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元哥說歷史
-
2 # 歷史小閒人
楊修這個人本來就只是個書生,和文人墨客交流一下詩句文章還成,中看不中用。估計在曹操眼裡他就是個有點小聰明的官二代,胡亂猜測上位者的心思又是參與立儲。不懂做人關鍵是哪裡危險哪裡湊,不弄死他弄死誰啊。
司馬懿這個人會韜光養晦,他在向曹操展示了才華之後,不搶上司風頭會做人,人又有本事,以後留給後人出謀劃策還是可以的。所以才說司馬懿有狼顧之相,不可附於兵權。
-
3 # 弱國無外交
我們知道曹操這個人,愛才如命,但是整個三國時期,曹操也殺了不少人,有的是政治目的,為了剷除異己,鞏固統治,他認為該殺的,都非殺不可。比如董承,王服等密謀殺曹操,被滅三族,連已有身孕的董貴妃(董承的女兒)也不行,伏皇后被活活打死等。殺孔融(孔融讓梨,因為說話難聽,還不止一次挖苦曹操)殺許攸(被部下殺的,也有他的意思)殺楊修等。今天就單獨聊聊,為啥曹操對一個文弱書生恨之入骨,臨死之前也要殺他?對司馬懿確放過了呢,原因有以下幾點:
第一楊修的出身。楊修出身世族大家,他家中出了好幾個太尉,而且他還是袁術的外孫。他父親楊彪,當初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的時候,楊彪帶頭反對,而且還跟曹操作對,他的兒子曹操自然也不喜歡。
第二政治立場。曹操當初準備立世子,一個曹丕,一個曹植。無論文采還是思維能力,曹丕就不如曹植,在加上楊修作為曹植的謀臣,千方百計在挑曹丕的毛病,而且不止一次在曹操哪裡告狀,還私下向曹值透露了曹操準備立他為世子的打算,並在宮中載歌載舞。曹操非常反感他,一個外臣,去幹預自己的家事。那不是沒事找事嗎?而司馬懿雖說有狼子野心,但是還是有能力的,他作為曹丕的謀臣,建議曹丕隱忍,用自己的實力去向曹操證明,而且帶病打仗,運籌帷幄,他很有一套,深的曹丕喜歡。
第三:情商問題。楊修雖然文采很高,智商很高,但是情商太低了。他擅長耍小聰明,一次外賓送來一盒酥,被楊修帶去分吃了,還美其曰:一人一口酥,弄的曹操很尷尬。一次曹操帶兵打仗,把曹操準備要吃的雞肋當做撤軍的口號,還鼓動軍士收拾行囊,最後曹操準備大開殺戒才剎住撤退風氣。這是典型的聰明過火了。但司馬懿就不一樣了,他知道木秀於林必催之,情商很高,很會隱忍,而且謹言慎行。曹操雖說一直防著他,但是抓不住他的小辮子,也只能作罷。在加上曹丕有時候在說幾句好聽話,自然也就放鬆了對他的警惕。
綜上所述:老闆不喜歡笨的人,更不喜歡太過聰明的人。讀史可以明智,學習歷史不僅可以讓我們學到知識,也能培養職場高情操。
-
4 # 向陽花開7290
因為楊修雖然聰明,但是個性張揚,喜歡錶現自己。他善於揣摩別人心思,都揣摩到老闆頭上去了,關鍵是你自己心裡有數就行了,他還到處賣弄。
而老闆們一般喜歡保持神秘感,不能輕易被底下人看透所思所想。楊修這樣的人,純屬自己找死。
司馬懿就聰明多了他懂得審時度勢,收斂鋒芒,該亮一手的時候絕對幹得漂亮,覺察到老闆有疑心,趕快做小伏低,用各種裝病裝傻打消老闆的疑慮,保全自己。
-
5 # 西府趙王爺
如果從《三國演義》的角度來看,原因比較簡單。兩個字“低調”;楊修恃才自傲,平時裝逼也就算了,在領導曹操面前還不知收斂,完全等於作死。而司馬懿不一樣,為人很低調,情商超高,即使曹操有著狼顧之相的擔心,也沒有合適的理由殺他。
這其實就是一個在官場和職場上都非常非常適用的道理:永遠不要比你的領導聰明。
