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以禮觀書

    向敬之

    順治正月,世祖在駕崩前,指令皇三子玄燁即皇帝位,安排內大臣索尼、蘇克薩哈、遏必隆和鰲拜為輔臣。按世祖安排的順序,蘇克薩哈是二號輔政。

    四大輔臣在大行皇帝的靈前,盟誓輔政幼主,不結黨營私。但他們之間的旗系紛爭,早在順治即位之初,就已形成。

    四輔臣是曾經追隨太宗打天下的悍將。索尼、遏必隆與鰲拜隸屬太宗親率的兩黃旗,而蘇克薩哈屬於正白旗旗主親王多爾袞的部下。太宗駕崩後,兩黃旗大臣誓死捍衛皇子承繼大統,而多爾袞更是與皇長子豪格爭持不下,最後妥協推出了六歲童福臨成為順治帝。

    雖然定了皇帝,但兩黃旗還是屢遭擅權獨專的攝政睿親王多爾袞的打壓。多爾袞死後,順治帝將正白旗收歸自己親率,與兩黃旗成為上三旗。但,兩黃旗與正白旗的宿怨一直存在。

    蘇克薩哈原為多爾袞打壓兩黃旗的干將,待主子一死,馬上跳出揭發多爾袞移駐永平圖謀叛逆,並私制擅用不少違禁的御用物品,投效順治帝,成為了領侍衛內大臣,加太子太保,最後成為顧命輔政之一。

    順治帝這樣安排,是想用蘇克薩哈強制兩黃旗三輔臣。既保證兩黃旗處在上風,又有一份制約力量。他的排序,無形中激化了矛盾。

    索尼以四朝老臣居首,名正言順。遏必隆、鰲拜都是公爵,蘇克薩哈為子爵,爵位有明顯的等級之差,且遏必隆、鰲拜為內大臣要先於蘇克薩哈,鰲拜的戰功也遠在蘇克薩哈之上。

    蘇克薩哈被排在遏必隆、鰲拜前,唯一可憑的是他額駙之子的身份。恃功驕縱的鰲拜排在末位,不甘屈居其下,自然會不時攻擊蘇克薩哈和正白旗。

    《康熙王朝》鰲拜威逼康熙

    此時又發生了一件大事。康熙選妃,索尼的孫女,遏必隆、鰲拜皆有女兒,都在選送之列。不料康熙定了索尼孫女為皇后,遏必隆女兒為妃,卻將鰲拜的女兒指婚給蘇克薩哈的兒子。

    鰲拜與蘇克薩哈成為了兒女親家,但在鰲拜看來是奇恥大辱。於是,鰲拜借強制將原屬正白旗的圈地劃歸鑲黃旗的衝突事件,殺掉了與蘇克薩哈有聯絡的國史院大學士蘇納海、直隸總督朱昌祚和保定巡撫王登聯。蘇克薩哈不表態,結果為鰲拜進一步將蘇克薩哈擬罪二十四款,將其及其長子凌遲處死,將其餘六子和孫一人、兄弟兩個及部分族人都統問斬,或絞殺。

  • 2 # 史海悠遊閭春暉

    這個問題看似奇怪,實則有一定的必然性,其原因大致有以下三點:

    1.小集團政治鬥爭的強弱形勢所致,不錯,在名義上的順治帝遺詔中,四顧命大臣的排名確實是:1.赫舍裡·索尼、2.納喇·蘇克薩哈、3.紐祐祿·遏必隆、4.瓜爾佳·鰲拜。但清楚清初政治史變遷的朋友都知道,當初清太宗皇太極猝死後,掌握兩白旗的睿親王多爾袞、豫親王多鐸和英親王阿濟格兄弟與皇太極長子肅親王豪格展開了激烈的皇位爭奪,當時以索尼、譚泰、鰲拜為首的兩黃旗諸大臣,都是豪格一黨的成員,正是由於他們的誓死主張“皇子必立其一”,才最終迫使多爾袞等妥協以太宗幼子福臨(順治帝)繼位。繼而在多爾袞任攝政王期間,這些兩黃旗大臣均受到打壓,其中譚泰、鞏阿岱等投靠了多爾袞,但索尼、鰲拜始終不屈,分別遭到了貶逐和降職的處罰。那時的蘇克薩哈作為正白旗的骨幹,卻是多爾袞的得力爪牙之一,故而早有宿怨。

