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知乎子不語

    張邦昌,北宋末年的宰相,是書法藝術家宋徽宗面前的大紅人,主張對金議和。金人圍困汴京時,宋徽宗驚慌失措,趕緊把帝位傳給了兒子宋欽宗。徽宗時,朝廷分為兩派,一派是以權臣王黼為首的主和派,一派是以太常少卿李綱為首的主戰派。而張邦昌則是王黨的重要成員。

    倒黴的是,王黼當年反對宋欽宗趙恆立為太子。聽聞欽宗即位,嚇得趕緊去朝賀,結果碰了一鼻子灰。金兵進入汴京後,他抄起細軟,撒腿就跑了。這下新仇舊恨,欽宗立馬下令嚴辦王黼,最終王黼掉了腦袋。而張邦昌是王黼的重要黨羽,也跟著倒黴。

    但欽宗剛上臺就誅殺大臣,到底顯得不仁以。於是就把張邦昌及看不順眼的康王趙構派去金營去議和。這哥倆前腳剛走,欽宗後腳就派人偷襲金營,想借金人之手除掉張邦昌,和除掉王黼一個套路。

    當然,張邦昌也不是一個草包,矢口否認偷襲是朝廷所為,而是碰巧盜賊打劫。就這樣,張邦昌保住了性命。隨後金兵立馬攻打汴京,並要求罷黜李綱。這回,張邦昌可算是坐實了漢奸之名,北宋君臣百姓都認為是他勾結金兵,圖謀不軌。

    靖康之變後,北宋滅亡。金國作為北方馬背上的民族,此時顯然還沒有做好統治中原的打算,只是想著趁機撈一筆。經過金國內部激烈的爭論,被民眾預設為漢奸的張邦昌成了不二人選。

    但張邦昌也不是個傻子,他當然知道這個皇位是個燙手山芋,於是百般推脫,詐病拒絕登基。因為他知道,自己手上無一兵一卒,皇位怎麼能坐得穩。況且,他和金國並沒有太大的交情,無非是在特定的局勢下,被推出來作為傀儡而已。這個時候,北宋還有半壁河山,金兵一走,滅了他那是分分鐘的事情。

    但金人可沒有這麼好的耐心,給他下了最後通牒,要是不同意當偽楚皇帝,就要屠滅整個汴京城。做也是死,不做也是死,張邦昌把心一橫,最後答應登基。

    不過,張邦昌也給自己留了一條後路。辦公地點選擇一處偏殿,也不稱呼自己為朕,同時制止大臣向他朝拜,往來的文書稱為文書,而不是聖旨。宋徽宗、宋欽宗被金人押解北上時,他縞素痛哭,以臣子禮送別兩聖。他深知自己不過是個傀儡而已,皇帝的位置,那遲早是要還回去的。因此,他想以這種方式保全自己的性命。

    但賊船已經上了,那下得來嗎。金兵退走之後,張邦昌趕緊帶著傳國玉璽,屁顛屁顛請求康王趙構登基。趙構表面上是喜滋滋的,但心想可不樂意,自己接受了一個聲名狼藉的漢奸的皇位。於是,找了理由,把倒黴的張邦昌給殺了。

    所以說呢,皇位不是誰都能坐,那得有實力。他張邦昌外無百萬雄兵,內不肱骨之臣,憑啥當皇帝。不僅不能當,還得做出一系列保命措施。不過也是徒勞,最終還是掉了腦袋。

  • 2 # 2許雲輝

    張邦昌寧死不願做金國扶植的傀儡政權“大楚”皇帝,做得對!

