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與狼共舞說歷史

    1945年1月,比利時,馬爾梅迪鎮!

    一群美國士兵正途徑此地,本以為可以開開心心奏凱歌回國的美國士兵卻在此地目睹了一幅令他們悲痛萬分的場景:馬爾梅迪鎮上的一片空地裡,橫七豎八的躺滿了美國大兵的屍體。

    面目猙獰的美軍屍體

    這批美國士兵的屍體大多面目猙獰,身體扭曲,額頭和心臟的位置有一個拇指粗細的彈孔,深入體內。後來根據美華人研究發現,馬爾梅迪鎮上的82具美軍屍體都來自於美軍285炮兵觀測營,被德軍集中處死於馬爾梅迪鎮。

    1944年12月,時任德國某裝甲戰鬥群指揮官的約阿希姆·派普奉命在比利時同美軍作戰。雙方在馬爾梅迪鎮激烈交火,最終以德軍獲勝而告終,而美軍的100多名炮兵也在這次戰役中被俘虜。

    德華人的累累罪行

    派普在抓獲美軍俘虜之後,覺得帶著這些人行動一方面會拖累自己,另一方面風險太高,於是便想出一個比較殘忍的處置方法:就地槍決。為什麼說派普的做法比較殘忍?因為他所使用的槍決方式不同於普通的處理手段,而是使用狙擊槍近距離射殺。

    在一聲聲慘叫聲和炸裂的槍聲過後,來自美軍炮兵營的100多名俘虜死亡殆盡,只有數人逃出生天。二戰結束之後,美華人才發現了這一事件,並對陣亡士兵立碑紀念,史稱:“馬爾梅迪慘案”!

  • 2 # 武器百科

    1944年12月17日,納粹德國武裝黨衛軍第六裝甲軍派普戰鬥團在比利時的馬爾梅迪槍殺了美國第285野戰炮兵觀測營84名戰俘。這起慘案中,納粹德軍犯下的虐殺戰俘的罪行。馬爾梅迪慘案之所以會引起爭議,是因為當時審判派普戰鬥團指揮官約阿希姆.派普以及其他73名德軍戰犯的時候發生了刑訊逼供,而且在程式上有一些疏漏之處,也是因為這個原因,馬爾梅迪慘案才進行了複審——這個時候情況又不同了:1951年1月,德國正在進行戰後重建,美國急需拉攏德國成為盟友。因此,複審就引起了美德兩國的爭議。由於當初的審判畢竟有太多的疏漏之處,而且指揮官約阿希姆.派普在慘案發生時也確實不在現場,於是他被撤銷了死刑判決,改為終身監禁。這個複審已經受到了政治因素的影響,所以同樣沒辦法說服別人,比如那些死去的和死裡逃生的美軍士兵。

    突出部戰役期間,交戰雙方槍殺戰俘的情況很常見,同樣是槍殺戰俘,德華人殺美國戰俘和美華人殺德國戰俘,兩者之間有啥本質的區別?我們現在講,戰爭並非冷酷無情的,戰爭要遵守規則之類冠冕堂皇的話語,這些只不過是些不切實際的幻想。交戰雙方為了摧毀對方會不擇手段,戰爭中生命被漠視、尊嚴遭踐踏,戰爭到了白熱化階段,為了不影響行軍而槍殺戰俘,這樣的事情也是屢見不鮮。美軍士兵解放了達豪集中營之後,看到遍地都是猶太人屍體,他們在激憤之下也槍殺了集中營的德軍守衛。當然了,我們也可以說是這些人罪有應得。那麼,拋開如何伸張正義的手段不談,派普戰鬥團是否殺害了84名手無寸鐵的美軍士兵?答案是肯定的。沒錯,他們那麼做了。至於同樣的虐殺戰俘的行為為什麼美軍士兵就沒有受到審判?抱歉,失敗者沒有發言的權利。

  • 3 # 大學軍事理論教師

    提到馬爾梅迪慘案,自然不得不先介紹一下慘案的負責者——約阿希姆·派普。

    派普可謂是黨衛軍的顏值擔當,高大英俊,儀表不凡。加上人家的顏值和能力還成正比,因此很快得到賞識。1939年1月擔任了希姆萊的級副官,在希姆萊的提攜下,很快就成為柏林社交圈裡的明星,納粹集團的紅人。派普妻子就是希姆萊介紹認識的,所以,派普兩口子都是納粹鐵粉。後排左一就是作為希姆萊副官時參與高層會議的約阿希姆·派普