    而當福臨親政、多爾袞死後,雖然正白旗由皇帝親領,但正黃旗的索尼和鑲黃旗的遏必隆、鰲拜依然與正白旗的蘇克薩哈舊怨難消,四個顧命大臣中逐漸形成了三對一的局面,強弱之勢已定。

    2.個人聲望有失,索尼在皇太極時期就以足智多謀、善於組織謀劃著稱八旗;遏必隆是努爾哈赤時期五大臣之一的額亦都之子,母親是和碩公主,可謂貴胄之身;鰲拜更是在跟隨皇太極和豪格南征北戰中屢立戰功、以勇冠三軍聞名天下。與他們比較起來,蘇克薩哈雖然在湖南與大西軍作戰時有軍功在身,但無論如何與不能與前面三位相提並論。更由於,蘇克薩哈在多爾袞剛剛去世不久,他就夥同正白旗詹岱、穆濟倫等控告其主子多爾袞生前私備黃袍、東珠等僭越之物,意圖謀逆,由此贏得了順治帝的歡心,得以成為顧命心腹之一。但這樣赤裸裸的賣主求榮行徑,當時就為親王貝勒和滿漢諸臣們所不齒,因而蘇克薩哈一直未能得到有力的支援。

    3.應對失策,康熙八年時,鰲拜已經成為事實上的權臣,黨羽眾多,同為鑲黃旗的遏必隆也黨附於他,索尼已年老病弱,加之本身也厭惡蘇克薩哈,故而樂於做壁上觀。蘇克薩哈自身在當時的對策也有問題,當鰲拜矯詔誅殺蘇納海、朱昌祚、王登聯時,他沒有堅決抵制,反倒是示弱般乞請給先帝守陵,給了鰲拜等再次矯詔誅殺自己的大好機會。

  • 3 # 當狗容易做人難

    同為顧命大臣,為什麼鰲拜能殺死蘇克薩哈?實際上鰲拜和蘇克薩哈是姻親關係,兩個人之間的殊死較量不是因為個人恩怨,而是因為兩黃旗和兩白旗長期為了地位、利益鬥爭的結果,最後蘇克薩哈死主要是因為四大顧命大臣出身失衡。

    1、索尼,赫舍里氏;遏必隆,紐祐祿氏;鰲拜,瓜爾佳氏,都是當年跟著努爾哈赤起兵的滿族八大姓之一。而蘇克薩哈是蘇納的兒子,出身於葉赫那拉氏,葉赫那拉氏是被太祖打敗的,先天和其他氏族就有隔閡。

    2、索尼、遏必隆、鰲拜都有大戰功在身,當年跟著努爾哈赤、皇太極等人南征北戰,從關外打到關內,可以說都是清朝開國功臣,顯赫的權勢來自於戰功。而蘇克薩哈的地位來自於祖宗蔭庇和拍孝莊皇太后馬屁。蘇克薩哈的父親是額駙蘇納,屬於皇親,另外因告發多爾袞有功才得了孝莊皇太后的歡心。這樣一個人根本得不到索尼、遏必隆、鰲拜等人的尊重。

    3、索尼是正黃旗,遏必隆、鰲拜是鑲黃旗,而蘇克薩哈是正白旗。從皇太極時代開始兩黃旗就是一體同心的,在順治登基,對抗多爾袞的過程中並肩作戰。而蘇克薩哈原來是多爾袞的奴才,先天和兩黃旗就有仇,為了各種利益明裡暗裡鬥了多少年了。所以看似是鰲拜殺蘇克薩哈,實際上是索尼、遏必隆、鰲拜聯手幹掉他的。

  • 4 # 張生全精彩歷史

    蘇克薩哈和鰲拜同為輔政大臣,最後鰲拜扳倒蘇克薩哈。很多人覺得非常輕鬆,殊不知,中間的過程其實並沒有這麼輕鬆,可是說,是經過了殘酷政治鬥爭的結果。

    首先,我們來看看康熙前期,為什麼出現四大輔臣共同輔政這種情況。

    在努爾哈赤,皇太極及順治時期,一直是皇親攝政王輔政。努爾哈赤的時候,安排了阿敏、莽古爾泰、皇太極、德格類、嶽託、濟爾哈朗、阿濟格、多鐸、多爾袞為和碩額真一共十一個貝勒共議國政。皇太極登位後,也是皇太極與代善、阿敏、莽古爾泰、阿濟格四大貝勒共同執政,後來皇太極才把他們搞下去,加強了中央極權。皇太極去世後,順治繼位,也是攝政王多爾袞和濟爾哈朗共同輔政。然後多爾袞排擠了濟爾哈朗,一人獨掌權力。

