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朱之瑜(1600年11月17日~1682年5月23日),明清之際的學者和教育家。字楚嶼,又作魯嶼,號舜水,漢族,浙江紹興府餘姚縣人,明末貢生。因在明末和南明曾三次被皇帝特徵,未就,人稱徵君。
他的學問和德行得到了日本朝野人士的禮遇和尊重,水戶藩藩主德川光圀聘請他到江戶(今東京)講學,執弟子禮,許多著名學者都慕名來就學。朱之瑜在講學時摒棄了儒家學說中的空洞說教,提倡"實理實學、學以致用",認為"學問之道,貴在實行,聖賢之學,俱在踐履",他的思想對日本水戶學有很大影響。他還把中國先進的農業、醫藥、建築、工藝技術傳授給日本人民。以舜水學說為宗旨的"江戶學派"一直影響到"明治維新",為日本的繁榮與進步作出了貢獻。朱之瑜死後,他講學的書札和問答由德川光國父子刊印成《朱舜水文集》二十八卷。朱之瑜與黃宗羲、王夫之、顧炎武、顏元一起被稱為"明朝中國五大學者"。
朱之瑜從小聰穎好學,卻輕視功名。清軍南下江南後,朱之瑜積極從事抗清鬥爭,先是追隨隅拒舟山的魯王,後來又參加抗清名將鄭成功、張煌言的北伐戰鬥。明永曆十三年(1659年),朱之瑜看到清政權日趨堅固,復明無望,為了保全民族氣節,毅然辭別國土,棄離故鄉,流亡日本。朱之瑜寄寓日本二十多年,仍著明朝衣冠,追念故國。
不是。朱之瑜(1600年11月17日~1682年5月23日),明清之際的學者和教育家。字楚嶼,又作魯嶼,號舜水,漢族,浙江紹興府餘姚縣人,明末貢生。因在明末和南明曾三次被皇帝特徵,未就,人稱徵君。
他的學問和德行得到了日本朝野人士的禮遇和尊重,水戶藩藩主德川光圀聘請他到江戶(今東京)講學,執弟子禮,許多著名學者都慕名來就學。朱之瑜在講學時摒棄了儒家學說中的空洞說教,提倡"實理實學、學以致用",認為"學問之道,貴在實行,聖賢之學,俱在踐履",他的思想對日本水戶學有很大影響。他還把中國先進的農業、醫藥、建築、工藝技術傳授給日本人民。以舜水學說為宗旨的"江戶學派"一直影響到"明治維新",為日本的繁榮與進步作出了貢獻。朱之瑜死後,他講學的書札和問答由德川光國父子刊印成《朱舜水文集》二十八卷。朱之瑜與黃宗羲、王夫之、顧炎武、顏元一起被稱為"明朝中國五大學者"。
朱之瑜從小聰穎好學,卻輕視功名。清軍南下江南後,朱之瑜積極從事抗清鬥爭,先是追隨隅拒舟山的魯王,後來又參加抗清名將鄭成功、張煌言的北伐戰鬥。明永曆十三年(1659年),朱之瑜看到清政權日趨堅固,復明無望,為了保全民族氣節,毅然辭別國土,棄離故鄉,流亡日本。朱之瑜寄寓日本二十多年,仍著明朝衣冠,追念故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