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文史磚家
-
2 # 二曲人
歷史上對泰定帝的評價比較亂,有叫好者,有批評者,莫衷一是。
好評者認為泰定帝也孫鐵木兒本是忽必烈長子皇太子之後,如不是繼承生變,本應是也孫鐵木兒之父皇太子真金(被追諡為元裕宗)長子甘刺麻繼承皇位,但在忽裡臺大會上,卻由其三弟繼承了皇位,甘刺麻被封晉王,鎮守漠北。甘刺麻死後,也孫鐵木兒繼承晉王之位。所以,也孫鐵木兒入繼皇位是應該的。況且泰定帝在位,搞中庸之道,緩和朝廷內外矛盾。開設經筵、講授儒學,推行漢文化建設。保護黃帝陵,促進中華人民團結等,在元朝的皇帝中是有作為之君之一。
批評者認為泰定帝也孫鐵木兒以支脈篡位,死後連個諡號都沒有,僅以稱帝后的第一個年號稱為泰定帝,是亂臣賊子,不應肯定。甚至認為也孫鐵木兒與朝臣內外勾結,發動南坡之變,殺了元英宗,得位不正。在位五年,年年有災,而不恤民力不體民情,大興土木,天怒人怨,三十六歲即亡。對元帝國有害無益。
那麼到底應對泰定帝怎麼評價呢?如果摒棄皇位繼承上的是是非非,只以當國者推行政策對人民生存有利是否而論,和元朝其他皇帝相比,泰定帝還算是個有些作為的皇帝。至於後來歷史上講他不好的事,主要是他死後政權落入政敵之手,自己兒子失敗所致。正如後來的朱棣講朱允炆不好一樣,不能全看做事實。
-
3 # 古梁鏞
小哥出品,必屬精品。
泰定帝也孫鐵木兒,是元朝的第六位皇帝,是蒙古帝國第十位大汗, 他是元世祖忽必烈的曾孫,元裕宗真金的孫子,元顯宗之子。
泰定帝早年繼承父親的爵位,鎮守漠北,1923年發生南坡之亂,元英宗被刺殺,晉王也孫鐵木兒被擁立為皇帝,改元“泰定”。
要評價這位帝王,我們需要詳細瞭解一下元蒙古王朝的興衰歷史。
(元朝皇帝列表)
元朝政治版圖。元太祖鐵木真(成吉思汗)開疆擴土,帶領本部落多年征戰,最終統一了蒙古各部落,建立了蒙古政權。
元太祖去世後,由第三子窩闊臺繼承汗位(鐵木真四子分別為朮赤,察合臺,窩闊臺,託雷)。窩闊臺繼位期間繼承了父親的遺志,率領蒙古鐵騎東征西討,征服了中亞和華北。
窩闊臺在位期間,蒙古軍和南宋僵持不下,蒙古大軍在東線征服了高麗,在西線蒙古軍隊完全控制了波斯,佔領了除諾夫哥羅德以外的俄羅斯全部領土,同時佔領了波蘭和匈牙利全境。
窩闊臺去世後,汗位由長子貴由繼任,此刻距離鐵木真分封四子已經過去了很多年,各汗國之間的關係非常玄妙,貴由繼位後,為了加強君權,讓其他汗國絕對服從,就發兵征討朮赤系抜都汗國,但是在征途中貴由病逝。
貴由病逝之後,兩個兒子年幼,貴由的妻子又是個普通婦人,一時之間兩個兒子各自為政,和母親爭權奪勢,蒙古帝國面臨分裂的危機。
後來朮赤系(抜都)和託雷系(蒙哥)組織了一場汗國間的大選,本來眾多領袖推舉抜都為大汗,但是抜都以“已經適應俄羅斯氣候,不願意返回蒙古草原”為由拒絕了這個提議,後來大家推舉血統和能力都非常出眾的蒙哥為大汗。(蒙哥是託雷的兒子,也是窩闊臺的養子。)
蒙哥在1259年去世後,弟弟忽必烈自立為蒙古帝國大汗,弟弟阿里不哥在哈拉和林被推舉為大汗,和忽必烈開始爭奪汗位,雖然後來忽必烈勝出,但是西方的四大汗國認為忽必烈違背了大汗選舉傳統,因此宣佈脫離忽必烈汗國。
蒙古帝國自此分裂。
所以忽必烈建立元朝統治的區域只有中原地區、西藏地區和蒙古本土地區。
泰定帝政績。泰定帝繼位之後,他先進行了一次“大赦天下”,在這次大赦之中,他特別赦免了那些謀反、謀大逆、奴婢殺主的罪人,用來穩定謀殺英宗的鐵失(英宗期間,為翰林學士,太醫院使)等一派逆黨,然後有對鐵失等人進行了封賞,但是一個月之後,泰定帝政權穩定,他便將鐵失、也先鐵木爾等宗族全部誅殺,同時對於逆黨一派進行大清洗,多數人被流放。
