相如私奔的故事本來在漢朝是一件美談,但是後來朱熹認為女子應該守節,導致這件美談變成了破壞倫理綱常的行為,卓文君和司馬相如也成了姦夫淫婦。但李贄卻認為自由戀愛是對的,說卓文君是覓得佳偶。這種觀點在當時非常不能接受。
第四,理學士大夫最是虛偽。他說理學士大夫是“口談道德而心存高官,志在鉅富”,嘴上說著“君子不言利”,心裡卻打著賺錢發財的主意,逼迫商人給他們送禮獲利,還嫌送得太少了,最是無恥。嘴上說”終日言扶世,而未嘗扶一時“,官場上貪官汙吏橫行,只有像海瑞這樣清正廉潔的好官,才能稱得上是在”扶世“。
第五,李贄認為秦始皇是千古一帝。這也跟當時儒家學者的認知不同,秦始皇由於焚書坑儒早就被儒家學者貼上了暴君的標籤。而李贄偏說秦始皇統一六國,統一貨幣、文字、度量衡是偉大的貢獻,是千古一帝。
“驚世駭俗”的結局
李贄由於厭倦官場生活,五十三歲時辭去官位,專心著書立說,天天寫文章揭露理學士大夫的真面目。這些書在當時還非常暢銷,江南地區人們爭相傳閱,可見道出了群眾的心聲。
李贄這種行為當然不能被理學士大夫們容忍。萬曆二十八年,李贄在湖北龍潭寺講學,湖北按察司僉事馮應京煽動一批地痞流氓衝擊龍潭寺,把龍潭寺砸了一通,官府趁機帶人以制止暴亂為名,逮捕了一大批李贄的信徒。李贄在別的官員保護下,得以逃脫。
後來,李贄東躲西藏,最後跑到了北京,內閣首輔沈一貫指使言官張文達攻訐李贄“敢倡亂道,惑世誣民”,逮捕李贄入獄,焚燬他的著作。最後李贄在獄中自殺身亡,留下一偈“壯士不忘在溝壑,烈士不忘喪其元”,享年76歲。
-
5 # 帶你走進歷史14
明末李贄挑戰孔孟正統,鞭撻程朱理學,他提倡自然個性,強調人的正當私慾,倡導男女平等,讚頌古代改革家,肯定農名起義的進步作用。著有《焚書》 《藏書》。他質疑孔子、儒經的絕對權威,反對將儒學教條化,提出人人都是有判斷是非的標準,其次他還否定理學的“存天理、滅人慾”,提倡自然個性,認為人性的需要即是“天理”,並且質疑三從四德,提倡男女平等,其思想在一定程度上反應了資本主義萌芽時期的要求。其思想在一定程度上衝擊了正統思想,但沒有從根本上動搖正統思想的主導地位,沒有提出建立新制度的思想,也沒有形成系統完整的理論體系卻有利於思想解放和商品經濟的發展,具有民主色彩和早期思想啟蒙的作用,對後世也產生了一定的影響。
-
6 # 文字的二三事
李贄,字宏甫,號卓吾,明代官員,二十六歲考中舉人,三十歲到四十五歲期間,先後任河南輝縣教諭、南京國子監博士、北京國子監博士、北京禮部司務、南京刑部員外郎和郎中、雲南姚安知府;同時是思想家、文學家,著有《藏書》《續藏書》《焚書》《續焚書》《初潭集》等。
李贄思想之前衛在當時的社會可謂振聾發聵,驚世駭俗,為維護傳統封建倫理道德的道學家們所忌憚、排斥,最後以“敢倡亂道,惑世誣民”的罪名被捕,在獄中割喉自殺而亡,享年76歲。
否定程朱理學,貶斥所謂的道學家是偽君子李贄幼時隨父讀書,接受儒學教育的同時能夠獨立思考,不被既定的儒家觀念束縛,12歲寫就的《老農老圃論》把孔子視種田人為“小人”的觀點譏諷了一番,轟動鄉里。
李贄主張“不以孔子之是非為是非”,也就是不以孔子的是非觀念當作評判是非的標準;提出了“如果一切以孔子的理論為圭臬,那麼孔子之前的人都是禽獸麼”的質疑;認為《論語》《孟子》等儒家經典不全是聖人之言,是當時的門徒弟子隨筆記錄,即便是聖人之言,也只適用於彼時,是闡述解決彼時問題的言論,不能成為萬事之標準。
《中庸》把人分為三等:生知,學知,困知,稱此乃先天決定不可變更的,用以強調封建等級制度。
李贄認為:
