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阿白讀書

    讀完 路遙的《人生》,雖然感覺高加林劉巧珍最終未能走在一起,有些遺憾。但細細想來,他們兩人是不可能走在一起的。幾點原因簡析如下:

    01 人生追求大相徑庭

    高加林讀過書,有文化,雖然他此時在農村工作生活,但他的心根本不在村裡的“一畝三分地”,他志存高遠,他時刻準備著,只要逮住機會就會奔向遠方。

    劉巧珍,從小沒有讀過書,她生活的村子就是她的全部世界,她不渴望五彩斑斕的世界,她只要兩個喜歡的人在一起,安穩過光景。這就是她的全部追求。

    有一句話說:當你的成長跟不上戀人的成長時,你的感情一定會出問題。

    高加林和劉巧珍,一個追求精神層面的理想,一個一心安於現狀。不一樣的人生觀,註定很難走到一起。

    02 對高加林來說,一切都要為“前途”讓路,包括愛情

    高加林和劉巧珍的分開,表面看是黃亞萍的出現導致,但實際並非如此。

    依高加林的外表和才華,無論走到哪裡,都會成為女孩子關注的焦點,所以即使沒有黃亞萍,也會有紅亞萍、綠亞萍……

    在高加林的眼裡,他始終只有一個明確的目標,那就是走出農村,還要走向更寬廣的世界。

    所以,在高加林的世界,“前途”永遠是最重要的,一切都要為“前途”讓路,自然也包括愛情。放棄巧珍雖有不捨,卻是必然。

    03 高加林更注重精神追求,他和巧珍沒有共同語言

    高加林從小讀書,喜歡文學、關心國家大事,熱衷高談闊論,他和黃亞萍志趣相投。

    而巧珍的世界,只有“井口般”村子那麼大,她的世界只有蒸饃、養豬和母雞下蛋……

    某種程度上說,他們完全是兩個世界的人。

    而溝通是心靈傳遞的橋樑,是愛意表達的彩虹,沒有溝通交流,愛情註定是沒有結果的。

    小說的最後,別人眼中金子般的巧珍早已嫁為人婦,黃亞萍也隨父親回到南京……

    高加林愛情的悲劇一方面有時代的侷限性,另一方面也源於他不切實際的好高騖遠。

    無論在哪個時代,人只能根據自己的條件選擇終身伴侶。

    -END-

  • 2 # 自由行走的你

    小說《人生》以高中畢業生高加林從渴望離開土地到回到土地,到再離開土地,到再回到土地,這樣的人生起伏過程構成了全書的故事構架;高加林同本村姑娘劉巧珍、城市姑娘黃亞萍之間的感情糾葛構織起了故事發展的主要矛盾,以高加林與劉巧珍之間的愛情悲劇,給廣大讀者留下了深刻的思索。

    故事中的農村姑娘劉巧珍善良、美麗。她雖然沒有文化,卻真心真意地愛上了高加林這個“文化人”。劉巧珍對高加林的愛是發自肺腑的,是真誠的。然而對於高加林來說,和劉巧珍在一起,只是他在失意時找到的精神上的慰籍。有機會重新回到城市的高加林,卻在和老同學黃亞萍相愛、留在城市生活等個人前途與新的情感的誘惑下,迷失了自我。高加林做出了他自認為正確的選擇,狠心地斷絕了與巧珍的關係。當他委婉地對巧珍表達了他的這種選擇後,巧珍含淚接受了,但善良的巧巧珍並沒有責怪高加林。當高加林因被黃亞萍追求者的母親告狀揭發,而再次無奈回到農村時,劉巧珍仍舊伸出了真誠的援助之手。只是巧珍此時已經和一個自己並不愛的人——馬栓結婚了。“一個金子樣的女娃”被高加林在不經意的迷離中丟棄了。

    時至今日,我想絕大多數讀者還是會為巧珍感到難過。在這裡,我們不妨客觀地來分析一下這場愛情悲劇發生的原因:

    一、劉巧珍的自身缺陷所致。

    不可否認,劉巧珍有著現代女性的個性解放精神,敢於對自己的愛情大膽追求,但她始終沒有脫離那個時代農村婦女的思想 上的枷鎖:嫁一個好男人,做個賢妻良母。另外,兩人之間懸殊的文化差異是真的可以要命的,當高加林到城裡參加工作後,兩個人之間的差距越來越大,甚至沒有了共同語言,高、劉二人的愛情失敗在所難免。《人生》中曾引用過作家柳青的一段話“人生的道路雖然漫長,但緊要處常常只有幾步,特別是當人年輕的時候。沒有一個人的生活道路是筆直的,沒有岔道的。有些岔道口,譬如政治上的岔道口,事業上的岔道口,個人生活上岔道口,你走錯一步,可以影響人生的一個時期,也可以影響一生。”路遙先生並沒有給正在面對或者將要面對人生中種種選擇的人們指出明確的方向,但是他以高加林和劉巧珍間被撕裂了的這段愛情啟示人們:要善待自己的人生。要以一顆平常心,切實的努力和社會責任感去追求人生,改變人生。

    二、高加林和劉巧珍有著不同的人生追求。悲劇的發生中,高加林是要承擔主要責任的,對於高加林的人生追求的苦果,作者在書中早已給出了忠告。路遙在書中曾經提到:“一個人應該有理想,甚至應該有幻想,但他千萬不能拋開現實生活,去盲目追求實際上還不能得到的東西。尤其是對於剛踏入生活道路的年輕人來說,這應該是一個很重要的認識。”高加林的理想與現實之間,隔著遙遠的距離。在追求理想的道路上,他丟掉了自己的本心。

    在高加林身上既體現了現代青年那種不斷向命運挑戰,自信堅毅的品質,又同時具有勞動人民辛勤、樸實的傳統美德。他熱愛生活,心性極高,有著遠大的理想和抱負,能融入時代的潮流。他不像他的父親那樣忍氣吞聲、安守本分,而是有更高的精神追求。他高中畢業回到村裡後當上了民辦小學的教師。起初,他很滿足這個既能體現他的才能又很有希望的職業。但是好景不長,不久他就被有權有勢的大隊書記高明樓的兒子頂替了,他要重新回到土地勞動中靠拼體力去掙公分。在他失意無奈,甚至有些絕望的時候,善良美麗的劉巧珍闖進了他的生活。劉巧珍雖然沒有文化,但是對高加林的愛卻是真心真意的,她愛的質樸純真,她的愛熾烈溫暖。高加林為巧珍的美麗善良而打動,也因殘酷的現實讓他無可選擇,兩個人走在了一起。

    實際上巧珍所得到的愛從一開始就是不平等的:高加林在她的眼中是完美的,而她對於高加林來說只是在他失意時找到了精神上的慰藉。當機遇再次降臨到高加林身上時,他當然要抓住這次機會,重新回到了城市。 景遇、地域的拉開埋下了他們之間悲劇的種子。高加林追求的夢想彷彿就要實現了:城市生活給了高加林大顯身手的機會,又讓他重新遇到了他的中學同學黃亞萍。與巧珍相比,黃亞萍無疑是位現代女性,她開朗活潑,卻又任性專橫,她對高加林的愛熾烈大膽又有一種征服欲。高加林的確與她有許多相似的地方,他們有著相似的知識文化背景,又有許多感興趣的共同話題。而他和巧珍在一起時巧珍卻只能告訴他一些農村的家家常理短的事情。替高加林找一個唯一可以聊作安慰的藉口吧——“道不同,不相為謀。”追求目標不一樣的兩個人的終點想要融合,也是一件真的很困難的事情。

    三、特殊的環境造就了他們愛情的悲劇。

    高加林和劉巧珍生活在一個能夠呼吸到城市文明氣息,卻又保留著農村落後習俗的村莊——高家莊。在高加林身上集中著傳統與現代,文明與落後,鄉村與城市以及鄉村內部和城市內部的種種矛盾。他的悲劇是出於對這種矛盾的人生追求的悲劇,是理想與現實不可調和而引發的人生悲劇。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後,改革的春風還只是微微吹拂到這裡。這片在改革剛剛起步中的“交叉地帶”上,不完備的改革體制,選用人才的落後標準都與高加林這樣有才華的青年背道而馳,從而導致了高加林個性發展與歷史程序的不協調。從高加林身上,反映出了當代中國社會的多種矛盾。當高加林的人生成為正劇時,外界環境卻是悲劇,而當外部環境力量正在逐漸成為正劇時,高加林的人生又變成了一個悲劇。巧珍讀的書不多,每天都有幹不完的活,對外面的世界又缺乏清楚的認識,對高加林的心理更是把握不夠,對自身生存價值有著重重顧慮。舊道德、舊習俗都還濃厚地殘留在高家莊,就連刷牙這樣的生活小事,在人們心中都有著嚴格的等級意識,被人們看做是“西洋景”。劉巧珍和高加林純真的愛情,在這裡遭到了瘟疫一般的謠言的襲擊,這些與現代文明格格不入的東西,需要巧珍鼓起勇氣去適應與抗爭。這對於一心向往城市文明生活的高加林更是感到不適應。所以高加林和劉巧珍的愛情悲劇,其實又是當時特定生活環境和社會環境下的無奈產物。

