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輔你做更好的家長

    根據我指導過數百個孩子學習的經驗,所有孩子成績都可以更上層樓。

    所以,放棄肯定是不可取的。

    棍棒教育更是行不通,對學習不努力的孩子可能短時間內會有點用,但絕非問題的長久解決之道。孩子之所以學習不努力,並不是他天生不愛學習。發展心理學家認為,孩子生來是愛學習的,這從他們努力地蹣跚學步和呀呀學語就能看得出。

    但為什麼上學後,有的孩子不愛學習了呢?這是因為他們在學習過程中受到了挫折,按阿德勒的觀點來看,這種挫折影響了他們對“優越感”的追求。如果老師或是家,不但不去消除孩子的這種挫折感,反而以批評、挖苦、諷刺等方式對待他們,只能讓他們的挫折感加倍,從而對學習進一步失去興趣。

    至於輔導也不管用,我敢百分之百肯定地說,是輔導的方法有問題,而這個問題可能包括兩個方面。

    其一、你可能沒有搞清楚孩子成績不好的根本原因。我一個做小學數學老師的朋友給我講過一個案例。說有一年她帶的班裡,有幾個孩子有段時間計算出錯率很高,嚴重影響成績。因為帶的學生比較多,她也沒有時間一個個去輔導,就把這種情況分別告訴了孩子各個的家長,請他們關注一下。

    過了幾天,她發現有一個孩子有了明顯進步,正確率已達到全班最好的水平,而另外幾個學生則還是老樣子。

    於是她很好奇,和幾個孩子的家長分別進行了溝通。這一溝通就發現了差距:

    沒有進步的孩子的家長是怎麼做的呢?

    他們會對孩子說:“你們數學老師說了,你的計算錯誤率很高,下次做計算你要細心一點哦,平時做完作業要多加幾道計算練習好不好?”

    基本如此,大同小異。

    而那個進步明顯的學生家長,是怎麼做的呢?

    那個家長說,他在孩子做數學計算時,對孩子進行了仔細地觀察。他發現,孩子的計算錯誤主要出現在豎式計算中。比如41減13,個位1減3不夠減,要向十位借位,11減3等於8,這一步是對的。但第二步就出了問題了,從十位上借了一位,要點個點兒做借位標記的。但孩子有時候先標記一下,再去做11-3=8,這時候就做對了,而還有時候呢,先做11-3=8,做完這步之後,有時就忘了再去做借位標記。由於沒做借位標記,對不起,借位的事就忘了。十位相減4-1=3,於是41-13就等38了。計算就是這麼錯的。

    這個家長髮現了這個問題之後,就告訴孩子做豎式計算一定要先做標記,再去計算,次序不能顛倒。孩子掌握了這個訣竅,其他計算也舉一反三,正確率馬上就上來了。

    所以,如果不能發現孩子學習問題的最根本原因,輔導基本上都是低效的。

    其二、輔導孩子的方法不對。比如孩子的作文不寫,你會怎麼輔導呢?找補習班?根據我的經驗,補習班不能解決根本問題。因為孩子的作文水平高低,取決於3個方面:一是孩子的所見所聞所聽所讀,就是作文的素材;二是對素材的感觸,聽過彈琵琶的人不少,只有白居易能寫出《琵琶行》,因為別人心裡沒有他那麼多感觸;三是寫作技巧。補習班能教的,其實只是寫作技巧的那部分。

    所以我在輔導孩子作文的時候,更加註重前兩個方面,把寫作技巧的訓練融入到前兩個方面中,具體是怎麼做的呢?分成兩個部分:

    一、問心

    我讓黎同學每天晚上做一件事:

    問下自己,當天讓自己最有觸動的一件事是什麼(如果沒有也沒關係,以免讓孩子增加壓力),這件事可以是自己經歷的,也可以是書上看的,也可以是從媒體獲知的。

    比如,可以是在課堂上回答了一個問題,可以是某小說裡的一個情節,也可以是嫦娥五號返回地球……

    對這些素材,我會告訴黎同學適用於哪些題目、可以怎樣用、還需要怎樣處理,我把這個過程叫做“精細加工”。

    感動自己才能感動別人,讓孩子有過“心動”的素材,最有可能在作文中出彩。

    二、遛腦

    有的同學考完語文後,後悔地說:“哎呀!寫作文要是用某個素材就好了,當時竟然沒想起來。”

    這是因為這些素材不經常用,考試時一時想不起來。

    作文不用寫出來,考慮3個問題遛一遛大腦即可:用哪個素材、表達什麼主題、大致怎樣的寫法。這些內容可以不用文字、以語音的形式發過來即可,儘量少佔用孩子的時間、少增加額外的壓力,完全可以用碎片化時間完成。

    我收到孩子的構思後,會給出相應的點評和指導,讓孩子知道可以怎樣提高。

    所以,不要以為輔導了沒效果,就以為是孩子的問題。

    根據我多年的經驗,得出一個結論:所有孩子的問題,都是家長的問題。所以先不要忙著說孩子不行,先看看自己的方法有沒有效吧。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皙婧護膚品怎麼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