    張邦昌,進士出身,官至北宋末年宰相,主和派代表。金兵圍汴京時,他與康王趙構作為人質去金國請求議和。

    因談判間宋朝主張派夜襲金營,張邦昌和趙構被金人斥責無誠意而扣壓。張邦昌哭跪求得性命,趙構卻因禍得福被肅王趙樞替換回朝,北宋滅後不久,大楚皇帝張邦昌還政趙構建南宋。

    靖康之難,二帝擄,北宋滅。金人慾立漢人君主為其傀儡,漢臣們建議另立趙氏,均遭金人否決,令他們必須推舉非趙氏君王,明確明示他們必須擁立張邦昌。

    張邦昌深知當漢奸對不起列祖列宗,百般推脫,詐病拒絕登基,甚至“誓自裁”。在“金人文字來,限三日立邦昌,不然下城屠戮”威脅下,張邦昌無奈就範。

    登基後,他不自稱“朕”,訓斥稱其“陛下”的心腹,金兵押二帝北返時,他身穿鎬素“率百官遙辭於南薰門,眾慟哭。”

    金兵北返,張邦昌毅然還政,獻大宋國璽,立康王趙構。終被賜死。

  • 3 # 鄜延路節度使李

    在金軍攻打東京城時,金軍的統帥層就在謀劃由誰來統治新佔領地區。宋欽宗在上降表時,就曾經希望金人能夠保留他北宋皇帝的位置,向金人稱臣,作為臣子來替金人管理此地。而宗翰等人卻以趙氏家族沒有信用,不堪大任為由,拒絕從原來的趙氏家族中選派管理者。他們非要從非趙氏的人中選派人員管理。

    開始,統帥層想讓蕭慶留守東京,管理周邊地區事務。但是金朝對東京以外的地方當時控制得並不牢固,周圍都有宋軍在頻繁活動。蕭慶不敢在這種情況下擔當東京留守,生怕沒待幾天就性命不保了。見蕭慶不去,眾人又提出用漢軍都統劉彥宗,但他也不敢待在東京,堅決不同意。

    這種直接用金朝官員管理的辦法雖然呼聲高,但是輪到誰的頭上,誰都不願意冒險。實際上,金朝在迅速擴張領土的同時,沒有相應建立起一個穩固的統治秩序來維繫新佔領地區,沒有一個官員願意冒險去管理一個缺乏堅實保護的地區。

    完顏宗望最後看出了問題所在,說:“現在我們的土地廣闊,而兵力無法牢固的控制,這是一大隱患啊。不如以黃河為界,將黃河以南的佔領區作為對宋人的緩衝地帶。”這一地帶當然要由原宋朝的漢人來管理,而且還聽命於金朝。這就是所謂的“以漢治漢”。這條“以漢治漢”的策略當場得到大家同意,馬上上報金太宗完顏吳乞買,得到批准。但是這個人選誰呢,既要保證對金人的忠心,又要不引起被統治人民的敵意。最後,眾人想到了張邦昌。

    張邦昌,字子能。宋永靜軍人。歷任禮部侍郎、少宰、太宰等職。宋欽宗時官至少宰兼中書侍郎,也就是俗稱的宰相。他是宋朝廷中的主和派,曾任河北路割地使,主張對金妥協談判。在與金朝議和時,曾與康王趙構一起作為人質人金營。而且此人較為膽小,在金營,宗望怒斥宋人不守協議而偷襲時,曾嚇得他伏地痛哭。

    雖然此人是理想的人選,但是不立趙氏而推舉張邦昌的決定,不能由金人主動提出,得由宋人自己提出才能顯示金人的寬宏大量,這樣也便於金朝以後控制這個地區。金朝在1127年2月下詔廢徽、欽二帝為庶人的同時,又命令宋人推舉一個統治者,假惺惺地說此次出兵本為吊伐,而非貪土,所以讓宋人推舉一個賢人管理自己,永為大金的屏藩。結果東京的宋朝大臣仍然強烈要求金朝應從趙氏家族選立皇帝,大臣孫傅等人多次上書乞求立趙氏子孫。

    不僅如此,城內的其他人也上書請求冊立趙氏後代。金人非常生氣,下令說不許再提趙氏為皇帝之事,要“別立賢人”。這時,金人便唆使代理東京留守王時雍出面打報告推薦張邦昌,金朝便順水推舟地表示同意,同時下令不許再有人提立趙氏之後的想法。結果原來宋朝廷的幾個大臣還是堅持意見,又上書說張邦昌不行,還得是趙氏後人才能夠控制局面。

