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sclslwj1

    有一年秋試,皇帝派了一個叫竇光鼐的老太師到紹興來主試,他為了籌備考務,提前來到紹興。

    竇太師每次遊街過市,總是有一塊"天下無書不讀"的御賜金牌扛在前面,鳴鑼喝道,耀武揚威,自以為文章壓倒天下,目空一切,傲慢非常。

    這天,正是盛暑季節,炎熱非常。徐文長聽說竇光鼐要來了,心想:把他的御賜金牌除下,給他一個下馬威。主意既定,就赤膊坦腹,睡在東郭門內的官道當中。

    "嘡嘡......"鳴鑼喝道的聲音越來越近。頭牌執事看見一個小孩睡在官道當中,就稟告老太師:"有個小孩擋官攔道!"竇光鼐聽說擋道的是小孩,他不以為意,吩咐停轎,自己出來看看。只見那攔道的小孩睡得很熟,連忙把他叫醒。徐文長故作恭敬地站在一旁,等候發落。竇太師開言問道:"你睡在石板上作什麼?難道不怕面板燙焦?"徐文長大大方方地回答說:"不作什麼,曬曬肚皮裡的萬卷書"。竇太師聽他口氣很大,就說:"既然你喜歡讀書,一定還會對課。我有個課要你對,對不出,你應該讓道迴避。"徐文長立刻提出反問:"如果對得準,那怎麼辦?"竇太師心想:一個小孩有什麼了不起。就隨口說:"如果對得好,把全副執事停在這裡,老夫步行進學宮!"

    竇太師想起紹興南街有三個閣老臺門,便隨口出題:"南街三學士",徐文長不加思索,回對:"東郭兩軍門"。竇太師一聽,覺得南街對東郭,文官對武將,而且這五個臺門都是紹興城內有名氣的,不由得點頭稱讚:"奇才!"這時徐文長故意問竇太師:"你那塊金牌上的六個大金字,作何解釋?"竇太師聽他問起金牌,馬上得意地說:"皇上曉得我天下無書不讀,因此御賜這塊金牌!"徐文長接著又問:"那麼,太師爺,你對《時憲書》總該熟讀吧?"竇太師被問得目瞪口呆,暗想:不要說熟讀,就連書名也沒有聽到過。徐文長見時機已到,把早已準備好的《時憲書》拿出來,遞給竇太師說:"太師沒讀過,學生倒會背。"說著,就朗朗地徑自背誦起來,背得又流利,又純熟。

    竇太師果然也聰穎,真是過目不忘,名不虛傳,等徐文長背完,他也會背了,但徐文長還能倒背,竇太師卻不會。徐文長理直氣壯地問:"太師爺既有書未讀,那麼這塊金牌將作何處理?"竇太師尷尬地說:"那當然對我不適用了!"

    竇光鼐只好實踐自己的諾言,剛想舉步朝學宮走去,徐文長卻叫住他:"啟稟太師,自古中國才子算浙江,浙江才子算紹興,紹興處處出才子,太師要小心提防!"竇太師冷笑一聲,憤然而去。

    等到開考的時候,大家寫好文章,收畢文卷,竇太師吩咐暫勿退場,一面抽卷閱讀,好的果然很多,特別是徐文長的考卷寫得更好,但是卷後卻畫上了徐氏祖先的靈位,竇太師藉此提筆落批:"父親雖好,祭祖太早。"

    為了想試試紹興才子的本領,竇太師唸了一個課:"寶塔圓圓,六角八面四方。"叫大家對來。全場默然無聲,大家都想不出好句。竇太師連聲催促,全場只好舉起一隻手來搖搖。竇太師一看,沒有不搖的人,連徐文長也在內。

    這時候,竇太師洋洋得意,禁不住冷言相嘲:"紹興果然多才子,對起課來變呆痴!"竇太師正想返場,徐文長突然高聲喊道:"太師你弄錯了,我們都已對出,而且對得很好。"竇太師一下愣住了!徐文長接下去說:"這個課我們人人從小會對,因為考場規矩森嚴,不能你言我語,鬧成一片,只好用手搖搖作個暗號,就是對:"玉手尖尖,五指三長兩短。"不是很好嗎?"竇太師經他一說,驚訝得呆若木雞。

    從此,竇光鼐進出府門,只聽到鳴鑼喝道的聲音,再也看不到"無下無書不讀"的御賜金牌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蘭花一共有多少種?怎樣分別真假蘭花?種植又有什麼竅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