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東方國學

    陸九淵是“心學”的開創者,他繼承了孟子的“盡心”說,建立了以“心即理”為核心的“心學”體系。

    在陸九淵,心是萬物的根源,他說:

    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宇宙。

    而充塞於萬物的“理”,就在心中。

    萬物森然於方寸之間,滿心而發,充塞宇宙無非此理而已。

    從這裡,陸九淵就引出了他著名的“心即理”命題,在他看來,“理”並非是從“心”中產生出來,而是心和理是同一的,因為前者會讓二者處於對立的地位上,而後者則避免了這種問題。

    而在物與心的關係上,陸九淵認為“物”浮現於心中,好似“如鏡觀花”,萬物就像幻象一樣呈現在自己的心中。也正是由此,陸九淵自然而然的引出了他“心學”的修養方法。

    陸九淵的修養方法很是簡便,只需反躬內省即可,因為萬物皆是虛幻的呈於心中,所以自身的內省,對這些虛幻來說,就具有了完全的主宰性質,因而修養無需外求,內省即可。

    簡單說來,他的功夫可做在這三個方面:

    1、存養、發現本心,他說“聖人教人只是就日用處開端”,所以他提倡把功夫做在日常簡易處,而非繁瑣的刻意去格物。

    2、解除“心蔽”。心蔽主要是指“物慾”和“意見”,而要真正的發現本心,就必須不斷的解“心蔽”,使本心露出來,陸九淵稱之為“剝落”。

    3、“優遊讀書”。陸九淵並沒有把讀書看作是擴充知識的途徑,而是看做一種陶冶情操的手段,是一種幫助存養髮現本心的輔助手段,所以要“優遊”的讀書。

    而經過修養的最終目的,是明理、立心、做人。明理就是了解世界萬物源頭之“理”。立心就是認識到萬事皆心所生,不要執著於一事一物,不為外物所累,這也是“心即理”原則下,立心的必然方向。

    在心即理的原則下,作為主體的“我”的地位地位很高,所以在“做人”一項,陸九淵有兩個傾向:第一是倫理道德上的完人,做到在道德上的自立,不求他人。第二個是做一個獨立的神人。對於這個神人,陸九淵這樣描述:

    似個無所不知無所不能之人。

    這樣的人,似乎已經有些接近基督教中的上帝了。

    很多人說陸九淵的心學和禪學很像,確實,陸九淵在立論和論述上,和禪學有很多的相通之處,但兩者最大的區別就在於對世界的終極看法。禪學從“性本如空”出發,最後得出“萬相皆空”的結論。而陸九淵正好相反,認為世界不是空的,而是實實在在的“心”,這個心帶著道德倫理內容,最終發展成為仁義禮智。

  • 2 # 邁哲倫

    陸九淵只說書不寫書,所有的著作皆為其門人整理的語錄。陸九淵反對朱熹,陽儒陰釋,其言論多違背儒家正統,與明代王陽明被統稱為“陸王”。他們鼓吹的心學,作為貪婪之人的心靈慰籍,一直傳承至今日。臺灣有蔣公命名的陽明山。由陸九淵始作俑的陸王心學,為人類的私慾開脫,喪失了佛教的慈悲勇猛,亦不比禪宗之渾然天成,是對儒家智慧的反動。

  • 3 # 無功用行

    理學認為天理是萬物本源,意思是人世間之外另有一個名為天理的東西,而人可以透過修身養性的方法來體悟天理。

    天理不可思,不可究。天理本來就在,天理無始無終。天理化身為人,人靠修養回覆天理。

    心學正好相反,認為心就是天理,天理自在人心。至於心是什麼,心學家們根本找不出答案。只認為心是無始無終永恆存在的。

    至於心是天理,那什麼樣的思想都是天理嘛?這個嚴重的問題,心學家也找不到答案。

    如果心是宇宙,那麼我的心與你的心,有何區別?

    為什麼我的心與你的心不一樣?

    若是私慾導致每個人的心不一樣,那麼私慾又從哪裡來?

    難道心是天理,心是上帝。

    那麼私慾是魔道?是撒旦?

    若是如此,一元論的心學,就會變成二元論的心與私慾。

    也就是上帝與撒旦。

    心學從未解決過這個問題。

    理學同樣有這個不可解決的問題。

  • 4 # 藍天白雲61070563

    陸九淵啊,據資料介紹,他的思想接近程顥,偏重在心性的修養,是“心學”的創始人,主張“吾心即是宇宙",“心即是理"。他認為,那些求聲名而著書立說,傳之後世;求富貴而奔競仕途,封妻廕子都是私利。他認為道義之心,人所固有,溺意功利,蔽於物欲,就會失其本心,本心之失則如雲翳日。他認為,人應該從利慾中掙脫出來,恢復自己的清心寡慾,自己做好自己,主宰自己,才能活得自由灑脫。我覺得他的心學還是值得研究的。想想人生下來時候,多討人喜歡,天真單純幼稚好奇,可是隨著年歲增長,尤其是當人進入了物慾橫流的社會,還有多少人保留自己的本心,初心,或多或少都被利慾薰心,還記得初入小學,老師說,你們小孩子現在如白紙一張,社會是個大染缸,會把你們這張白紙染成各種顏色。現在回過頭去看,老師說的很正確,估計老師看過陸九淵的心學吧。

  • 5 # 讀一世界

    第一部分(陸九淵的成長過程及他的心學開端)