    而這個上書帶頭簽名的就是後來“家喻戶曉”的秦檜。這時,他還是一個御史中丞,結果金人一氣之下將秦檜抓了起來。這段經歷也是秦檜後來在宋高宗面前邀功的一個籌碼。

    1127年3月,宋朝的徽、欽二帝仍在城外的金大營羈押時,金朝正式冊立張邦昌為大楚皇帝。所謂的“大楚”管理河南、淮北一帶的土地,對金朝“永做藩臣”。同時又威脅被佔領地區的“宋朝舊臣”,要忠心侍奉新主。如有重提趙宋舊恩或者違抗新主命令者,則嚴懲不貸。

    金朝減免了向原來宋朝索要的歲幣,每年只用交納30萬匹兩即可,表示.對張邦昌的支援。張邦昌及其手下的“勸進大臣”何嘗不知做傀儡皇帝是遭人唾罵之事,知道自己不會得到宋人的支援。為了給自己留條後路,張邦昌等人在金軍撤走時,身穿素服,集體到城門口跪地給徽、欽二帝送行。

    金軍在臨走前還想留下官員、軍隊守衛,都被張邦昌等人婉言謝絕。等到金軍一走,原來“勸進”的大臣們都開始埋怨張邦昌,要求張邦昌不要忘記趙氏主子的恩德。原來這些大臣也都與張邦昌一樣,膽小懦弱,畏懼金軍的威逼,而力求自保的,所以,這些人也自然不想得罪原來的主子。

    張邦昌在辦公時,從不到正殿,不受皇帝等級的朝拜,不山呼萬歲及稱聖旨。對內不立年號,不用天子禮....諸如此類,表現出自己的領導班子是為趙氏主子暫時看管這些爛攤子的。就在金人選擇張邦昌做傀儡皇帝時,逃出的康王趙構在大名府附近稱天下兵馬大元帥,召集宋朝諸路勤王軍與被金軍打散的部隊近8萬人,對外稱16萬人,於金軍撤退後,先頭部隊向東京城移動。

    眾人得知後,張邦昌手下的幾個大臣又勸他早日退位,迎康王趙構回來做皇帝。張邦昌深知其中的利害,便將大宋皇帝傳國玉璽送給趙構,讓他趕快到東京即位。1127 年4月,又將原來宋哲宗的廢后孟氏接過來,恢復元祐皇后之號,垂簾聽政,自己則做起太宰來。這樣,僅在位30多天的大楚皇帝就自動退位了。

    5月,康王趙構在手下人的勸進之下,於大名府正式稱帝,向北痛哭,遙告二帝,這就是歷史上南宋的開國皇帝宋高宗。東京的太后也於這一天撤簾歸政給康王。原來的大楚傀儡政權現在名義上脫離金朝而歸屬於趙宋了。

    這就等於原來金朝佔領的土地重新回到宋朝的手裡面。趙構登基之後,下令賜死張邦昌。據稱張邦昌讀罷詔書,“徘徊退避,不忍自盡”,執行官逼他就死,最後登上潭州城內天寧寺的平楚樓,仰天長嘆數聲,自縊身亡。

    綜合來看,張邦昌最多是小人非漢奸。他當傀儡原本就是被逼無奈,根本就是不是他自己想當的。而且在當政的33天小心謹慎,而要他性命的,是一場“桃色事件”。原來張邦昌“在位”期間,雖然不敢對宮人有非分之想,但架不住有不安分的留守妃嬪主動投懷送抱,漸漸地便鬧出了醜聞,其中尤以華國靖恭夫人李氏鬧出的動靜最大。

    李夫人是徽宗的妃嬪,在名份上是趙構的庶母,張邦昌跟她私通,那就屬於十惡不赦的重罪。儘管張邦昌主觀上沒有犯罪動機,但事實卻釀成大錯,由不得趙構不將他處死。

    反正在國破家亡的時代,連皇帝都被俘虜虐待致死,這宰相還能獨存乎?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為什麼《紅樓夢》裡的陳設這麼講究半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