    1939年9月德國入侵波蘭,在歐洲戰場上,派普充分證明了,自己不是隻旗衛隊的“花瓶”和顏值擔當,更是一名優秀的戰場指揮官。之後的幾年多次立奇功。1943年5月獲得了金質德意志十字獎章,派普成為了武裝黨衛軍中最年輕的團長,是個能力和顏值超群的鐵桿納粹。

    然而現在,網路上竟然出現諸多為其翻案的言論,比如把馬爾梅迪慘案說成“美華人自導自演的大屠殺”。

    爾梅迪慘案發生在1944年12月,阿登戰役期間,派普率領著隸屬於黨衛軍第一裝甲師的派普戰鬥群(自己名字命名的)將美軍包圍並且將包圍圈迅速的越縮越緊,最後俘虜了很多名美軍,在將這些俘虜押解至戰俘營的途中路經比利時小鎮的馬爾梅第森林的時候,派普戰鬥群毫無徵兆的屠殺了百名美國士兵和比利時平民。所以,在戰後的審判中,馬爾梅迪慘案成了阿希姆·派普最主要的罪行。派普作為戰鬥群指揮官,開始被判處死刑,後因慘案出現不少疑點和辯方律師的努力,後來減刑為終身監禁。

    當時為什麼減刑,主要有這麼幾個說法:

    1、證據不足,派普一口咬定自己從未下過屠殺命令,盟軍方面始終沒能找到派普直接下達命令的物證、人證(派普戰鬥群後來在1945年的“春醒行動”中傷亡慘重,存活下來的又大多含糊其辭)。

    2.戰後美蘇對峙的局面的需要。在審判期間,派普豐富的作戰經歷引起了美方注意,派普也識時務的表現出讓美華人覺得自己有利用價值。甚至派普還接受了美軍戰術專家的探訪,向他們詳細講述了在東線同蘇軍裝甲部隊交戰的經驗。

    3.派普超高的顏值和高大的身材,讓人感覺不像個下屠殺令的嗜血者。比如,下圖,獄中被審判的派普,掛著牌子被羞辱,精神不好,都沒影響顏值。

    下圖前排右一42號就是派普現在翻案馬爾梅迪慘案的說法主要是,慘案是美軍為了“妖魔化”德軍,故意自導自演的。這種說法堅持,是在屠殺發生後不到一天,一隻美軍部隊“碰巧”發現了埋在雪地裡的美軍屍體,並拍下照片,送到各個部隊巡迴展出,然後被強行扣到了派普頭上。

    如此大膽“任性”的做法,是哪位美國軍官下的命令,是誰負責執行的?美軍中的MP,軍醫,法醫(畢竟戰鬥中死亡與機槍屠殺,還有死亡時間,透過屍檢是可以搞明白的)都全程忽略了嗎?還有無處不在的各國媒體記者,紅十字會成員,尤其是報道此事的官方發言人和美國媒體,是都瞎了,還是被美軍在24小時內逐一買通,還能保持半個多世紀不洩密?

    而且,早在幾年前的東線戰場上,派普就有屠殺蘇聯軍民的“前科”,只不過他最後主動向盟軍投降了,如果是被蘇軍俘虜,絕對是毫無懸念的死刑。

    1956年12月,本來改判終身監禁的派普在監獄裡呆了十年就出獄了,開始從擦車工人做起,不久便做到了保時捷部門經理。但是一次出差時,因為是馬爾梅迪慘案的指揮官,被美國拒絕入境,引發美國官方施壓,遭到保時捷的解僱,曾一度失業。

    不過,派普家庭生活還是可以的,夫妻和諧(都是鐵桿納粹,有共同信仰),兒女雙全。晚年定居法國的派普。

    派普作為鐵桿納粹,一直受到來自各地的納粹受害者和左翼分子的仇視和憎恨。1976年7月在與不明身份的人員短暫交火後,所居住的房屋被點燃,但他始終不肯踏出房門半步。第二天人們在廢墟中發現了派普已經燒焦的屍體,手中緊握一把槍。最終,還是遭了報應,不得善終。

