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歷史研習社

    有明一代,宗室“世世皆食歲祿”,祿餉豐厚。明代養宗室、清代養旗人,清朝的八旗士兵待遇也十分優厚,當時人稱“鐵桿莊稼”。隨著時間的發展,明朝宗室和清朝旗人的人口像滾雪球一樣,越滾越多。龐大的供養群體給國家造成了沉重的經濟負擔。 那麼問題來了,明代養宗室和清代養旗人,那個對國運的影響更大一些呢?答案是前者。 圖/湖北省博物館藏明梁莊王墓出土金鑲寶石白玉鏤空雲龍冠頂 明代的宗室都是皇子皇孫,地位尊貴。明代諸皇子為親王,親王的六世孫及以下仍能授奉國中尉。清代旗人則稍有遜色。清八旗兵雖為清王朝的軍事支柱,但正如魏源所說,清朝養旗人是透過高俸讓士兵一心習武,保家衛國。明朝宗室地位尊貴,所需歲俸自然高於常人,人口增加給國家財政帶來的壓力也就越大。 明朝宗室每年獲賜的祿米,親王可達萬石,郡王二千石,最低等的奉國中尉一年也有二百石。清朝雖在順治年間免去了旗人除兵役之外的其他徭役,並圈地予其耕種,但八旗官兵中,馬甲、護兵每年僅給米四十八斛,遠不及明代宗室。 圖/清代八旗旗圖 隨著時間的發展,明朝宗室和清朝旗人的人口像滾雪球一樣,越滾越多。宗室和旗人的生計問題只靠俸祿已難以維持,國家的經濟負擔也約來越重。在這個時候,明代宗室的所作所為對國運影響極大。 明代宗室在祿餉之外試圖廣開財源。明代宗室的賜田有免除賦稅搖役的特權,他們利用這一特權,透過欽賜、奏討、納獻、侵奪等方式兼併了大量土地。不僅如此,他們利用自己的特殊身份和政治地位染指商業,把原本屬於國家的財稅收入攬到自己手中,國帑進入私家,造成了國用不敷的嚴重後果。 面對旗人生計的衰落,清朝統治者採取了一系列的措施進行扶持。然而隨著人口的不斷增加和旗人怠懶風氣的盛行,旗人的經濟狀況每況愈下。旗人慢慢衰落,八旗的戰鬥力也一蹶不振,綠營兵和地方鄉勇在清末成為清朝的軍事支柱。 事實上,明代養宗室與清代養旗人都在一定程度上耗損國力,對國運影響都很大,文章結論僅侷限於幾個方面,並沒有唯一答案,仁者見仁,智者見智。 參考文獻:1. 雷炳炎:《清代八旗世爵世職研究》,長沙:中南大學出版社,2006年。2. 陳力:《八旗貴胄的沒落——清代旗人經濟狀況研究》,《蘭州學刊》2010年第5期。3.孟凡勝、周致元:《明代宗室祿餉制度影響之探究》,《中國發展》2013年第2期。

  • 2 # 萬歲1148858845

    其實相比之下可以說當然是八旗制度危害國家人民最大,道理非常簡單,對比一下效果也一目瞭然,明朝宗室最多不過還是消耗錢糧,財政造成負擔但是並不壟斷中央權力,整個明朝皇權固然封閉可是相權絕對是對全民開放(科舉制度),滿清可完全不一樣,所謂科舉對宗室八旗照顧頗多,這些人實際上壟斷了中央決策,比如著名權臣和珅就是從為八旗特設的鹹安宮學出身,鴉片戰爭的綺善,穆章阿也是八旗宗室!此外對比兩個王朝的統治時間基本相同,但是明朝除了末期幾乎沒有大規模的人民反抗(中期的流民反抗並不強烈)可是滿清自始至終都有人民的全國性起義,造反,從底層到地主,官僚不一而足,尤其是白蓮教在所謂的乾隆盛世起義,席捲半個中國,一億華人被滿清屠殺,幾十年後太平天國起義更是歷史上最大的人民反抗,民族起義!

  • 3 # 安平144796971

    一、問者未懂八旗與宗室之間的關係,故打八旗與宗室混淆,實質上是故意混淆了是非黑白。二、朱明朝對宗室恩養十分優厚,未期佔財收的53%,還賜其圈佔大量的良田,幾乎圈佔了晉陝中原湖廣良田的大半,這些地方的自耕農一下了就成了宗室的佃戶,任由其欺凌,故朱明朝二百七十餘年,總人口基本沒有增長,藉此,宗室的人口卻瘋長近萬倍。可以說,朱明朝的宗室政策,危害了中華民族的生存,是十分罪惡的。三、清朝宗室的人口,從入關時的八百餘人,至清亡,增至兩萬六千餘人,約增長三十五倍。主要是不能隨意圈地(有王莊,但面積很小),恩養的白銀由於貶值,又沒有增加,生活水準下降,故沒有象明宗室一個男人養幾十個老婆,生育率較低。而清朝人口最高峰達四億三幹萬,是明未的近七倍。至於旗人(含漢旗),入關時五十餘萬,未期二百餘萬,大體趕上人口的增長速度。旗人有恩養銀子,但很少,僅餬口而已,且要服兵役。

