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奮鬥記666

    馬陵古道)位於今山東省臨沂市郯城縣境內的馬陵山內…

    馬陵古道,北起九道灣,南至嶂 蒼,全長50多公里。

    馬陵山風景名勝區位於郯城縣東北郊10公里,規劃面積28.9平方公里。由峰山、斗山、虎山、奶奶山和黃花菜嶺五座山頭組成,九道彎,山嶺起伏,九曲盤繞,長約5公里,東臨沭河,西接平原,形勢險要。道彎旁邊,故壘遺蹟,有點將臺、校兵場。其西南3公里許尚有跑馬嶺。該地歷有古青銅箭頭出土。傳雲,戰國時,齊圍魏救趙,孫臏於此處坐鎮指揮,並由此發兵西出馬陵山,直奔西南平原道進攻魏都大梁(今開封)。

      從九道彎向南約4公里左右,即為清泉寺山區。馬陵山的主峰奶奶山就在這裡,海拔184.2米。此處山嶺連綿,群峰屹立,溝澗縱橫。出名的山溝有一山溝、二山溝、三山溝、四山溝和黃澗溝等。地形十分複雜,地勢非常險峻。特別是一山溝,走進去,但見沿途曲曲彎彎,兩旁懸崖峭壁,盡頭谷深林密,壁直如屏,實為易進難退的絕地。傳雲,此山澗有龐涓上馬石,孫臏當年捉龐涓於此。

    郯城馬陵古道

    歷史遺蹟

    群眾傳說的獨龍澗中龐涓之上馬石,長3.2米,寬1.7米,厚0.55米。另一石,長1.7米,寬1.3米,厚0.6米,上刻“鎮山石”和“民國十七年中秋月記”。據鄉老雲,“七七事變”前,曾有很多人來此察看,並雲於此澗出有許多古青銅箭頭,惜無存者。

      獨龍澗進口處之卸甲營,傳為龐涓中箭死後,孫臏於此安營紮寨而得名。

      

  • 2 # 詩詞生活日記

    公元前341年的戰國時期,七雄之一的魏國發動了中國古代軍事史上著名的齊魏馬 陵之戰。馬陵山位於郯城縣城東10公里,南北走向,因狀如奔馬而得名。該山在臨沭、郯城、江蘇省新沂三縣交界處,綿延60餘公里。據考證,歷史上著名的齊魏馬陵之戰就發生在這裡。公元前342年,魏國大將龐涓率兵攻打南韓,南韓求助於齊國。齊國以田忌為主將、孫臏為軍師,直攻魏國國都大梁。龐涓聞訊回兵,齊軍早已繞道東撤。龐涓率兵追趕;孫臏採用減灶誘敵之計,將魏軍誘入馬陵古道,大破魏軍,射殺龐涓。《郯城縣誌》載有明代李先芳的詩:"迥合長堤衛水秋,滿懷黃葉荻颼颼。居人近指馬陵道,遺磧遙傳瓦屋頭。昔日孫龐曾決勝,只今草木尚含愁。不知七國皆迷地,猶自停車弔古邱。"此詩亦可證馬陵山之戰發生於此。

    馬陵之戰遺址

    馬陵之戰戰場就位於郯城縣城東北20公里處馬陵山腹地。該處1993年即被批准為 省級國家森林公園,現有林地3萬餘畝。1992年,來自海內外的100多名專家學者經實地考察和學術討論,認定齊魏馬陵之戰戰址即在此處。遺址地貌存留良好,特別是獨龍澗(又名龐涓溝)為馬陵戰場核心區域,內有恨谷崖、上馬石、龐涓墓等眾多名勝古蹟,而且山深林密,地形複雜,為臨沂銀雀山漢墓出土《陳忌問壘》文中所述"隘塞死地"。

    龐涓溝為馬陵戰場核心區域,龐涓溝內及附近與孫、龐大戰有關的地名很多,有孫臏營壘、伏兵崖、恨古崖等戰場遺蹟。孫臏養馬的馬場,齊軍射龐涓的"射子"(今稱"社子")、掛箭區、卸甲營由此得名。。其中較有名的為卸甲營村,相傳是龐涓中箭死後,孫臏在這裡安營,讓士兵卸甲休整而得名。在馬陵山區古道沿線,與齊魏馬陵之戰有關的地名、村名有數十處。龐涓溝附近的樣山,山頂有龐涓墓,墓下,山前古有"安子廟",傳系孫殯念與龐涓同學為龐而建。民間也曾傳說螃蟹由龐涓變化而來,廟北還發現一無字紅石古碑,意為千秋功過任憑後人評說。

