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五嶽掩赤城

    殲-11C變成了殲-15

    殲-11C原本是基於殲-11戰鬥機,進行改裝成艦載機的方案。該計劃提出是在1999年,那一年正是烏克蘭向澳門創律旅遊娛樂公司出售瓦良格號航母的時候。

    但最初殲-11C起初只是個備選方案,我們首選方案是與俄羅斯合作,基於蘇-33進行研發升級。但俄方要求太高,50架打底,而且生產線要放在俄羅斯,不轉讓相關技術和資料。到2004年,經多輪談判後雙方分歧依然巨大,不得已準備備胎轉正。

    另一方面,在2001年我們從烏克蘭獲取前蘇聯遺留的蘇-33的一架原型機,T-10K-3號機。對其進行逆向分析後,殲-11的艦載方案大大提速。最終在2006年,上級正式批覆立項,並給予新的編號殲-15,由此殲-11C變成了殲-15。

    不過,最新公佈的蘇霍伊公司相關資料顯示。實際上中俄關於蘇-33的談判一直到2009年還在進行,雙方甚至接近簽署採購14架的合同,但技術轉讓方面還在僵持。而正是在這一年,2009年8月31日,殲-15原型機首飛,中俄關於蘇-33的談判最終還是完全破裂。

    殲-15的試飛工作相當順利,2010年5月進行陸上模擬跳臺起飛,7月完成陸上模擬甲板降落。提前數月完成計劃工作,趕上了遼寧號航母修復進度。最終在2012年11月25日,在遼寧號航母上完成首次起降。

    跟殲-11C最終變成殲-15相比,殲-11D則要悲催。做為殲-11B的進一步改進型,殲-11D還是未獲軍方認可。殲-11B的復產和蘇-35的引進,已經宣告該專案失敗。

    不過中國戰機命名規則裡面,戰機編號只有正式投產才會授予,之前的研發代號是可以不斷回收使用的。所以之後如果在殲-11系列中推出新的生產型號的話,依然有機會會被授予殲-11C或者殲-11D。

  • 2 # 我是秀先森

    真是讓人頭暈呢,其實無論27、11、11ABCDEFG…、15、16、30、35都應該統一叫蘇27側衛補丁升級系列,就像溫逗絲打補丁升級一樣,沒有大變化,整太多名字沒必要。

  • 3 # 長江159261475

    沈飛再來個殲11C可能就有點不好意思了吧,蘇一27已經仿製了也有二,三十年了,還不思去創新研發,沈飛真的會走上米高楊之路了。

  • 4 # 哨兵小虎

    網上有許多關於殲-11C的傳言,有的說是殲15艦載機的前身,有的說是殲-16的前身。而且各自都有自己的一套理論,甚至推測,在這裡小虎不置可否,因為沒有官方的結論,怎麼推測,小虎認為都有其合理性!說說小虎的觀點。我認為殲-11C專案即有可能是蘇-30的中國產版或升級版。

    我們來看看事件發展的事件線:

    1991年蘇聯解體,也就是那一年海灣戰爭爆發,美華人打了一場現代化的以空制地、以海制地的聯合戰爭,給包括俄羅斯在內的世界各國都上了一堂生動的軍事課。

    至此,我們認識到我們空軍的落後,尤其是美軍的F-15E戰鬥機,其空中精確打擊和精準斬首能力。讓世界各國的大佬們直冒冷汗!

    於是加快引進蘇-27的計劃被列上了日程。於是該年引進了初代蘇-27SK26架,也就是最早最老的那批蘇-27。接著沈飛開始仿製和生產。

    於是殲-11應運而生。當時的中國產化程度並不高,而且引進生產線的還需要俄羅斯人手把手的教,還只能用俄羅斯的發動機。

    6年後,俄羅斯的空軍國防企業已經到了揭不開鍋的境地,於是中國又向註冊了資金,引進了更為先進的蘇-27SMK,同時,備受關注的蘇-30專案也進入了洽談合作階段。

    殲-11在華人的不斷仿製下,已經具備了除發動機之外的全部中國產化能力,而該機型也被沈飛命名為殲-11A。

    時間來到了2000年,蘇-30的引進與中國產化提上日程,當年,沈飛計劃將蘇-30的中國產化將與蘇-27的中國產化融合,即殲11的衍生型號!但命名並沒有確定!