  • 4 # 西柚拿來

    明朝滅亡根本就是,土地宗室佔一半,剩下的一半還要有官員不納稅的,還要分撥銀子養他們,所以崇禎後期遇到災荒,無法救濟!而又不徵收商業稅,所以基本越過越窮,崇禎上位是有一千多萬,後期基本沒有了!清朝前期被皇親國戚壟斷,後來經過戰亂,和雍正改革,基本以田地作為收稅根本,解決了這個問題,所以說,清朝養旗人,只是一個手足之疾,而且清朝還分給他們土地讓自給自足,好多人把土地都賣了,沒辦法只能出來做事,反而很多人對社會是有貢獻的!所以說,明朝宗室之害大於清朝

  • 5 # 坐古談今

    提問者的提問很刁鑽。提問者顯然分得清旗人、宗室是不同的,清朝的宗室政策比明朝強很多所以才不用宗室間的對比。提問者以1個民族、兩個民族的部分民眾合起來的概念與一個家族去做對比。

    八旗人口(皇帝親屬—宗室以及所有貴族本身就是八旗)數百萬人,對明朝皇帝的親屬百萬。我想哪個對國家影響大,只要沒有感情色彩都能判斷得出來那個影響更大。

    (1)明清宗室問題很容易評價,僅從人口量說明朝增2萬倍,清朝增60倍

    朱元璋時期,宗室人口為58人;嘉靖四十四年(1565年)為28840人,萬曆三十二年(1604年)為13萬人,39年增長了五倍。那麼,從1604年到1644年的40年,滅亡前擁有百萬宗室人口是很正常的。從朱元璋到明亡宗室人口增長2萬倍。

    同理,清朝宗室人口順治時期為419人,到了1915年為2.4萬人。清朝則是60倍。從宗室待遇上,有爵位的人都差不多。例如親王一級明朝是142萬斤米、清朝是14.2萬斤米加1萬兩白銀。

    明代靖江王王府

    為了避免明朝宗室政策的不足,採用的是“降等繼承製”,非嫡長子以外的宗室人口要按照對朝廷的貢獻進行冊封。同時,俸祿也是逐步減少。

    例如到了乾隆時期,宗室中只有9%的人有爵位,只有1.6%的人有貝子以上的爵位、年均3600兩,相當於按察使、道臺、某些知府的養廉銀。其餘91%的宗室成員,年俸祿36兩。

    (2)八旗人口是明代宗室人口的數倍,但普通八旗的供養比例是沒法兒明朝宗室供養相比的,況且,八旗主要從事的當兵,這與明朝是完全不同的

    限於篇幅,為了控制字數,明朝宗室人口部分,請詳見我對“明朝末年有多少個藩王,養這些藩王每年需要多少錢”這個問題地回答。本文只簡述清朝的八旗人口供養問題。

    宗室人口如此,普通八旗人員佔多數,而這些人在不當兵的情況下,只有“鐵桿莊稼”的每人三十多畝地(1644年後的兩個半世紀裡沒有賣掉),而且這些田是可以被繼承的。

    對於可以當兵的八旗兵,待遇確實是比較豐厚。但和明朝的藩王府一樣,藩王、宗室的俸祿其實是養家費用。八旗兵的俸祿也是如此,一個人要養活一個家庭。

  • 6 # 北洋水兵

    世人有一種不符合歷史真相的認知,就是旗人人人有銀子拿,其實不然,八旗兵有定額餉有定額,不披甲不當差的旗人要麼自謀生路,要麼當閒散旗人。

    造成旗人人人有銀子拿的誤解,主要有兩點:一、清初旗人總體人口較少,1644年入關的時候14歲至70歲滿洲蒙古出動全部,漢軍出動四分之三,勉強湊了15萬人,而一片石大戰卻只有八萬人參戰,可見當時八旗人口不多。正因如此,清初八旗壯丁人人都有差事,非官即兵;其次,出於清末革命黨排滿之宣傳。綜上兩點,可見旗人人人有銀子拿事不真實的。

    而且,隨著八旗人口增加,再加上八旗軍事化消退,官缺兵缺並沒有多大變化,而清初補缺的經歷又使得很多旗人只知道讀書習武,對農工商之事一無所知。因此,就造成了旗人生計問題越發嚴重。

    這和明朝宗室王爺們還不一樣,明朝宗室王爺們都有銀子拿,而且天潢貴胄,不可能過得不舒坦。而旗人除了那些有爵位的宗室,剩下的基本上活的都不咋地。清末不少閒散旗人活不下去都出去給人打工或者給大戶人家的子弟當教書匠混口飯吃,八旗婦女也透過做針線活貼補家用,老舍先生在紀念母親的文章中也寫了他母親透過給大戶人家洗衣服賺點錢供他上學讀書。而清末不少漢族官僚也說旗人“衣衫襤褸,形同乞丐”,“見之鼻酸”。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如何挑選和田玉佩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