    高加林在最後十分後悔自己錯過了劉巧珍。同樣的,黃亞萍最後也會慢慢發現張克南對自己的愛該有多純粹。我還大膽地猜想,劉巧珍最後也會慢慢愛上自己的丈夫馬栓,張克南也會找到真正愛自己的人。他們對待愛情、對待人生的方式,即使讓他們受到過很深的傷害,可一定也會讓他們收穫真正甜美的愛情。那些過去了的、夢幻式的愛情會隨著青春一去不返,但憑他們對自己人生的堅定的追求,憑藉他們堂堂正正的人生態度,他們肯定會收穫到自己人生中最美好的東西!

    人生的道路雖然漫長,但緊要處常常只有幾步。即使最後我們不能走出一個非常美好的結局,但總得要求自己安心、踏實地做好每一個選擇。路總得自己走,但求堂堂正正,鐵骨錚錚,這才是人生的意義所在。

  • 3 # 影視壇譚

    一 兩人的文化差異太大了

    高加林是村子裡鳳毛麟角的高中畢業生,長得又俊。在陝北一個農村小學裡當民辦教師。在那個時候的八十年代的農村,那高加林的文化程度是相當高的了。

    巧珍雖然是一朵村花,但斗大的字不識一個。如果高加林跟她講《紅樓夢》她一定會爭著一雙大眼睛好奇地問“那林黛玉那麼漂亮,她哪個村的?”

    看到巧珍和高加林好了每天拼命學習文化認字。真心有點心疼這個姑娘,你不是認得兩個字就可以縮小和高加林之間的距離的。

    二 最主要的是兩個人思想差距實在太大了

    文化的差異導致思想上巨大的不同,他們的靈魂永遠不在一個頻道上。巧珍只想守著她的一畝三分地,她從裡到外都無比崇拜她的男神高加林,只想和他踏踏實實過上恩恩愛愛的小日子。她幻想著她和高加林結婚後,地裡家裡的活她通通包辦。她只要她的男神高加林守在身邊就可以了。

    但是高加林讀了點書,心氣高得很。巧珍這隻小安雀焉知那高加林的鴻鵠大志。高加林這一介書生根本吃不了農村的苦。他嚮往大城市安逸現代的生活。所以當他民辦教師之位被頂替之後,遇到能幫他實現理想的高中同學黃婭萍就立刻被誘惑了。

    黃婭萍在高中就喜歡高加林,因為高加林學習好,長得挺拔俊朗。客觀地說,高加林因為和黃是同學,兩人文化相近,有共同話題,思想接近。而感情上他還是偏向於巧珍。但是為了能留在縣文化館裡,為了能過上舒適的城裡生活,也為了他能發揮他的文化知識能力,為了他的理想。他選擇了黃婭萍,無情地拋棄了巧珍。

    三 高加林沒有想象中那麼愛巧珍

    被頂替了民辦教師的高加林是吃不了農村的苦的,他根本幹不了農村的活。是巧珍暗裡明裡滴幫他。他是在失意失落的時候和巧珍好的。巧珍成了他心靈的慰藉。他依賴巧珍更多餘他愛巧珍。

    巧珍這個有著“金子”般的好姑娘,她美麗,純潔,高尚,善良,自卑。把高加林當男神一樣供著,日日為他燒香拜佛。可惜高加林居然嫌棄這麼一個打著燈籠也難找的好姑娘。高加林拋棄了她,她沒有怨言不哭不鬧,只要他愛的人願意,她怎麼樣都可以。

    最後高加林被人告發又灰頭土臉回到農村。繞了一大個圈,他又會到了原地,真是悲劇啊,造化弄人。他回農村的那天剛好是巧珍嫁人的日子。金子般的好姑娘巧珍沒有幸災樂禍,她反託了關係讓高加林重新當回了民辦教師。因為她心疼個男人,這個男人是吃不了苦的。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陳琳討賊檄文原文譯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