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瘋狗的輕武

    倒黴這個說法我是第一次聽,但二戰美國坦克殲擊營剛開打那會,無論是裝備還是戰術都非常弱智是真的,因此交了很多學費。

    先說說理念上的問題,歐洲國家在一戰之後都很重視坦克與反坦克戰術,因此在這上邊投入很大。而美國恰好相反,他們在一戰結束之後甚至取消了原本的裝甲部隊,只留騎兵(指快速機動的部隊)和步兵。原因則是美國打算以後不摻和歐洲的事務,專心運營本土,因此海空軍才是關鍵,陸軍不重要。

    直到二戰開打,美華人才坐不住,到1940年重新組建裝甲部隊。但此時他們的裝甲戰理念相比歐洲已經非常落後。

    具體落後在哪兒呢?就以自行反坦克戰術為例

    當時歐洲各國開始使用自行反坦克炮的原則是用機動來遏制機動,打個比方,你有200門反坦克炮(牽引式),敵人有100臺坦克,但反坦克炮是用來防守的,哪怕比對手的坦克多一倍,但處於守勢時很被動,你無法得知坦克究竟會從防線哪個地方衝過來。因此只能儘可能均勻的佈置反坦克炮;而進攻方不同,完全可以集中衝一個點。

    這樣一來,就可能是100臺坦克對付20門反坦克炮。所以當時歐洲人開始搞自行反坦克炮,目的就是能在敵軍坦克發動進攻的時候,迅速機動支援,或者說是快速部署到第二、第三道敵軍將要突破的防線上。而且自行反坦克炮往往是有步兵和炮兵協同作戰的。

    但美華人不是這麼想的,他們的理念並不是快速防守部署,而是機動反擊。也就是說,防守這塊依舊是由傳統牽引式反坦克炮負責,而自行反坦克炮則是獨立行動,憑藉機動性遊走、側擊敵軍裝甲部隊。(和其他國家的坦殲有本質區別)

    但是,缺少裝甲,也沒有其他兵種掩護的自行反坦克炮在北非大荒原上就是德軍最好的活靶子...

    而且早期美華人的自行反坦克炮是什麼玩意...

    我尋思玩過戰雷的同學都對早期美系TD深惡痛絕。就這兩“自行反坦克炮”,還獨立機動作戰...怕不是被隆美爾打成馬

    當然,後來的M10、M18、M36坦殲要好得多。但他們有個共同的美系TD特色,獨立炮塔...

    這也是坦殲獨立作戰思維下的產物...

  • 2 # 紅色手電筒

    美國的陸軍反坦克部隊實際上是有一個定位不準的問題,這樣一種定位不準,使得美軍的自行反坦克炮部隊是比較尷尬,倒黴倒不一定。

    美軍這個奇葩的反坦克作戰思想是麥克奈爾中將的主意,麥克奈爾成功的制定了勝利計劃,美國陸軍從二十幾萬人能夠擴充到800萬,麥克奈爾功不可沒,但是缺乏戰場經驗是他的致命傷,而他上了戰場就被自己人幹掉了。

    在二戰前美軍的主流觀點中,坦克是用來支援步兵的,而反坦克的任務是反坦克殲擊車的任務,實際上美軍的反坦克殲擊部隊在1942年實際上成了一個獨立的兵種部隊,有10萬人,80個營。美軍的反坦克殲擊營分成輕重兩種型別,輕型包括36門37炮,重型是12門37炮、24門76炮。

    美軍的反坦克炮一開始也和其他國家一樣都是37炮,但是很快就換成57,而且得益於美軍數量巨大的吉普車,美軍的反坦克炮都是吉普車牽引,機動速度快。而且有的乾脆就裝到了車上。

    美軍的M-10 、M-36反坦克殲擊車都是有一個旋轉炮塔,和坦克相比除了沒有頂蓋不能擋雨以外,其他幾乎沒有區別,那麼把頂蓋焊上不就完了,所以美軍中的自行反坦克炮地位很尷尬,到了二戰後期就開始逐步退役,原來的人員編入其他兵種。應該說,美軍的自行反坦克炮效能不錯,但是美軍太有錢了,完全可以用正經的坦克,不用這種代用品。

    美軍方面的設想和戰場的實際相差甚遠,最好的反坦克武器就是坦克,美軍在實際的作戰中也發現了這個問題,而且美國和德國、蘇聯不同,美國是做好了準備才出兵的,相對來說,美軍的坦克數量都是能夠滿足部隊的需要,而且美軍的反坦克作戰的條令是一個不折不扣的閉門造車的產物,美軍的反坦克殲擊車或者按照慣例應該叫做突擊炮只承擔反坦克任務,但是實際上突擊炮的任務是很雜的,而且突擊炮最主要的任務實際上是給步兵提供火力支援,打機槍火力點什麼的。

    突擊炮玩的好的蘇德兩軍都是把突擊炮作為坦克數量不足時的代用品,而執行的任務實際上是以支援步兵為主,幫助步兵克服對方堅固設防陣地,反坦克任務是附帶任務,當然這個任務蘇聯和德華人都完成的不錯。但是代用品就是代用品,戰爭一結束,坦克很快就取代了它的地位。

  • 3 # 味冷

    讀過一些隻言片語的段子,具體的細節已經遺忘了。當時美軍的反坦克部隊主要裝備m10,m18,m36,特點基本是薄皮大餡敞篷車,也就速度還可以。但是名稱叫做坦克殲擊車,tank destroyer,給前線步兵指揮官留下了一個奇怪的印象,tank destroyer肯定比tank厲害啊,於是常常把反坦克部隊頂上去和動物園硬抗,結果當然不太好,留下了很多段子。包括對極力支援坦克殲擊車生產的麥克奈爾將軍也頗有微詞。

