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龍文說史

    帖木兒帝國只單作為帖木兒本人而建立的,是一時興起的帝國,它和明朝相比還是有差距,不像明朝幾度出現復興,而且洪武,永樂兩大時期,明朝出現蒸蒸日上局面,不停的膨脹。而帖木兒卻在帖木兒一世只那麼精彩而已,所以他只單單比作成吉思汗帝國一個延伸的時期而已,要說和成吉思汗拉關係,也就只能說他屬於其二子察合臺汗國裡出色的一位突厥親戚而已。

    實際上,他和成吉思汗也做不了比較,因為成吉思汗想對他而言,沒有那麼殘暴,而且在治國處事方面,獨有一手,他所建立的帝國,是以分封制為主,實際佔領所擁有的果實。而帖木兒帝國只維持在河中和波斯,印度一帶,而在其他遠征的地方並未建立牢固的基礎,只當做藩屬對待。

    就因為這樣藩屬還時不時反叛,有的還被助成強大,像俄羅斯的金帳汗脫脫迷失已被帖木兒追趕到老家薩萊,從西伯利亞到歐洲,帖木兒似乎成了其噩夢,但是並未像想象那樣讓其徹底臣服,但已被拖衰。後來助成莫斯科公國崛起,俄羅斯帝國的出現,他就是趁金帳汗國四分五裂的時才從夾縫裡崛起的,以至於成為後來俄羅斯佔領西伯利亞後又對帖木兒老家中亞下手,還把帖木兒遺骨拿回去研究。另一個也是這樣,帖木兒西征土耳其,也把奧斯曼帝國給惹了,雖然壓住了一時間的興盛,但後來奧斯曼帝國照樣風起雲湧,成為後來地中海霸主。

    所以帖木兒從印度入手才讓自己後世得到喘息,以他的名義,子孫們才得以統治印度建立莫臥兒王朝,總的來說帖木兒帝國是世界性帝國,完全是成吉思汗時期翻版。但面對元朝在東方消失後,崛起強大的明朝而言,帖木兒就吃不消了,他解決完西陲後,完成了成吉思汗四大汗國統一,然後顛轉回來吃掉大明,但這個時候卻因年老體衰病死在仍離大明萬里以外的中亞小城訛答剌。帖木兒子孫並未像成吉思汗子孫們各個延續向外衝的猛勁,繼續東征大明,而到最後卻為抓分帝國做準備。

    至於明朝而言,帖木兒一向以臣子自居,他突然親率八十萬大軍來犯,事有蹊蹺,只聽他們在西域蠢蠢欲動,一支先鋒抵達庫爾勒附近,但並未當回事。因為明朝對帖木兒實力還不甚瞭解,畢竟對方只是以臣子自居,在西域只是一個小王國,還持這麼大膽敢侵犯大明。加上明朝邊境只有宋晟這位已古稀的老將駐守,對帖木兒小視和無動於衷也讓明朝差一點落入被動之地。

    帖木兒要想侵犯大明則首先越過東察合臺的地理障礙,漫長沙漠和戈壁,那裡都荒無人煙,所以補給相當困難,加上明朝正處在永樂時期上升局面。朱棣從靖難之役起南征北戰,已初見成效,蒙古和東北各部紛紛臣服,疆域也比帖木兒大,所以帖木兒在蒐羅情報時肯定知道。他要想往南京方向進軍,勢必會進入中原腹地,那等於落入虎口。所以他本人遲遲不前,在訛答剌一直閒置,經常喝酒,貪戀女色,最後病死在城裡。

  • 2 # 老忠叔侃球

    關於帖木兒帝國東征大明,網上各種假設都有,一個是擊敗了世界上最大帝國的新興王朝,一個是盤踞在西亞的傳統強國,甚至剛剛戰勝了冉冉升起的奧斯曼帝國。這樣的兩個強悍的國家如果真的碰撞到一起,會擦除什麼樣的火花呢?