也先鐵木爾繼位之後,改年號為“泰定”,其執政手段以“守成”為主,所以在位期間相對平靜。
泰定帝執政期間,天災人禍不斷,蒙古發生大寒,凍死牲畜無數。“龍慶州雨雹大如雞子(雞蛋)”。同州地震,江淮先後發生水災和旱災,後來寧夏地震(泰定四年),和寧地震,洛陽蝗災,四川地震等等天災,泰定帝召集文武百官,商議對策。當時各地雖有義軍,但是都不成氣候。
泰定帝期間,為了穩定經濟,防止通貨膨脹的發生,他延續了南糧北運的方針來抑制北方物價上漲,泰定三年,海運糧總數達三百三十七萬石,為元朝海運糧最高紀錄。
泰定帝時期頒佈了很多法令來調和階級矛盾,其中就出臺了嚴格限制了寺廟買賣土地田產的法令,遏制了寺廟利用自身雄厚財力與民爭田的困境。但是泰定帝尊崇佛教,多次封賞著名高僧禪院,同時權臣回回人倒刺沙尊崇伊斯蘭教,因此泰定帝時期,宗教因此也有了很大的發展。
總體而言,泰定帝執政五年時間,政局相對而言比較穩定。
開設經筵。
經筵作為帝王講解推行儒家經典的重要制度,為歷代漢族帝王所重視,但是元朝建立之後一直沒有正視經筵制度,而泰定帝時期,他頒佈法令正式推廣經筵制度,規定“三日一進講”,同時他自己也積極學習漢文化,書桌前放著蒙古文的《帝範》《資治通鑑》《大學衍義》《貞觀政要》《世祖聖訓》等等,而他需要學習儒家文化的時候,有專門的儒家名家為他講解其中的奧義,被評為“具極一時之選”,而泰定帝開設經筵,可謂是當世一大盛世,“漢儒聽說這個訊息後歡呼雀躍,奔走相告,傳為盛事。”
泰定帝用人策略。泰定帝因為是在宮廷政變之後,被擁立上位的,因此他掌權後,他的心腹大臣都是以自己位居晉王時期的下屬為主。這其中就有回回人倒刺沙,其人權勢滔天,賣官賣爵,很多回回人因為倒刺沙的關係入朝為官,回回人的地位空前尊貴。
泰定帝期間,漢人的地位相對較低,但是這也是和元仁宗、元英宗時期相較而言。泰定帝時期,漢人官職普遍不高,但是對於一些德高望重的漢人大臣,泰定帝也給予了足夠的重視和尊敬。
值得一提的是,泰定帝的繼位詔書是白話文,這是歷史上唯一一封白話文的登基詔書。可見當時蒙古人和中原漢族已經完全互相融合,同時也昭示了元朝對於文治不夠重視。
泰定帝的結局。泰定帝於1328年駕崩於上都,他去世後政權發生大變,燕鐵木兒奉元武宗(元朝第三位皇帝)之子懷王圖帖睦爾繼位,為元文宗。而泰定帝時期的權臣回回人倒刺沙用力皇太子阿速吉八繼位,為元天順帝。最後兩派發生戰亂,元文宗勝出,天順帝一派被誅殺。泰定帝和天順帝父子被認為是非法君主,文宗奪斥泰定帝和天順帝稱號,並撤出他們供奉的太廟神主,泰定帝的后妃也全部被燕鐵木兒繼承。
泰定帝被後世評為“自忽必烈立朝以來,眾帝王中漢文化最為淺薄的一位”,但是其執政以穩定平和為主,雖然沒有大的做為振興元庭,但是也沒有做出出格之事,殘害百姓,因此算是一位非常中庸的帝王。
喜歡的記得點關注哦。
-
4 # 夏有涼風61
也孫鐵木耳是“元朝”的第六位皇帝,元世祖忽必烈的曾孫,在位六年(1323-1328)年號“泰定”
泰定帝是“元英宗”被“鐵失”在離上都三十里的南坡店殺死,史稱南坡之變後上的位。
在位期間,政治比較穩定,但泰定年間的天災不斷,泰定帝也總是能積極賑災。
泰定帝比較崇尚佛教,為人也比較寬容,這可能和崇尚佛教有關,如皇室宗親,有被彈劾治罪的也不治了,地方作亂的,平定後只要不反覆都給予從寬。考生不論出生,考上考不上都給予官職,修築堤堰,撤銷銀場,任人民採煉等。
總之泰定帝在治國理政方面還是比較可以的。
泰定帝死後,太子阿剌吉八也沒成功繼位,就又發生了皇位爭奪戰。
-
5 # 農夫看天下
該如何評價泰定帝也孫鐵木爾呢?