    美國陸軍作為二戰的後來者,初期作戰經驗其實並不豐富,有很多不切實際的戰術設想。比如對於反坦克戰術,設想是坦克用於殲滅步兵,而己方發現坦克,應該交給隸屬於炮兵的坦克殲擊車予以殲滅。不知道這是不是出身炮兵的麥克奈爾將軍的執念,但是東線戰爭的結論,反坦克最好的武器顯然也是坦克。而改進的重型m4坦克直到麥克奈爾將軍被美國陸航炸死才運到歐洲,也很有諷刺意味。

  • 4 # 豪情萬丈SL

    主要是定位和發展方向造成的。蘇聯大力發展坦克殲擊車是因為需要數量。而美國其實沒太大的必要發展坦克殲擊車。蘇聯的經典坦克殲擊車是無炮塔結構,從而簡化啦生產步驟能大量生產以量補質來彌補巨大的損失。美國根本沒這個需求,自始至終幾乎都是佔據有利條件,加上自身的工業能力坦克的消耗和產量是能跟上的。美國覺得有必要研發坦克殲擊車,開始感覺不太方便就採用的有炮臺結構,第一步就走錯啦,導致最後成啦一個薄皮坦克,根本沒有必要。上啦戰場雖然能夠擊毀敵方坦克,但是自身防護力不足甚至能被單兵武器摧毀。。。。。。還不如坦克呢。

  • 5 # 科羅廖夫

    美國軍隊向來都非常注重對士兵生命安全的保護,儘量減少傷亡是美國陸軍作戰的宗旨之一,和其他國家軍隊比起來,這個特點是非常突出的。在第2次世界大戰中,美國陸軍的戰力之所以強悍,傷亡率之所以偏低的重要原因,就是美軍為部隊配備大量的機動載具和火力支援武器.論步兵師和裝甲師中的坦克數量和比例,再到普通部隊能夠得到的火力支援武器和運輸載具數量,二戰各國無人能出美軍之右。說美國陸軍有著豪華的配置一點都不誇張,但是即使是在豪華配置的美國陸軍中,也有一些悲催的人存在。

    二戰中美軍坦克部隊普遍存在火力和防護性不足的問題,在對抗德軍重型坦克時,往往佔不到便宜。為了彌補這個缺陷,美國陸軍除去極度依賴空中支援之外,另一個補救措施就是在陸軍中大量部署自行反坦克部隊,也就是使用坦克殲擊車來消滅敵軍坦克的部隊。與普通的美國坦克比起來,二戰的美軍坦克殲擊車以防護性進一步削弱為代價,換取了更好的機動性和火力,這些美軍坦克殲擊車很大程度上負擔起了美國陸軍反坦克的重任。

    美軍坦克殲擊車設計思路,是作為救火隊使用,進攻時伴隨坦克消滅急需消滅的裝甲目標,防禦時快速撲上去補缺。因此,機動性和火力要求不低,防護性就可以犧牲了。就以其裝備最廣泛的M10“狼獾”坦克殲擊車來說,這款坦克殲擊車使用美軍M7型76.2毫米火炮,穿甲威力比起同期M4中型坦克的75毫米主炮更強,使用M93高初速穿甲彈(HVAP)時勝過德軍4號坦克的主炮。但車體前方裝甲厚度僅為38mm,最厚的炮塔前方裝甲也不過57mm,這在戰爭中後期是發揮不了什麼保護作用的。而美軍另一款坦克殲擊車是著名的M18地獄貓,更是把低防護性,重火力和超強機動效能這個特點發揮到了極致。這款坦克殲擊車的重量僅有17噸,其裝甲厚度最厚處僅有25毫米,面對德國坦克的大炮,這種程度的裝甲就像是紙一樣薄,可以說是忽略不計。

    戰爭後期的M36式反坦克殲擊車的效能比較好,戰鬥全重達到了28噸,裝甲厚度從9.5毫米到76毫米,發動機功率450馬力,最大時速有42千米,裝備7.62毫米機槍1挺,口徑90毫米的長身管加農炮1門。M36式的90毫米加農炮威力巨大、火力兇猛,可以在二戰中秒殺德國的獵豹和虎王坦克。

    儘管美軍坦克殲擊車的火力能夠在很大程度上威脅德國重型坦克,但如果正面對抗的話,德國重型坦克和美軍坦克殲擊車誰佔優勢一目瞭然。不過,美軍也有自己的一套戰術,他們的作戰戰術,就是想依託強大的機動效能來提升生存性。例如,M18坦克殲擊車的速度其速度能夠達到驚人的80公里/小時。美國坦克殲擊車部隊的戰術思想,是透過高速繞到德國重型坦克的側後進行打擊,而這樣的戰術在經過實戰檢驗之後,也確實被證明是有效的。因此不能說二戰美國坦克殲擊車部隊的發展是失敗的,相反需要承認他們的發展思路行之有效。

    儘管如此,美國坦克殲擊車部隊的乘員們對此依然不會滿意,由於裝甲太過薄弱,成員的生命安全根本沒有任何保障,因此乘員們在作戰時,普遍會有很大的心理負擔。相當一部分美國坦克殲擊車的車組產生出畏懼甚至厭戰情緒。儘管他們手中擁有美國坦克部隊中一流的大炮,但是薄的跟紙板沒什麼區別的裝甲還是讓他們時刻感到畏懼。事實上,戰後的資料顯示。美軍坦克殲擊車發射的高爆彈數量遠比穿甲彈多,此中可能有一部分原因就是美軍坦克殲擊車部隊,不願意主動和德國坦克交火。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老少配的婚姻為什麼被大多數人議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