    (鰲拜劇照)

    攝政王輔政的方式,讓皇權一直控制在皇室成員手裡。尤其是順治和康熙登位的時候,年紀都比較小,這種情況更嚴重。因為就是在這樣一種情況下,孝莊太后與順治商量,改變以前攝政王輔政的方式,改為由異姓大臣輔政,因此才有索尼、蘇克薩哈、遏必隆、鰲拜四位大臣輔政。

    那麼,孝莊太后和順治為什麼會選這四位大臣呢?

    這主要是清朝八旗制度的分化決定的。

    八旗制度是由努爾哈赤建立的,最早都是由皇親及開國大臣來掌控。但是在皇太極登位以後,因皇太極想鞏固自己的地位,把自己領的正白、鑲白兩旗與多爾袞三兄弟掌控的正黃、鑲黃兩旗交換,從而把正黃、鑲黃兩旗抬到比較高的地位。後來,皇太極把四大貝勒之一的莽古爾泰治罪,收繳了他的正藍旗。這樣,皇太極就把正黃、鑲黃、正藍抬到比較高的位置。這樣就形成了包括“正黃、鑲黃、正藍”在內的“上三旗”和剩下的“下五旗”。順治當皇帝,多爾袞執政的時候,又把正白旗提起來,把正藍旗踢出去,形成了“正黃、鑲黃、正白”這“上三旗”。

    孝莊太后和順治要給康熙選異姓輔政大臣,肯定只能在“上三旗”中選。其中索尼是正黃旗,遏必隆和鰲拜是鑲黃旗,蘇克薩哈是正白旗。本來是選不到蘇克薩哈的,因為蘇克薩哈一直是多爾袞的心腹。順治非常不滿多爾袞,當然也就不會喜歡蘇克薩哈。

    不過,在多爾袞去世後,蘇克薩哈做了一件重要的事情,就是站出來狀告多爾袞,把多爾袞的“罪狀”抖出來。雖然孝莊太后並不喜歡這樣,但順治皇帝非常喜歡,順治帝把多爾袞奪爵掘墓鞭屍,同時對這個半路投降過來的人極為看重,認為這是對他極為忠誠的表現,這樣一來,蘇克薩哈便成了四大異姓輔臣之一。

    (孝莊太后畫像)

    康熙繼位後,由於他年紀小,實際上都是這四大輔臣在執掌朝政。而這時候,鰲拜漸漸浮出水面,並與蘇克薩哈的矛盾越來越深。

    鰲拜為了打擊蘇克薩哈,做了幾件事。

    一是極力拉攏索尼和遏必隆,取得兩人支援。索尼和遏必隆都是兩黃旗人,他們和鰲拜都是皇太極的忠實部下,因此關係本來就比較近。而且在擁戴順治繼位的時候,鰲拜是他們的承頭人。再加上索尼年紀比較大,遏必隆又是個老好人,鰲拜稍微一拉攏,他們自然站在鰲拜一邊。這樣在整個朝廷大事中,三人對蘇克薩哈形成“三比一”的絕對優勢。

    二是極力為正黃、鑲黃兩旗人謀福利,取得他們的支援。這個謀福利就是鰲拜提出正黃旗、鑲黃旗與正白旗換地。之所以會提出這一點,是因為在多爾袞時期,由於多爾袞的袒護,正白旗所得到封地明顯比正黃、鑲黃旗好,鰲拜因此有此舉動。鰲拜這也是效法皇太極的做法。

    三是剪除蘇克薩哈的黨羽。這就是鰲拜處決了三個反對換地的人,包括大學士、戶部尚書蘇納海,直隸、山東、河南三省總督朱昌祚以及巡撫王登聯。這些人都是正白旗或者同情正白旗的人,也是蘇克薩哈的支援著。鰲拜這樣做,相當於剪除了蘇克薩哈的黨羽。

    (蘇克薩哈劇照)

