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一隻南飛的鴻雁

    電視劇《大丈夫》劇照

    在人們的傳統觀念中,夫妻兩人年齡相差10歲以上的屬於“老少配”,隨著時代的發展,“老少配”的婚配比例也逐年上升,其中,男大女小是主流。然而,筆者透過對江蘇、合肥等多家法院歷年上百起“老少配”離婚案進行簡單梳理發現,由於年齡差距較大,“老少配”離婚風險偏高,不少“老少配”夫妻甚至熬不過三年。

    婚前悄悄轉移財產

    “信任就像一張白紙,皺了就算撫平也恢復不到原來的樣子。”電視劇《大丈夫》中的臺詞道破了夫妻關係的關鍵,而這也是小倩(化名)要求離婚的理由。

    2012年初,23歲的小倩在實習時認識了大她12歲的公司主管胡先生(化名)。透過數次接觸,小倩對溫文爾雅的他產生了好感,被他有意無意地關照打動。架不住胡先生的愛情攻勢,小倩不顧家人的強烈反對,於次年走進了婚姻。

    “當時父母很無奈地跟我說,你會後悔的,但我被甜蜜衝昏了頭腦,以為這只是父母勸我放棄的說辭,沒想到卻一言成讖。”身心疲憊的小倩說道。

    婚後,小倩聽從了胡先生的建議,在家做起了全職太太。然而由於胡先生業務繁忙,常常讓她獨守空屋,每次當她試圖與丈夫交流時,才發現自己因和社會脫節,兩人之間的共同話題越來越少。她還發現,胡先生對她也失去了婚前的那份耐心。

    一番深思熟慮後,小倩決定重新踏入社會,但卻遭到了胡先生的強烈反對,兩人經常為此發生爭吵。後來,不顧胡先生的勸阻,小倩找了份文員的工作,但兩人之間也爆發了冷戰。

    此後,小倩又發現了一個更讓她難以接受的事實,胡先生竟在婚前就把所有的財產都公證到了他父母名下。對此,胡先生的解釋是,他的父母年紀大了,需要一份保障。小倩覺得這樣的生活不是自己想要的,於是提出了離婚訴求。最終,經法院判決,小倩僅獲得了3萬元的經濟補償,黯然地結束了這段婚姻。

    合肥市蜀山區法院研究室負責人童廣飛認為,信任是婚姻的基石,如果胡先生能夠在婚前和小倩溝通,光明正大地進行婚前個人財產公證,而不是採取轉移財產的手段,那麼小倩可能就不會產生強烈的不信任感。相比“少妻”,踏入社會數年的“老夫”往往會想得更遠更深,而且“老夫”們往往會對婚姻產生不自信,不會給予“少妻”完全的信任,他們的心理防備往往成為摧毀婚姻的“隱形炸彈”。

    婚後才發現跟不上“步伐”

    今年57歲的吳教授(化名)曾是31歲的謝女士(化名)的研究生導師,在三年相處中,兩人成了忘年交,相談甚歡。謝女士畢業後,兩人仍以朋友身份保持聯絡。2011年10月,經歷了短暫婚姻的謝女士和喪偶的吳教授走到了一起,面對他們的結合,謝女士的父母無奈之下只得同意。

    誰知,這樁婚姻僅僅過了兩年就亮起了紅燈。原來吳教授天性喜靜,最喜歡的事就是沒事看看書、下下棋,而生性活潑的謝女士則喜歡追隨潮流。

    對此,拗不過妻子的吳教授成了朋友眼中的“潮人”,不僅得硬著頭皮去學習QQ等通訊工具,還要陪同妻子參加各種聚會,家裡更是來客不斷。

    時間一長,不堪其擾的吳教授便以各種理由推辭。對此,謝女士認為,丈夫在掃自己的興,因此心裡有了疙瘩,兩人開始經常為瑣事發生爭吵。漸漸地,兩人之間的分歧越來越大,甚至進入了“失語”的狀態。於是,他們決定離婚。最終,在法官的調解下,兩人協議離婚。

    “在審判實踐中,中低學歷的夫妻離婚時往往還有調和的可能,但高學歷夫妻一旦要求離婚,那就不可挽回。”蜀山區法院民一庭庭長周玉玲表示,高學歷夫妻一般脫離了生存壓力,擁有更多的精力和能力去追求生活方式,也更容易在小事上非要講出一定的道理,希冀說服對方,但卻常常互不相讓,最終“曲終人散”。

    對於產生矛盾的高學歷“老少配”夫妻,周玉玲建議他們要在欣賞對方的基礎上嘗試接受對方的觀點,一旦發生衝突,切勿強人所難,認為這是對方不理解自己。在釋放自己情感的同時,要嘗試理解包容伴侶的感受和需求。

    子女矛盾難調和

    孫大爺(化名)是一名退休教師,再婚妻子周阿姨(化名)曾是他的保姆。2007年,孫大爺的子女由於工作繁忙,無暇照顧年屆七旬的他,遂透過人才市場僱用了年近50歲的周阿姨來照顧他。一年後,同是單身的兩個人走到了一起,對於老人們的結合,子女們心裡卻沒那麼高興。

    起初,兩位老人相處融洽,平安無事,但隨著雙方子女矛盾的難以調和,兩人也漸漸產生了隔閡。孫大爺的兒子對於這個“從天而降”的繼母始終心懷不滿,覺得她是奔著老爺子的房產和退休工資來的,所以有事沒事就在孫大爺耳邊嘀咕周阿姨的不是。

