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不正經的軍棍

    不存在的,戰機劃代,根本就沒有什麼硬指標,空軍也不可能按照所謂的分代去造飛機。

    其實說這個問題的時候,人們應該明白一個問題,戰機劃代這個東西吧,其實並不是各國空軍定下的,然後要求飛機制造商就按照這個標準去做。而這個戰機劃代,最主要的來源,其實是媒體和那些政客們,並不是空軍。

    戰機劃代,是空軍和飛機制造商們,在幾十年內把一堆飛機拿了出來,然後媒體們總結下效能特點,給歸類,便於宣傳,你所謂的美標和俄標,其實都是這樣的。也就是說,這裡面的關係是:先有戰機,然後才能劃代,不要本末倒置。至於戰機要劃代劃到哪裡的問題上,這個大前提是你得先把飛機弄出來。這個戰機劃代,主要是媒體覺得方便,非常直觀的把各國飛機都到了一個什麼樣的水平了。這東西其實多多少少沾一點娛樂色彩,並不是那麼正規的,至於這個劃代標準,西方不同的網站就有不同的標準。至於空軍和飛機制造商,你能按照媒體的標準來麼?能讓媒體牽著鼻子走麼?到時候就是這樣

    媒體:我給你畫個標準,你按照這個來。

    空軍:好嘞。

    這情況可能麼?根本不可能啊。你飛機的製造標準,肯定不是按照那個所謂的劃代才有的啊。這些東西,都是空軍自己定標準,提出需求,然後讓飛機制造商去做,拿來自己這裡競標。他可能是媒體說五代機標準是啥,你缺了這個功能就不算麼?

    我的意思是,你空軍造飛機,不會直接劃代的,他根本就不會考慮劃代的問題,因為這東西根本考慮不到,空軍也不會以這個作為標準。空軍和飛機制造商,更直接的是具體的功能具體的需求,而不是在那配網友玩,介紹分代。這個標準,取決於你當時的需求是啥,而不是硬生生先下個指標,分明白了幾代幾代,然後按照這個標準設計。而且,是先有飛機,然後才劃代。

    飛機劃代這個東西,和空軍關係不大。至於那個所謂的硬指標,其實是不存在的。這東西要看,到時候空戰的形式,以及各國在當時的需求。你是否需要垂直起降,這東西只有在招標的時候有這個標準,這是招標時的需求。

  • 2 # 魑魅涅磐

    雖然現下連下一代戰機---第六代戰機具體效能指標是什麼都不清楚,更別說下下一代戰機第七代戰機都有什麼硬性技術指標了?但是至於下下一代戰機會不會將垂直起降作為“硬性”指標這個研發方向來說,個人認為這個可能性並不大,當然萬事沒有絕對,更何況是還沒有發生的事情。至於為什麼不會的可能性更大呢?說起六代戰機具體是什麼或者更為神秘的七代機到底是什麼樣大家都不知道,但是有些電影中卻有這些未來擴充套件,比如電影《絕密飛行》中的EDI“艾迪”無人戰機就是一款定位於未來的六代戰機,該戰機有一個顯眼的特色就是除了擁有一個可以自主學習的“量子大腦”外,還具備從陸地/航母上起降的能力,特別是在航母上起降時,其同時具備彈射起飛和垂直起降能力。所以從電影中我們可以看出未來戰機似乎將垂直起降能力是作為硬性指標整合在內的。但是電影畢竟是電影,實戰環境下是否會如同電影呢?這個可能性還是比較低的,首先從以往的實戰經驗中來看,我們大家熟悉的垂直起降戰機只是用於兩棲攻擊艦上這類起降空間狹小的戰艦上,所以就存在著受眾範圍較小的問題,畢竟在陸地常規起降和航母彈射起飛中完全用不到,也就是說在現在作戰中對於垂直起降需求並不是那麼大,畢竟陸地上機場跑道被摧毀,還有大量的公路可以實現戰機戰時緊急起降;航母被摧毀的可能性也不大,畢竟航母戰鬥群中有大量的護航艦艇,所以光是從垂直起降戰機的適用範圍來說就存在適用範圍較小的缺點。再一個現代搭載垂直起降戰機的兩棲作戰中,雖然搭載在兩棲登陸戰艦上的垂直起降戰機主要職責是提供一定程度的制空權奪取,和對陸/對海攻擊火力支援任務,但是受限於起飛重量的限制,這類垂直起降戰機在綜合作戰實力上,相比其他同類戰機是有差距存在的。而且在以往幾場“海轉陸”戰爭中,還是能夠發現在裝備了垂直起降戰機的情況下,背後也都有航母在同時奪取制空權的情況下,再同步實施兩棲登陸作戰的,所以完全可以將垂直起降戰機代差落後所帶來效能上的缺點轉嫁到航母上更為先進的艦載機上。再一個以美軍現役的F35隱身戰機來說,該機雖然實現了陸地常規起降的F35A、垂直起降的F35B和航母起降的F35C三機同平臺研發,從一定程度上來說,雖然基於同平臺研發不同機型,有效的降低了研發成本和後期的維護後勤保養壓力和成本,但是從F35隱身戰機自身為了實現多平臺應用而做出的妥協來說,實際上各自都不可避免存在著缺點,首先就是為了實現同平臺不同機型擴充套件,F35隱身戰機的研發成本不斷上漲,完全脫離了當初定位低成本隱身戰機的初衷;其次更為核心的是為了保證垂直起降版本在垂直起降時的安全可靠性,F35隱身戰機捨棄了雙發設計改為了單發設計,這就造成上艦的F35C版本在安全可靠性上存在先天不足,而且因為其採用單發設計的同時還要滿足最大起飛重量的要求,洛馬公司為F35隱身戰機配置了一臺加力推力高達19噸的大推力渦扇發動機,19噸的加力推力雖然使得F35隱身戰機能夠達到32噸的最大起飛重量,但是這麼大的加力推力是依靠增大發動機涵道比來實現的,由於涵道比增大也使得F35隱身戰機的加速性不佳和最大飛行速度不高,這都是由涵道比較大的發動機所帶來的先天缺點。其次因為要滿足B版本的垂直起降的升力風扇安裝需求,F35隱身戰機的機身非常臃腫,也就增加了戰機自身的飛行阻力,更降低了其自身效能表現。畢竟F35要替代的可是F15這類雙發重型戰機,雖然機動性不咋的,但是雙發動力卻也帶來“炸彈卡車的”稱號,同時也因為機身臃腫等原因在機動性相比F16這類中型單發戰機也沒有多大提升。所以對於未來七代戰機會不會將垂直起降作為硬性指標,其實這個可能性並不大,首先前面說過有沒有垂直起降能力主要還是看國家需求,如果這個國家雖然裝備有兩棲攻擊艦,也裝備有固定翼垂直起降戰機,那麼並不一定非得將其升級為七代戰機,因為這種當下的不足完全可以由航母艦載機彌補,而且受限於垂直起降自身存在的不足,就算是升級為七代戰機,也會有很大無法避免的不足存在。再一個以同平臺研發的F35隱身戰機來說,雖然該機衍生有可以垂直起降的F35B隱身戰機,但是F35A/B/C三個版本的戰機,其實都是屬於專用機型,比如航母上的艦載機不能在兩棲攻擊艦上使用,陸地常規起降的F35A也不能在航母和兩棲攻擊艦上使用,所以反過來說F35在研發的時候並沒有將垂直起降作為F35隱身戰機的的硬性指標,只是基於同平臺衍生研發了專用垂直起降的F35B罷了,那麼按照戰機研發屬於循序漸進的研發思路來說,未來六代/七代戰機將“垂直起降能力”作為硬性指標的可能性微乎其微。