  • 4 # 歷來現實

    故事發生在阿登反擊戰,阿登反擊戰是納粹德國在西線最後一次大規模反擊戰,它的作用是打醒了盟軍以為可以兵不血刃就能突進到德國本土的不切實際的幻想。

    故事的主角是約阿希姆·派普,在阿登反擊戰中,身為黨衛軍中校的他被授命為以他的命字命名為“派普”戰鬥群的最高指揮官,幾個月後,他晉升為上校,他也是德國軍隊中最年輕的上校,時年不滿三十歲。

    約阿希姆·派普,長了一副不輸給好萊塢任何一個明星的面孔,出身於希姆萊的副官,後來自己堅決要求投身戰場,在東線與西線之間來回穿梭,率領所部黨衛軍部隊經受住了殘酷的戰爭考驗,一步步成長為高階指揮官。

    在東線與蘇聯軍隊作戰時,他所率領的營被稱為“噴槍營”,戰鬥指數極高,對蘇軍戰俘很少留情面,是德軍中公認比較能打的部隊之一。

    關於這一點,戰後受審時,派普也回顧了一下當時的情景,他認為是蘇聯軍隊違反戰爭規則在先,屠殺德軍傷兵的“暴行”,才引發了所部士兵的復仇心理,那時候德軍兵員枯竭,很多士兵都是十四五歲的少年,他們的父輩往往死於戰場,再加上蘇軍士兵的“暴行”,所以才“以暴制暴”,派普一直重複,在對陣盟軍的西線戰場,他手下計程車兵較有約束力。

    問題就出在西線戰場上,正是派普手下士兵做出了了“震驚”盟軍的馬爾梅迪慘案。馬爾梅迪是比利時境內的一個小鎮,在阿登反擊戰剛開始第二天,派普的戰鬥群就大膽穿插進入美軍陣地,趁著美軍措手不及,他手下的少數坦克和一部分裝甲擲彈兵在短兵相接的戰鬥中俘虜了一百多名美軍。其中的84人後來被槍殺在一片森林裡,屍體第二天被美軍發現,這就是“馬爾梅迪慘案”。

    戰後的審訊中,針對製造慘案的派普及所部官兵,美軍進行了刑訊逼供,後來迫不及待的宣佈了派普的死刑判決。派普主動把罪責都攬到了自己身上,極力為部下開脫。

    但在美軍辯護律師埃佛里特上校的奔忙下,此案進入複審階段後,又奇蹟翻盤。美軍承認了事發現場執行射擊任務的德軍沒有得到派普的指令,而且事發現場局勢有些混亂,有些證人指證被俘美軍試圖逃跑。

    而且也有一些證言表明,派普在戰爭中保護過猶太人,也幫助過法華人。

    埃佛里特為派普在做法庭最後辯護總結時,說了這樣一段話:“保衛自己自由的人,也要保證他的敵人不受壓迫。如果他拒絕這項責任,他日後的失敗將不可避免。”

    派普一直強調自己是鐵桿納粹,但他卻從來不佩戴納粹袖標,而且究竟有沒有加入納粹黨,至今成疑。

    在漫長的關押和審訊過程中,派普倒是跟美軍代表不斷表明心跡,慫恿美華人繼續進攻蘇俄,毫不吝嗇地把在東線的裝甲作戰經驗與美軍分享,甚至建議對蘇俄使用原子彈。

    派普被改判為終身監禁,但在1956年,獲得假釋。

    這個鐵桿納粹信徒先是生活在西德,從擦車工人開始了第一次民間職業生涯,後來做到了保時捷部門經理,但彼時的西德對這幫老黨衛軍很歧視,一度又因另一場戰爭暴行被告上德國法庭,雖然後來因證據不足被撤銷起訴,但老納粹派普心灰意冷,決定去法國生活。

    他帶著妻子來到了法國北部,在戰爭年代一個法國朋友的幫助之下買了一處鄉村土地,建造了木屋,與妻子準備安享晚年。

    1976年法國國慶前,派普接受到了匿名信警告,說要燒掉他的房子,不讓他活過國慶日,派普把妻子送到了安全地方,並拒絕了兩位法國鄰居相助的好意,7月13日(法國國慶是7月14日),自己在家裡持槍等待著那一刻。

    半夜,槍聲四起,房子被引燃,當法國消防車趕到時,房子已經被燒成一片廢墟,老納粹派普的殘軀已經被燒成短短的一截黑炭。

  • 5 # 世界真的很大

    “馬爾梅迪慘案”,實際上是一系列事件的統稱。慘案的主要指揮者約阿希姆·派佩爾,當時是希特勒警衛旗隊的一名上校,指揮的是德軍第6裝甲軍先頭部隊。根據希特勒的命令,這支先頭部隊的主要任務,是突破盟軍防線,為大部隊渡過默茲河,奪取安特衛普掃清道路。