    四是讓蘇克薩哈眾叛親離。蘇克薩哈因為背叛多爾袞投奔順治,就已經被本旗人所不齒。後來在與鰲拜的爭地鬥爭,以及保護三位部下的風波中居於下風,因此正白旗人對蘇克薩哈多有怨言。蘇克薩哈兩邊不討好,最後才一敗塗地。

    蘇克薩哈在一敗塗地的情況下,準備來一招“絕地反戈”,或者說“同歸於盡”。他提出輔臣歸政於康熙,他自己則去給順治守陵。他這是企圖拿康熙來壓鰲拜。誰知道鰲拜沒有把康熙放在眼裡,因此羅列了蘇克薩哈的二十四大罪,把他處死,甚至把他一家差不多滅族。

    所以,從以上分析可以看出,鰲拜扳倒蘇克薩哈,並不容易。

    但是,鰲拜因為得罪了康熙,也宣告了他最終將倒在漸漸長大的康熙手裡。

    (參考資料:《清史稿》)

  • 5 # 宋安之

    同為四大輔政大臣,鑲黃旗的鰲拜殺死正白旗的蘇克薩哈,看似很嚴重,其實說白了是延續了當年正白旗多爾袞在皇太極死後跟豪格爭奪皇位時與兩黃旗的恩怨鬥爭。

    當時兩白旗是多爾袞的底氣所在,正白旗的蘇克薩哈是多爾袞麾下一員大將。

    以這個角度入手的話,相信大家應該會有一個更深入的瞭解的。當然兩旗之間的恩怨只是殺蘇克薩哈的動機所在,根本目的還是在於鰲拜想要集權擅政。

    八旗制是由清太祖努爾哈赤建立的,清太宗皇太極時候完善了一番,其中一個重要標誌就是皇帝親自統領三旗,其他五旗由王公貝勒擔任旗主,因此皇帝的三旗稱之為上三旗,其他五旗是下五旗。

    這上三旗分別是正黃、鑲黃、正藍。

    在多爾袞成為攝政王以後,將自己的正白旗替換了上三旗中的正藍旗,上三旗分從此成為正黃、鑲黃、正白。

    1643年入關前夕,皇太極猝死,沒有留下繼承人遺詔。這時候擁有兩白旗支援的多爾袞與擁有上三旗支援的皇太極長子豪格針鋒相對了,兩個人都想要當皇帝。

    整體來說當年皇太極的集權效果還是不錯的,支援豪格的人多一些,但是豪格這個人政治智商太低了。最後搞來搞去,兩方乾脆妥協了,那就是立皇太極的第九子福臨繼位,是為順治帝,多爾袞成為了攝政王。

    在兩方針鋒相對之時,鰲拜身為鑲黃旗的護軍統領表現的很不錯,為了以示效忠舊主皇太極的決心,他與兩黃旗的索尼(後來的四大輔政大臣之首)等八人彙集於豪格府邸,“共立盟誓,願死生一處”,密謀擁立豪格為帝,表示一定要擁立先帝皇太極之子的決心,甚至不惜發生流血的內部戰爭。

    可以說從那時候起,鑲黃旗的鰲拜就與正白旗的蘇克薩哈接下了樑子,同時也與後來的四大輔政大臣之首的索尼處下了不錯的革命友誼。

    入關以後多爾袞如日中天,鰲拜當年壞了多爾袞的好事,自然是屢屢被打壓,甚至差點被處死。而蘇克薩哈身為多爾袞的心腹自然是扶搖直上。

    不過順治七年隨著多爾袞的猝死,朝廷開始大洗牌,順治帝親政。這時候蘇克薩哈開始表現出無恥的一面了,他為了自保,竟然主動實名舉報多爾袞,給正想整多爾袞的順治帝送上了一份大禮。