  • 3 # 王司徒軍武百科

    七代機離我們實在是太遙遠了點,現在對七代機的一切談論只能說是一種猜測,畢竟連六代機標準都沒有真正的出現。

    按照航空發展脈絡來看,是否需要垂直起降功能,在相當長時間內仍取決於飛機的功能需求,比如一架對起飛重量要求極大的戰機,它就完全沒有必要去搞垂直起降。但假使某種(如高效推力技術、反重力技術等)技術獲得了實用化突破,人類未嘗不能把垂直戰機泛用化。

    但就目前的科技發展來說,如果依舊按照現有噴氣式飛機技術深化發展,我們很難看到垂直起降技術成為硬指標,因為這本身就是不符合常規的。

    飛機屬於對輕量化極為在意的機械,尤其對戰鬥機而言,如何做到既堅固又輕盈是個很嚴肅的問題,這關係到戰機能攜帶的彈藥、能飛行的航程、能載入的裝備。垂直起降技術在今天之所以還是個未普及專案,最大的原因並非技術,而是為了實現垂直起降,戰機需要額外增加成本和降低效能。

    如蘇聯當年的雅克-36,這是一種相當早就被實用化的短垂戰機,為了使其能良好的控制姿態,蘇聯人不得不在翼尖、頭部、尾部都埋設了噴氣管道,透過預先灌裝的壓縮氣體維持平衡,機鼻處甚至要伸出一個長長的棍棒噴嘴。

    英國的“鷂式”也是如此,儘管實現了垂直起降功能的實用化,但鷂式卻是個亞音速低效能戰機,而且油耗驚人,腿短跑不遠,限制了很多戰術的發揮,碰上超音速戰機只有死路一條。如果不是垂直起降對航母作戰的吸引力,鷂式可能很早就退役了。

    還有美國的F35,擁有短垂能力的只有其中的B型,而為了實現短垂功能,它在機身中段埋設了一個沉重的升力風扇,起飛時還需要尾部的向量噴口配合轉向。為這一個垂直起降功能,F35的機體變得又昂貴又複雜,相比滑跑起飛的A型效能差了一大截。

    如上圖的F35B,它也有滑跑的時候,升力技術可為之提供短距離起飛能力,並沒有要求在任何場合都得使用費勁的垂直起飛能力。

    所以我們並不能因為垂直起降功能的炫酷和誘人,便做出“垂直起降能取代滑跑起飛”的妄語。實際上,短垂能力對於海軍的意義更大,而並不缺少空間的空軍對於飛機的升空方式一般沒有太多想法,否則空軍早就上彈射器和滑躍板了,在地面安裝這些東西不算是個難事兒(俄羅斯的訓練基地還真有陸地彈射器,不過是為了訓練海軍的)。

    不過,起碼從6代機的當前發展和設想上來看,垂直起降還是具有相當誘惑力的,尤其是“AI無人機化”這條發展樹,極有可能誕生出一批可以短距\垂直起降的無人戰鬥機,它們可以潛藏在地面,作戰時直接升空發動攻擊,或者還可以用遠端導彈發射的形式,直接送到各地戰區。

    還有些比較開腦洞的設想,例如“未來戰機空天飛機化”、“軌道衛星化部署”,這些戰機屆時將不再僅僅從地面發動攻擊,它們會被預先施放到太空進行戰略執勤,戰鬥時直接從宇宙中空降大氣層,並不需要時刻為地面起飛而操心。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葡萄不好上色,聽說乙烯利能用,怎麼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