不過在正史上,更多的還是一個政治層面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三點:
第一點、楊修和曹操政見不同
受到小說描寫的影響,很多人都認為此人之死是因為自己老喜歡“秀智商”,最終鋒芒太盛而被處死。可實際上楊修並沒有過太漏鋒芒的事情,他最讓領導接受不了的,是政治上和自己有著不同的意見。
曹魏陣營由於有天子坐鎮,所以這個隊伍中的人才們也都有了比較尷尬的局面,他們有很多人不清楚自己是在忠君還是在助曹,這對於文人來說算是一種“迷茫”的現象。
可是楊修和荀彧等人立場比較鑑定,雖然幫助了曹操謀取地盤,但本質上是歸附天子的,他們認為曹操只是天子用來平反的“工具”,所以才會輔佐這位軍閥。
不過從曹操後期對待天子的態度來看,楊荀等人皆看透了真相,所以他們在政治立場上就站到了曹操的對立面,這樣一來曹操也只好為自己“清除障礙”。
換句話說,楊修等人所代表弘農楊氏,忠心於漢室,乃是曹操取得天下的內部阻礙。其家族也是當時的名門世家,其底蘊名望不輸汝南袁氏。其對於曹操來說,徹底翻臉,武力驅除不現實。但得必須要打壓一下,楊修無疑適合開刀。起到一個殺一儆百得效果。
第二點、楊修站隊失誤
曹魏後期晉升王爵,其子嗣對世子之位自然無比“垂涎”。所以各位公子就在父親生前進行了各種競爭,而拉攏人才則是獲勝的根本。從當時的人才分佈來看,楊修“投資”了公子曹植,而司馬懿則站到了曹丕的深厚,這兩個非常厲害的人才分別站到了不同的公子身後,這也讓世子之位的競爭更加激烈。
不過隨著時間的發展,曹丕最終得到了父親的認可,在這場激烈的競爭中拿到了權利。可在傳位給曹丕之前,曹操還需要替兒子完成一件重要的事情,那就是剔除不穩定因素。
為了預防其他兒子策反謀權,最好的辦法就是剪掉他們的“羽翼”,例如楊修這種重量級謀士,自然不會再讓他為其他公子效力。而司馬懿作為曹丕的心腹,即使曹操有諸多猜疑,那也不能將他殺掉。
第三點、楊修確實很討厭。
雖然我們前面說楊修的聰明沒有太大的鋒芒,但是並不代表他沒有鋒芒,最起碼他跟司馬懿的鋒芒比起來還是太過耀眼了。
這一點咱們前面說過,其準確來講不算是曹操其殺心得緣由,而是藉口。雖然曹操掌握著極高的權利,但是他也不能隨便就殺掉有影響的謀士,但是楊修在輔佐曹植之時就表現出了傲慢的態度,認為自己的才華足以成國家肱股,這樣的態度給了曹操足夠的殺人理由。
而司馬懿就恰恰相反了,歷代史學家提到這個政治家的隱忍功夫之時,都只能用“非凡”兩個字來評價,此人從曹魏中期就開始跟隨曹操,不過他把自己的才華和野心隱藏的恰到好處,平時的行事風格也極其低調,從來也沒有傳出過什麼“緋聞”。
雖然說曹操最後識破了此人的大志向,可是確實找不到什麼罪名能治他死罪,再加上曹丕繼位之後確實離不開他,所以曹操就把他留了下來。
綜上所述,楊修之死有政治原因和個人原因,而人家司馬懿無論是是在投資還是在隱忍方面都不可挑剔,也正是二者在眼光和為人方面的不同,才造就了他們不同的命運。
回覆列表
相信很多人都看過一部電視劇叫做《軍師聯盟》,劇中有兩位非常出彩的人物,一個是司馬懿,另一個是楊修。
無論是在《軍師聯盟》這部劇中,還是在《三國演義》這部劇書中,這兩個人物都非常有才華。而曹操對於此二人的觀察也十分透徹,楊修雖然有才但卻未被曹操看出太大的野心,司馬懿卻不一樣,曹操一早就看出了他的“鷹視狼顧”之相,曹操也知道擁有這種面相的人會對自己以及子孫們的統治造成威脅。
那麼,為何曹操還是殺了楊修,留下了威脅巨大的司馬懿呢?