    二戰進行到1944年底時,德軍士氣與戰略物資奇缺,希特勒極需一場勝利。因此他認為,奪下安特衛普至關重要。為了搶時間快速達到目的,希特勒下令,可以用任何手段任何方式,解決前往安特衛普途中的任何問題。

    而率領第6裝甲軍先頭部隊的派佩爾,將希特勒的命令具體為:絕不帶走一個美軍俘虜,絕不對比利時人心存一絲同情,以震懾敵人,減少阻礙。但是在推進過程中,德軍既被美軍壓制,又遭到比利時抵抗力量的狙擊,因此,派佩爾的行進速度,比預期的慢了許多。

    直到12月16日,派佩爾才在德軍第3和第9空降部隊的幫助下,拿下了默茲河邊若干個美軍佔領的小村莊。此時比希特勒確定的時間,已晚了整整16個小時。17日上午,在推進到馬爾默迪附近時,德軍與美軍第285野戰炮團的一支分隊相遇。

    短暫交火後,美軍向德軍投降。派佩爾下令,將這支投降的美軍與當天早些時候俘獲的美軍士兵,集中在一個附近的露天場地,開槍射死他們。其中的一些戰俘大約意識到了什麼,試圖往外跑,被圍著的德國士兵一陣亂槍打死。大多數戰俘,是站在原地被打死的。

    射殺戰俘之後,由於急於趕路,德軍沒時間檢查大屠殺情況,就在下午一點鐘左右匆匆離去。兩點半,美軍第291工兵營來到屠殺現場,發現了一個嚴重受傷但還活著的美軍士兵。德軍槍殺美軍俘虜和比利時平民的訊息,迅速傳了開來。

    經過搶救和清點現場,以及隨後的報告表明,1944年12月17日當天,馬爾梅迪及其附近的一系列屠殺中,共有120名美軍戰俘、26名比利時平民被德軍槍殺。這便是二戰史上著名的“馬爾梅迪慘案”。

    出生於1915年的派佩爾,戰後因這一慘案受審並被判處死刑,但又改成無期徒刑。他在監獄裡呆了10年獲釋出獄後,先在保時捷公司、大眾汽車公司擔任中層管理人員,後來又是自由撰稿人、翻譯,並定居法國。1976年,他被反納粹勢力燒死在自己家中。

  • 6 # 五味社

    馬爾梅迪慘案被認為是納粹對美軍戰俘的無情屠殺,但事件的真相存在諸多異議。

    阿登戰役中,派佩爾率領SS第六裝甲集團軍的先頭部隊,對安特衛普進行瘋狂的進攻,結果損失慘重,退出戰場。

    派佩爾是個狂熱的納粹份子,對戰爭有著極大的激情,一位美國軍官曾這樣形容他,“他們真正愛好的是戰鬥本身,而不是為信仰而戰鬥。我相信他們是從地獄來的。”

    雖然派佩爾的戰鬥熱情贏得對手的尊重,但戰爭中,他因屠殺美軍戰俘和比利時平民達數百名,而成為“戰爭罪犯”,被稱為“馬爾梅迪慘案”。

    但關於“馬爾梅迪慘案”的真相,也一直存在諸多說法,一說是美軍自導自演,二說是猶太人的謊言。

    戰後,派佩爾以馬爾梅迪屠殺戰俘被判處死刑,後改為無期徒刑,1956年假釋出獄。

    出獄後的派佩爾隱姓埋名生活在法國北部,1976年被反納粹分子在家中燒死。

  • 7 # 薩沙

    這是約亨·派佩爾的故事。

    約亨·派佩爾是傳統的德國中產家庭的孩子,父親參加過一戰,上尉軍銜。

    派佩爾的家族是純正的日耳曼人,早在1550年就居住在德國境內,有著家族的徽章。

    二戰爆發前,派佩爾已經參軍。1935年1月,派佩爾加入SS軍官學校,隨後成為海因裡希·希姆萊的副官。

    派佩爾被選中的原名除了他會流利的英語和法語以外,還有他英俊的相貌。

    法蘭西戰役爆發後,他加入第一阿道夫·希特勒警衛旗隊裝甲師,成為一名軍官,表現優秀。

    戰役結束以後,他又回到希姆萊身邊,成為第一副官直到1941年離開。

    他的妻子也是希姆萊的秘書!