    陸九淵生活在南宋中葉,與朱熹同時而且齊名。

    他曾講學於貴溪(今江西貴溪)象山,自稱象山居士,學者習稱象山先生,是宋明理學中“心學”一派的創始人。

    陸氏家道整肅,以詩書傳家,州里聞名,宗法倫理十分嚴格,宋孝宗曾稱讚陸氏“滿門孝悌”。

    陸九淵的父親陸賀,被贈宣教郎,以“究心典籍,見於躬行”著稱,這種環境的薰陶,對陸九淵一生的活動起了不小的作用。

    陸九淵自幼穎悟,性若天成。

    三四歲時曾問父親“天地何所窮際”,以至於“深思至忘寢食”,極善於發問。

    七八歲時,他便開始讀《論語》《孟子》,當聽到有人誦讀程頤語錄時,便問:“伊川之言,奚為與孔子孟子之言不類?”從此對程頤的理學發生懷疑。

    十一歲時,常常夜間秉燭檢書,他讀書不苟簡,且勤思考。

    十三歲讀《論語》時曾發出這樣的議論:“夫子之言簡易,有子之言支離。”

    到了二十歲時就能夠對經書融會貫通了。有一天,當讀到古人對“宇宙”二字的註解“四方上下曰宇,往古來今曰宙”時,恍然大悟道:“原來無窮!人與天地萬物,皆在無窮中者也。”

    二十四歲以《周禮》鄉舉,三十三歲又以《易經》鄉舉。

    四十三歲時赴國學,講習《春秋》。

    四十七歲回鄉講學,“鄉曲長老亦俯首聽誨。每詣城邑,環坐率二三百人,至不能容,徙寺觀。縣官為設講席於學宮,聽者貴賤老少,溢塞途巷。”

    五十歲開講於象山,名講堂為精舍,又于山間設方丈,四方學者雲集。

    他居山5年,來見求學者逾數千人。

    此時,他的心學經過不斷的深化和完善,已經達到了完成階段。

    第二部分(陸九淵心學體系)

    陸九淵對朱熹哲學結構中的最高範疇進行了改造,建立了以“心即理”為核心的“心學”體系,強調心的主觀作用。

    陸九淵把封建的倫理綱常說成是人人所固有的“本心”。

    他曾說:“四方上下曰宇,往古來今曰宙。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宇宙。”

    他認為充塞宇宙的萬物之理即在心中,“道,未有外乎其心者”;“萬物森然於方寸之間,滿心而發,充塞宇宙無非此理而已”,其思索的範圍也超出了社會倫理,而跨向了整個宇宙。

    他將自己的世界觀、方法論加以綜合,提出其心學的主旨在於明理、立心、做人,這也是其心學方法所要達到的終極目標。

    在確認世界皆是“理”的產物或體現的前提下,體認萬事萬物皆心所生。

    “明理”在於“立心”,這都是擴充主觀自我的思維過程,最後落實到“做人”上來。

    基於此,陸九淵反對從客觀事物中尋求知識,認識真理,認為“此心此理,我固有之”,“人皆有是心,心皆具是理”。

    同時他還認為:“汝耳自聰,目自明,事父自能孝,事兄自能弟,本無欠闕,不必他求,在乎自立而已。”

    為此,陸九淵還提出了“存心”“去欲”的道德修養方法,將所謂良心與物慾對立起來,認為:“雖在貧賤患難之中,心自亨通,正人達者觀之,即是福德。”

    從以上可知,陸九淵的思想學說不僅僅繼承了程朱“心是理”的命題,而且也遠承了孟子“盡心”的學說,他充分發揮了孟子的一系列思想學說,認為首先應該“先立其大”,然後再反身內求,這樣就能達到自我反省、自我認識、自我完善的功夫。

    第三部分(陸九淵心學所受禪學的影響)

    不僅如此,陸九淵的心學形成過程中,還受到了禪學的影響。

    如他認為人不應受外物所累,“收拾精神,自作主宰”,成為“似個無所不知無所不能之人”。

    陸九淵反對人們從事社會實踐活動,公然主張“安坐瞑目”,時常夜以繼日,修心養性,不僅自己這麼做,他也教人這樣養心,這顯然是受了佛教禪宗“頓悟”修煉方法的啟示。

    他自己曾說:“某雖不曾看釋藏經教,然而《楞嚴》《圓覺》《維摩》等經則嘗見之。”

    對佛學著作的涉獵,必然使他受到了影響。

  • 6 # 創客IP老梁

    陸九淵(1139—1192年),號象山,字子靜。南宋著名哲學家、教育家。撫州金溪(今屬江西)人。與當時著名的理學家朱熹齊名,史稱“朱陸”。陸九淵是中國“心學”的創始人。明代王陽明發展其學說,成為中國哲學史上著名的“陸王學派”,對近代中國理學產生深遠影響。被後人稱為“陸子”。陸九淵曾在貴溪龍虎山建茅舍聚徒講學,因其山形如象,自號象山翁,世稱象山先生、陸象山。“居山五年,閱其簿,來見者逾數千人。”南宋淳熙二年(1175年),呂祖謙邀請陸九淵、朱熹等人參加“鵝湖之會”,會上陸九淵雄辯滔滔,朱熹認為陸九淵的學說簡略空疏,而陸九淵則指出朱熹的學說支離瑣碎。雙方最終不歡而散。陸九淵是“心學”的創始人,他主張“吾心即是宇宙”“明心見性”“心即是理”,重視持敬的內省工夫。明代王守仁將陸九淵的“心學”發揚光大,被學界稱為“陸王學派”。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自己的紅赤丹茶花春天為啥不長新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