    帖木兒一直以來,都以蒙古大汗自居,對外也宣稱是成吉思汗的繼承人。1404年帖木兒在撒馬爾罕召開蒙古各部大會,其中就包括蒙古四大汗國、韃靼和瓦剌,商討的內容就是對付大明的策略。但是韃靼和瓦剌回頭就派人告訴了明朝,可見其內不和。

    帖木兒本人對東征之事是非常認真的,1404年趕走了所有在撒馬爾罕的外華人,積極備戰。同年11月底,帖木兒率領20萬大軍離開撒馬爾罕,次年新年,跨越天山山脈,一月初大軍推進至伊犁河。2月下旬已然是逼近了明王朝西陲重鎮哈密衛。大戰一觸即發,然而,帖木兒突然暴斃賬中,他一死,大軍立即撤退!而如此大規模的軍事行動明顯引起了朱棣的重視,明成祖朱棣在1405年的3月24日收到軍報,"朝廷聞帖木兒假道別失八里率兵東進,敕甘肅總兵官宋晟儆備",而明朝西部各衛所也"練士馬、謹斥堠、計糧儲",枕戈待旦。

    退一步講,即便帖木兒沒有死,漫長而複雜的後勤補給路線,遠道而來的勞師以遠,由於不同生活地點造成的水土不服,都是帖木兒需要面對的現實問題,想從哈密衛打到嘉峪關,可謂是一步一個坎,更何況朱棣本就是馬上皇帝,明王朝的江山也有很大一部分是朱棣的功勞,所以,作為入侵者的帖木兒,即便是不死,鎩羽而歸的可能性也會大於征服大明王朝,甚至於有可能客死他鄉!

  • 3 # 派拉特之書

    公元1368年,貧民出身的朱元璋起兵討元成功,在應天稱帝,建國號大明。同年,大將徐達攻克大都,元朝覆亡。

    朱元璋畫像

    隨著元順帝被朱元璋趕出大都,蒙元結束在中原地區的統治,然而散落在亞歐各國的蒙古人,卻並甘心就此退出歷史舞臺,總想尋找機會「光復帝國」,重建成吉思汗式偉業,其中最積極者為帖木兒,差點為中國帶來多一場浩劫。

    帖木兒為突厥化的蒙古人,父親杜爾凱是西察合臺汗國碣石城的領主。西察合臺汗國在14世紀下半葉內戰,諸侯混戰,帖木兒野心勃勃,在1362年在碣石城舉兵,當年年僅26,他在兩年後將與之有姻親關係的王子忽辛扶上汗位,逐漸控制汗國軍政大權。5年後,帖木兒羽翼成,弒殺忽辛,自己加冕為西察合臺大汗。

    15世紀繪帖木兒畫像

    帖木兒野心不限於稱霸中亞河中地區,偶像為成吉思汗的他,在此後近四十年,頻繁攻掠中亞、西亞諸國,最終建立一個大帝國,勢力範圍從帕米爾高原到小亞細亞、阿拉伯半島。帖木兒在征戰過程中,數次擊敗歐洲聯軍、埃及的馬木留克王朝和土耳其奧斯曼帝國,再將東察合臺、伊兒、欽察三大蒙古汗國列為藩屬,勢力之強,只有明帝國才能與之抗衡。

    在清末民初,以《元史》為底本重編的《新元史·列傳第一百二十五》記載:「是時,帖木兒國勢強盛,受群臣尊號曰成吉思可汗,經蒙古太祖自比,欲先平印度、土爾基,再用兵於中國。」然而,帖木兒功業雖輝煌,但以成吉思汗接班人自詡的他深知,若想成為全體蒙古族擁戴的首領,只有「滅明覆元」。所以,等到擊潰勁敵奧斯曼帝國後,年近七十的帖木兒,便將兵鋒指向明朝。

    西方文藝復興時期「安卡拉之役」繪畫,描繪帖木兒帝國1402年入侵土耳其

    帖木兒入侵明朝計劃蓄日已久,早在朱元璋粗定中原不久,帖木兒便以朝貢名義,多次派間諜冒充使節,到中國境內刺探各種情報。《新元史》也記載了帖木兒帝國的不軌意圖:「屢遣使招諭西域諸國,然未有至者。獨帖木兒遣回回人滿剌哈非思等來朝,貢馬十五、駝馬。自是,歲貢馬駝,欲覘中國虛實,非誠心款附也。」