    可以說,希姆萊對派佩爾有著非常大的影響。潛移默化中,派佩爾接受了很極端的思想。

    隨後,派佩爾成為一個優秀的黨衛軍裝甲指揮官,加入了蘇德戰爭,隨後又轉戰義大利。諾曼底戰役爆發後,他又率領黨衛軍坦克部隊去救火,抵抗強大盟軍的推進。

    他是一個優秀的軍人,1942年獲頒騎士十字勳章,1943年獲頒橡葉騎士十字勳章。

    但此時德軍已經日薄西山,用盡全力仍然被盟軍殺得落花流水。

    1944年底,希特勒認為戰爭已經必敗無疑,試圖敗中取勝,發動了阿登反擊戰。

    此時的派佩爾是第六裝甲軍派佩爾戰鬥團的指揮官,是裝甲先鋒之一,當時他年僅29歲。

    他的部隊擊敗盟軍,殺到了比利時列日省東部阿登地區小城馬爾美迪附近。

    12月17日,他的部隊俘虜了300名美軍俘虜,並且槍殺了其中80名美軍戰俘(一說150多人)。

    屠殺的原因不明!

    一說是派佩爾的部隊急於推進,無法收容這麼多戰俘(其實一些還是傷兵),就乾脆殺掉。

    其實在蘇德戰爭中,德軍和蘇軍經常殘酷的對待戰俘,不算稀奇。

    派佩爾曾經對部下說,蘇聯人經常虐殺我們的戰俘,我們則同樣做給予報復。在那個戰場上,日內瓦公約是不存在的。

    阿登反擊戰以德軍慘敗告終。

    缺乏燃料的派佩爾部隊,最終放棄所有坦克,徒步逃回了自己的防區。

    此戰中,派佩爾再次獲得橡葉雙劍騎士十字勳章,成為納粹德國最年輕的旗隊領袖。

    然而,美軍並沒有忘記戰俘遭受的屠殺。

    1946年7月,派佩爾連同其他42名被告,被美軍軍事法庭在達豪判處絞刑。

    隨後輿論質疑,並沒有直接證據說明派佩爾下達了屠殺戰俘的命令,所謂的戰俘自白書可能是壓力下的交代。

    多年後,報道這麼寫:比起那些鼻樑被打斷睪丸被踢碎的部下,派佩爾遭受的折磨或許算輕——他被關押在一個溫度高達60度的小房間裡整整一天,在他將一把椅子砸碎在供熱系統上後這種折磨也到了頭。後來他被單獨關押在地下室的牢房裡,沒有燈光和食物,三個星期裡沒有洗漱,一個木製馬桶放在牆角,沒有取暖裝置,他患了肺炎。在漆黑陰冷的地下室裡,在飢餓、骯髒、凍得瑟瑟發抖的狀態下,派佩爾度過了和平時期的第一個聖誕節,以及自己三十一歲的生日

    於是,經過多年的反覆審判,1951年派佩爾被免除死刑,判處終身監禁。

    1956年,派佩爾被假釋,前後坐牢11年。

    派佩爾的下場並不好。

    1976年,已經61歲的派佩爾在法國一個小鎮遇刺,至今沒有抓到兇手。

    一般認為,這是法國左翼團體所謂,以報復派佩爾。

    美國1966年以突出部之役為背景拍攝的電影—坦克大決戰(中,由勞勃·蕭飾演的德軍裝甲部隊指揮官海斯勒上校,普遍認為是以派佩爾為藍本創作的。

  • 8 # 大獅

    二戰期間,曾發生過無數次慘案,戰勝國對於戰敗國可以隨意破壞、搶掠,甚至可以將其付之一炬,對戰敗國的民眾更是可以隨便殺戮,而不受任何法律制約。事實上慘案製造者往往並非我們想象中,那種長有窮兇極惡面孔的惡男,也許是個看似溫文爾雅的大帥哥也說不定。比如今天要說的這位二戰納粹德國裝甲兵團領袖——約亨·派普。

