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和風細語言

    強對流天氣的形成在炎熱的夏季較為常見,這是因為太陽的輻射地面溫度的上升,地面的大氣壓受高溫膨脹,與從吸收地面的水分形成人眼看不見的水蒸汽,必然向高空抵壓上升,與一定高空層的空氣氣壓不斷碰撞,形成上下垂直運動,當地面的高溫水蒸汽在高空中遇冷會凝結成雨滴下落,隨後又被地面氣壓和溫度繼續向高空發展,如此反覆,形成較大的雨點最終落向地面。

    在強氣流天氣中,由於冷暖氣流交匯漫延,在兩股氣流的碰撞下,短時間內會形成大風(甚至龍捲風)、冰雹、雷電和強降雨天氣,一定程度上會引起對農作物等次質災害的發生,防範強氣流天氣,在天氣預報中就顯得特別重要。

  • 2 # 逛且吃且

    先看看強對流天氣有哪些:

    強對流天氣包含冰雹、龍捲風、雷雨大風、暴雨、雷暴、颮線等,屬於災害性天氣。

    雷暴 ↓

    颮線 ↓ :在雷達圖上一連串的雷暴,或者一條強對流天氣帶

    強對流天氣的共同特點:

    尺度小:水平範圍只有十幾公里~上百公里,甚至有百米左右的,在氣象上屬於中小尺度

    時間短:一小時~十幾小時,甚至還有幾分鐘的

    天氣劇烈、破壞力大、發生突然,難以預報

    強對流天氣的成因:

    強對流天氣的發生,一個是要有充沛的水汽,暖溼空氣相當於在大氣中積蓄了大量的能量。這也是夏季經常發生強對流天氣的原因,夏季太陽輻射強烈,水汽充足,暖溼空氣活動旺盛。

    另一個是要有不穩定的大氣,這樣才能觸發強烈的對流,讓能量釋放出來,形成強對流天氣。觸發不穩定的機制有地形、低空輻合、重力波、密度流等等。

    在夏季午後,地面不斷吸收太陽輻射,不斷加熱近地面的空氣,使得這部分空氣溫度升高、氣體膨脹、密度減小。這時候這些較輕的空氣就要向上“浮”,也就是產生上升氣流。當這種上升運動非常劇烈時,就會發生強對流天氣。

    另外,春夏之際,容易發生大範圍的冷暖空氣交匯。南方的暖溼氣流北上,北方的冷空氣南下,兩者交鋒之處,空氣垂直運動活躍而旺盛,也可能發生強對流天氣。

    強烈的垂直上升運動,使空氣中積蓄的水汽和能量在短時間內釋放,就形成了強對流天氣。

  • 3 # 不入流的大劉

    今天(6月13日),東北、華北、黃淮等地正在經歷激烈的強對流天氣,我們就以這一次強對流天氣為例,具體分析一下它是怎麼形成的吧。

    冷渦盤踞,激發強對流天氣

    這一輪強對流天氣從昨天就已經展開了,從全國強對流天氣監測實況可以看到,昨天白天到今天早上,內蒙古中部、山西、河北中南部、山東北部一帶多地出現了雷暴大風,而在河北東北部、遼寧、吉林、黑龍江南部、內蒙古東部等地則出現了短時強降雨。此外在黑龍江、遼寧、內蒙古東部以及河北一些地方還降下了冰雹,北京也有冰雹落下,下圖是門口溝昨天降下的冰雹。

    這是由於500百帕對流層的中層有一個冷渦存在,其南側有乾冷的西北風入侵華北;而在850百帕的低空,則有暖溼氣流北上,一直到黃淮、華北和東北南部,所以這一帶就形成了上面乾冷下面暖溼的天氣形勢。高空的乾冷空氣要下沉,低層的暖溼空氣要上升,能量條件充足,自然就發生了大規模的雷雨、大風、冰雹等強對流天氣。

    今後三天東北華北黃淮強對流頻發

    而預計今後3天,東北冷渦仍舊活躍,華北、東北以及黃淮一帶雷雨頻繁,其中今天隨著冷渦南掉,京津冀和河南、山東、遼寧都處在冷渦的勢力範圍,將激發大面積雷雨。

    預計今天中午到夜間,上述地區還會爆發有組織的線狀對流,特別要警惕颮線的出現。其中河北東南部、山東大部、河南東北部、蘇皖北部一帶雷暴大風以及冰雹表現會比較突出,而北京天津則以雷雨為主,局地有小冰雹。華北黃淮一帶明後天對流條件明顯減弱,但東北明天對流還會加強,像遼寧中南部最強的對流時段主要集中在今天夜間到明天白天。

    總體而言,這一輪強對流來勢兇猛、表現形式激烈,降雨量並不一定很大,但致災性很強。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計算機視覺有多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