    公元1404年11月底,就在「靖難之變」結束後第三年,帖木兒趁明朝國力嚴重損耗,打著問責明成祖朱棣「叛父害侄」的旗號,率大軍二十餘萬東侵。同時,又命令國內及屬國援軍後續,士兵總數達百萬。在東侵前,帖木兒早已將居住在都城撒馬爾罕的外華人全部驅逐,為的是防止訊息洩露。

    帖木兒軍隊

    由於中亞跟明朝本土隔數千裡,中間還隔著無垠大沙漠,帖木兒為了增大這場勞師遠征的勝算,將東侵計劃分為緩、中、急三策,在行軍途中按情況變化切換-「緩策」為奪取西域並在此屯田,待給養充足後再圖大舉;「中策」為奪取陝甘寧,在回回和蒙古人中募兵,再圖中原;「急策」為聯合漠北蒙古人,直取北京後再南下江南。

    帖木兒規劃很好,但實施來卻是兩碼子的事,大軍自從踏入西域,資源供給便有困難,只能依靠沿途播種或喝駱駝奶強撐。他們還沒到明朝西北邊境,人馬已俱疲。此時,獲悉情報的明成祖,已派名將宋晟在涼州集結重兵以待,即使帖木兒順利抵達,面對以逸待勞的明軍,勝負未可知。

    明朝軍隊

    公元1405年2月,當時兩軍尚未正式交手,年事已高的帖木兒因勞累過度,在窩德拉爾城(即今哈薩克一帶)突患重病,沒幾天便死去,終年72歲。帖木兒死後子孫爭立,帝國迅速崩潰,令東征侵華計劃半途而廢。整個帝國反擊戰的過程,《新元史》有記載:「未幾帖木兒遂大舉伐明,募精兵二十萬,以糧運不給,載谷數百車,軍行至沃野,即播種之,棄異日之軍食。又驅牝駱駝數百頭,如餉乏,則餐其乳以濟飢。中途遇大雪,士馬僵斃。帖木兒亦患虐疾,至窩德拉爾城而卒,年七十二,時永樂三年也。」

  • 4 # 豆豆豌仔

    永樂四年時,帖木兒帝國可汗帖木兒率領20萬大軍(號稱百萬)侵略中國,結果卻在2月18日的進軍途中,在訛答剌病死,終結了其輝煌無敵的征戰史。帖木兒的死亡毫無疑問改寫了歷史,同時,他未能和同樣是戰術奇才的朱棣對決也不失為戰爭史上的遺憾。我們不妨假設一下,如果帖木兒未死,那麼那場聲勢浩大的東征會是什麼樣的結局?

    帖木兒其人

    帖木兒出身於蒙古巴魯剌思氏部落, 其祖先做過察合臺汗國的大臣。1336年生於撒馬爾罕以南的碣石,1362年,帖木兒在故鄉附近起義。與蒙古人作戰時,被打傷成了瘸子。因此敵人稱為跛子帖木兒。後來,為了鞏固政權,採取婚姻關係,將西察合臺汗國后王的公主納為妻妾,成了察合臺汗國的駙馬。1364年帖木爾終於扶持侯賽因成為可汗。但在1369年,他殺死西察哈臺汗侯賽因,建立了帖木兒帝國。此後開始了為帝國開疆擴土的侵略戰爭。由於帖木兒一生征戰四十餘年從無敗績,天下無敵,因此被稱為“十五世紀地球最強武力。帖木兒帝國疆域最大時,觸及印度與非洲。作為一名優秀的軍事家的帖木兒雖然擊敗了無數的敵人卻在東征大明的路上驟然離世,不得不說一場巨大的戰爭因此免於發生。

    那麼,如果帖木兒未曾離世,那場一觸即發的侵略戰爭又會是什麼樣子的結局呢?

