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歷史研習社

    近來,尤瓦爾·赫拉利所著的《人類簡史》和《未來簡史》大熱。尤其是《未來簡史》,那個因智慧技術而天翻地覆的大資料世界讓人三觀盡毀。其實,除了尤瓦爾的《未來簡史》,描繪未來生活的書籍並不鮮見,而且本本腦洞大開,讓人不思茶飯。

    圖1.電影《風之谷》中的未來世界

    1.雅克·阿塔利:《未來簡史》。雅克的《未來簡史》與尤瓦爾的《未來簡史》有所不同,確切地說,是腦洞小一些。雅克構思的未來世界沒有那麼冰冷,他根據現在的國際關係去推測50年後國際關係的變化,在這之下,兼談科技發展給人類社會帶來的匪夷所思的改變。

    2.弗朗西斯·福山:《歷史的終結與最後的人》。福山在此書中探討了幾個比較形而上而又高大上的問題,如歷史往哪裡走?歷史在哪裡停止?等等。在普遍消滅專制,自由、民主精神在世界各國中貫徹開來以後,我們又將走向何處?是大同社會,還是不可逆轉地陷入歷史迴圈,重新墮入混亂?福山對此進行了解答。

    3.弗朗西斯·福山:《我們的後人類未來》。幾十年以後,福山被打臉,人類的發展並未像福山在《歷史的終結與最後的人》裡預言的那般消極。於是,在《我們的後人類未來》中,福山糾正了自己的觀點。他認為,在相當長的時間內,科技的發展仍然不可限量,所以人類還沒有走到歷史的終點。同時,生物科技的發展將改變一些不容易改變的東西,比如人的基因,這將引起人性和人類社會前所未有的變化。這個腦洞並不亞於福山的前一本書。

    圖2.弗朗西斯·福山

    4.康帕內拉:《太陽城》。在此書中,作者以遊歷者的身份向讀者介紹了一個人人平等、實行公有制的理想國——太陽城。在這個國家裡,人民具有極高的素質,惜老憐貧,自覺勞動,所以太陽城是一個桃花源般的理想世界。此書是一本空想社會主義著作,具有很強的烏托邦色彩。在十六、十七世紀的歐洲,誕生了一大批描繪理想國的著作,如托馬斯·莫爾的《烏托邦》和詹姆士·哈林頓的《大洋國》等,這些書籍異曲同工,都是基於對現世的不滿去暢想未來。

    5.反烏托邦三部曲

    (1)喬治·奧威爾:《一九八四》。1984年的世界,主要由大洋國、歐亞國和東亞國構成,三國之間戰爭不斷,互派間諜,並且皆是高度專制的國家,政府對人民的行為、思想進行鉗制和監控。這種情況下,人類生活壓抑、單調,人性陰暗面暴露無遺,人類無可挽回地墮落下去。此書是一本諷刺小說,是對集權主義惡性發展的預言,讀之讓人不寒而慄。所幸,真正的1984年,世界雖不完美,但並沒有像奧威爾描繪的那麼陰暗。

    圖3.《1984》中的世界局勢圖

    (2)尤金·扎米亞金:《我們》。《我們》也是一部描繪未來的諷刺小說,是反烏托邦作品的開山鼻祖。此書以主人公日記的形式為讀者呈現了一個高度數字化的未來世界。在這個世界中,人名以數字編排,日常生活也是數字化管理,人們由於習慣而麻木。直到女主人公出現,主人公心中尚存的人之本性被喚醒,開始了不一樣的生活,並捲入了一場摧毀國家的計劃中。果然,愛情的力量是偉大的。

    (3)阿道司·赫胥黎:《美麗新世界》。在赫胥黎塑造的新世界中,存在著一個控制著普通人一生的基因公司,在這個公司的統治下,人類在惡劣的環境中夜以繼日地工作。為了穩定統治,政府發放麻藥幫助人們“解壓”,因此人們並不知道自己生活在多麼可憐的境況下,反而因勞動而充滿幸福感,正應對了此書的名字,“美麗新世界”。

    反烏托邦三部曲是對烏托邦作品的反叛,與烏托邦相反,他們塑造的世界大多陰暗、單調、窒息,讓人覺得活不下去,不過,正因為此,反烏托邦作品才更能引人反思和警惕。未來,早晚會來,來了不久知道了?誰也說不準的事兒,寫它做什麼?話可不能這麼說,寫未來的書,有的樂觀,讓人期盼,有的恐怖,讓人警惕,未來跟過去其實是一樣的,都存在於人的筆尖上、頭腦中,有“以史為鑑”的說法,怎知不能有“以未來為鏡”的說法?何況因為它的腦洞,我們還更愛看呢。

  • 2 # 雪堂

    這裡我要特別介紹一下,由陳老宇先生主持的雲學習聯盟微信群。大概已有三年。雲盟有六個二千人的群,還有專業分支若干。雲學習聯盟以讀書,探討,講座等方式探討人類未來,新技術發展,新理論,新思想。在陳老宇主導下,曾經閱讀討論過的書包括人類簡史,未來簡史,奇點臨近,從0到1,失控,等等。還涉及過劉慈欣的三體,郝景芳的摺疊北京等。

    技術層面,探討過雲計算,大數一據,資料安全,無人機,人類基因組,人工智慧等。

    陳老宇又歷時一年半撰寫幾十講關於人類發展及人類未來的文章,並多次接受新聞報刋,電視採訪。為大學和相關人群做報告。從內容看,是對囯內外未來學書籍的綜合,審視與評價。也提出了本人對未來學的見解。如其中一篇,人類歷史的五個關鍵時刻。講了人類未來的關鍵點。