泰定帝(1276——1328年7月),名叫也孫鐵木爾,是元世祖忽必烈的曾孫子,他的父親是元顯宗甘麻拉。身為長子的也孫鐵木爾被封為晉王。
該如何評價泰定帝呢?我認為泰定帝具有以下幾個優缺點:
1、我認為首先泰定帝是一個抱殘守缺、因循守舊、循規蹈矩而不知變通的和事佬。泰定帝的CROWN是不費吹灰之力從天上飛來的,原因是前一任元英宗皇帝因為銳意改革,試圖遵從漢文化,不但大肆任用漢臣為重臣,而且從深度上栽減了大量的蒙古貴族閒置的高官。從而得罪了包括前宰相鐵木迭兒在內的世襲世族,其結果是發生了“南坡之變”,1328年,英宗在上都的郊外被刺殺,眾大臣擁立也孫鐵木爾登基成為泰定帝。
俗話說“新官上任三把火”,剛上任的皇帝往往會借鑑前一任皇帝主政時的弊端而進行一系列的改革。比如秦始皇就鑑於周朝大肆分封諸侯王而導致春秋戰國時期的大亂,從而改分封諸侯王為全國實行郡縣制。劉邦當上皇帝后,又想著秦始皇是因為實行郡縣制而導致亡國的,所以又改為分封同姓諸侯王。
泰定帝也一樣,他繼位之後想到前一任皇帝是因為崇漢、尊儒而被殺,不由得不寒而慄。於是在殺死弒君的叛逆者之後,便開始把漢族高官逐層往下壓,而把他的草原舊部、漠北王府的舊臣全都委以重任。比如讓旭邁傑充當中書右丞相;讓塔失帖木爾擔任中書省平章正事,還兼職御史大夫。所有的漢臣只有張珪還掛了一個不具有實權的中書右丞。整個元朝朝廷儼然成了“回回人”的家庭。
泰定帝為了不再激發蒙族內部矛盾,還將皇族成員大肆分封諸侯王,在前任皇帝英宗時,僅僅只分封了七個諸侯王,然而泰定帝卻分封了二十四個諸侯王。又大量啟用了刺殺英宗帝的殺手鐵木迭爾餘黨。一時之間整個國家手握兵權的諸侯王比比皆是,正是他這種“和稀泥”的政策為下一任一年內連換五個皇帝埋下了禍根。
2、泰定帝是一個執政期間剛好趕上倒黴運氣的皇帝,在他執政期間可謂流年不利,厄運頻發。據明朝宋濂寫的官修正史《元史》記載:
“甲戍”,命咒師作佛事厭雷。康辰以風烈,月食,地震。手詔戒飭百官……在泰定帝執政的短短五年之中一連發生了七次地震;水災一次;旱災一次;蝗災一次。弄得餓殍遍野、赤地千里、十室九空。不過這個泰定帝還是有安排開倉賑災的,但也正是自然災害使得廣西、湖南、雲南、四川等地時有農民暴動發生。
3、泰定帝遵從儒術,積極學習漢族文化,並且宏揚佛學、道教、伊斯蘭教。泰定帝執政期間,恢復了儒家“經筵制度”,親自參於學習儒家經典,先後在元庭講學的儒學大師有趙簡、吳澄、虞集等人,由於泰定帝不懂漢語,還專門配備了翻譯家,有阿魯威等人。不論是道教、佛教、還是伊斯蘭教,泰定帝完全是一個“萬金油”,他全都是虔誠的信徙。這對促進當時的各種教派發展起了催化劑的作用。
另外泰定帝還是第一個釋出對“黃帝陵”實行保護命令的皇帝。關於對泰定帝的評價,宋濂是這麼說的:
泰定之始,災民數見,君臣之未見引咎責躬之實,然測知守祖宗之法以行,天下間無事,號稱治平,茲其所以為足稱也。總之我認為泰定帝在他執政的短短五年裡,是以一個萬事不得力的和事佬身份出現在人們面前,並沒有什麼大的作為出現,雖說天災也有影響,但是他並沒有使蒙漢兩個民族的文化融合,以至於後來被推翻了。是一個失敗的皇帝。
回覆列表
從元世祖忽必烈稱帝並改國號開始,到順帝妥懽帖睦爾退出中原為止,元朝立國共98年,前後共經歷過10位皇帝。在這些皇帝當中,最窩囊的皇帝非泰定帝孛兒只斤·也孫鐵木耳莫屬,此君被悍妻和權臣壓制,最後鬱鬱而終。今天,我們就來聊聊這位窩囊皇帝的生平。
