鴉片戰爭後,滿清內則變亂叢生,外有列強虎視,日俄等國莫不以搶佔土地、財富和資源為要務,常使中國有瓜分豆剖之憂。然而,中國最終之所以能擺脫亡國滅種的危險,除列強之間的互相爭鬥外,主要還是迫於中國廣大仁人志士的強烈抵抗。在這些人當中,黑龍江將軍袁壽山無疑是代表人物。
袁壽山,字眉峰,漢軍正白旗人,吉林將軍袁富明阿之子,明末抗清名將、兵部尚書兼薊遼總督袁崇煥的七世孫。據史料記載,袁崇煥因“通敵叛國”的罪名被冤殺後,家屬被流放到汝寧,其遺腹子袁文弼不久便出生。袁文弼對父親的遭遇深感悲憤,遂在成年後逃奔關外為清軍效力,因軍功被編入寧古塔漢軍,並在黑龍江安家,而袁富明阿正是其五世孫。
富明阿,字治安,袁氏,漢軍正白旗人,明兵部尚書崇煥裔孫。崇煥裔死,家流寓汝寧,有子文弼,從軍有功,編入寧古塔漢軍。五傳至富明阿。引文見《清史稿·卷四百十七》。
作為名將之子,袁壽山很早便透過父蔭入仕,起初擔任員外郎,兼襲騎都尉世職,數年後又遷為郎中。中日甲午戰爭爆發後,袁壽山主動請纓參戰,以步兵統領的身份攜其弟袁永山前往東北,在草河嶺、四棵樹、鳳凰城等地奮勇殺敵、屢建戰功(袁永山在此期間陣亡)。雖然戰事以清朝的完敗而告終,但袁壽山還是得到光緒帝的嘉獎,被擢升為知府,獲賞花翎。
甲午戰爭結束後,沙俄利用中國國力衰落的機會,強迫清廷簽訂《中俄密約》(1896年),從而將東北三省變為它的“勢力範圍”。為防止沙俄進一步損害中國的主權,清廷有意加強東北三省的邊防,遂任命袁壽山為黑龍江副都統,命其協助將軍恩澤整頓軍隊、鞏固邊防。1900年初,恩澤卒於任上,清廷因為欣賞袁壽山的能力,遂晉升他為黑龍江將軍。
袁壽山執掌黑龍江軍政伊始,東北三省乃至整個中國的局勢危若累卵。彼時,慈禧太后藉助義和團的力量對抗列強,不僅向英法美日俄等11國宣戰,而且還派兵攻打東交民巷,大肆殺戮外國傳教士和本國教民,由此觸發“八國聯軍侵華”事件,給中國帶來極為沉重的災難。在侵華列強當中,野心最大、破壞力最強的,非沙俄莫屬。
1900年7月,沙俄打著“護路”的幌子,悍然出兵10餘萬,兵分5路入侵東北三省,意在將其變為本國的殖民地。由於清朝在東北三省的兵力相當薄弱,加之各地守將大都貪生怕死,所以俄軍僅用了1個月時間便攻至齊齊哈爾城下。在勸降袁壽山不果的情況下,俄軍對城內展開猛烈的炮擊,打死打傷大量的中國軍民。
當時,清廷已與八國議和,在得知黑龍江的局勢後,電令袁壽山同俄軍講和。接到訓令後,本想與齊齊哈爾城共存亡的袁壽山無比悲憤,但懾於皇命難違,卻也只能停戰議和。為此,袁壽山派同知程德全(後來擔任民國首任江蘇都督)前往俄軍大營,跟對方舉行談判。
袁壽山雖然同意停戰講和,但憤恨於喪師失地的恥辱,出於維護軍人榮譽感的考慮,決定誓守“軍覆則死”的義理,在談判結束前自殺殉國。袁壽山殉國前,因為擔心城破後妻子、兒媳會受辱,便命令她們先行自殺,然後自臥於棺材中,命令侍衛開槍將自己射殺。袁壽山殉國時,年僅40歲(詳情見《清史稿·卷四百六十七》)。
令人心寒的是,袁壽山殉國後,清廷非但沒有追贈褒獎,反而以“妄開邊釁”的罪名,罷免他生前所有的職務。懾於清廷的淫威,袁壽山的同僚都不敢為其訴冤,直到6年後徐世昌(後出任民國第4任大總統)出任東三省總督,上書朝廷為袁壽山辯解冤情,情況才有所轉圜。最終,清廷下令追復袁壽山的原官,並贈予他騎都尉兼雲騎尉的世職,允許其附祀於袁富明阿的祠廟。
說句題外話,袁壽山生前曾納漢族女子王松巖為外室,後者為他誕下一個女兒。然而,由於袁家不承認這個私生女的身份,所以王松巖便只好給她取名為張壽懿,並在袁壽山殉國後,獨自撫養她長大成人。張壽懿成年後嫁給“東北王”張作霖,成為後者第5房太太(世稱“五夫人”或“壽夫人”),袁壽山由此成為張作霖的岳父。
作為張作霖6位夫人中知名度最高的一位,張壽懿不僅生下4個兒子(張學森、張學俊、張學英、張學銓),而且因為精明幹練、處事周全,深得張作霖的寵愛。“皇姑屯事件”後,張壽懿曾在關鍵時刻力挽狂瀾,避免日軍趁機挑起戰端,並幫助張學良順利地接掌帥位、穩定東北政局,可謂居功至偉。袁壽山泉下有知,應當為女兒的表現大加讚歎吧?