“天下無一人不生知,無一物不生知,亦無一刻不生知者,但自不知耳,然又未嘗不可失之知也。”
這一論斷體現的是人人生知,眾生平等,是李贄反對封建等級制度的平等理論。
在李贄看來,孔子不是聖人,不是全民偶像,人人皆是聖人,如果事事都學孔子,無異於東施效顰。這就把孔子從神壇之上拉了下來。
程朱理學是儒家學說的延申,被明代官學和知識階層奉為權威。李贄卻抨擊程朱理學是偽道學,所謂的道學家是偽君子。道學家們滿口仁義道德,“及乎開口談學,便說爾為自己,我為他人;爾為自私,我欲利他”,實際上不過是掩蓋“讀書而求高第,居官而求尊顯”的遮羞布,“無一釐為人謀者”。
李贄之所以有這般異端言論,與他的人生經歷不無關係。
李贄在河南輝縣任職期間,因祖父去世回福建泉州守孝,妻女留在輝縣,靠幾畝田地謀生。那年適逢大旱,官員們想趁機大撈一筆,以運送公糧為由,把通往田間的水全部引入漕河,禁止用來灌溉農田。縱使李贄千里迢迢趕回輝縣求情,也無濟於事,結果輝縣饑荒肆虐,他的兩個女兒因飢餓和病魔的糾纏,相繼離世。
李贄作為官員,本可以走後門引來水源使自己的田地免於乾旱,但是他沒有這樣做。從這件事就可看出信奉程朱理學的道學家們自私自利的面目,道學是他們欺世獲利的敲門磚,“口談道德而心存高官,志在鉅富”。
宣揚民本思想,反對重農抑商對於貪官汙吏欺壓百姓、明王朝的腐敗政治,李贄提出“至道無為,至治無聲,至教無言”,也就是勸誡統治者不對社會生活強加干涉,要順其自然,順乎世俗民情,類似於老子的“無為而治”。
李贄的民生關懷還體現在“天之立君,本以為民”,是對專制皇權的挑戰,蘊含民本思想。
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李贄的民本思想是建立在當時資本主義萌芽的基礎上的。李贄反對重農抑商,也是當時的社會經濟環境所決定的。
他承認個人私慾,認為人與人之間的商業交易合乎天理。針對程朱理學的“存天理,滅人慾”,李贄指出“穿衣吃飯即是人倫物理”,理就在日常生活當中,不但把理去神化、具體化,也起到了解放人性、不受頑固思想束縛的作用。
絕假純真的“童心說”程朱理學是明王朝的官學,在學術思想上佔統治地位,是統治者維繫封建統治的工具,禁錮了人的思想。在這樣的背景下,李贄寫下了《童心說》。
何為童心?是真心,最初的本心。失卻童心,就是失卻真心;失卻真心,就是失卻真人;人一旦失卻真誠,就失去了完整的人格。
童心是如何失卻的呢?李贄認為,人在啟蒙時期和長大以後,會透過耳濡目染學得諸多感性知識和理性知識。這些後天習得的知識佔據人的心靈之後,童心就失去了主導地位。隨著見聞日益增多,榮辱意識愈加明顯,童心便不復存在。聖人之所以是聖人,在於聖人們能守護童心,不讀書時,童心自然存而不失。一般的書生卻做不到聖人那般,讀書識理之餘童心悄然消失。創作文章要去假存真,若非如此,哪怕寫得天花亂墜,也不是好文章。好文章都是發自童心的由衷之言。
李贄的“童心說”針對的是當時代聖人立言、無法流露作者真實性情的八股文,其實是主張作者各抒己見,申明觀點,但當時僵化的學術風氣和八股取士的盛行讓作者們不能寫出自己的聲音,只能沿著古聖先賢鋪就的路一遍遍迴圈反覆。
“童心說”是李贄的主張,可時代的侷限只得讓它成為一種希冀,成為觸不可及的空中樓閣。
提倡男女平等,婚姻自由中國傳統文化裡有男尊女卑、三從四德的觀念。孔子把人劃分為聖人、凡人、君子、小人等,又稱“唯女子與小人為難養也”,也就是將女子和小人劃分到與聖人、君子等“上智”相對立的“下愚”裡。韓非子更是用“臣事君,子事父,妻事夫,三者順則天下治,三者逆則天下亂,此天下之常道也”的觀點把女子歸為男子的附屬地位。可以說,封建時期的女子地位十分低下。