    而在該年,全面空優型的殲-11B專案也開始上馬,當時的要求就是在殲11的基礎上全面中國產化,包括髮動機,同時全面提高殲-11的雷達、火控以及操縱效能!

    我們肯定,殲-11C的型號命名必然是在殲-11B之後。

    既然殲-11B是全面空優戰鬥機的命名,那麼我們有理由相信殲-11C是多功能平臺的化身。

    因為小虎當年在部隊時,大家對蘇-30戰鬥機能夠作為空中指揮機,協同指揮4架蘇-27進行空戰攻擊,而自己還可以進行空戰和對地精確打擊!

    當時,部隊向裝備部門提供的意見就是能有一款多功能平臺的戰鬥機。而小虎認為,這或許就是我們殲-16戰鬥機的前身。

    因為我們對多功能平臺的戰鬥機期望太高,所以直到殲-16定型,我們才具備一款集隱身、空戰、對地多功能一體的先進戰機。

  • 5 # 魑魅涅磐

    最近又有傳聞說沈飛重新復產殲11D戰機了,此訊息一出可以說這是我個人光是關於殲11D復產的新聞不低於四次看到了。的確從傳聞來看,作為中國產蘇35雙發重型制空戰機的殲11D戰機,雖然一開始就是打著比殲11B更先進雙發重型制空戰機名義開發的,也被稱為中國版的蘇35戰機,但是後面空軍大量採購更先進的殲20隱身戰機後,正處於試飛階段的殲11D也就因此下馬了。

    但是在這裡面我們清楚的會發現一個問題,從殲11B到殲11D之間的似乎差了殲11C戰機,殲11C其實就是現如今的殲16多用途戰機,至於原因還要從本世紀初期開始說起了。

    千禧年初中國產改進版本的殲11B終於迎來了小批次試產階段,同期中國進口的38架蘇30MKK多用途戰機也相繼到貨,相比早期進口的蘇27SK戰機而言,全新進口的蘇30MKK就是基於蘇27FP基礎上衍生而來的多用途版本,再加之中國在多用途戰機領域長期處於“嚴重短缺”狀態(此時飛豹戰機還未大批次裝備服役),所以當時中央決定由沈飛基於已經基本處於小批次試產階段的殲11B戰機基礎上,研製一款類似蘇30MKK的中國產版本多用途戰機,初期編號定位就是殲11C戰機。

    但是一開始殲11B雖然早在千禧年初就已經開始了中國產升級改進後的小批次試產,但是限於當時國內替代配件包括渦扇10發動機、機載火控雷達等效能上的不穩定等因素限制,當時的環境根本無力保障已經處於批次試產階段的殲11B戰機,所以基於殲11B基礎研製的殲11C多用途戰機的研製計劃就停止了。

    直到2013年後,隨著改進版渦扇10B發動機的小批次裝機使用後,換裝中國產渦扇10B發動機的殲11B戰機終於迎來了大批次量產階段,此時基於殲11BS基礎上研製屬於我們自己的多用途戰機計劃再次提上議程,同時沈飛為了避免和蘇霍伊一樣多款不同型別戰機名稱混淆的問題引發吐槽,重新給基於殲11BS基礎研製中的多用途戰機重新編號——殲16多用途戰機。

    至於殲15原型機其實最開始並沒有打算繼續沿用殲11編號,畢竟現在我們看到的殲15和殲11還是有很大差別的,比如有第一無二的小尺寸鴨翼。而且殲15艦載機研製的時間更早一些,但是依然在千禧年後的2004年後了,此時中國剛從烏克蘭購買的瓦良格號航母艦體已經順利抵達大連港口,同時在千禧年頭十年烏克蘭總理季莫申科執政期間,中烏兩國之間的軍事交流很是頻繁,很多現如今我們看到的航空技術都是那個時候開始交流接觸的。

    同樣在那個時候我們也順利從烏克蘭廢棄的機庫中搞到了一架T-10KL7原型機,該原型機是俄羅斯蘇33艦載機的原型機,因為烏克蘭黑海造船廠承擔蘇聯航母製造任務,同時位於克里米亞的NITKA海軍基地又是蘇聯航母陸地起降訓練場地,所以早期試飛的一些原型機就被擱置在克里米亞的廢棄倉庫中了。