    剖析戰爭

    帖木兒去世的那一年,明帝國已經建立良久,透過靖難之役上臺的明成祖朱棣勵精圖治,使得大明帝國的聲威遠播天下。正值盛世的中國,國力強悍,向四方派遣了大量的使節,其中鄭和率領強大的明朝艦隊經略印度洋的歷史更是令世界震驚。對於帖木兒的入侵,其實明成祖朱棣早有耳聞。

    帖木兒曾以恢復成吉思汗的霸業為自己的方向,因此積極與北元政權取得聯絡,希望予以聯合對抗明帝國,恢復蒙古帝國的天下,但由於帖木兒本人屬於被伊斯蘭化的蒙古貴族,對於這個已經異教化的蒙古人,北元對其的印象不佳,便將其有意伐明的戰略意圖悄然告密中國,故而在帖木兒大軍來犯之時,遠東的明軍已經在甘肅一線嚴陣以待做好了與其決戰的準備。

    就這場戰爭而言,帖木兒從伐明的開始就沒有太大的勝算,儘管帖木兒十分強悍,其手下軍隊望風披靡,可是阿拉伯戰法能否與明軍較量仍然是一個未知數。我們下面就仔細剖析一下,這場戰爭的雙方實力比較。

    戰略意圖

    這一張明朝與帖木兒帝國的地圖就能說明一切:

    帖木兒進軍路線無外乎青藏高原與帕米爾高原,由於青藏高原根本不適合出兵,因此帕米爾高原成為唯一的進軍地點,作為西部中國的天然屏障,道路險阻,環境惡劣,絕非理想的進軍之地,而帖木兒的二十萬大軍,並非全部都是輕裝鐵騎。從撒馬爾罕啟程東征中國,途中“其國之多以百數,皆遠絕萬里,閱歲逾時而後始得至”。也就是說,即使海拔五千多米的蔥嶺 (即帕米爾高原)擋不住帖本兒的鐵騎,其行程至少要走上一年多的時間。

    史書記載,帖木兒軍隊出征糧草不濟,疫病橫行,因此行軍異常艱難,加之況且帖木兒作戰素來喜好屠城,因此極其容易引發當地民變陷入泥潭。別的地方可能不清楚,作為新疆,必然是帖木兒與明軍對抗的第一要塞,若發生衝突,明軍的哈密衛或將成為帖木兒第一個攻伐的目標,新疆善於騎兵行動,無論從戰馬到地勢,新疆素來善於作戰,因此繞過帕米爾高原後帖木兒才能得到補給。但是同樣利於作戰的明軍騎兵完全可能已經在此時已經嚴陣以待,以逸待勞。

    所以當飢腸轆轆、人困馬乏的的帖木兒大軍到來時,等待他們的將是嚴陣以待,專備精良的明軍騎兵和堅固的堡壘以及城池。帖木兒能不能佔到便宜,十分難說。明軍完全可以實行堅壁清野的戰術,這種戰術下,帖木兒大軍根本得不到有效的補給,因此就單純消耗戰而言,拖垮帖木兒大軍根本不是困難的事情。

    (明軍重甲騎兵)

    (帖木兒帝國騎兵)

    兵力武器配比:

    帖木兒帝國絕對的主力是帖木兒驍勇善戰的騎兵部隊,帖木兒之所以能征善戰,在於其能建立強大的驛站制度與募兵制度。史載帖木兒騎兵作戰兇猛。在此僅舉一例:

    “斯爾坦馬穆士率步騎五萬,陣於鐵利於外,列象隊於前,以皮甲衣之,塗象牙以毒樂,揹負長刀,又置小櫓於象背上,以護戰士。凡火攻之物,石腦、油火、樹脂及火箭、藥彈皆備焉。其勇將曰戛克曼斯,躍馬入帖木兒軍中,為帖木兒之子窩馬兒所殺。帖木兒麾兵擊其象隊,斫象鼻斷之,眾象狂奔,敵陣亂。斯爾坦馬穆士棄眾奔還。翼曰,開城門而遁,城民出降。”

    而明軍的戰鬥力也十分強悍,甚至在孤軍深入下亦然坐懷不亂:

    “永樂八年二月,成祖調集50萬大軍。五月八日,明軍行至臚朐河流域,詢得韃靼可汗本雅失裡率軍向西逃往瓦剌部,丞相阿魯臺則向東逃。成祖親率將士向西追擊本雅失裡,五月十三日,明軍在斡難河大敗本雅失裡。成祖打敗本雅失裡後,揮師向東攻擊阿魯臺,雙方在今蒙俄邊境之斡難河東北方向交戰,明軍殺敵無數,阿魯臺墜馬逃遁。”