李贄認為,萬物一體,不存在高低貴賤的區別。老百姓並不卑下,有其尊貴的地方;王公貴族並不高貴,有其卑賤的地方。
李贄由人人平等論及男女平等。
“夫婦人之始也,有夫婦然後有父子,有父子然後有兄弟……天地萬物共造端於夫婦之間” ——《初潭集夫婦篇總論》
這裡強調的是男女同等重要,沒有婦女,何來父子,何來兄弟,何來天地萬物,社會又如何存在。
李贄在麻城講學時廣收學生,男女不限,給予女弟子與男子同樣的學習機會並平等相待。婦女當中,以梅衡湘之女澹然最為出色,李贄贊她是“出世丈夫”。由此可知,李贄尊重女性,不以世俗的眼光對其存有偏見,這在當時是相當難得的。
李贄的行為遭到了道學家們的詆譭,他們認為“婦人見短,不堪學道”。對此,李贄寫了《答以女人學道為見短書》。
文中,李贄表示閨閣女子足不出戶,男子卻可浪遊四方,見識不同自不消說。所謂見識短淺,是見聞只在閨閣之間;所謂遠見,是視線所及的廣闊原野。
那麼,什麼是真正的見識短和有遠見呢?見識短的人只能看到百年以內的事,或者只看到子孫,或者只看到自己;有遠見的則超出了身體和生死,達到難以計算和譬喻的境地。街談巷議、市井小兒的言論是淺見者關注的焦點;遠見者則敬畏高貴的人,不輕侮聖人,不迷惑於或真或假、或好或惡的流言蜚語。
因此,女人的見識不一定是淺見,男人的見識不一定是遠見。人有男女之分,見識卻無男女之別。並非男子的見識就深刻,女子的見識就淺薄。
為了論證自己的觀點,李贄以邑姜、文母作為例證,又以唐代才女薛濤為例,表明女性當中也有遠見的“英雄豪傑”,可不能拿“婦人見短”區區四字全盤抹殺女性“誰說女子不如男”的遠見卓識。
總結在處處瀰漫封建保守氣息的明代,李贄的言論堪稱狂言,他被視為異類在情理之中。
時勢造英雄,有時一個時代也會把一個英雄葬送。有著“奇思妙想”的李贄就這樣消失在了不適於其生長的時代潮流裡,可悲可惜可嘆。
-
7 # 呆萌小索隆
當時,李贄對封建男尊女卑、虛偽、社會腐敗和貪官汙吏進行了譴責和批判。他主張“革故鼎新”,反對思想禁錮。讓中國儒家思想,得到了正確的傳播。在社會價值取向方面,李贄批判了重農抑商,弘揚了商人的成就,倡導了功利價值,符合了明朝中後期資本主義萌芽的發展要求,促進了思想文化的發展明朝的正道。
李智還提出
首先,“衣食住行是人與人之間關係的物理學”的命題對“自然法則”理論提出了挑戰。
第二,反對孔孟學說的權威和教條,挑戰孔子及其儒學的正統地位,強調人的個性。但他的論述並沒有否定儒家思想,而是取其精華。
第三,他提出了“絕對虛假純真”的“童真”論,反對道德的虛偽和官場的欺詐,認為當時的官場腐敗是一大隱患。
第四,在詩歌創作風格上,他提倡“誠”,反對當時盛行的抄寫古文的風格。
李智最終為實現自己的理想而死。入獄後,他用剃刀在人們離開的間隙割喉。他死後寫道:“你想從七十個老人那裡得到什麼?”我已經結束了我的生命。李智的意見
① 在學術上,李贄嚴厲批判了程朱哲學,受到統治階級的高度讚揚,否認孔孟學說是歷代最高的學說;
② 在道德上,李贄批判傳統道德,提倡男女平等,追求人格發展;
李贄將自己視為孔孟傳統儒學的“異端”,痛斥和批判封建男尊女卑、虛偽、社會腐敗和貪官汙吏,主張“革故鼎新”,反對思想禁錮。
在文學方面,李贄提出了童心說,主張創作要“清真無邪”,並發表了自己的見解。頭可橫截,身不可辱”,毫不退縮。李贄在詩文文體上也提倡“誠”,反對當時流行的“仿古”文體。他的傾向對晚明文學產生了重要影響。
-
8 # 南村群童701