也孫鐵木耳是元世祖忽必烈的曾孫,真金太子的孫子,晉王甘麻剌之子,跟元武宗、仁宗是堂兄弟的關係。大德六年(1302年)正月,甘麻剌病死在漠北,也孫鐵木兒承襲王爵,當時還只是個年僅9歲的小娃娃。也孫鐵木耳雖然身處漠北,但作為元世祖的嫡曾孫,頗受朝廷厚待,在元武宗、仁宗、英宗三朝屢受賞賜,在各地藩王中的名望也頗高。
自從元成宗駕崩後,帝國陷入一連串的變動當中,也孫鐵木耳作為皇位的有力爭奪者,一直在暗中觀察、積蓄力量,並經常派心腹倒剌沙進京刺探政情,秘密結交朝廷重臣,其真實意圖難測。透過對元英宗遇弒前後一系列事件進行分析,史家們普遍認為也孫鐵木耳也曾參與其中,而倒剌沙正是他與逆黨秘密聯絡的“中間人”。
至治三年(1323年)八月,元英宗與丞相拜住自上都南返大都,途經南坡店駐蹕並舉行宴會,結果宴會結束後沒多久,英宗君臣便被逆臣鐵木迭兒的義子鐵失等人弒殺,此即史上著名的“南坡之變”。英宗遇害後,鐵失等人攜帶玉璽北上,並與倒剌沙一起擁戴也孫鐵木耳即位。同年九月,也孫鐵木耳匆匆即位於龍居河,並改元為泰定,史稱泰定帝。
泰定帝登基後,感激於倒剌沙的擁立之功,遂進拜他為中書左丞相,將軍國大政全部交給他處理。當時,朝廷雖設有中書右丞相一職,名義上對倒剌沙起牽制作用,但後者卻依仗泰定帝的寵信獨斷專行(“密專命令,不使中外預知。”見《元史·卷一百七十六》),並大肆貶斥異己,儼然成為元朝實際上的“當家人”,泰定帝對此亦是無可奈何。
泰定帝不僅在朝堂上受制於人,即使在宮中也難得自由。原來,正宮皇后八不罕是一位潑辣驕橫的女子,早在泰定帝做王爺的時候,便以兇悍蠻橫著稱,正位中宮後更是變本加厲。據史料記載,八不罕不但專寵後宮,並且肆意干預朝政,為剷除情敵、收買人心,經常擅自把皇帝寵幸的婢女、宮姬賜給黨羽心腹,泰定帝由於怕老婆,對此亦是無可奈何。
泰定帝在外受制於權臣,在內受制於悍妻,每天活得那叫一個窩囊,為排遣心中的壓抑和憤懣,只能在研習佛法中苟且度日,政事敗壞由此可知。當然,泰定帝也並非一無是處,他任用回回人理財,在災變連年的情況下大體維持了經濟的穩定,又開經筵籠絡漢族士大夫,對於推廣儒家文化還是起到一些積極作用。
泰定帝在位期間,由於倒剌沙等人的倒行逆施,導致民族矛盾不斷激化,湖廣、雲南、四川等行省都出現過多起少數民族起義事件。泰定二年(1325年)六月,河南大旱導致饑民遍地,息州人趙醜廝、郭菩薩趁機以“彌勒佛當有天下”為口號反元,雖然最終被鎮壓下去,但卻被後世史學家視為元末農民起義的先聲。僅過了43年時間,元朝便在農民起義的打擊中走向滅亡。
就在撲滅趙醜廝、郭菩薩起義3年後(1328年),泰定帝在避暑上都期間駕崩,終年才36歲而已,時在致和元年(1328年)七月。泰定帝死後,八不罕為了過一把攝政女皇的癮,竟然遲遲不肯冊立親兒子阿速吉八為帝,而是以皇后的名義處理政務,並命親信烏伯剌趕往大都收繳百司印章,頒佈皇后敕書安撫官員百姓。
然而,八不罕的舉動非但沒能安撫天下,反而引起朝野內外的憂懼與猜疑。在這種情況下,僉樞密院事燕鐵木爾在大都發動政變,迎立元武宗的次子圖帖睦爾入京主持大局,並在當年九月擁戴他為皇帝,是為元文宗。八不罕聞訊後,趕緊扶立阿速吉八為帝,是為天順帝,但為時已晚。1個月後,燕帖木兒率軍攻陷上都,俘虜並處死天順帝和倒剌沙等人,並將八不罕流放到東安州。
由於泰定帝跟“南坡之變”難脫干係,所以元文宗上臺後便將他視為僭號自立的皇帝,不肯承認其正統性。正因如此,也孫鐵木耳死後沒有得到漢文諡號、廟號和蒙古汗號,一般以其第一個年號而通稱為“泰定帝”,與此相似的元朝皇帝還有一位,也即天順帝阿速吉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