    約亨·派普(也翻譯為:約翰·派佩爾),生於1915年,他出生在一個德國中產階級家中,從小受過良好的待遇。派普從小就是個美男子,長大之後,更是迷倒萬千少女。

    因為父親和哥哥都是軍人,派普從小就對軍人這個職業感興趣,在15那年,他毅然而然加入了阿道夫青年團,後來加入黨衛軍。他是時任德國元首的阿道夫·希特勒的鐵桿粉絲,並且極度迷戀納粹主義,認為日耳曼民族是世界上獨一無二的優良民族,因而他成為“反猶計劃”的狂熱支持者。

    1935年,年僅17歲的他被長官推薦到指揮官學員,將他培養成日後威震西方的德意志坦克車部隊指揮官。轉年後,他榮譽的成為黨衛軍領袖希姆萊的參謀。21歲時,他已經成為希姆萊身邊的副官。希姆萊去哪,他就去哪,在此期間,他跟希姆萊的秘書希格德小姐談起戀愛,並且很快娶她為妻。婚後兩人育有一女兩子。

    因其長相英俊,加之指揮得當,他的坦克戰隊幾乎掃遍了全歐。希特勒為鼓舞士氣,將他刻意包裝,一連幾期成為雜誌頭版。

    只不過,這位長相英俊的指揮官並非善類,在阿登戰役中,他下令屠殺了180名美軍戰俘,這便是歷史有名的“馬爾梅迪慘案”。正是因為製造了這起慘案,使得他最終無法在受審中脫身。以他的罪行,足夠判處死刑,但在獄中待了11年後,他被釋放了。只不過此時已經變了天地,舊納粹軍官人人喊打,這使得他無安撫找到工作,就連最低階的職業也沒人用他。

    最終,他輾轉來到法國一個只有300人的小村,在此定居下來,靠著給出版社翻譯文字謀生。

    1976年7月13日,一夥不明身份的人衝進他家,很快他的房子就燃燒起來。等到轉天警察到來是,他已經變成焦炭。具體是誰殺了他,至今無法破案,成為一個謎。

  • 9 # 花木童說史

    馬爾梅迪慘案的真相就是:讓世人發現了一個渣渣的美國和一名超酷超帥的職業軍人。

    事件:1944年12月,阿登戰役的第二天,在比利時的馬爾梅迪,發生了一起德軍屠殺美軍80多名戰俘,而德軍指揮官是名叫派普的中校。

    派普自小成績優秀,運動天賦過人。他的夢想就是成為一名光榮的職業軍人。派普讀完軍校後,於1933年加入了德國黨衛隊。

    因表現突出,1938年升調黨衛軍參謀部工作。由於派普英俊瀟灑,風度不凡,不久成為了黨衛軍領袖希姆萊的副官,主要任務是陪同領袖參加公眾活動,派普還因此成了社交明星。

    二戰爆發後,派普走上了現場。因戰功卓著,派普獲得了無數的榮譽,多次獲得國家勳章。1943年5月,被提拔為黨衛軍第一裝甲團中校團長,這一年他28歲,是黨衛軍最年輕團長。

    1944年12月,派普率領5000名德軍參加了阿登戰役。此時盟軍已進入戰略反攻階段,德國敗局已定,但德軍仍在負隅頑抗。

    派普率領的軍隊十分兇悍,不顧一切的向美軍發起進攻。雖傷亡慘重,仍不退縮。派普九天九夜沒睡覺,但並沒有挽回德軍的頹勢,後來陷入美軍的包圍,派普隊伍僅200多人突圍。

    派普的部隊雖然失敗了,但給美軍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美軍的一名被俘軍官說:“這些魔鬼真正愛好的是戰鬥本身,我從未見過他們那樣的戰鬥方式,我相信他們真的是從地獄來的。”

    也就在這次戰鬥中,發生了馬爾梅迪慘案。而派普作為指揮官,也因此成了美華人眼中的“戰犯”。二戰結束後,派普被美軍逮捕,送上了軍事法庭。

    在證據不足的情況下,派普還是被判了死刑,不過後來在律師的努力下,改判了終身監禁。在獄中,派普還保持著狂熱的戰鬥熱情,他曾建議美軍高層對蘇聯投放原子彈。

    以上就是馬爾梅迪慘案的來龍去脈。80名士兵被屠殺,固然讓人同情。但也可以從這個事件看出美國的虛偽。

    美軍從北韓戰爭、越南戰爭直至後來的歷次戰爭,哪一次都有美軍殘殺俘虜、平民事件,而且哪次死亡人數都超過了馬爾迪梅慘案。但放到美華人身上就成了二戰著名的慘案。這隻能說美華人牛掰。

    另外,美國號稱法制國家,而在此次事件中,多名證人證實屠殺並非派普下令,而是美軍俘虜逃跑引發了德軍開槍射擊。但美國仍在證據不足的情況下,判處派普死刑(後改無期),難道這就是美華人口中的司法公正?