黃仁宇《萬曆十五年》驚動中國史學界,書中有四個抓手。官僚代表張居正,反腐權威海瑞,抗倭名將戚繼光,思想領袖李贄。
李贄就是反孔儒,反三綱五常,倡導思想解放,倡導婦女解放。這在當時,李贄的每一主張都是震聾發聵。按歷史時間對應,李贄就是法國啟蒙思想家盧梭、伏爾泰、狄德羅的時代。當然,在中國大明王朝,李贄絕無任何出路。孤軍奮戰,如一塊巨石仍進死寂的湖裡,衝起一大片浪花,很快,就復歸於平靜。
-
9 # 蓋天宣夜說
“我本楚狂人,風歌笑孔丘”的李白,早就以:“大鵬飛兮震八裔,中天摧兮力不濟。餘風激兮萬世,遊扶桑合掛左袂。後人得傳此之,仲尼亡兮誰為出涕?”的(臨終歌),來預言了鼓吹“天尊地卑,男尊女卑”宣父孔丘的下場了。
-
10 # 閒看秋風999
驚世駭俗!?“其性褊急,其色矜高,其詞鄙俗,其心狂痴,其行率易,其交寡而面見親熱。"這些算不算驚世駭俗?這是誰說的?就是李贄本人。
後世對李贄的評價褒貶不一;有人說他的出現充分證明了明朝中後期中國社會出現了資本主義的萌芽,並且稱李贄是思想啟蒙運動的代表人物;
還有人則認為此人過於離經叛道,公開反對儒家思想,公然宣傳"重商"的思想;鼓吹"人的私心";居然在書院招收女弟子!
李贄反對程朱理學;不過也不怎麼主張道家的"無為",晚年潛心佛學,然而還是因為受到牽連身陷囹圄,最後於獄中自盡。
因此,主流的儒家文化容不下李贄;道家也不怎麼提及,佛學界對他也是不理不睬——說白了,李贄的歷史存在感非常低。
只有研究古代文學史的人,才會參考李贄評點過的《水滸傳》《西廂記》《浣紗記》《拜月亭》等;同時,李贄還是評價秦始皇是“千古一帝”的第一人。
湖北麻城東北有一個龍感湖;湖畔有一座寺廟叫做芝佛院;;據說,寺裡排名"聖門第二席”的“異端之尤”就是李贄。
-
11 # 春臺先生
他的言論,讓不理朝政的萬曆都嚇得從深宮中出來親自處理。
他的書讓不識字的人都瘋狂地搶購。一時間洛陽紙貴。
李贄先學儒,兩個女兒餓死,後棄官,晚年做和尚,開學院,收寡婦為學生,並涉嫌不倫戀?
他的學問強烈的影響了當時的文官集團,讓皇帝也惴惴不安。他的思想又下到民間,受到知識分子和老少婦儒們瘋狂的追捧。
他有教無類,門生遍佈。他目空一切,自立門戶。談笑間抨擊孔孟,裁量千年之是非;揮斥處掀翻萬世之名教,震撼了士人學術。
如果要寫中國古代思想史。孔子孟子程朱是一條線。他一個人可獨佔一條線。
他是王陽明學說的擁躉,卻又走到了和王陽明沒有太大關聯的另一頭。如果說王陰明是儒學山頭的一個崎嶇之峰。他則從儒家的山上跳了下去,扎進了一片自由奔騰的世界之海。
他,就是李贄。一個自稱異端之尤、堅決脫離儒學和農耕文明的不合時宜者。
很多人知道他的名字,是因為他對朱元璋有過幾句極高的評價。卻不瞭解其人,驚雷閃電般的思想火種,烤焦了整個大明。
李贄,福建泉州人。祖上是海洋鉅商。明朝海禁政策後,家道敗落。他是舉人出身,在河南一個小縣做教諭,因為梗直不懂做官。經常一家人餓的幾天都沒飯吃。他回鄉守孝期間,兩個孩子在河南活活餓死。後來,憑藉文章的影響力,做到南京國子監博士 ,再後來做到雲南姚安知府。
二十多年的仕途,官位不高,名氣極大。他常年和他的上司、同僚做不懈的觀念鬥爭。萬曆九年,他主動辭官。在湖北麻城定居,落髮為僧,開學院、講新課。
二十年間,聲名大躁,士大夫望風禮拜,山野村閒競相投學。
身處江湖,震驚廟堂。
萬曆三十年,一直暗中把控李贄動向的萬曆皇帝,終於下定決心,親自批示。“惑世誣民”的李贄被下獄,被焚書。同年三月,李贄奪理髮師的剃刀,自刎於獄中,終年76歲。