鴉片戰爭後,滿清內則變亂叢生,外有列強虎視,日俄等國莫不以搶佔土地、財富和資源為要務,常使中國有瓜分豆剖之憂。然而,中國最終之所以能擺脫亡國滅種的危險,除列強之間的互相爭鬥外,主要還是迫於中國廣大仁人志士的強烈抵抗。在這些人當中,黑龍江將軍袁壽山無疑是代表人物。
袁壽山,字眉峰,漢軍正白旗人,吉林將軍袁富明阿之子,明末抗清名將、兵部尚書兼薊遼總督袁崇煥的七世孫。據史料記載,袁崇煥因“通敵叛國”的罪名被冤殺後,家屬被流放到汝寧,其遺腹子袁文弼不久便出生。袁文弼對父親的遭遇深感悲憤,遂在成年後逃奔關外為清軍效力,因軍功被編入寧古塔漢軍,並在黑龍江安家,而袁富明阿正是其五世孫。
富明阿,字治安,袁氏,漢軍正白旗人,明兵部尚書崇煥裔孫。崇煥裔死,家流寓汝寧,有子文弼,從軍有功,編入寧古塔漢軍。五傳至富明阿。引文見《清史稿·卷四百十七》。
作為名將之子,袁壽山很早便透過父蔭入仕,起初擔任員外郎,兼襲騎都尉世職,數年後又遷為郎中。中日甲午戰爭爆發後,袁壽山主動請纓參戰,以步兵統領的身份攜其弟袁永山前往東北,在草河嶺、四棵樹、鳳凰城等地奮勇殺敵、屢建戰功(袁永山在此期間陣亡)。雖然戰事以清朝的完敗而告終,但袁壽山還是得到光緒帝的嘉獎,被擢升為知府,獲賞花翎。
甲午戰爭結束後,沙俄利用中國國力衰落的機會,強迫清廷簽訂《中俄密約》(1896年),從而將東北三省變為它的“勢力範圍”。為防止沙俄進一步損害中國的主權,清廷有意加強東北三省的邊防,遂任命袁壽山為黑龍江副都統,命其協助將軍恩澤整頓軍隊、鞏固邊防。1900年初,恩澤卒於任上,清廷因為欣賞袁壽山的能力,遂晉升他為黑龍江將軍。
袁壽山執掌黑龍江軍政伊始,東北三省乃至整個中國的局勢危若累卵。彼時,慈禧太后藉助義和團的力量對抗列強,不僅向英法美日俄等11國宣戰,而且還派兵攻打東交民巷,大肆殺戮外國傳教士和本國教民,由此觸發“八國聯軍侵華”事件,給中國帶來極為沉重的災難。在侵華列強當中,野心最大、破壞力最強的,非沙俄莫屬。
1900年7月,沙俄打著“護路”的幌子,悍然出兵10餘萬,兵分5路入侵東北三省,意在將其變為本國的殖民地。由於清朝在東北三省的兵力相當薄弱,加之各地守將大都貪生怕死,所以俄軍僅用了1個月時間便攻至齊齊哈爾城下。在勸降袁壽山不果的情況下,俄軍對城內展開猛烈的炮擊,打死打傷大量的中國軍民。
當時,清廷已與八國議和,在得知黑龍江的局勢後,電令袁壽山同俄軍講和。接到訓令後,本想與齊齊哈爾城共存亡的袁壽山無比悲憤,但懾於皇命難違,卻也只能停戰議和。為此,袁壽山派同知程德全(後來擔任民國首任江蘇都督)前往俄軍大營,跟對方舉行談判。
袁壽山雖然同意停戰講和,但憤恨於喪師失地的恥辱,出於維護軍人榮譽感的考慮,決定誓守“軍覆則死”的義理,在談判結束前自殺殉國。袁壽山殉國前,因為擔心城破後妻子、兒媳會受辱,便命令她們先行自殺,然後自臥於棺材中,命令侍衛開槍將自己射殺。袁壽山殉國時,年僅40歲(詳情見《清史稿·卷四百六十七》)。
令人心寒的是,袁壽山殉國後,清廷非但沒有追贈褒獎,反而以“妄開邊釁”的罪名,罷免他生前所有的職務。懾於清廷的淫威,袁壽山的同僚都不敢為其訴冤,直到6年後徐世昌(後出任民國第4任大總統)出任東三省總督,上書朝廷為袁壽山辯解冤情,情況才有所轉圜。最終,清廷下令追復袁壽山的原官,並贈予他騎都尉兼雲騎尉的世職,允許其附祀於袁富明阿的祠廟。
說句題外話,袁壽山生前曾納漢族女子王松巖為外室,後者為他誕下一個女兒。然而,由於袁家不承認這個私生女的身份,所以王松巖便只好給她取名為張壽懿,並在袁壽山殉國後,獨自撫養她長大成人。張壽懿成年後嫁給“東北王”張作霖,成為後者第5房太太(世稱“五夫人”或“壽夫人”),袁壽山由此成為張作霖的岳父。
作為張作霖6位夫人中知名度最高的一位,張壽懿不僅生下4個兒子(張學森、張學俊、張學英、張學銓),而且因為精明幹練、處事周全,深得張作霖的寵愛。“皇姑屯事件”後,張壽懿曾在關鍵時刻力挽狂瀾,避免日軍趁機挑起戰端,並幫助張學良順利地接掌帥位、穩定東北政局,可謂居功至偉。袁壽山泉下有知,應當為女兒的表現大加讚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