    作為軍事家的帖木兒與朱棣都可以一等一的軍事專家,就騎兵戰鬥力而言不相上下,但是我們需要注意一個問題,那就是武器

    伊斯蘭騎兵打仗無外乎兩步,大炮先行後騎兵衝殺。由於帖木兒統兵素嚴,帖木兒軍隊中,百人為最小單位,置百人長,千人及萬人之上,皆置有千人長及萬人長。全軍置有統帥。遇有戰事發生,則徵調各級將士,按敵勢之強弱,分定徵調兵數之多寡。帖木兒平日將軍中馬匹及牲畜,分撥與族人飼養。凡負責飼養之人,莫不加意看管。因倘有不周到之處,立刻刑罰隨至,罪重者且因之被殺。因此,帖木兒軍隊士有必死之心。而且帖木兒騎兵用的多是阿拉伯戰馬就戰馬水平而言高於明軍主要配備的蒙古馬,這是難得的優勢。

    熱兵器而言,帖木兒使用的大炮較多,就尺寸而言也比明軍要強大。但是戰術較為死硬。參考其後代巴布林攻陷印度一戰。主要的依靠的就是炮陣與近衛騎兵的強大沖鋒力,然而就攻城略地而言,並非帖木兒大軍專長。

    明軍主要配備為火銃、一窩蜂、神機箭、安南銃等就體積而言較之帖木兒大軍的大炮要小,但是使用上比較靈活,尤其是三眼火銃,在使用上可以大規模裝備騎兵,在攻擊前就可以形成騎兵火槍陣,在彈藥裝填下還可以進行近距離格鬥使用。此外明軍還裝備騎兵專用火龍槍,明軍陣法也十分整肅,就戰鬥力而言,帖木兒騎兵主要裝備的還是彎刀。在近身搏鬥與近距離作戰下,毫無疑問明軍更加強大。

    就鐵炮而言,西方鐵炮往往比中國質量較好,在於西方鐵質較東方較優。因此火炮的發展呈現多樣化與巨大化;而東方的火炮多會較小。但就使用上,帖木兒的炮陣戰法較為死板,雖然巨炮威力驚人,但是伺候這東西,從裝填到開炮必須有眾多後勤衛隊保衛這些大炮,在騎兵爭鋒的年代,炮陣如果擱在平原上基本就是待宰的肥羊。明軍大炮大多裝填於城牆之上,雖然填充也十分麻煩,但是騎兵無法爬上城牆,在進入“凹”型的城牆中時就會被左右炮火夾擊。

    戰術戰法:

    戰術戰法必將決定戰爭的成敗,較於西方的蠻力性戰爭而言,東方戰爭更講求的是智慧性的,帖木兒作戰頗有韜略眾人皆知,但就兵略性而言並不一定強於朱棣。朱棣精於奇襲與奔襲戰術,尤其可以在地理位置不佔有優勢下,保證戰鬥的勝利,例如第四次遠征時,朱棣就在敵軍伏擊地在地緣優勢不佔優的情況下擊敗蒙古瓦剌部的俯衝騎兵。

    參考奧斯曼土耳其帝國對於君士坦丁堡之圍,儘管土耳其大軍困城池,君士坦丁堡只有1萬守軍的情況下,奧斯曼土耳其帝國打的仍然十分費力,即便土耳其打造了當時全球最大的大炮仍然轟擊不開君士坦丁堡的城牆,而近戰只是城牆丟下的炸藥也造成了土耳其部隊嚴重的死傷。土耳其大軍最後是用豬油塗在木板上將戰艦滑入君士坦丁堡金角灣,架起浮橋的進攻才攻陷了君士坦丁堡,但就這在西北打仗前,帖木兒並不佔據絕對優勢。