    順治帝駕崩之時,給康熙留下了四大輔政大臣按次序分別是:索尼、蘇克薩哈、遏必隆、鰲拜。

    表面來看,鰲拜最末,蘇克薩哈排第二。

    其實蘇克薩哈一點也不佔優勢,因為除他以外,其他三個輔政大臣都是兩黃旗的人,也是說他是以一對三。

    而且論戰功,蘇克薩哈可是遠遠不如鰲拜的。論實力,多爾袞死後正白旗被清洗,蘇克薩哈又是牆頭草兩邊倒,也沒多少人支援他。

    當年多爾袞時代正白旗與兩黃旗的恩怨在康熙朝又開始鬥爭起來了。

    當時鰲拜最有精神愛掌權,而索尼老了又因為與鰲拜同為兩黃旗,因此就沒有干預鰲拜,遏必隆與鰲拜同旗結黨,可謂是同氣連枝。

    於是蘇克薩哈與鰲拜的鬥爭就開始激烈了,當然還有一個主要原因在於,因為索尼的不管事,助長了鰲拜的野心,鰲拜想要真正的一個人說了算。

    蘇克薩哈這招以退為進比較高明,因為當時索尼已死,排名第二的蘇克薩哈成為表面上的輔政大臣之首,既然蘇克薩哈要卸任,那麼鰲拜肯定也要卸任,乖乖的交出手中的權力。

    但是鰲拜不捨得手中的權力,於是鰲拜乾脆不顧康熙反對矯旨殺了蘇克薩哈。

    蘇克薩哈一死,鰲拜徹底是大權在握,開始生殺予奪,同時與康熙的矛盾急劇上升,最後康熙智擒鰲拜,鰲拜算是徹底玩完了。

    所以說鰲拜能殺死蘇克薩哈主要是因為多爾袞時代的正白旗與兩黃旗由來已久的恩怨,使鰲拜可以整合其他兩位輔政大臣的或明或暗支援,最後來達到殺死蘇克薩哈的目地。

  • 6 # 談古論金

    簡單的理由就是:鰲拜是根正苗“黃”的“老幹部”,而蘇克薩哈是一個吃裡扒外的“二五仔”。

    蘇克薩哈(?—1667)是努爾哈赤之女婿額駙蘇納的兒子,作為正白旗的骨幹,身份是多爾袞的近侍,但在多爾袞死後未出三個月之時,他出首告發多爾袞私備“八補黃袍、大東珠、素珠、黑狐褂”,“陰謀篡逆”,換言之,在主子屍骨未寒的時候,蘇克薩哈就背叛了多爾袞投靠了順治帝,作為多爾袞的親信心腹,他的告發對多爾袞集團是致命的,論功行賞,作為叛賣的代價蘇克薩哈被提拔為巴牙喇纛章京(漢名護軍統領),也成為了順治帝和孝莊文皇后的心腹——因為護軍統領是參與管轄指揮皇帝太后的親衛禁軍部隊的。

    但是這樣的一個人,如果和順治帝未即位的時候就為了推舉皇太極的兒子當大汗不惜動刀動劍,甚至準備在訴求不能達成之際不惜鬧翻發動兵變的兩黃旗大臣鰲拜、索尼等人相比是比不了的,後者是知根知底忠心耿耿的老奴才,前者是說翻臉就翻臉的二五仔,對皇帝和皇太后來說,親疏自然有別,而把蘇克薩哈放在輔政四大臣之列,主要是平衡上三旗的關係和力量,如果他們之間發生爭端,皇權的天平不會偏向蘇克薩哈——甚至,我們猜測孝莊文皇后本人從情感上也不見得喜歡蘇克薩哈,只是從政治家的角度不便怎麼樣而已。

    在輔政四大臣中,遏必隆黨附鰲拜,索尼相對超然,但如果一定要他選,他也只會選鰲拜而不會選蘇克薩哈。

    要知道,即使鰲拜倒臺之後的康熙八年(1669),根據《清史稿》,關於蘇克薩哈的處理意見依舊是:

    蘇克薩哈雖有罪,不至誅滅子孫,此皆鰲拜挾仇所致,命復官及世爵,以其幼子蘇常壽襲。

    就是說,蓋棺論定,蘇克薩哈還是有罪的,只是鰲拜挾仇處罰過於殘酷了。

    憶及數事,朕若不言,無敢言之人,非朕亦無知此事者……我朝從徵效力大臣中,莫過於鰲拜巴圖魯者……鰲拜功勞顯著,應給世職。

    蘇克薩哈有罪,但是不應該誅滅子孫,給予恢復原官和世爵的待遇;鰲拜有罪,但功勞卓著,也要給予世襲官職。

    隔了44年,這對死敵在清朝的官方話語體系中福利待遇也差不多。

    當然,無論是蘇克薩哈的平反昭雪還是康熙帝想當初給鰲拜加恩,主要考慮到還是對其代表的正白旗和鑲黃旗的安撫平衡。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白附子種植技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