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2021水逆退散

    夏目漱石,1867年生於江戶武士家庭。明治維新後家道敗落,先後當過兩個人的養子。漱石自幼好學,在中學時代受漢學的薰染,就對漢詩文和小說極為愛好。1888年中學畢業後入大學本科英語專業,專攻英國文學。這時期他曾致力於漢詩文的創作,後收為一集,題名《木屑錄》,其書序文明確表明“予有意以文立身”。

    夏目漱石大學畢業後,去松山、熊木等地教書,此時受到學友、俳句詩人正岡子規(1867~1902)的影響,積極參加子規倡導的俳句改革運動。1900年漱石被政府選為官費留學生,到英國倫敦學西方文學。在異國,他度過了兩年“不愉快”的生活。人地生疏,經濟困難,生活不習慣,又遭到西方人的冷眼使他覺得自己象“狼群中的一隻長毛狗一般”,與世格格不入。1903年回到日本,在東京帝國大學任教。1905年,漱石發表了第一部長篇小說《我是貓》。小說以獨特的藝術風格,強烈的諷刺、批判精神,驚動了文壇。此後,漱石發表了中篇小說《哥兒》(1906)、《旅宿》。前者用第一人稱的手法,塑造了一個剛剛步入社會,誠實、憨厚、富有正義感的知識青年的形象,批判了教育界的腐敗和黑暗。後者則透過一個畫家的眼睛,描繪了一個超脫世俗的美的世界。他以“非人情”的情感,用“無心與稚心”來盡藝術家的天職寫詩作畫。作品描繪了秀麗的山水,渲染出一派“世外桃源”的景色。它充分表露出他的唯美主義文學傾向。這三部作品被認為是漱石的前期三部曲。

    1907接受《朝日新聞》社的邀請,辭去教職成為該社文藝專欄作家。直到去世的大約10年的時間裡,先後寫了10多部長篇小說,均在《朝日新聞》上連載。《三四郎》、《其後》、《門》是他中期創作的三部曲。《三四郎》(1908)寫農村青年三四郎在東京大學求學的生活和他對女性的愛慕,以及遭到拒絕,使他的幻想破滅。表現一個農村青年的成長過程。《其後》(1909)寫的是一個近而立之年的知識分子長井代助的戀愛問題,小說最後在尋求職業的煩惱中結束。《門》(1910)描寫出身小資產階級的宗助夫婦的窮困生活,悲觀、失望情緒籠罩著小說,表現了一個個性覺醒者的悲哀。

    1909年漱石患了嚴重的胃病,多次危及生命,不得不住院治療。他拖著病身,仍然頑強地堅持創作,直到生命最後一瞬。連續發表了《過了春分時節》(1912)、《行人》(1912)、《心》(1914),這3部長篇小說被稱為“後期三部曲”。後三部曲把創作重心由外部生活轉移到人的內心世界,深入探討了近代知識分子的苦惱、孤獨及個人主義、利己主義與道德之間的深刻矛盾,形成了鮮明的心理剖析和哲理探求的創作傾向。1916年正當他執筆長篇小說《明暗》之時病情惡化,治療無效,於當年年底病故。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祁陽劃市成功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