    帖木兒作戰素來實行兩板斧戰術,依靠炮火進攻,隨即騎兵衝殺,利用騎兵戰術和勇猛衝殺造成一種恐懼,從而擊敗敵軍。例如他與奧斯曼帝國蘇丹巴耶塞特一世的戰爭中,帖木兒可以擊敗如此悍將,在於蘇丹巴耶塞特一世戰前輕敵,多年的戰略經驗令他過度自信,即便在大戰在即之時,還舉行狩獵。對於軍隊不佔優勢這一點他根本毫不知情,而開戰後其異族部隊先後被帖木兒策反,致使奧斯曼大軍與帖木兒大軍的比例從7對8,銳減到4對11。導致蘇丹巴耶塞特一世被俘戰敗。就此戰而言,帖木兒除了騎兵戰術的優勢性而言,就在於對於敵人的策反。

    但這一招在於明軍作戰時並不適用,就本身而言,帖木兒由於兵家大忌的長期跋涉行軍,大軍戰鬥力必然下降,而他面對的也不是野戰爭鋒的明軍,明軍善於步兵挖掘戰壕,擺設各種武器,而步兵騎兵混合型作戰。在怛羅斯戰役中,唐軍的多軍種混合作戰的戰法就給與阿波斯都王朝的阿拉伯大軍予以嚴重殺傷。

    而策反明軍根本不可能,明軍以漢人組成絕對主力。而蒙古僱傭軍的朵顏三衛對於朱棣十分忠心,帖木兒寄希望於北元的瓦剌,韃靼部隊協同作戰也並不可能實現,對於已經突厥化的帖木兒,北元各部根本不抱有好感。此外帖木兒作戰素來喜好屠城,因此當地民眾加入明軍抗擊帖木兒的可能性極大,帖木兒策反敵軍是基本不可能的。

    戰役結果:

    因此我們可以想象:當遠道而來的帖木兒大軍開始對抗明軍時候,就會遇到同樣善於三板斧戰術的明軍。並且會遭遇神機箭與一窩蜂組織起來的密集火力網,野戰之上除非帖木兒的炮陣可以不斷開火,將明軍騎兵衝散,否則他將面臨明軍極強的進攻,三眼銃與火龍槍組成的熱兵器騎兵部隊也將為帖木兒的騎兵帶來眾多的麻煩,在作戰時兩翼的明軍步兵會進行相應的近距離反擊。明軍也會挖掘戰壕,釋放地雷,鐵蒺藜,毒氣彈等對於帖木兒大軍殺傷力巨大的武器。而明軍大多依託城牆決戰,炮兵會不斷開炮,給予帖木兒騎兵予以極大地殺傷。

    即便騎兵戰敗,帖木兒也要面臨城牆,與攻城戰術,在此而言精於野戰的帖木兒騎兵攻城略地並非能手,騎兵的優勢無法發揮卻會遭遇明軍城牆火炮與弓箭、炸藥、滾木雷石,甚至噴火器的進攻。縱使帖木兒的炮兵轟塌城牆也將面臨明軍火銃部隊巷戰的可怕反擊。從頭到尾不佔據絕對優勢的帖木兒,每下一城都會付出慘烈的傷亡,而得到當地的補給十分困難。

    帖木兒還將遭遇朱棣集結北方,北京三大營、山西、河北,寧夏、甘肅數路大軍的圍攻。面臨優秀指揮家朱棣的親征。帖木兒可能遭遇北方明軍精銳部隊近乎50萬的圍攻。寧夏以及河套地區將或成為兩軍決戰的主戰場。無論人數,戰術都不佔據絕對優勢下的帖木兒,除了會在明軍到來前劫掠當地外,沒有任何勝算可言。

    此外鄭和的海軍艦隊,可以進攻帖木兒帝國本土,開創帖木兒帝國雙線作戰的劣勢。

    退一萬步講就算朱棣戰敗,帖木兒大軍長驅直入北京,此時正值永樂4年,靖難之役的名將大多還健在,仍然有充足的戰鬥力對抗帖木兒。而太子朱高熾素來精於防守,靖難之役時防守建文帝大軍困城的策略十分高效。

    所以無論如何,帖木兒大軍的伐明之戰必將讓其所向無敵的名聲終結於東方,正如觀察完明軍大yue兵的帖木兒副使大將蓋蘇耶丁的回憶錄寫的一樣:大帝死在東征的路上是幸運的,這保全了他一世英明。