    最後來說說派普的結局。1956年12月,派普被保釋出獄。隨後去了法國定居。由於派普始終堅持對納粹的信仰,引起了法國左翼組織的仇視,派普也因此收到了死亡威脅。

    有人勸說派普暫時躲避一下,派普對此表示不屑:“我不會被嚇倒,他們可以打死我,但我要保衛我的家!”

    1976年7月13日晚,派普坐在門口的凳子上,靜靜等候殺手到來,雙方經過短暫的激戰後。派普的房子被點燃,而派普選擇了在大火中結束生命。

  • 10 # 張生全精彩歷史

    1945年1月,納粹德國已是強弩之末,敗局已經不可挽回。就在同盟國為最後的勝利一鼓作氣之時,美軍卻在比利時一個名叫馬爾梅迪小鎮的荒野上,發現了令人震驚的場面。

    在一片白雪皚皚的雪地上,赫然出現了眾多美軍士兵屍首。在寒冷的冬日裡,這些屍首已凍結僵硬。他們或圓睜雙眼怒目而視,或全身捲縮痛苦萬分。經過美軍查驗,共發現82具屍體,他們都隸屬於美軍285野戰炮兵觀測營。從他們傷痕累累的屍體上可以看出,這些人幾乎都是遭遇近距離狙殺而死。

    美軍由此得出結論,這些士兵並非死於戰場,而是在被俘後,遭到屠殺。這就是歷史上著名的“馬爾梅迪慘案”。

    那麼,製造這起慘案的兇手是誰?他為什麼要殺死這些美軍俘虜呢?

    (約阿希姆·派普舊照)

    “馬爾梅迪慘案”的兇手,是德華人約阿希姆·派普,時任希特勒裝甲部隊指揮官。

    1915年,派普出生於柏林的一箇中產家庭。父親是一位陸軍軍官,曾參加過一戰,母親則是一位成功的商人。派普從小就憧憬能成為一個鐵血軍人,指揮千軍萬馬馳騁沙場。1933年,18歲的派普,加入了希特勒的普通黨衛軍,開始步入軍旅生涯。1934年高中畢業後,成績優異的派普,放棄了繼續上大學的機會,轉而報考了軍校。經過兩年的系統訓練,畢業後,派普擔任了黨衛軍排長。

    派普容貌英俊,儀表堂堂,長著一張明星臉。高挺的鼻樑,幽蘭深邃的眼睛,接近1.8米的個頭,是一個頗具顏值的高富帥。這讓他在一幫大老粗軍人中,顯得鶴立雞群,十分惹眼。

    在一次閱兵儀式上,黨衛軍首領希姆萊看上了這位風度翩翩的年輕士兵,在得到了希特勒的同意後,派普成為了希姆萊的心腹副官,協助希姆萊管理希特勒的黨衛軍。期間,派普曾參與納粹化學武器的研製工作,並見證了這些武器在活人中的實驗。

    二戰爆發後,派普參加了多次戰鬥,軍職也從排長一路晉升為營長,獲得了兩枚鐵十字勳章。1943年5月,28歲的派普擔任了黨衛軍第1裝甲團團長,成為黨衛軍中最年輕的團長。同年獲得希特勒親自頒發的金質十字獎章。一年後,派普獲得橡葉飾勳章。

    (希姆萊舊照)

    1944年12月,派普已是一個裝甲戰鬥群的指揮官。但納粹德軍的失敗已經不可逆轉。希特勒孤注一擲,發動了史上有名的阿登戰役。派普則率領自己的戰鬥群,首當其衝,參加了這場持續40天的戰役。

    在比利時的戰鬥中,美軍285野戰炮兵觀測營向聖維特小鎮突擊,在馬爾梅迪附近的包格涅茲小村莊,美軍和派普的第一坦克團不期而遇。

    戰鬥打響後,美軍在德軍強大裝甲火力的壓制下,一擊即潰,毫無還手之力。僅僅半個小時,就有超過100名美軍被德軍俘獲。

    當天下午,派普的手下認為,無法帶著這些俘虜一同前行。於是,這些殘暴的黨衛軍,將俘虜帶到了一個空曠的田野裡,準備秘密處死這批美軍俘虜。

    (阿登戰役)