曹操之所以殺掉楊修,一是因為楊修的性格的確是令曹操討厭,曹操有殺一儆百的意思。另外楊修在奪嫡鬥爭之中站在了曹植這邊,站錯了隊,而這讓曹操極為反感。而司馬懿卻與楊修不一樣,他性格隱忍沉穩,適合朝堂鬥爭的需要,在奪嫡鬥爭中又站在了勝利者曹丕這一邊,自然容易保全性命。
另外曹操之所以留下司馬懿,也是為子孫後代留下一個人才,因為當時的諸葛亮已經成為曹魏巨大的威脅,只有司馬懿才能對付得了諸葛亮。
首先,演義中對於楊修之死進行了很細緻的描述,總而言之,演義中的楊修非常聰明,但是恃才放曠,喜歡自作聰明。但楊修卻不明白曹操身為領導喜歡聰明的下屬,但是從來都不會喜歡自作聰明的下屬。楊修聰明有才,尤其是文采風流,在當時文人一脈中頗有盛名。但是當時的文人集團有很多人都對曹操很是不屑,恃才傲物者眾多,比如說孔融。曹操對於這樣的人本身沒什麼好感,更何況楊修總是能猜透曹操的心思,對於這樣的人曹操如何能不厭惡?
曹操作為曹魏的掌舵人,手下謀士眾多,程昱、荀彧等人何其聰明,自然能猜透曹操的心思。但是他們從來都是看破不說破,因為他們知道曹操多疑,領導的心思是不能隨便點破的。但是楊修卻不一樣,無論是闊字謎事件還是一合酥事件,楊修都當眾揭穿了曹操的心思,不過這兩件事情畢竟都是生活中的小事,但是雞肋事件關係到曹操的對外軍事行動,這算是徹底惹到了曹操。
在攻打漢中的時候,曹操陷入了進退維谷的局面,當曹操說出“雞肋”二字的時候,楊修竟然讓人收拾行裝準備返回,還解讀出了“雞肋,食之無味,棄之可惜”的意思。這可以說是明擺著猜中了曹操的心思,加之曹操因為攻打漢中的不順而心情煩躁,撞到槍口上的楊修被殺也就沒什麼意外了。
第二,楊修參與了奪嫡鬥爭之中,這也是被殺的原因之一。楊修文筆好,與曹操的兒子曹植私交甚好,也是堅決擁護曹植的文人之一。為此,聰明的楊修不斷為曹植的奪嫡之路出謀劃策。然而,任何一位君主對於臣子參與奪嫡鬥爭都是很難容忍的。更何況曹操經過一番考察之後,還是覺得曹丕更適合做繼承人,那自然就更不願意看到楊修幫助曹植對付自己選定的接班人,殺他是必然的。
而司馬懿與楊修是完全不同的兩個人。首先,楊修自負聰明,自以為是,而司馬懿知道曹操疑心,自己便四處做小伏低,隱忍不發,平時兢兢業業地工作,暗中等待時機。所以即便是曹操想要對付司馬懿,也很難找出司馬懿的錯處。
第三,司馬懿非常清楚,曹操雖然喜歡才華橫溢的曹植,但文人氣質的曹植根本不是最合適的接班人。曹操即便是在喜歡曹植這個兒子,也不會讓他接班。曹丕才是各方面都符合繼位的繼承者,所以司馬懿早早地便投靠了曹丕,為曹丕的奪嫡之路出力。
司馬懿出身世家大族,有他的支援,曹丕奪嫡的勝算會更多,曹操也希望曹丕將來繼位之後能有世家大族的支援,這樣地位會更穩固,所以他不會輕易殺掉司馬懿。
第三,曹操在晚年之時,劉備佔據漢中與蜀地成為了曹魏一大對手。劉備之所以有如此成就,諸葛亮可以說是功不可沒。這樣一位天縱奇才必須要有一位能夠剋制他的人,司馬懿就是最好的人選。不僅僅是因為司馬懿有才華,更重要的是他隱忍、剋制、沉穩的性格,是對付諸葛亮最有利的武器。
事實證明,曹操沒有看錯人,後來的司馬懿有利地阻擋了諸葛亮的北伐之路。但也正是因為司馬懿的這種性格,為司馬氏篡權打下了良好的基礎,曹操留下司馬懿可以說是弊大於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