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7720401985516

    前幾天,我在黨校選修國學課,老師念孔子學生曾子為曾參(can),和我以前念曾參(shen)的讀音明顯不同。

    課間休息時,我問老師說好象我上學時清楚地記得應該讀曾參(shen),似乎記得我還為此字讀音(can)答題而被扣了分。老師非常謹慎沒有堅持讀音是“申”還是“餐”,說等課下來後再查實一下。臨下課時,老師在課堂上把我的疑問講給同志們聽,這說明老師一時並沒拿準如何讀,而是把問題留給了大家。我當時覺得可能這兩種讀法都對,但又覺得這個問題需要搞清楚。我在網上搜索了一下,發現對這個問題的答案還真是百花齊放,果真有一種觀點是讀曾子為曾參(can),說是通“驂”的音,還有一些經考證的論證和論據,當然也有堅持讀曾參(shen)的。我們只能當那些都是學術討論,並不令人完全信服。我這裡只所以寫這件事,就是想知道中學課本或者是教科書中或者是臺灣教科書中對此讀音是如何規定的。如果教科書中已經規定了讀音,無論讀什麼,也無論學術界認為對和錯,都不應該成為改變這種既規定讀音的理由。學術界的各種觀點只能是一人之見,更何況學術討論的結論也不盡可信,有些觀點在我看來根本就是胡說八道、牽強附會、絲毫沒有道理。即便是學術之見很高明、很正確、很有說服力,也應該在教科書規範讀音改變之後再普遍使用,而不是各取所好,自己喜歡怎麼讀就怎麼讀。我這裡對老師讀曾參(can)沒有一絲絲地不滿意,只是不希望有兩種讀法。如果現存教科書中還沒有對此作出過規定,那如何讀可就是個問題了。但我堅信這方面一定有權威的規定。從曾子這樣大名人的名字讀音問題不規範就不難看出,中國現行的文化、文字、語言中需要規範的地方實在是太多了,這裡就不列舉例項了,諸君自當有所體會。博友朋友們,您以前讀過的教科書或經典書案中曾“參”是如何讀音的?以你之見,曾子參的“參”讀音在此應該如何規範?不仿來這裡說幾句。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為什麼中文的詭辯在邏輯形式上比起英文來不容易察覺?是因為語言的問題,還是因為教育的問題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