    再回到殲11C立項研製的時間節點來看,中國在接收T-10KL7原型機,並準備研製順利自己的艦載機時,此時沈飛早已在基於殲11B基礎研製屬於中國版的蘇30MKK多用途戰機,所以就算殲15原型機想要用上殲11C編號,時間節點上也來不啊。

  • 6 # 魂舞大漠

    有兩種公開的空軍畫風為證,殲-10C一直是主力之一,從未有缺席。在右側畫面中,正如軍迷和網友們所指,有了攻擊-11無人機的加入,更會如虎添翼,相信隨著2021年的到來,該有的一切都會如約而來,現在且論殲-10C的地位。

    在中國空軍和海航中,都裝備有殲-10系列型號,自從批次列裝以來,隨著改進型號不斷加入,在裝備數量和質量方面,都有了明顯提高,因此在媒體上常常能被看到,殲-10飛得相當威猛。

    若問未來會不會有殲-11D的加入,如果有的話,指的大概齊就是電戰型了吧?殲-10至C已然改進到極致的情況下,再衍生下去,如外軍做法,搞一款電子戰型,堪謂水到渠成。問題是有無需求,有無替代型號,比如作戰半徑較大一點的殲-11,作為一款非常優異的三代機平臺,推出電戰型號,能符合遠端對抗的需要,也可滿足海航型殲-10C出擊。空軍再單獨發展一型電戰殲-10,似無必要。

    就殲-10的定位來說,是主力機型沒有錯,它是做為殲-11系列重型機輔助機型來使用的,這樣同時發展兩款電戰型號,實在有點過於奢侈。參照美軍E/A-18G的價格,澳洲的採購,超過了1億美元每架,貴得實在令人乍舌,昂貴的電子裝置,令多少國家望而卻步,對於過慣了苦日子的我軍來說,同樣不能接受,只發展一型夠用也實用。

    發展裝備,實用正是第一原則,面對中等衝突以下規模對抗,在四代機殲-20支撐下,現有三代機型足堪使用,致於高強度對抗,仍要以四代為主。在戰鬥機價Grand SantaFe來越昂貴的形勢下,三代裝備型號著實要審慎地做出選擇。那種打造所謂隱身型殲-10的想法,以為既不能滿足應對強烈的對抗需要,在作戰效費比上也有點不夠切於實際。

  • 7 # 大志遠思想空間

    比如有人說殲11C其實是殲15,這當然是最不靠譜的,從俄羅斯傳統就可以看出來。俄羅斯的蘇27是空軍型,而同型級別的,從蘇27改進而來的艦載戰鬥機叫蘇33,而且從原型機就是這樣的,根本就沒有在蘇27下面再有一個分支,所以說殲11C轉到了殲15是最不可信的。因為殲15已經是三翼面戰鬥機型號了,比殲11變化太大,當然是新型號了。

    還有人說殲11C後來轉變成了殲16,那更是無稽之談了。俄羅斯的轉化是蘇27系列到蘇30的過程,蘇30來自於蘇27UBK,蘇30和蘇27其實是並行發展的。中國的殲11和殲16也走的是類似的道路,這和中國進口的蘇30MK系列是沒有關係的。所以有人說中國的殲16仿製蘇30那更是無信口胡云,那也只是想象中的,那是根本不可能的,說句實在話,仿製一架戰鬥機那麼容易嗎?

    那麼殲11C到底去哪裡了呢?其實看看殲10的脈絡就很清楚了。殲10系列現在分為三個型號,殲10A,殲10B,殲10C,其中殲10C裝備的是有源相控陣雷達,如果和殲11做對比,對應的應該是殲11D。殲10C前面有殲10B裝備的是無源相控陣雷達,殲11D前面是不是也應該有殲11系列的無源相控陣雷達型號呢?殲10C前面是殲10B,那麼殲11D前面就應該是殲11C了,這就是一個清晰的脈絡。

    殲10C和殲10B已經裝備部隊了,這是先後的順序。而殲11系列的殲11D還沒有裝備部隊,那殲11C應該也沒有裝備部隊,也就是說殲11C已經還沒有裝備就停止研製了,因為中國的無源相控陣雷達戰鬥機只有少量裝備,這不是中國軍用雷達的主流,所以殲11C也就沒有了訊息。我覺得我的推論應該是最靠譜的,你說呢?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曬曬十年前的自己照片的心情說說?