  • 5 # 瀟湘夜雨l

    帖木兒帝國伐明失敗,表面上看是因為帖木兒去世不得不退兵,但是就算帖木兒不死也打不贏明朝。

    因為明朝是一個統一的大帝國,而當時的皇帝又是赫赫有名的永樂大帝,朝政上下又較為清明。

    明朝雖然立國不久,但是當時的主要問題還只是發展問題,部隊的戰鬥力還依然雄健,都是從修羅戰場上走出來的虎狼之師。

    而帖木兒帝國興無名之師,穿越八百里莫賀延磧,勞師以襲遠。人力物力能不能支撐,糧草是不是能及時供應,這些都是要考慮的問題。

    歷朝歷代大統一的國家都是內政原因,外族都是乘中華之弱而得天下,從來沒有政治清明的時候被外族佔領。

    帖木兒帝國想要勞師襲遠,征服一個蒸蒸日上的大統王朝恐怕不太容易。何況帖木兒帝國在他死以後迅速土崩瓦解,這說明了帖木兒帝國內部存在很嚴重的政治弊端。國家都保不住,哪裡還有能力征服明朝啊

  • 6 # Gundam老豆

    帖木兒這廝太過狂妄!妄想用十幾萬人就征服大明王朝。但是老天不會因為你牛逼就給你一個異於常人的好身體,何況這廝本來就是個瘸子!在帶兵征討大明時已經69歲了,這在14世紀已經是絕對的高齡。所以無可避免地死在了半道上!

    即使老天給他一次不死的機會,他也必定會戰敗甚至戰死!原因有以下兩點:首先他的軍隊並沒有戰勝大明王朝的絕對實力!能在中亞稱雄很大程度上得益於其對宗教信仰的販賣。可一旦踏上大明的土地,這一招就失效了。我朝人只信佛、拜祖宗,不信安拉!他如果有幸能和明軍過招,迎接他的將是具有雄才大略的明成祖朱棣麾下的河西駐軍。要知道當時國內剛剛平定,正是明軍戰鬥力最強的時候。十幾萬人規模的大戰明軍已經經歷過多次,根本不懼。真的開戰,最多勢均力敵,或者鎩羽而歸。另外這場遠征是孤軍深入,後勤補給將異常困難!他的軍隊首先要翻越帕米爾高原,穿過茫茫大漠才能到明朝西部的肅州。這條線路長達一千多公里,沿途並沒有可供近二十萬人消耗的可靠補給點。且其國內形勢並不穩定!要完成如此龐大一支軍隊的補給在當時是不可能的!這就註定了這場戰爭一開始就是消耗戰。從肅州到蘭州,明軍是層層佈防。帖木兒要突破並非易事。要繞道蒙古高原當然也可以,但又是千里無人區!無論從哪個方向,要進入中原腹地,補給線都在兩千公里以上。無論是古代還是現代,戰爭打的就是後勤保障。在這一點上帖木無論如何比不過以逸代勞的明軍。所以它的失敗是註定的!老天可能比較眷顧,讓他早早死在半路,這才保住了一世英明!

  • 7 # 無花有酒

    歷史潮流,浩浩湯湯,順之者昌,逆之者亡

    縱觀幾千年華夏文明史,沒有哪個和平安定的大一統王朝是被異族侵略導致滅亡的。主要原因都來自於內部的腐朽與分裂。

    軍事力量強如大元,歐洲戰場如同摧枯拉朽,幾年時間橫掃亞歐大陸,面對只剩半壁江山的弱宋,卻用了40多年時間,歷經兩代大汗才完全統一。而且最後崖山一站,漢奸張弘範居功至偉,嚴格意義上來說,是內訌滅亡了南宋。

    帖木兒伐明從開始就註定失敗,因為此時的大明王朝正處於一個政治清明,國家機器運轉正常的的大一統狀態。甚至不需要鐵血皇帝朱棣,除了內亂四起的崇禎朝,任何一朝都不是區區一個帖木兒能撼動的,只需要一個優秀將領,動用區域性力量,就可以化解帖木兒這場舉全國之力發動的侵略戰爭。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為什麼說,美國政要就1月6日事件攻擊普京,是無中生有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