    一位軍官抬起了手槍,對準了美軍俘虜,槍聲驟然響起後,接連倒下了兩位俘虜。隨後,在衝鋒槍和步槍的狂叫聲中,成批的美軍倒下。少數美軍企圖逃命,但還沒跑出幾步,就成了德軍的槍下亡魂。

    美軍俘虜中有兩名軍醫,在本能的驅使下,他們冒著德軍的子彈,拼死為受傷的戰友包紮。而德軍卻冷漠的注視這兩名軍醫,待他們包紮完畢後,竟然殘忍地槍殺了二人。

    幾分鐘的瘋狂殺戮後,周圍陷入了死一般的寂靜。美軍中有極少數俘虜還活著,其中就包括一個名叫梅利肯計程車兵。他站在其他戰友的身後,當槍聲響起時,他順勢倒下,但仍然腿部中槍血流如注。德軍隨後對倒下的美軍士兵進行了檢查,凡是還有一口氣的,統統射殺。

    梅力肯強忍疼痛,屏住呼吸繼續裝死,終於逃脫了德軍的屠殺,得以僥倖存活下來,成為日後指正德軍殘殺俘虜的證人。

    直到1945年1月中旬,美軍才趕到了“馬爾梅迪慘案”現場,發現了德軍屠殺戰俘的暴行。

    二戰結束後,派普被美軍俘獲,關入了紐倫堡戰俘集中營。

    1946年5月,派普等黨衛軍成員在達豪接受了審判,法庭最終判處派普絞刑。但在1951年,派普又被改判了無期徒刑。1956年12月,在被關押了十年後,派普最終被釋放了。

    出獄後的派普,找到了一份汽車銷售的工作,生活平靜而充實。1972年,派普來到法國小城特拉福斯,隱姓埋名地過起了平常人的生活。

    但在有一天,特拉福斯的街道上,突然出現了很多傳單,上面寫道:“二戰劊子手,黨衛軍頭目派普就在我們的身邊。”派普的身份由此被揭穿。

    1976年7月16日,派普的住所燃起了熊熊大火,派普也最終葬身火海。縱火之人,始終沒有抓到。

    在“馬爾梅迪慘案”的事發現場,如今豎起了一座紀念碑。當初被槍殺的82名美軍俘虜的名字,都被一一刻在了上面。

    (參考資料:《第二次世界大戰史》)

  • 11 # 使用者92780611160

    1944年12月,納粹德國發動了代號“守望萊茵”的阿登反擊戰,意在奪回西線的戰略主動權,這也是德國在二戰末期發動的最大規模的一次進攻行動。黨衛軍中校派普,率領以他名字命名的“派普戰鬥群”作為先鋒部隊參加了此次戰役。美軍285炮兵觀測某連與派普的黨衛軍第一裝甲團在伯格聶滋路口相遇,此處距離馬爾梅迪只有幾英里,戰鬥結果不言而喻,美軍投降,派普命令少量步兵及坦克看守美軍俘虜,而自己率領大部隊繼續向裡格紐維爾推進

    就在派普離開後不久,留下看守俘虜的黨衛軍向美軍們俘虜開了火,此次屠殺大約造成95名美軍死亡,但事件的起因撲朔迷離,一種說法是美軍俘虜逃跑導致黨衛軍開槍,另一種說法是黨衛軍蓄意屠殺,不過,究竟是不是派普下令槍殺戰俘,至今尚沒有確切的證據。最終阿登反擊戰以納粹德國失敗告終,後來派普還在參加過一次叫春醒的戰役,5月德國戰敗他被美軍俘虜。

    戰後派普被作為“戰爭罪犯”起訴,法庭上美德雙方展開激烈的辯論,德軍俘虜的證詞說是遭到美軍看守毆打虐待屈打成招,最終因證據不實,不足以完全採信。而美軍一位名叫麥克恩的俘虜,證明派普並沒有虐待及屠殺俘虜的行為,導致審判很艱難判斷,最終法庭還是以“戰爭罪”判處派普死刑。但始終找不到派普親自下令殺俘的證據,因證據不足,後改為無期徒刑。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剛出生的女孩給起個名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