    雲盟一個經典的觀點是,我們要判定明天很難,但我們一起探討後天,因為他離明天更近。

  • 3 # 馬維

    1、智慧時代: 大資料與智慧革命重新定義未來

    【美】吳軍 著, 中信出版集團2017年版。

    大資料和機器智慧的出現,對我們的技術發展、商業和社會都會產生重大的影響。作者吳軍在《智慧時代:大資料與智慧革命重新定義未來》中指出,首先,我們在過去認為非常難以解決的問題,會因為大資料和機器智慧的使用而迎刃而解,比如解決癌症個性化治療的難題。同時,大資料和機器智慧還會徹底改變未來的商業模式,很多傳統的行業都將採用智慧技術實現升級換代,同時改變原有的商業模式。大資料和機器智慧對於未來社會的影響是全方位的。

    2、科技想要什麼

    [美] 凱文·凱利 著,中信出版社2011年版

    在《科技想要什麼》一書中,凱文•凱利向我們介紹了一種全新的科技觀。他認為,作為整體,科技不是由線路和金屬構成的一團亂麻,而是有生命力的自然形成的系統,它的起源完全可以回溯到生命的初始時期。正如生物進化呈現出無意識的趨勢,科技也是如此。透過追蹤這些長期趨勢,我們可以對“科技想要什麼”有所理解。

    凱文•凱利預測了未來數十年科技的12種趨勢,包括創造大腦這一得寸進尺之舉。不過,為了讓人類創造的世界實現收益最大化,需要對這種全球體系產生的問題和代價保持敏感。凱利詳細講述了值得我們學習的阿米什“早期使用者”和其他批判科技自我主義傾向的人所具有的智慧。

    凱利的新科技理論提供了三種實踐經驗:透過傾聽科技的需求,我們和我們的孩子可以更加出色地做好準備,迎接必將到來的科技;透過採用主動融合原則,我們可以駕馭科技,使之發揮最大作用;透過遵從這種類生命系統的長期原則,我們可以獲得它的全部饋贈。

    凱利令人吃驚地宣稱,現在人類已定義的生命形態僅包括植物、動物、原生生物、真菌、原細菌、真細菌六種,但技術的演化和這六種生命體的演化驚人相似。技術應該是生命的第七種存在方式。技術是生命的延伸,它不是獨立於生命之外的東西。

    這是一部關於科技的巔峰之作,必定會成為現代思想體系中的一座里程碑。

    3、數字烏托邦:: 從反主流文化到賽博文化 [美] 弗雷德·特納,電子工業出版社

    20世紀60年代早期,在美國大眾眼中,計算機只是冷戰中冰冷的機器,然而到了90年代網際網路到來之時,計算機卻呈現出一個截然不同的世界——它們模擬出了一個數字烏托邦般的協同體,而這正是曾經最反對冷戰的嬉皮士們的共同願景。

    本書正是探索這次非同尋常,且頗具諷刺意味的變革的第一本書。作者挖掘出那些在舊金山灣區的先驅者——斯圖爾特·布蘭德和他的“全球網路”鮮為人知的故事。1968年到1998年期間,透過《全球概覽》、“全球電子連結(WELL)”和最終取得巨大成功的《連線》雜誌,布蘭德和他的夥伴們長期扮演著舊金山嬉皮士運動和新興科技聚集區矽谷的中間人的角色。正由於他們富有遠見的努力,反主流文化分子和科技人士一同重新定義了計算機的形象:計算機是解放自我的武器,計算機建築了令人耳目一新的虛擬社群,計算機還讓人們能更大膽地拓展社會的新疆界。

    對於《全球概覽》,人們最熟悉的莫過於印在最後一期(1974)封底的一行字:Stay Hungry. Stay Foolish。這句話被蘋果公司創始人史蒂夫·喬布斯引作格言而被世人所知。

    《全球概覽》是一本由斯圖爾特·布蘭德發行的反主流文化期刊,於 1968 至 1972 年正常發行,之後也偶有出版。這本雜誌把所有可以售賣的產品都收錄進來,包括衣服、書籍、工具、機器、種子......一切對創造力和自給自足的生活方式有用的東西。不過雜誌本身並不賣任何商品。喬布斯曾說,這本雜誌是影響了他們那一代人的雜誌,並稱之為那個年代的Google。

  • 4 # 高金波

    中信出版社出版的《智慧社會》

    1、分紅會取代工資成為家庭收入主體。

    2、實現路徑,眾籌大家自己的bat,只需每人支付1元錢。

    3、全民控股自己的bat,資源配置效率,10元投資款乘以10億股東等於100億。大家會以玩的方式完成並控股所有創新專案。使所有領域實現全智慧,分紅會因智慧化的提升而不斷提升,工資回隨著人工智慧的提升而不斷下降。人類消費成為價值創造之源,人力由勞動力資源變成消費者資源。全球中心重返亞洲——中國。

    4、科技巨頭因失去資料來源而無力發展深度人工智慧。人類控股的智慧平臺只發展被動人工智慧。即,只有你需要,ta才出現,你不需要,ta絕不騷擾你。

    5、智慧機器人進入家庭,承擔保姆,教師,廚師,醫生等多重身份。

    6、本碩博連讀時間與工作時間重合,工作的目的是愛好和驗證學習的方法。

    7、…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開關櫃為什麼叫“成套配電裝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