    時間一長,周阿姨的子女非常氣憤,覺得自己的母親不僅要照顧孫大爺的日常生活,還要受閒氣,甚至產生了孫大爺和周阿姨結婚是為了找一個免費 “保姆”的想法。

    最終,因雙方子女矛盾日益增多且無法調和,兩位老人在法官主持下籤訂了離婚協議,並且由孫大爺補償周阿姨兩萬元生活費。

    安徽肥西縣法院研究室負責人陳詠峰認為,婚姻危機不僅與夫妻之間的情感有關,而且和其他社會因素有關,比如經濟、社會關係和家庭成員等。再婚“老少配”夫妻的婚姻走到盡頭多是因為子女的反對,其中經濟利益是關鍵,家境殷實的子女會對新成員的加入產生敵意,從而在老人面前閒話是非,激化矛盾。

    老夫少妻為何風險偏高

    童廣飛認為,“蘿莉”和“大叔”的婚姻更多地體現為“戀父情結”或“師生戀”。婚前,“蘿莉”在“大叔”身上更容易感受到安全感和物質滿足感,“大叔”也容易得到崇拜感和滿足保護欲,但一旦走進婚姻,如果雙方沒有能夠互相體諒,解決彼此因閱歷所帶來的心理年齡差,那麼就很容易因有人“沒長大”而導致夫妻感情破裂。

    陳詠峰則認為,除了心理年齡差外,子女對再婚父母婚姻的干涉,也在一定程度上導致“老少配”婚姻走向盡頭。對此他建議,中老年人在再婚時要儘量爭取子女的理解,或者在婚前對夫妻財產進行公證或明確約定,從而減少已成年子女的敵意或因對家庭財產的歸宿產生的焦慮感,減少家庭矛盾。

  • 2 # 趙小明心理團隊

    男人女人各有自己的獨特資源。男人有精子,女人有子宮。婚戀關係的背後,有一隻看不見的生物進化心理學的手在操縱這一切。

    有研究發現,在戰爭年代,男人損耗比較大的時候,就會有越來越多的女性生育男孩。而且當青壯年男性不足的時候,必然就會產生老少配的情況。

    在自然環境不好,環境惡劣的情況下,女性會優先選擇生女孩。

    而上述這一切,都是潛意識裡面,是進化心理學,看不見的手在操縱。

    綜上所述,老少配的本質是因為人們焦慮交配權的喪失。這就是為什麼,我們會在網際網路時代產生越來越多的相關詞彙~~所謂的高富帥,窮矮搓,白富美,都反映出人們對交配權喪失的焦慮。

  • 3 # 安徽菇涼86830729

    老少配的婚姻真愛的成分比較少,大部分都是相互利用,一般都是這樣的,如果男大女小,就是一個有錢或者是有權一個年輕貌美,女人依自己年輕漂亮可以坐享其成,老男人可以依錢來換取他的所需,女大男小也是一樣的,都不是奔著長遠的婚姻去的,走不了太久,所以被大多數人不看好,當然……個別也會有真愛

  • 4 # 長街小饅頭

    我來說說我的理解。

    首先從生理,假如說老配少,男士50女生20他們相差三十歲。那麼當女生四十歲的時候男士已經七十了。夫妻之間生理需求是非常正常的,而我們知道女人在三四十歲期間有個生理需求旺盛的時期,而男士已到暮年,生理功能,體能都日趨下降,一對年齡相仿的夫妻尚且遇到生理問題,何況一對年齡差距大的夫妻,其感情將受到極大的考驗。

    其次是培育下一代的問題,即使女生二十歲生子,到孩子二十歲成年,父親日趨年邁,很多事情有心無力,需要自己獨當一面。如果不幸一點,父親七八十歲身體出了問題,二十幾歲的毛頭小夥,四十歲一個女人,其生活很可能會受到衝擊。假如父親擁有鉅額財產,或許能保一半輩子,但也許會有七大姑八大姨來分遺產。能不能爭的過也是個問題。

    還有就是責任方面,結婚不是兒戲,是一輩子非常重要的事情。年紀輕的一方初入社會,不懂得生活的艱辛與現實,而年長者則歷經社會洗禮懂得更多。這兩者之間存在著明顯的優劣勢。如果年長者只是玩玩,另一方剛入社會受到傷害。也是接受不了的。

    也有年輕人騙年長者的,圖的無非是錢,優越的生活。對另一方也可能存在威脅。

    再者是輿論上的。主流社會不認同男女年齡差距過大的婚姻,就像不認同同性戀一般,主流的人們習以為常,而不習慣非主流的事物。老配少,人家就會議論,“那女的還不是看上那個老不死的錢嘛,等那男的死了,拿了鉅額遺產再找個小男人嫁了”。突兀的東西永遠看不順眼,魚刺卡喉嚨裡,總是想辦法扣出來,哪怕是別人的魚刺。

    寫到後面不知道在寫什麼了,算了,懶得改懶得刪,權當沒寫過吧

  • 5 # 木子李

    所有非主流的婚姻都會遭到人們議論,比如:姐弟戀;比如:老少配;比如:同性戀。

    人們之所以會議論,是因為這種非主流的婚姻跨越了人們對婚姻的常規思維,導致人們會帶著愛管閒事的心態並根據自己的認知,上演了嘰嘰歪歪。

    事實上,每個人的存活都是唯一,使得,每個人的生活軌跡也是獨特。

    有句話如是說,走自己的路,讓別人去說吧。為此,想成為非主流婚姻的持有者,就需要具備不在意別人看法的情懷。否則,婚姻最終沒有敗給愛情本身,卻敗給了世俗的偏見。

    為此,想告訴所有人,不要用年齡、性別去壓抑你內心對真愛的渴求,但必須掌握一點:不要做別人婚姻的插足者。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戀愛對一個人的變化有多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