    龐涓溝附近馬陵山區古道,出土了大量的與齊魏馬陵之戰相關的文物。這些文物主要有兩大類:一是兵器與鍋灶炕,二是墓葬。自1958年,在修水利工程,出土了400-500枚銅箭頭起,龐涓溝附近馬陵山出土了幾十個鍋灶炕和數千枚銅箭頭、三稜式銅簇,數百個鍋灶炕,以及青銅劍、青銅刺、青銅戈等戰國時期的青銅兵器。 一件帶銘文的銅戈,名曰:"谷氏左"。據先秦史專家、古文字學家李學勤考證認為,該戈是魏軍的兵器,年代也能與馬陵之戰相吻合。

  • 3 # 天晴愛睡覺

    馬陵之戰是戰國前期,齊國在馬陵大敗魏軍的戰役;戰國前期魏國率先變法,國力為山東六國最強的;這魏軍攻韓,魏軍主帥乃是齊國軍師孫臏的師兄龐涓,此人陰險狠毒,設計挖去了孫臏的膝蓋骨,恰逢南韓向齊國求救,國仇家恨,孫臏義不容辭跟田忌帶齊軍出征。

    這龐涓一直覺得齊軍膽怯,但又畏懼孫臏,如此皆因他當年名利攻心急於下山,沒有學得鬼谷子先生壓箱底的兵法;這孫臏以此設計,先用疑兵之計調動龐涓,再用減灶之計來勾引龐涓追擊,龐涓越追越嗨丟了輜重,結果中了孫臏的埋伏,在馬陵道被射殺,魏國也因此落敗,退出中原爭霸的舞臺!

    龐涓死於馬陵道,馬陵的位置應該就在郯城縣城東,因為龐涓墓地在此。

    《郯城縣誌》"迥合長堤衛水秋,滿懷黃葉荻颼颼。居人近指馬陵道,遺磧遙傳瓦屋頭。昔日孫龐曾決勝,只今草木尚含愁。不知七國皆迷地,猶自停車弔古邱。

    這縣誌乃是官方出品,應該不至於胡說八道

  • 4 # 文旅攬勝

    馬陵古道又叫馬陵道,是戰國時期著名的馬陵之戰古戰場,孫臏於齊威王四年擊魏救趙 ,被任為軍師,他採用避實就虛的戰術,敗龐涓於此。

    公元前342年,魏國大將龐涓率兵攻打南韓,南韓求助於齊國。齊國以田忌為主將、孫臏為軍師,直攻魏國國都大梁。

    龐涓聞訊回兵,齊軍早已繞道東撤。龐涓率兵追趕,孫臏採用減灶誘敵之計,將魏軍誘入馬陵古道,大破魏軍,射殺龐涓。

  • 5 # 漁樵之人W

    馬陵古道應在郯城和新沂之間,現在新沂和宿遷之間還有馬陵山,新沂境內多,宿遷境內少,山不高,卻很長,都是景區了。

  • 6 # 震撼人心的聲音

    地跨臨沭、郯城、新沂三縣的馬陵山,發脈泰嶽,縱貫魯南、蘇北,綿延起伏,逶迤數百里,狀似奔馬,有“八百里馬陵”之稱。這片擁有著獨特地質風光的低山丘陵,經考證證實其為千年古戰場遺址,歷史上著名的“示假隱真、欺敵誘敵,以少勝多”的齊魏馬陵之戰就發生在這裡。歷史的風雲散盡,山石兀自緘默,我們踏上這片充滿神奇的土地,重走馬陵古道,在深厚的兵學文化與獨特的地質風光中訪古尋蹤,一睹馬陵古道風采。

    山貌景緻因未經精雕細琢卻也呈現出蒼勁古樸天然之美。走在山間路上,環顧四周,有微隆的丘陵或是低窪的溪谷,大片的松柏樹其裸露的泥土地覆蓋,林間還抽長出密匝匝的灌木叢。沿著荒草野徑上山,一路盤旋,孫臏指揮塔映入眼簾,登高四望,山中輕風拂過,連綿起伏的蒼翠湧動,陣陣松濤響起,像是夾雜著戰馬嘶鳴聲和利箭破空聲隔著千年歲月飄忽傳來,令人有一瞬間的失神。同行的嚮導指著遠處一片低窪處告訴我們:那裡就是龐涓溝了。

