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微妙之處2

    照鏡子的時候突然會有一種陌生感,虛無感,可能由於這些原因造成的。

    1、可能很久沒有照鏡子了,自己的形體、容貌有了很大的改變,平時可能由於很忙,沒有覺察到,照鏡子,突然發現自己:有白髮了,變胖了,眼角有皺紋了。好像不是自己了,感到很陌生。

    這種陌生感和虛無感,是一種不想接受這個事實的反應。

    2、自己做了一件違心的事,很後悔。照鏡子時突然覺得很陌生,虛無。內心在想:自己怎麼變成這個樣子了,以前不這樣呀!

    這是一種討厭自己行為的反應。

    照鏡子,是自我認識,自我反省的表現。照鏡子時突然覺得有陌生感和虛無感,是覺得內心的自己,與鏡中的自己有反差,有失落感而產生的。

    以銅為鏡,可正衣冠;以史為鏡,可以知興替;以人為鏡,可以明得失。

  • 2 # 瑪麗

    1、這和人的大腦有關,長時間盯著一個字,也會覺得陌生。因為大腦負責感官這一塊,一直是對整體的感覺,盯著一個熟悉的看,越看會越仔細,然後集中到區域性 就會感覺陌生。

    2、這是屬於心理問題,引起的原因可能與日常生活中的環境、自身性格行為或是工作壓力大等因素有關。保持良好的心態,自我調節抑制即可。

  • 3 # 即哼詩人

    這種感覺我親身體驗過,因為我是20歲的時候才第1次照鏡子,說來也不怕你笑話,我出生在一個偏僻的農村,在讀高中,畢業之前我都沒有招過精子,所以我自己講的時候是什麼樣子我都不知道,是讀大學的時候,同學們的宿舍裡面有了金子,我也拿來照一下,我就驚嚇了我,原來是這個樣子的啊。我自己僅是不認識自己。

  • 4 # 張鐵軍158

    人對自己的容顏和體態有一個主觀認知,稱之為“體像感知”,即“主觀的你”,也是“你自己心中的'你'”。

    而鏡子裡面的影像是容顏的客觀成像。即鏡子裡面的“你”是客觀的你,也是“別人眼睛裡的你”;

    由於“體像感知”的主觀性,你心裡的“你”與鏡子裡面的客觀的“你”有天壤之別。

    照鏡子少的人(男孩兒相對少),這一差異更明顯。

    女孩兒對自己的身條兒的主觀感知傾向於偏胖,而極力減肥,儘管她在別人眼中已經很標緻了。

    神經性厭食症則是一個極端,就是“體像障礙”,當事人已經骨瘦如柴,卻依然堅信自己過胖,而節食,直至電解質紊亂,許多人最終衰竭而死。

  • 5 # 李志勇LZY

    照鏡子時有個別人;

    容易出現無限聯想;

    感請不要總去在意;

    時間長都會無所謂。

  • 6 # 5分鐘心理

    照鏡子的時候,突然會有一種陌生感,虛無感是怎麼回事兒?如果出現這種現象說明你正處在瞬間人格解體的狀態,而且是狹義的人格解體,當然處在這種瞬間人格解體的狀態時,會感覺到自己異乎尋常的不真實,陌生感很強烈,甚至對很熟悉的自己家庭的內部的環境都感到陌生,也就是說會出現“無我感”、“陌生感”及自我不真實的“虛無感”。人格解體這種狀態,病人會出現,正常人同樣會出現。

    當處在人格解體狀態的時候,自己的知覺反應客觀存在這件事情相信,或突然間確信無疑,但是又能知道自己的異常體驗是主觀造成的,也就是說自己認為就是這麼回事兒,怎麼自己連自己都不認識了,或者是感到陌生或虛無感強烈,但同時你又意識到你所感覺出來的,是客觀存在,並不隨著你自己的異常體驗而有所改變。

    人格解體,聽起來這個詞語挺恐怖的,其實他只是神經症當中的一種病症,病理狀態,一般都是患有各種心理障礙或精神障礙的患者身上,比如抑鬱症、疑病症、焦慮症等,患者在病症的發作過程中容易出現人格解體症狀。但人格解體同樣會出現在正常人身上,也就是說正常人也可以出現短暫的人格解體,持續若干秒或若干分鐘。

    正常人出現人格解體,主要是由於自己身體或精神上感覺到疲勞,睡覺前愛想入非非,也就是說胡思亂想,不能夠馬上入睡,略有失眠,尤其是一些在情感上遭受挫折或傷害的人更容易出現人格解體的狀態,出現人格解體狀態,有的人是入睡前和清醒前發生,也有在自己胡思亂想以後,突然間鎮靜下來,感覺到周圍都是陌生的,沒有立體感了不認識了,,或是像在夢境當中一樣。

    人格解體的狀態容易出現在12~35歲左右,無性別差異,就是說男女都有可能發生,腦子越亂,想事越多,尤其是想的事情,還有一定的創造性,或者說是不可能的事兒,所以有些詩人、小說家、哲學家、宗教信徒和一些喜歡靈脩學,神學的人,這些人透過自己的努力可以出入於這種體驗狀態,莊子在《齊物論》一文中所描述的,“嗒然似喪其偶,”和“吾喪我”就是人格解體的一種體驗。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為什麼有人說嚴嵩之子嚴世蕃被殺是冤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