我們看他的一生,如果只是喜歡怪言狷語,行為乖張,那他最多算效仿魏晉名士。但李贄實質上是頗有體系的創新思想家、社會活動家。他寫的,說的,做的一樣的多,一樣的一致。
後世有把他安排在泰州學派的、有說他是法家的、名家的。也有說他是反儒的儒家。時代發展到今天,越來越多的評價,認為他骨子裡是一個洋溢著海洋文明精神的現代知識分子。
在教育上,他強調學生的獨立人格,認為師生平等,每個人都是可教之才。這時候他近似孔子。又無限類同蘇格拉底。
在思想上,他極端的反程朱理學,嘲諷儒家的“道統”若烏有,把人人頂禮的“道學”目為是欺天罔世之謊言;
在實務上,他說修齊治平的儒學的《大學》,是一部“明言生財有大道”的人類經濟學的專著;他提倡功利主義。非常反對明朝的重農抑商政策,對唐、宋元的國際海洋經濟策略予以高度評價。
他大力提倡男女平等,鄙視和痛斥一切束縛女性基本權力的制度和習俗。他自己收已婚婦女和寡婦為門下學生。也為武則天和司馬相如等歷史人物做學術上的平反。
在人性思考上,他認為程朱理學環境中的人和事,“無所不假”、“滿場是假”,他對眾生相的看法,有時極度冷峻,有時又異常的熱誠。這時候,他又像極了魯迅先生。
李贄點評過的《西廂記》《拜月記》《紅拂記》《三國志演義》《水滸傳》《西遊記》,頓成暢銷書而風靡全國。有人言:“《水滸》果奇,若無卓老揭出一段精神,則作者與讀者千古俱成夢境。”
而他與麻城名門大族,梅國禎的寡婦女兒梅澹然,也是他的女弟子,涉嫌的不倫戀鬧得他在麻城無立錐之地。
他刻的書風靡兩京多省,以他的野望,明明可以不死,偏偏他去主動尋死。
因為他認為死亡能促進思想的進步,社會的進步。他的文章裡有大量關於死亡本身的思考;被後世學者認為是存在主義形式的。
他給周友寫信:“今年不死,明年不死,年年等死,等不出死,反等出禍。然禍來又不即來,等死又不即死,真令人嘆塵世苦海之難逃也。可如何?但等死之人身心俱滅,筋骨已冷,雖未死,即同死人矣!”
而他接近死亡的方式是蘇格拉底和布魯諾式的。
甚至,在中國七十年代那個特殊的年代,他又被拉出捧成偶像。他彷彿又成為了革命的象徵。
在他的思想淵藪,走出晚明三大思想家,黃宗羲、王夫之、顧炎武,三位大賢的進步思維,之所以能突破藩籬,之所以能批程朱理學的腐朽、痛責陽明學說的浮誇,揭露帝制的貪私,甚至牽動後世五四之思潮,都和這位泉州海邊的童心老儒不無關係。
瘋狂的李贄,嚇得讓萬曆出來理朝政
回覆列表
李贄提倡思想自由,男女平等,認為重農抑商、假道學、社會腐敗、貪官汙吏都是社會的糟粕,主張“革故鼎新”,反對思想禁錮,這些觀點,在當時可謂驚世駭俗。
李贄思想的價值或者說爭議,在於他充分闡述了孔孟思想的缺陷,點明瞭人性的虛偽。換言之,李贄揭開了程朱理學,假道學的真面目,所以為世間腐儒所不容。
事實上,李贄才是真正尊崇孔子的儒生,但他拒絕程朱理學對孔子的神化,更反對統治者利用孔子和儒家理論來鉗制人性,禁錮思想。他明確指出,世人多是“妄擬聖心為己心“,用聖人的言語解釋自己的言行,這是絕對錯誤的,但是世風如此,無語無奈。
歷史上能夠不顧世俗眼光,為自己而活的人,沒有幾個。我們都擺脫不了世俗的眼光,所以,才去埋頭去追求名利,汲汲營營不曾停過。每個人都曾懷著疲憊的身心,一次次失敗,卻不放棄對世俗成功的追求。
因為和世俗對抗的成本實在太大,會被視為異端另類,李贄就是如此,但可笑的是,覺得李贄是異端的人,歷史上從來沒有留下他們的名字,他們早就化成糞土,連灰都不剩,反而是李贄光明的思想一直流傳至今,照亮了多少代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