    上有歷史文化的沉澱,下有大自然潛移默化的改變。

    在那場著名的齊魏馬陵之戰中,孫臏採用“退兵減灶”誘敵深入之法,敗魏軍於馬陵道,龐涓溝則是這場戰爭的決戰之地。龐涓溝又稱獨龍澗,位於卸家營村西。它由9條沖溝匯合而成,圍繞尖子山一週,其狀酷似葫蘆,因此又有許多人稱它為葫蘆峪。龐涓溝四周群峰屹立,溝澗縱橫。整個龐涓溝北有玉皇頂、分屍嶺,東有恨骨崖,9條沖溝匯合一起,從外面看起來山不高,不陡不險,可是進去以後就形成了一個狹口,曲曲彎彎,兩旁懸崖峭壁,而盡頭林密谷深,峭壁如屏,卻是易進難出。在臨沂出土的《孫臏兵法》中詳細記載了馬陵之戰的戰場、戰術、地形、地貌、用兵、設伏,及射殺龐涓的內容,文中用了“隘塞死地”四個字來描述當年馬陵之戰的地形。也難怪軍事專家們考察完這裡後深深感慨:不愧是兵家必爭之地,此處才是千古不易的古戰場!

    兩千多年前的某一天,龐涓與孫臏宿命的對決就要開始了。恩怨就此了斷,是國事,也是個人恩仇。魏國攻打南韓,南韓向齊國求救。齊國派田忌為將,孫臏為師,直攻魏國國都大梁。龐涓聞訊回兵,齊軍早已繞道東撤。龐涓率兵追趕,孫臏採用減灶誘敵之計,將魏軍誘入馬陵古道,大破魏軍,射殺龐涓。

    孫臏因此一戰,而名揚天下。此兵法雲:“減灶之計”。從此以後,這山溝裡就長出了一種別處沒有的山螃蟹,眼圈是紅的,並且腿的再生能力特別強,身上還有馬蹄的印子。當地的老百姓都說,這山螃是龐涓變的,因為龐同螃的音是相同的,紅紅的眼圈是龐涓慘遭失敗後,因悔恨把眼睛哭紅了的結果,山螃的腿再生力之強是由於龐涓腿部中箭而急於逃命而致。現在附近的人還經常到山上來捉這種螃蟹用於醫治跌打傷,也有一些人專捉了出售給需求者。昔日龐涓全軍覆沒的龐涓溝,如今已是亂石叢生。歲月無情,往事雖已湮滅,卻在馬陵古道上留下了這書寫在大地上的《孫臏兵法》。

    行走在古道上,獨特的地質風光也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馬陵山以丘陵和溪谷為其腹地,紅色砂岩構成的山體,層巒疊嶂,紅如晚霞。在平緩地層與斷裂組成的赤壁丹崖以及在流水作用下,風化形成的多種岩石奇觀,煞是好看。山勢起伏、澗谷縱橫,造就了馬陵山壯美的迷人景觀。馬陵山還有“天然博物館”之稱,山中有中生代柏樹化石、碎枝葉化石群、鴨嘴恐龍化石群,新生代大象化石、鹿化石、犀牛化石、熊化石等。大地震造成的世界罕見的地質奇觀“麥坡地震斷裂帶”也位於馬陵山西坡。目前世界上僅存兩處,此為國內唯一。遺址上兩種顏色的土壤有一線之隔,淺紅色土壤為新生代,黃褐色為中生代,兩者相差的年代卻超過億年,若是從中間的線上漫步而過,就實現了“一步跨越億年”的神話。

    歲月,暗淡了刀光劍影,遠去了鼓角錚鳴。曾經響徹峽谷間的吶喊廝殺,如同奔馬揚起的塵土,隨兩千年的時光徐徐跌落在馬陵山的大地上。當置身於馬陵古道,一切看似尋常,澗谷縱橫、綠樹成蔭、野草崢嶸、紫色的野果綴滿枝頭,然而那一塊塊靜默矗立石碑和一位娓娓道來的老人卻提醒著我們這片土地的厚重。馬陵之戰的硝煙早已消散,可是那段歷史卻化為煙雲,瀰漫在山谷間,成為了馬陵古道的魂魄,也成就了其獨特風采。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我的起源蠻足龍怎麼捕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